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孽子 > 第887章 玄奘的选择

第887章 玄奘的选择(1 / 1)

屁股决定脑袋。

在你看来很荒诞的事情,也许人家背后是有其他的目的。

就像是佛教为何能够在华夏站稳脚跟,南梁的萧衍功不可没。

最晚在东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从天竺传到了华夏,但是一直没有形成真正的影响力。

直到萧衍因为南梁当时面临的情况,决定将佛教作为国教,全力推动佛教在南梁的发展,进入华夏几百年的佛教,才算是真正的站稳了脚跟。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很特别的。

在此之前的佛教,是没有戒酒肉的说法的,甚至到了后世,印度和倭国等地的佛教徒,都是可以喝酒吃肉讨老婆的。

但是萧衍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对来自天竺的佛教进行了各种本土化,结合儒家的仁义和忠君爱国思想,创造出了新的适应华夏的佛教。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情景,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但是,如今李世民面临的情况跟当初萧衍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如今的这副局面,宽儿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听完李宽描述的情况,李世民觉得有点头疼。

在他眼中,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短时间内都还没有给大唐带来什么危害,甚至可以说是功劳大于弊端的。

如果直接下一个禁令的话,不仅自己内心难以接受,肯定也会遭受到特别大的反对。

别以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你就等着史书上把你记载成一名昏君吧。

“自然是有的!要是没有方案,微臣也不敢跟陛下您提这个话题呀。”

这个时候,也不是故作高深的场合。

“真的有?快说来听听!”

不知不觉间,李宽再也不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反倒是很多时候,李世民已经习惯了李宽给出各种新颖的建议。

“说来其实也简单,那就是对僧人道士采取度牒制度,只有拥有朝廷发布的度牒的僧人道士,才有资格获得免除徭役和赋税的资格。并且,要对僧人的度牒进行周期性的确认和重新审核,避免有一些人借着度牒来获得好处,免除了原本应该缴纳的赋税。”

李宽的这个制度,不管原创。

毕竟给僧人发放身份证明的做法,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了。

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制度。

历史上,也是到了唐朝,才真正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度牒制度,不过到了晚唐的时候,一切制度都开始奔溃,度牒制度也不例外,成为了一项弊政。

如今李宽再次扔出这个东西出来,自然是有相对完善的考虑。

事实上,对于身份的管理,后世做的是最好的。

李宽只要随便借鉴一些,就足以应付大唐面临的局面了。

“你的意思是通过发放度牒的方法,来控制僧人和道士的数量?间接的降低佛教和道家的影响力?”

李世民一眼就看清楚了度牒制度的根源所在。

“是的,当然,这一套制度,必须要有一些列相应的措施去配合。要不然的话,这个度牒制度也许就成为了一部分人牟利的工具了,真正需要它的人,反而可能没有办法获得。”

“需要什么制度呢?衙门依靠什么来判断是否给一名僧人或者道士发放度牒呢?”

跟一般的空想主义者不同,李世民制定政策,首先会考虑政策如何落地。

要制定一个度牒制度,其实不见得有多难。

但是怎么实施这个度牒制度?

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大唐有那么多的州县,总不可能让每个地方的僧人都来到长安城领取度牒吧?

“陛下,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算难。观狮山书院经学院这段时间正好在研究考虑汉语等级考试的事情。长安城中,有越来越多的番邦属国百姓和奴仆,这些人要加入到我大唐的户籍之中,成为真正的大唐人,必须通过汉语等级考试。

如今这个考试还没有正式推出来,正好到时候把它跟度牒制度结合起来,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如何判断是否发放度牒的问题。到时候,朝廷可以规定,凡是申请朝廷的度牒,必须通过汉语等级考试的四级考核,并且通过佛法入门考核,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并且在朝廷有相应的度牒名额的时候,才准予发放度牒。”

李宽才不管到时候那帮僧人会怎么恨自己,反正肯定给你设置各种门槛,让你们没有那么容易成为不需要缴纳赋税的和尚。

“汉语等级考试四级是什么概念?”

虽然从名字上就知道汉语等级考试大概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李世民还是很好奇的问道。

“汉语等级考试分为六级,四级算是能够使用汉语进行正常的听说读写,而六级则算是精通汉学。普通的胡人要加入大唐,至少需要通过汉语等级考试三级,而要能够进入作坊当帮工,则是需要至少具备汉语等级考试二级的水平。

至于一级,那就是只能进行简单的汉语书写和对话的状态,不管是去到哪个作坊,都只能是一名没有任何权利的奴仆。当然,这些主要是针对想要加入我们大唐的胡人,如果是来经商的胡人的话,就比较难去限制他们了。”

李宽上辈子没有少受英语四六级的摧残,觉得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不如一个外国的三岁小孩说的好。

现在也是时候让那帮胡人遭受一下摧残了。

“宽儿,这样的话,会不会太过苛刻了?人家只是想要出家而已……”

李世民看着李宽脸上的笑容,心中冷不住为那帮和尚默哀了一秒钟。

“陛下,没什么苛刻不苛刻的!这些人如果真的向往佛法,追求人生的解脱,那么汉语等级考试也好,佛法入门考试也好,肯定都可以克服的。如果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让人相信你是真的因为佛经中的教诲而遁入空门的呢?

至于佛法入门考试,那更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不想要享受免除徭役和赋税的优惠,完全可以不参加考核。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一名得道僧人,那么佛法入门考试应该一点也不难才对啊。”

长安城中,有许多人对于李宽都是恨得牙咬切齿,但是又不敢轻易招惹。

此时此刻,李世民对这些人的心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实在是李宽总是能够想出一些出乎大家意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来对付你。

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没有几个人愿意去主动给自己找麻烦。

“既然你已经有了完善的想法,那你就好好的整理一下,朕看完之后再跟玄龄几个商量一下吧!不过,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旦这个度牒制度公布了,长安城各个寺庙,估计都不会欢迎你进入了!”

“佛教、道教、儒家,注定跟观狮山书院的科学是要争一个高低,微臣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受他们欢迎的人。不过,不欢迎我又怎么样?谁也不敢公然反对朝廷公布的度牒制度,否者这些人现在就不服从管理,未来规模更庞大之后,那还了得?是不是得搞出一个佛王或者道王出来呢?”

李宽这话一出来,李世民算是彻底的决定采用李宽的方案。

给发展中的佛教和道家施加一道紧箍咒。

哪怕是宗室之中有不少人都信奉佛教或者道教,自己也不能手软。

……

就在长安城的寺庙即将迎来紧箍咒之时,在遥远的南亚,一名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僧人,在众多王公贵族和僧人的送别之下,踏上了归途。

此人正是玄奘!

“师父,戒日王对您礼遇有加,各个寺庙的僧人也非常尊敬您,大乘尊您为大乘天,小乘尊您为解脱天,如果我们留在天竺的话,完全可以过上非常有尊严的日子啊。”

虽然玄奘在贞观三年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只是孤身一人。

但是到了高昌国的时候,就受到了鞠文泰的赏识,甚至跟他结拜为兄弟,赠送了不少马匹和仆人。

所以当玄奘进入到天竺的时候,身边已经有一支规模颇为庞大的队伍了。

很多人都以为玄奘是孤身一人从天竺回来,其实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

要知道玄奘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带回来了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和一百五十粒如来肉舍利,还有七座金、银或檀刻佛像。

他又没有随身空间,怎么可能单凭一己之力携带这么多的东西行走一万多里的路途?

所以,身边有仆从是必然的事情!

“我来天竺,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我是为了取经而来。如今这个任务已经完成,天竺所有的经书,我能收集的都已经收集起来了,我一定要把它们带回大唐,让更多人能够见识到佛经的真实面貌,接受真正的佛经教诲。”

玄奘是一名真正的佛教徒,这一生都在为佛法奔波。

他的思想,怎么是一个普通弟子能够理解的呢?

要不然,才华横溢的他,为何要堕入空门?

“师父一心向佛,弟子不如也!”

“悟心,佛法博大精深,终其一生,我们都没有办法完全领会。佛祖在一千年前就已经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才有了我佛门的诞生。但是佛门历经各种苦难,如今已经有许多流派,我们此次回到大唐,就要从纷繁复杂的佛经之中,找出佛祖当初的真谛,并将这些真谛传授给大唐的百姓。”

玄奘虽然对这一趟的回国之情充满了担忧,因为当初他离开大唐,其实是违反了朝廷的规定的。

因为当时西突厥雄踞西域,为了国防的需要,朝廷是严厉禁止百姓在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情况下离开大唐的。

但是,玄奘当时利用朝廷允许饥民四处就食的机会,化作一名饥饿的百姓,跟随寻找粮食的队伍,溜出了长安城,一路向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玄奘是偷渡出国的!

在费时四年,行程几万里,玄奘才终于到达佛教的发源地天竺。

如今已经是玄奘离开长安城后的第十四年,他也不知道大唐已经变成什么模样了。

自己回去会不会受到惩罚?

朝中是否还有人记得自己当初是没有得到允许私自出国的呢?

大唐还是当初的那个大唐吗?

一切的一切,对于玄奘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为了心中的信念,玄奘还是选择了回国,选择了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这种做法,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毕竟,回去的一万多里路,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这里面要经历的各种风险,是后世的人完全没有办法想象到的。

“师父,听一些天竺商人说,在天竺南部的港口,已经有一些来自大唐的商人出没,如果我们去到那里,乘坐船只的话,路途应该可以缩短很多呢。”

“回去的路虽然充满风险,但是每一步路都是一个磨砺,越是辛苦,越是能够磨砺我们的心性,这未尝不是一种另外的修行呢?”

玄奘在天竺享受了很高的待遇,能够了解到的信息自然也是非常丰富的。

他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南部港口有唐人出没的消息,但是乘坐船只回大唐,在他看来还是风险太大了。

万一遇到了风暴,自己十几年的努力就功亏一篑了。

他倒不是真的怕死,而是害怕手中的佛经没有办法顺利的带回长安城。

而走陆路回去就不一样了。

虽然路途遥远,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但是终归是来的时候走过一趟,路况比较熟悉了。

而且,一路回去的路,这个时候还没有受到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基本上都还是属于信仰佛教的地区。

凭借着自己在天竺混下的莫大名气,根本就不需要太担心安全问题。

甚至进入各个王国的时候,还能得到非常高的礼遇。

这种情况下,你让玄奘去玄奘走海路回国?

他会愿意吗?

完全就是弊大于利啊!

他又不傻,怎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呢!

最新小说: 重生大明之携美闯天下 双面人生王浩李洁 隋乱 征服天国 超级兵王郭璞 穿越大唐李简 三国军神 放逐的仙路 极品万岁爷 我是李世民的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