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朝贵公子 > 第五百六十六章:大功于朝

第五百六十六章:大功于朝(1 / 1)

李靖乃是兵部尚书,此时觐见,定是有重要的军情了。

李世民听罢,振作精神:“宣李卿觐见。”

过不多时,李靖便入殿。

朝李世民行了个礼:“陛下………”

李世民看着李靖,面带微笑:“卿家何事觐见?”

李靖面上带着轻松之色,随即道:“高昌……降了。”

“降了?”李世民一时诧异。

三个月……

还差七日。

就在这个时候,高昌国竟是降了!

这显然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李世民难以置信地道:“消息可准确吗?朕闻高昌国主历来桀骜不驯,理应不会轻易乞降。”

消息来的太快了,事先也没有任何的征兆。

毕竟就在此前,高昌国还做出一副要负隅顽抗的样子,哪里有半分降念?可可转过头,却突然投降,这甚至让李世民觉得其中有诈。

李靖正色道:“陛下,这绝非是空穴来风,就在高昌国降的前两日,高昌国的金城县发生了判断,叛乱的士兵,杀死了金城司马,此后……叛乱开始蔓延诸郡,那高昌国主,想来是看到大势已去,于是不得已之下归降了。”

金城叛乱……

李世民顿时明白了:“此乃天佑大唐啊。”

你说怎么就这么巧,就在这节骨眼上,金城怎么就发生叛乱了呢?

李世民不禁为之大喜:“若能化干戈为玉帛,这是再好不过了,只是……金城何故发生叛乱,这一点,你知道吗?”

李靖摇头:“臣……这里没有任何的征兆,反而是侯君集送了大量的消息来,都是说战事一触即发,又说高昌国如何的狂妄,对大唐如何的无礼,这个时候,侯君集的兵峰已至西宁,现在是磨刀霍霍,正待要拿下高昌呢?”

李世民不禁嘀咕起来:“莫非是因为侯君集的三万铁骑起了作用?”

古代的路途遥远,交通多有不便,一个消息,随便都要传送好几日,对于高昌的情况,朝廷可谓是一无所知。

李世民背着手,来回踱步。

他皱眉,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这些只言片语的信息,立即让他猜测了几个故事的版本。

却在此时,有宦官进来禀报道:“陛下,银台急奏,陈正泰与侯君集都来奏报了。”

李世民随即道:“统统取来。”

李世民先看陈正泰的消息,打开奏报,里头大抵的记录了关于金城谋反的经过。

李世民看过之后,忍不住感慨道:“原来如此,倒是可惜了这突厥的骑奴,此人当好好的抚恤,倒是可惜了。金城军民百姓义勇,此次立了大功。”

而后又看过陈正泰事先派了崔志正前往高昌劝降,李世民不禁失笑:“一个国公……而已……”

是啊,堂堂高昌国主,居然一个区区国公便答应了。

要知道,大唐封的国公不少,按理来说,若是高昌国主主动请降的话,莫说是国公,便是一个归义王,李世民也是肯给的。

而乞降的条件,显然是李世民完全可以接受的。

至于二十万亩河西的土地,这河西的土地,现在本来就是在白送,但凡世族迁徙河西,陈家巴不得送人呢。

这把地送了出去,就等于迁徙了人口进来,送地根本不吃亏,而是一举两得。

三十万贯……

李世民看到三十万贯……却还是唏嘘一番,禁不住道:“遥想当初,靠精瓷……”

说到了精瓷,李世民便警惕起来,抬头看了李靖一眼。

李靖低着头,假装什么都没有听见。

李世民便咳嗽,他本想说的是,当初精瓷的交易火爆的时候,这三十万贯钱,相当于陈家和皇族一两天的收入了。

当然……这也是钱……

小小的肉痛之后,李世民转忧为喜,龙颜大悦道:“这是攻心之术,好极,高昌国主既然深明大义,那么朕便遂了他的心愿,便敕其为……平国公吧。”

这平国公,显然是因为那高昌国主本是西平人,倒不算是羞辱性质的爵号。

若是这家伙恬不知耻想要一个王,那少不得要羞辱羞辱他了。

李世民随即又道:“召他来长安,朕要见见他,将他的族人迁徙至河西,该给他的钱和田产,转告陈正泰,大唐言而有信,一文不少他。至于西平的文武,也都在河西赐地,让他们迁居河西。该给封爵的给封爵,给与官职的给与官职,只要迁居到了河西,当然都要善待。陈正泰迁居之策很妥当,使朕无忧啊。”

这些人都是高昌的土皇帝,可只要迁居到了河西,就等于彻底的断了根基,这根基一断,以后再也别想自立了。

自此之后,到了河西,人生地不熟,反而需要仰仗大唐和陈氏,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从此往后,除了死心塌地之外,再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李世民觉得陈正泰这一手,办的很漂亮,不战而屈人之兵。

现如今,朝廷安生了许多,重要的是,这些最让李世民头痛的世族,现在也开始陆续迁居去了关外,用关外不毛之地,吸引世族,而关内之地,则可彻底的操控于皇族之下,朝廷任免的官职,治理地方,政令的贯彻,没有了这些世族,显然顺畅了许多。

而至于从关内迁徙出去的人口,李世民对此倒是并不介意。

因为除了一部分的匠人和劳力之外,流失最多的,恰恰是世族的族人和部曲。

可这些人……实际上压根就被世族们隐匿了,属于被隐匿的人口,朝廷没办法管束他们,也没办法向他们征收税赋,甚至这些人,从官府的角度而言,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他们是世族的力量。

所以大唐的人口,在账面上而言,其实根本就没有减少,反而年年都在增加。

而这些李世民的心腹大患,现如今却纷纷迁居河西和朔方,甚至让关外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这等于是将麻烦统统都甩了出去,让关内之地,得了几分轻松,等于是彻底的甩下了一个包袱了。

又不怎么不令李世民心情舒畅!

李靖见李世民喜出望外的样子,却不禁道:“陛下,此次我大唐辟地千里,这是可喜可贺的事,只是……朝廷是否向高昌派驻官吏?高昌的土地……”

李世民侧目看了李靖一眼,面带微笑道:“卿家以为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李靖的打算。

李世民颔首:“可是朕已许诺,自朔方而至河西,乃至于关外的土地,统统为陈氏代为镇守。”

“臣也是为了陛下考量,现在陈氏的土地,东至朔方,西至高昌,连绵千里……而如今又充实了大量的人口,臣只恐……”李靖就差一点说出将来只恐成为心腹之患的话。

这样的思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

李世民凝视着李靖。

他背着手,过了许久才道:“你以为……这只是朕的一句许诺吗?”

“臣不知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朕也知道李卿说出这些话,也是为了朝廷的利益考虑。只是……朕非不想,而是不能……”

不能?

李靖一脸狐疑地道:“陛下难道是担心失信于天下?”

“做天子的人,怎么能处处都讲信用呢?”李世民禁不住大笑。

这话说的李靖心里发毛。

可李世民随即道:“可是……皇帝也不是可以什么事想做成便可做成的!朕许诺了陈正泰,陈正泰拿着朕的许诺,招揽了这么多的世族,迁居在了河西和朔方之地,世族为何要迁徙?除了因为精瓷元气大伤之外,也是因为……他们已经日益感觉到,朕对他们越来越苛刻的缘故啊。这世族屹立了千年,朝中的文武百官,哪一个不是出自他们的门生故吏?他们家族之中,有多少的部曲,谁又算得清楚?因而,他们现在迁居到了关外,既是因为需要获取新的土地,才能重新扎根。也是因为可以躲避朝廷的管束。如今到了关外,他们和陈家,已经达成了默契!彼此之间,在关外共荣共辱!若是这个时候,朕对陈家恩宠有加,这才令他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可若是这个时候,朕突然干预高昌,朕就不说陈家会怎样想了,那些迁居关外的世族们,肯答应吗?他们迁居关外的本意,就是摆脱朝廷的约束,这时候,哪里还会愿意再请一个爹来?”

李靖此时大抵明白了什么,他毕竟是武将,此前并没有想到这么一层。

李世民随即感慨道:“若是朝廷执意如此,那么这些世族,十之八九又要离心离德了。甚至连陈氏,也会滋生不满和怨愤。朕更要失信于天下。而朝廷的官吏即便到了高昌,难道真的可以治理吗?说到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本就是一句空言!朕为天子,也绝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皇帝者,除了要兵强马壮之外,还要通晓制衡。只有保持平衡,才可将一碗水端平。朕既要用世族的子弟为官吏,也不得不让他们在关外逍遥自在。”

“隋炀帝的先例,便是前车之鉴。中原乃是天下的根本,因而朕治中原之地即可,朕在中原,为根,在将来,世居关外的世族们为朕羽翼……无论是河西、朔方还是高昌,朕不干预,也绝不插手,朕必须得信守这个许诺,如若不然,便为独夫民贼,从此,大唐永世不宁。”

李靖恍然大悟,说来说去,当初就是陈家帮着李唐将那些麻烦的世族送去了关外,以至这个麻烦,彻底的被朝廷甩开。

李唐的统治,自然而然也就更加的牢固了。

可是……这并不代表李唐可以任意胡为。

那些迁居到了关外的世族,力量依旧不容小觑,而今……已开始慢慢的达成了某种平衡。

只是……这些事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可实际上……深谋远虑的李世民却已洞见到了。

李世民随即一笑道:“陈正泰乃陈家的家主,而……这关外之地……既赐予了陈氏,那么就将这些世族,交给陈家去处置吧。正泰乃是朕婿,他的儿子,乃是朕的外孙,算起来,也是朕的骨血。朕要做的,不是让朝廷去管理什么高昌,而是确保陈氏在关外独断的地位即可,陈氏便是朕在关外的州牧,让他们像管理羊群一样,牧守关外的世族,亦无不可。”

李靖忙道:“臣万死之罪,竟是妄言。”

李靖听完李世民的一番话,便大抵明白了李世民的思路了。关内关外,其实已经渐渐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在这种平衡之下,任何人妄图打破,都可能遭来天下大乱的危险。这就如李世民当初不敢轻易对世族动手一般,也是有这样的疑虑。

而关外之地,既然世族们开始聚居,这所有的世族里,陈氏和皇族最亲,那么李唐只需确保陈氏在这里头的绝对地位,遏制住那些世族就可以了。

其他事,能少去管就少管,越管麻烦就越多。

“卿家无罪。”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李靖,他面露微笑,显然对于李靖的印象好了几分。说到底,人家李靖所虑也是为了李唐着想罢了!

而后,李世民又道:“所以,但凡陈正泰有什么奏请,关于他如何处置高昌,又请谁为高昌的郡守,朝廷看都不需看,直接同意便是了。总而言之,关内之地,行王道;而关外之地,奉老庄之学,无为而治,这才是天下安定的根本。”

一直默默在一旁待伺的张千忙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瞪他一眼,却也没说什么,而后饶有兴趣地看着桌案上的另一个奏本道:“朕倒想看看,侯卿家上奏来,要说什么。”

说着,他兴冲冲的拿起奏本打开,只是一看之下,随即脸色变得有几分不悦!

接着语气清冷地道:“这侯卿家,立功心切,也没什么不可。只是……他还是太急了。”

李靖诧异,其实李靖对于侯君集的印象并不好,侯君集论起来,当初乃是李靖的半个弟子,是李靖带着他学习兵法的。

原本这一对师徒,也算是一桩美谈。

可哪里知道,这侯君集在学习了兵法之后,居然上奏李世民,预告李靖谋反。

侯君集的理由非常搞笑,他说李靖教授自己兵法的时候,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这是故意藏私,显然李靖肯定要谋反。

李世民听后,便下了一道旨意,责备李靖。

李靖得了责备的诏书,是一脸懵逼的。

卧槽,这狗东西他恩将仇报。

于是李靖连忙为自己辩解,告诉李世民:“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

李靖其实是个老实人,若不是被侯君集咬了一口,是断然不会反咬回去的。

自此之后,李靖和侯君集便不再来往了,彻底和侯君集反目。

可哪里想到,李世民虽然没有因为侯君集的诬告,而治李靖大罪。

可也没有因为李靖的反告,而收拾侯君集,反而让侯君集做了吏部尚书。

李靖能不憋屈吗?

自己混了这么多年,才是兵部尚书,就不说自己开国的功劳了,论起来,那侯君集还是自己半个弟子呢。可结果呢,这个可恨无耻的侯君集现在居然爬到了自己的头上。

六部之中,兵部虽然非常重要,可任谁都清楚,兵部不过是掌兵,而吏部却可以提拔和罢黜百官,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之中,吏部尚书是比兵部尚书高了半个档次的。

李靖每逢听到陛下提到侯君集,心里便窝火,他一直觉得自己该老成持重,因而即便被侯君集在后来各种污蔑,也不再在侯君集的事上说什么话了。

可现在陛下又提起了侯君集,而且陛下很是不悦的反应,李靖便忍不住道:“陛下,不知发生了何事?”

李世民便皱着眉头道:“侯君集言,高昌所谓的乞降,定为诈降。为了防范于未然,他自请带兵前往高昌镇守,以防生变。”

这显然是侯君集不死心了。

总觉得自己该去做点什么。

而李靖对此,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侯君集这个人,心胸狭隘,容不得其他的有功之臣,自己却又立功心切,希望自己能够压住其他功臣一头,这没有功劳也要创造出功劳,本来就是他性情。

于是李靖道:“请陛下立即召回侯君集,高昌的事,既已尘埃落定,再让侯君集进兵,已是无益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认同地道:“兵部下书,召他回来吧。他终究乃是太年轻了,过于鲁莽了。”

李靖心里忍不住吐槽,此人也叫鲁莽?此人就是中山狼,陛下的眼睛,该去看看了。

这狼心狗肺之徒……

李靖又开始郁郁不乐起来,他更多时候,只是将憋屈藏在心底,顿时感觉自己浑身又不自在起来。

…………

第一章送到。

最新小说: 暴力小萌妃:皇叔宠上天!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旅明 兵者 史上最懒小书生 大宋之无敌亲王 梦幻重生 史上第一废太子周恒 明末汉之魂 我!成才,草原5班签到365天,团灭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