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师弟为何那样 > 师弟为何那样 第40节

师弟为何那样 第40节(1 / 1)

话说到这里,众人皆是起哄,投向苏松雨的眼神中,艳羡者有之,揶揄者有之,敌意者有之,更有人嚷嚷着要他自请三杯。

苏松雨已经习惯了众多各色的眼神,他只是笑着摆手,说风语流言,不足为信。

某士子又道,那小姐的父母一向宠溺女儿,真的去打听了苏士子的身世人品,这一打听下来,十分满意,只等着过两年苏士子高中了,便联系苏士子远在姑苏的家长交流事宜。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哗然,有人笑道:“这家忒没眼力,以苏兄之才,檀宫折桂不过轻而易举,若真拖着等到高中之时再谈,哪还轮得到他们!”

“此话不差,苏兄才华如此,又仪表堂堂,尚书之女也配得。”

于是道喜声有,称赞声又有,先前透露出秘辛的士子凑上来,大力拍抚了苏松雨的肩:“静笃兄前途无量,眼看着功名到手,娇妻在怀,富贵之时,可别忘了我等!”

听上去是勉励的话,但他的眼神语气中却只有暧昧,即使在此之前,苏松雨同他并不相熟络,甚至连话也未曾多说过几句。

苏松雨没有拒绝这份莫名的熟络,他笑着谦让了几句,让气氛始终维持着轻松愉快。他主动引起话题的时候不多,但应对这些世故起来也算从容。元化十年的苏松雨对这一切尚有忍耐心。

酒过三巡,诗也作了几轮。在这等诗会上作的诗,并不配他花太多精力去遣词造句、铺陈韵脚。只需略微思索,他便能写出同窗们想破了头也想不出的绝妙句子。

更何况,诗文的好坏,他们实际上并不是十分在意,无论他是草草应对还是灵光偶得,换来的只有“苏兄妙对”“实在是高”。

他知道这是因为他在京中士子圈内的确有不错的名声,更因为他的父亲是苏州知州。

酒喝得多了,气氛也逐渐热烈,此次诗会的主人梅简扫视四周,见时机已到,便示意众人安静,而后轻拍了两下手。

苏松雨只在心里想,果然。

掌音刚落,两边的纱帘被掀开,一众女子鱼贯而入,皆是雪肤花貌,身姿婀娜,她们的裙袂带进一阵香风。

为首的女子朝着众人深鞠一躬,贴身的软纱勾勒出其曼妙的曲线,而后她轻摆柳腰,在乐声中,领着其余女子跳起舞来。

一时间如群芳摇曳,流蝶翩跹,栖云楼的歌女舞姬果真顶尖,无论样貌还是技艺,皆是别处怎么也比不过的,难怪栖云楼建成不过二十年,已经是长安名头最响的销金窟。

她们跳的是胡旋舞,来自西域的舞种,以热情奔放,动作大胆著称。配的乐器自然也是胡琴琵琶羯鼓之类,节奏韵律相当明快活泼。

漫长的一曲终了,众美皆是衣裳微敞,香汗淋漓。苏松雨微微侧头,往周围看去,众人已经有些心猿意马了。

此时诗会也该到最为精彩的部分,梅简起身,对士子们笑道:“今天诗会的最后一首,以栖云众美为题,对七言绝句,拔得头筹者——”

他隔空点着面前这群舞姬:“任选一美人相伴!诸兄,请吧——”

一片哗然中,士子们显然对这一彩头充满了斗志,纷纷磨墨操笔,准备大显身手了。

苏松雨默默饮着案上的酒,并不像旁人一般摩拳擦掌。他作诗向来不像他人,需要踱来踱去、冥思苦想一番,是以并没有人觉得他格格不入。

在这作诗的间隙,舞姬们悄悄退下去了,只留几名乐伶在厅堂中间奏乐,以助众人诗兴,用的还是先前那些乐器,胡琴琵琶与羌笛。

此时他们弹的是《边城月》,一首戍边将士思念故园,渴望亲人的曲子。这首曲子放在这样的场合并不合时宜,但无人在意,他们的心神投入到更要紧的事之中。

苏松雨又喝了一盏酒,他听着这缓而轻的琵琶声,突然觉得难以忍受,他起身朝外走去。

临走之时,他瞥见了先前朝他透露暧昧流言的士子,这人正在案台前遍寻枯肠,他目力极佳,不过一眼,就看到了摊开的纸张上已经写下的内容。

“蕙兰相随喧众女,栖云去处满笙歌。”

他微微一哂,又去看了看其他人的大作。

“栖云宴下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疏帘半卷微灯处,簪髻乱抛人不起。”

他不想再看,掀开纱帘想离开这处花厅,却有酒意上头的士子拉住他,他一回头,酒气扑面而来。

“苏兄!苏兄且听我这一句——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苏松雨扶住了此人将倒未倒的身形,他状似关切:“张兄醉了罢?今日梅兄出的题可是七言——”

等他终于摆脱了花厅,来到临风台的另外一边,已经又过了一刻钟。

临风台建在渭水边,是栖云楼最靠外的位置,地势够高,又临水而建。此时正是秋天最好的时候,没有深秋的冷清萧条,没有初秋的闷热烦腻,天高云淡,惠风和畅,凉爽而清新。登临其上,很容易让人有旷达舒畅之意。

但苏松雨怎么也旷达舒畅不起来,他已经十分后悔参加今日的所谓诗会。

诗会变成酒会、或者是众人心照不宣的声色宴会,这本该在他意料之中,来长安这一年,他已经见识过许多。明知会是这样的局面,他依然来了,并且依然觉得不适。

栖云去处满笙歌……芙蓉帐底奈君何……

他品着先前花厅中见到的诗句,想到那首不合时宜的《边城月》,只觉得无聊至极。

他不知道男人们对所谓芙蓉帐底的及笄小女的遐想从何而来、也不认为那疏帘半卷处的欢好有多少乐趣。那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的美人,她的泪是对良人的思念,还是因为恩客迟迟不来,对无定生活的恐惧?

苏松雨站在栏杆边上,下边就是波光粼粼的渭水,远处群青依稀可见,在这属于秋天的凉爽的风中,他的面上一派冷漠。

花厅中的士子,乃至整个栖云楼的恩客,甚至全天下喜好往那烟花地去的男人,难道都不知晓这个道理么?他们明知娇美红颜的背后,是无尽的眼泪与痛苦,但仍贪图那一点滋味,甚至埋怨红颜只认金银,不认人。

他觉得他们可笑,但最可笑的应当是自己。因为他甚至没有拂袖而去的勇气,他只不过是个借口醒酒,偷溜出来的懦夫罢了。

他即使厌弃这一切,但仍不敢拒绝这场明知无聊透顶的宴会,从未开口斥责过这等行径,甚至没有堂皇地标榜自己的立场,告诉他们说他不愿同他们一样,他从来没有过。

只能在这样的清净地方,躲着那些不愿意面对的事,吹吹风,待会儿再慢慢走回去。回去的时候,他还得假装步履不稳,不然醒酒一说难以服人。

他为此感到自厌。

苏松雨紧紧扣着栏杆,手上青筋根根绽出,仿佛这样能消解心中的躁恨,而这份躁恨来自于他的无能。

然后,他又听到了琵琶声。

不知何处而来的琴声,飘飘渺渺,冷清又孤寂,缓缓如冰河一般流过,让他想到深冬时候的月亮,它高悬在天边,下面是尚有黑烟升起的战场的焦土。

这是《边城月》。

在无尽的烦躁恨意中,他恍然以为是自己的幻听。

天很淡,很空,他默默地听着这首曲子,情绪慢慢平定了下来。又有一阵风吹过,他的袍角在江风之中猎猎,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即使是因为这首他最爱的曲子,他也应该做点什么。

苏松雨转过身,慢慢循着乐声源头走去。

也许拐了几个弯,经过了几处雕梁画廊,路过了几个暗香盈盈的居室,他记不清了。苏松雨满心满念都是《边城月》清冷的声调,他想找到那个弹琵琶的人,那大概率是栖云楼中的乐伶,他身上钱袋内容颇丰,他可以全给她。如若她想赎身,他也一定满足,即使传到姑苏老家有了风言风语也无所谓,他现下一定要做点什么。

他一把推开了精致的绣门,琵琶声戛然而止,有人惊讶地看了过来。

他不管不顾,掏出身上的钱袋,跌跌撞撞地朝弹琴的人行了过去,语无伦次地赞她弹地好,说可以满足她任何的愿望,这个钱袋是一点小诚意。

献上它的时候,他还没忘记用双手才能显得恭敬,但他唯独忽略了自己异常的体温和沉重的身躯,他的头脑其实已经很不清醒。

没有等到答复,苏松雨听见抱着琵琶的人轻笑了一下。

他茫然抬头,看见了一双极为漂亮的眼,它们淡漠又坚定,眼眸深处仿佛有不灭的火。

后来,他才知道,那双眼的主人叫诸青,号清竹居士,彼时已是京中有名的才女。她的墨宝千金难求,她的诗句万人传颂,她弹得一手好琵琶。

这是他们共同的秘密,谁都可以弹琵琶,但注定要在官场中沉浮的苏松雨不行,以孝女、才女闻名,必须坚守所谓气节的诸青也不行。即使苏松雨的琵琶技艺是前朝圣人最爱的乐师所授,已经炉火纯青,他甚至能自己谱曲。即使教会诸青琵琶的人是教坊第一部,她第一百遍弹《边城月》,苏松雨也不会腻。

他们因为这个秘密,成为了朋友,众人不知他们会弹琵琶,正如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是朋友。

作者有话要说:久等了各位,晚上都是十二点左右更新,这章发红包,谢谢大家的阅读与等待。

文中一些诗句来自于李白等人。

第54章栖云(中)

元化十年,十七岁的苏松雨遇见二十岁的诸青,在一个无聊透顶的宴会。

他饮了很多酒,又在高台上吹了太久的风,头昏脑涨,莽撞地将诸青误认为乐伶。他贸然闯入,又毫不吝啬地奉上自己的钱袋,颠三倒四得说着赎身之类的话,像栖云楼中最常见的醉鬼,喝了几两上头,就想上演些救风尘的庸俗戏码。

但这个醉鬼竟然还记着礼节,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盯着地面,连头都未曾抬起过。

这让诸青觉得好笑,她已经很久没碰见能让她发笑的事了。

然后,少年茫然抬起了头,在她戏谑的问候中,摇摇晃晃,一头栽倒在地上。

再然后,苏松雨在自家卧榻上醒来,听到老仆念叨着,公子去赴宴还是莫要贪杯,昨日竟醉酒迷路,闯到伶人的居室中去了,伶人受惊事小,公子要是有了轻浮浪荡名声事大……

他头痛欲裂,并不是因为老仆的喋喋不休,而是因为他已经全然记不清昨天的事,他出了花厅,登上临风台,听到有人弹琵琶——似乎是边城月,然后呢?他冒失地去寻乐音来处,弹琴的是谁?

苏松雨想不起来了,他脑海中只有一个淡淡的轮廓,以及他倒在地上时,瞥见的云青色的袍角。

其他的细节,他遍寻记忆也拼凑不出来,到最后,他甚至怀疑那首冷清孤寂的《边城月》,是他酒意上头的极端时刻产生的幻觉。

直到两个月后,他去了西市一家书肆。

这家书肆藏书并不算多,但胜在范围广泛,许多冷僻的孤本都能在此寻到,是以这家规模虽不大,但在京中文人圈子内有一定名气。

书肆设在西市最热闹繁华的街,终日人来人往,嘈杂不堪,租金亦不菲。苏松雨第一次站在书肆挂了粗布帘子的门口,仰头看着牌匾上随意的“涤尘斋”三个字,觉得此处的确有几分特别。

他掀开帘子,举步跨了进去,向伙计道清了来意。

“《雾堂笔记》?公子来对了,整个长安也就我们这儿有,请随我来。”

他跟着伙计进了一个里屋,又进了一个里屋,屋内四角皆是书架,上面整整齐齐排满了书册,苏松雨不禁咋舌,涤尘斋从外面看,店面并不算宽敞,未曾想里面竟别有洞天。

伙计在一排排书架上寻了片刻,面露窘色:“真奇怪,我明明记得这本书一直未售出,怎会寻不到?”

苏松雨见状,安抚说他今日无事,不赶时间,可以帮忙一起寻找。

于是七拐八拐,他们来到一处偏僻的小室外,伙计刚要进去,却听得前堂又有新的客人至,苏松雨挥挥手示意他去忙,而后自己推开了门。

陈旧木门发出“吱呀——”一声响,他大步走了进去,一抬眼,发现屋内已经有了一个人。

那个人靠着窗斜斜坐着,在看一卷书,她穿着素绿色的衣裙,与身后花窗中的绿意朦胧成一片。她听到声响,也抬起头看了过来,苏松雨愣愣地看着她,他认出了这双淡漠的眼睛。

眼睛的主人一眨不眨地看着他,他当下便手足无措起来,看到这双眼,两个月前的回忆瞬间就回到了他脑中,他猛然记起了自己当时有多莽撞。按理说,既然有缘相逢,他该赔礼道歉才是,但是万一人家早就忘了这茬——

“是你。”窗边的女子淡淡开口。

“是,是我,”苏松雨结结巴巴地说,“两个月前,某喝醉了,唐突了姑娘,实在是某的不是,在此向您赔罪——”

那女子又笑了,她一笑起来,整个人就没那么冷清,像月亮边上朦胧微黄的光晕。

她说:“无碍,你无须放在心上。”说着,她垂下头,继续专注于手中的书本,不再说话。

苏松雨却因为那个笑容而愣神。

此处的书册散乱地堆积在柜上架上,看上去比别处陈旧得多,陈墨的香气夹杂着灰尘的味道。伙计迟迟不来,他在这种令人舒心的的味道中翻找了许久,一无所获,直到窗边的女子突然问他:“你在找什么书?”

这便是他们交游的开始,那本书原来一直在她手中拿着。

多奇妙的际遇,他们在这间飘着细细灰尘的小室中呆了一个下午,他们聊《雾堂笔记》,聊笔记作者的英年早逝与默默无闻,聊当朝还有多少文人愿意尝试这种诡谲险峭的文风。

他们交换了名字,这才发觉原来彼此早已对对方有了欣赏。清竹居士之名他一直有闻,她的许多诗文是他曾经细细品味赏析过的。只是她并不是好交际之人,所以来长安一年,他并没有机会遇见。

而诸青说,她也读过苏松雨的文章,那是他初来长安时所作的两篇赋——《清平赋》、《归鸟赋》。这两篇是他在同一日写的,其中《清平赋》让他打响了自己在长安士子圈中的名声,众人皆赞他这篇文气极高,辞藻华美。

诸青却直言不讳,她说《清平赋》雕琢痕迹过甚,这两篇中,她更喜欢《归鸟赋》一些。说着,她随口诵了其中两段,并赞它们淡而有味,情真意切。

最新小说: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完美女婿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盗墓笔记8上下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道槃 老子有双倍系统 你是哪颗星 王虎陈原河底竖棺 我点你的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