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还觉得不够,他要让天下人都能读得起书,他下令将朝廷的丛书堂开放。
读书人在此借书只要一文钱一天,付不起钱的人,
只要在造纸厂或者印刷厂干三天的活,再登记一下,就可以借一本书。
这样一来,造纸厂和印刷厂的人手充足,效率越来越高,形成了善行循环。
丛书堂内还有专门的阅览室,就是读书的场地。
那些家里点不起蜡烛,买不起油灯的寒门子弟,都激动不已。
再也不用等着黄昏抓萤火虫了,他们非常珍惜这个大好机会,都纷纷来此挑灯苦读。
故而阅览室一到晚上就人满为患,他们摇头晃脑,书声琅琅。
秦风对此效果很是满意,一看丛书堂能聚集这么多读书人,
他命一些文官在丛书堂内给那些读书人上免费公开课,
教学效果不错的文官,便可官升一级,那些文官时常忙的不亦乐乎。
有的文官为了教好学子,还提前准备了教案,以便于更好的授课,这便相当于后世的义务教育了。
自此,长安城内的读书之风愈来愈盛,秦风便让各地官员在当地都建立同样规模的丛书堂。
此法在各地也都收获了很好的反馈,读书的条件变得非常便利,
有了肥沃的土壤之后,天下读书之士像一块海绵不断的汲取着知识。
这下,世家大族们不淡定了,本来对于朝廷要对付世家大族的决心,
他们非常不以为意,自古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想要瓦解世家大族,
可由于这些大家族们掌握了朝廷的命脉,垄断了书籍,
最后都是雷声大,雨点儿小。
这次他们本来以为秦风只是说说而已,可现在,当他们发现不但书本的价格变低,
书本的印刷速度也快得出奇,而且借书看还可以不要钱。
一切都仿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他们坐不住了,开始意识到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突然变得稀松平常,
他们家族的文人,从受万人敬仰到不被稀罕,
他们的书本生意,从趋之若鹜到无人问津。
就连以往所建立的势力,也不再牢固,
朝廷之中一些和世家大族交好的大臣们,看到朝廷这般大动作,
也明白了未来的风向,于是,为了自保,逐渐和这些世家大族疏远了。
如此一来,世家大族安插在朝中的眼线,也不再为他们所用。
朝中的一些消息也就没那么容易世家大族那里。
他们的优势已经不再是优势了,地位可能真的要被撼动了。
他们一筹莫展,只能变得低调起来。
事已至此,他们只能祈祷,这位刚上任的帝君只是一时兴起,
新官上任三把火,并不会真的对他们下死手。
秦风从头到尾,并没有直接处罚世家大族,
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动摇了他们的根本,断了他们的后路。
只要书本和读书人多了,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所建立起来的势力,被会被后来崛起的寒门子弟所代替。
从趋势上已经不难看出,世家大族走向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一刻,天下之人也才真正的见识到了这位帝君的厉害。
一日,秦风翻阅典籍,发现大唐的土地,实行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
顾名思义,地主土地所有制就是让地主拥有土地,
在这个朝代,还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非常不平等的分配制度。
地主因为拥有土地,就会压榨农民的劳动成果,
打消了农民耕地的积极性,导致农作物生产效率一直低下。
拥有土地的一方,运用土地,不断的积累财富,坐享其成。
导致贫富差距变大,出力的百姓反而食不果腹。
身为大唐帝君,遇到不公的事,秦风便要想办法解决,
他下令,按人口分配土地,每人分得两亩田地。
就是按土地质量测定粮食产量,规定把一小部分收获物交给国家,
每人每年只需向国家缴纳二石粮食,或者布两匹,绵三两。
若是出现水灾,大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坏十分之四以上的,可免一半赋税。
农作物损坏十分之七以上的,赋税全免。
秦风想了想,继而补充道,若想不用缴纳赋税,
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的人口,也可免其赋税。
秦风对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在这个时代,北方边疆长期不太安定,
突厥、吐蕃、高句丽……等国个个虎视眈眈。
他隐隐觉得,两军对垒是迟早的事。
所以在解决民生问题之时,也会把边疆的问题考虑进去。
他不会主动攻打邻国,可若是有哪个国家胆敢越界,
他一定不会客气,所以,适当的防范于未然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之后,秦风决定带着女帝到民间走访一下,查看这些政策在民间的实施效果。
刚出皇宫,秦风就见识到了长安城的热闹,
百姓都还过得不错,自从有了农药之后,农户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蔬菜瓜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不少,
现在土地都是自家的,干起活来也是动力十足。
几乎没有吃不饱饭的,再加上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奇高,他们主食的种类就更加多了。
大街上,无数的货摊子上面摆着各种热腾腾的食物,
各式各样的糕点瓜子琳琅满目,还有最近新兴的零食:有炸土豆片,红薯干,土豆泥。
秦风和女帝老远就闻到了香味,所到之处,皆是一派祥和。
看到百姓过得好,秦风很有成就感,
“我这个帝君,倒是没有辱没穿越者的身份。”
他会心一笑,心情好了很多,他带着女帝一路闲逛,一路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