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就要搞事情!
“父皇,儿臣从北方走来,发现诸多地方的治理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许多官员不懂吏治,不能为民造福一方,不能为官兢兢业业,不能为君排忧解难,此事,应当尽早解决啊!”
洛尘并没有说出具体事件,只是含糊其辞,几人顿时面色一怔,许久之后,夏皇淡淡的朝着洛尘瞥了一眼,眼底闪过一道暗芒,开口道:“那你的意思是?”
洛尘轻笑一声:“父皇,之所以造成如此情况,其根本原因还是人不能尽其才!所以,儿臣斗胆提议,选拔天下之才,摒弃门第之差,不拘一格,唯贤任用,唯才是举!”
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皆是神色一怔,脸上逐渐浮现出一丝凝重,洛尘也是心中一阵热血澎湃,等了这么久,科举制,终于要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吗!
夏皇听到洛尘所说,顿时面色一凝,想起了几个月前洛尘对自己的说的话,顿时一阵头皮发麻,一双眸子死死的盯着洛尘,许久之后,轻声开口道:“详细说说!”
洛尘直接从怀中取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信封递了过去,轻声开口道:“父皇,儿臣将此选拔官吏制度称之为科举制,科举制,意为科举取士!”
“科举制采用分科取士,科举考试又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洛尘看到夏皇拆开了信封,便不再多说,静静地等待夏皇看完,上面所记载的要比他说的还要详细!
夏皇看完之后,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不过,眼中却是暗藏一丝欣喜,那是兴奋,是激动!
许久之后,夏皇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将信封递给身旁的小太监,轻声开口道:“交给几位大人传看一下吧!”
洛尘继续开口道:“科举又分为文举,武举,院试在县举办,考中者称之为秀才,乡试在各府郡,派遣礼部官员为主考官,前往地方监考,考中之后称之为举人,而会试则是在礼部进行考试!”
“会试考中之后,称之为贡士,由父皇派钦差大臣监考,至于殿试,则是由父皇亲自面试,考察治国之策,才能,德行,见识!第一名称之为状元,第二名称之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洛尘话音一落,整个大殿鸦雀无声,诸葛亮深深地看了洛尘一眼,随后又看了李儒一眼:“还真如文优所言,殿下已经筹备很久了啊!”
夏皇微微颔首,看到众臣皆是看完了,轻笑道:“诸位以为,胤王此策如何?”
“陛下,此乃万民之幸,天下之幸,朝廷之幸,大夏之幸啊!”
江尚突然哈哈大笑,笑着笑着,泪水都出来了,道:“天下寒门,终有出头之日了啊!”
说着,竟然转向洛尘,深深一礼:“臣,替天下寒门子弟,多谢殿下!”
夏皇顿时嘴角一抽,朕还没有同意呢。这老家伙就已经认定了,不过,看到江尚如此的激动,心也是稍稍放下一些,若是有了他的鼎力支持,绝对会少许多阻力!
“江相不必如此!”洛尘连忙躲开了江尚的一礼,急忙说道:“本王怎么当得起江公如此一礼!”
“此策于我大夏有利,于万民有利,本王便将其推举出来,本王此举,亦是为了朝廷稳定,为了大夏富强,为了百姓之福!”
听着洛尘激昂慷慨的话语,江尚长长的一叹,许久之后,轻声开口道:“带你下之胸襟,在下拍马难及啊!”
夏皇也是轻笑一声,看向苏洵,凝声开口道:“苏相以为如何?”
苏洵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轻声开口道:“回陛下,胤王殿下此策,臣佩服,臣,并无异议!”
夏皇面色怔了一下,随后哈哈大笑:“哈哈!好!明日一早,朕便昭告天下!”
诸葛亮沉吟开口:“陛下,那这第一次科举,该在何时举行呢?”
此言一出,夏皇顿时眉头微皱,沉吟道:“明年开春吧!”
洛尘轻笑一声:“一个月之内,我逍遥商行的启蒙书籍必定便传天下,有了这半年的准备,应该会有些惊喜!”
“陛下,此事虽好,却不可操之过急啊!”江尚冷静下来,眉头紧皱,轻声开口道:“世家的势力不可小觑,朝中九成官员皆出世家,如此一来,其中阻力,可想而知!”
夏皇顿时面色一沉,凝声道:“此乃我大夏国策,不管多大的阻力,朕,意已决!”
苏洵也是轻叹一声:“哪怕有我们几个老家伙的支持,也不一定顺风顺水啊!”
洛尘冷笑一声,人再多,能否递过刀剑之戮?
心再硬,可惧血流成河?
“放心吧!”洛尘轻笑一声:“既然绝对推行此策,那么我胤王府便首当其冲!”
“正好将这些世家彻底点燃!”
洛尘轻笑一声,此策一但传出,他洛尘的将成为世家公敌,但是,他在百姓中的声望将会变得前所未有!
夏皇轻轻一叹,看向李儒:“只是如此一来,你们的计划职能延迟了!”
李儒轻轻摇头:“国策为先!”
洛尘顿时疑惑地看向李儒,问道:“什么计划!”
李儒轻笑摇头,解释道:“本来我们几个商议,让殿下您前往江南走上一趟,如今看来,恐怕您是抽不开身了!”
本来,郭嘉几人早就已经为洛尘铺好了路,直接让洛尘奔赴江南,一来避开焚城的风头,二来解决江南的隐患,也算是一次磨练,三来,天气渐冷,江南四季无冰,虽然依旧寒冷,但是却比长安暖和的多!
只是如今,没有想到洛尘刚回来便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洛尘轻轻点头,道:“此事容后再议吧!”
“父皇,明日儿臣请求让锦衣卫守殿门!”洛尘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嘴上却是开口道:“禁军的将士们南征北战,实在辛苦,就让他们休息一下吧!”
夏皇顿时嘴角一抽,不过也没有犹豫,他知道,要推行科举制,必定少不了人染血:“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