噗——
如是有一口血,余少现在能喷满整辆车,几乎是难以置信的看着洛叶,一对眼睛瞪的大大的,企图让洛叶知道,这对他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他,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战斗力负五渣,对方估计一根手指头就能揍的他满地找牙,现在让他去和一个妖怪周旋,还要从他口中套到消息。
你怎么不直接杀了我呢。
到底是什么让你对我产生了这样的信心?我对自己都没有那个信心!
余少那个悲愤欲绝,一点都不想念中午的那顿饭了。
早知道一顿饭就要让他去前线和邪恶势力做斗争,他怎么都不会去的,再好吃,有他的小命重要吗?
他抽了抽鼻子,觉得两泡血泪就要从眼眶中出来了,可显然洛叶只是简单的问,“去不去?”
这自动在他耳朵里转化成,“想现在死还是想过段时间死?”
两行热泪被憋回去了,在洛叶的注视下,点了点头,虽然之前还说为什么洛叶不现在杀了他呢,还是他还是觉得能多活一段日子就多活一段日子。
他怎么就这么命苦?
他怎么就想起来带洛叶去那个餐厅吃饭?
接下来的一路上,他都在深深的懊恼当中,简直想打自己一拳。
……
洛叶从霜先生那又得到了许多基础材料,顺便拿回了卖宝石的分成,足足有上亿,因为她购买的这些基础材料,这笔钱缩水了一大半,和材料一起拿回来的还有一袋子宝石。
在即将开学之前,那厚厚的实验笔记又增加了许多新成员,洛叶在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之后,终于找到了几种最适合的搭配方式,这几种的搭配基础上,再添加“蜃楼珠”“渎神香”这样的特殊材料,就是绘制这种特殊法阵最好的材料。
可以说,洛叶这一整个暑假过的非常充实,而和她精神的满足相比,开学前,她真的瘦到了骨瘦伶仃的程度,宛如一阵风就能吹跑。
每个看到她的同学都不由的多看了两眼,“洛神,你这是生病了?”
这是唯一的猜测了,他们暑假就知道了,洛叶成功拿到了IMO的金牌,和其余两人获得了满分成就,打破了一连串的记录,在竞赛圈成功封神,这意味着不但国内的大学,国外的大学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随她挑了——只要对方不要想着那几所排名前几的全球顶尖名校。
而且,她真的想进,她现在的成绩也不差,再有金牌满分加成,真的不一定进不去。这可以说,她真的算是提前结束了“个人高考”,这样的人没有必要废寝忘食的学习学成这样吧?
开学就是高三,高中的最后一年,他们自然非常慎重,几乎每个人在家如同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的学了一个暑假,这样的勤恳下,除了就那么特别的几个人,其余人都或多或少的瘦了,可这样的瘦在洛叶面前就有点不值一提了。
他们左思右想,也只有大病一场最为合理了。
洛叶:“……没。”
“暑假在忙一些事情,用了太多精力。”
其他人好奇,“什么事?”什么事能让她这么费精力?看她这样,就没人能说她没花多少心血。
洛叶微微抿唇,“秘密。”
“……”洛神,你变坏了,学会吊胃口了。
洛叶是瘦了,而高疏是又瘦又黑了,他比放假前至少黑了两个色度,洛叶的苍白瘦弱让人一看就觉得没精神,而高疏虽然黑瘦了,精神却好了许多。
“我在公司实习了一个暑假。”不是玩一样的实习了,而是货真价实的实习生,复印文件,跑腿,打杂,被使唤的团团转,所以他是一个暑假没有联系洛叶,也变黑瘦了。
“看起来你收获不错。”
高疏含蓄的点了点头,这个时候他给人的感觉又变了,大概是锻炼了一个暑假的原因,他给人的感觉更加成熟了些,“怎么说呢,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自己亲自去做试试看,看到的和感觉到不一样,我对通过沃顿商学院的面试更有把握一点。”
他对每个部门怎么运转,公司基层如何,现在说出来,头头是道,并且言之有物。
“是不是要提前恭喜你?”
“等我收到offer再恭喜也不迟。”比暑假前,高疏还“平易近人”了许多,放在暑假前,他是绝对不会如此说的,“对了,你的论文怎么样了?”
这投稿两个月了,也该有动静了吧?
洛叶忙着做实验,分析材料,直接把这件事给忘了,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登录电子邮件了。
“我回去看看。”
……
美国《美国数学会通报》编辑部。
作为一个全球发行的权威数学期刊,编辑部都是相当忙碌了,每个月都有大量的投稿投向他们的邮箱,常驻编辑是看不懂这些纯粹的数学论文的,他们要做的就是筛选这些论文,确定没有基本的错误,确定论文属于哪一个数学分支,再把这些稿子分到不同的专业审稿编辑手中——这些编辑由各大学校的数学教授担任。
同时把一篇稿子发给三名在这个数学分支内的权威教授,如果这三名教授确定论文没有错误,并且觉得论文质量可以在他们的期刊上发表,常驻编辑会收到确认,并且把稿子再发给主编或者副主编进行最后的确认,确定是否刊登,具体刊登在哪一期。
而因为各大教授平常工作非常忙碌,并且往往不止在同一个期刊担任编辑,审稿时间相对来说较长,越权威的教授,越忙碌,而这些常驻编辑在筛选的时候,就往往会只把一些已经小有名气或者是已经展露头角数学家写的论文发给这些权威审稿人士审核。
毕竟这样的数学家写出来的质量较高,一般水平的教授往往找不出来错误,只有这样的教授才可以。
这也说明了这些常驻编辑的重要性,一篇论文最初的生死存亡,全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而他们工作时间长了,这份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都有了自己的小窍门。
“啊,又是这个阿德尔!他每半个月都要发来一篇,他都不觉得烦吗?”
一个编辑痛苦的捂住了眼睛,在海量的论文中筛选已经很痛苦了,再碰到这样的冥顽不灵的投稿人,简直是噩梦!
阿德尔就是一名“民科”,没有经过正统的数学教育,但和其他民科一样,特别自信,今天说自己解决了霍奇猜想,明天说自己解决了黎曼猜想,论文一篇篇的写,不但写,还要投稿!
他们编辑部最初对他是很陌生的,一开始不明所以把他的论文发给了专业审稿编辑,然后三个教授同时给了三个不同的评语。
——狗屁不通。通篇错误。一堆狗屎。
这三个评价让他们对阿德尔有了初步认识,再然后就是对方锲而不舍的投稿行为了,一边骂他们水平低,看不懂他的大作,一边扬言一定要让他们看懂。
编辑部的人看到他就头疼,匆匆看了眼,丢到了垃圾文件里,“又是上个月的那篇!”
过了半响,又又有人道,“是唐纳德教授的论文,丢番图方程相关,这个月还有哪位教授没有收到过论文?”
唐纳德教授在他们期刊上成功发表过一篇论文,算是“熟人”,看到他的名字,就可以开始考虑把的论文发给哪三位教授审核比较好。
遇到“熟人”,算是他们最高兴的事了。
又过了一会儿,“是罗伯特教授的论文。”
这位罗伯特教授虽然没有在他们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但是之前投过稿子,没有在他们期刊上顺利刊登,可却成功在其他几家期刊上刊登,水平得到了认可,这也可以直接发给专业审稿教授了。
毕竟数学圈真的不大,来来往往,总能看到眼熟的。
又过了许久,一个迟疑的声音响起,“哎,你们谁看过这篇论文?”
“哪一篇?”
“谁的?”
“哪个领域的?”
七嘴八舌的询问起来,久久没有得到回答,他们纷纷抬头看向说话的人。
“怎么了?”怎么忽然不说话了?他们的问题很难回答吗?
而那个编辑推了推眼镜,刚刚他是在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论文题目是《单位球上的星行映射在极点处的偏差定理》。”
“投稿人来自于华夏。”
来自于华夏的论文有什么奇怪的?他们每个月都能看到来自于华夏的投稿啊。
在同事疑惑的视线中,他嘴角抽了抽,“——单位是华夏S市一中。”
后面是要写单位的,而他们看的论文,几乎每一篇都是XX大学,OO大学,第一次看到单位后面跟着中学。
他刚刚都想联系对方,是不是写错了?
而一个同事在他提醒下想起来了,“我记得这篇论文,我当时也觉得奇怪,如果对方没有写错的话,一个中学教师写高端数学论文?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就暂时放到了一边,后来忘了。”
虽然是中学教师,不是那些“民科”,可对于数学家来说,教中学的老师,和民科估计也差不多了。
所以他当时迟疑了下,准备再看看,再决定要不要给专业审稿教授。
他们碰到这拿不准的情况时,就凑在一起商量,商量了一会儿,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发。
看看阿德尔,他第一次投稿的时候,他们还不是发了?
看论文格式什么的没有问题,内容他们看不出来对错,人也名不见经传,可符合他们投稿的规定,也符合他们筛选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