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某部小说的经典台词,也是人类一个最大的梦想。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就对神秘的星空充满了好奇和想往。对人类来说,翱翔于星辰大海是与生俱来的梦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热门话题,让无数人为之心动。
不过要实现这个梦想却是十分艰难的事情,星辰大海就在头上摆着,可人类想要征服它的话,那么首先就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下海”?
也就是怎么冲出地球,到达太空?
物理定律一早给出了几项“下海”的关键要素。当物体达到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就可最终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进入太空,这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而当物体进一步加速,达到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时,就能脱离地球的引力场前往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当物体超过每秒16.7公里的第三宇宙速度,就可离开太阳系的重力井,前往浩瀚的银河系中漫游。
总之,很长一段时间里,航天器的速度都是挣脱地球乃至太阳引力的唯一要素,只要能达到宇宙速度,就能“下海”。
那么如何让航天器获得这个速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火箭。它是所需科技树最低,人类最容易获得的手段。当然火箭确实能达到这个速度,在人类开启航天事业的前几十年里,火箭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唯一手段。
但是火箭发射航天器实在太贵了,这成本真的没法大规模铺开。
一般来说,越大型的火箭发射费用越高,反之则相反。轨道越高的火箭发射,费用就越高。以地球为例子,在21世纪初,如果用火箭把物品发射到地球静止轨道的话,国际报价大约是每公斤平均2万美元左右。
而这个价格是运货,载人航天的成本更高,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将各国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每个座位的价格高达80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每公斤体重100万美元。
普通人的太空旅行则相对廉价,要比载人航天任务的专业宇航员便宜得多。如果只是想越过距地面100公里的卡门线,这里标志着地球大气层和外层空间的分界线,准确的说叫是亚轨道飞行,维珍银河公司“太空船2号”能够以每人25万美元的价格飞行一次。将普通乘客送往国际空间站,在上面住一周或10天,费用会更高。2001年,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丹尼斯·蒂托花了2000万美元在太空呆了8天。
中国航天的成本相对较低,最新报价是太阳同步轨道每公斤发射价格6000美元;地球转移轨道的每公斤发射价格可以低至每公斤8000美元;低轨道小型火箭更便宜,每公斤发射价格大约5000美元。
这价格真心的太贵了!那么有没有更便宜的办法呢?有!那就想办法用可重复使用的。
比如SpaceX公司的猎鹰运载火箭,就采用了一级火箭、整流罩回收技术,大大节约了发射成本。一般来说,火箭的整体成本当中,一级火箭成本占发射价格的一半到60%、二级火箭占20%、整流罩占10%,燃料和其他项目成本占10%,如果能回收一级火箭和整流罩,就能把成本降低一半左右。
这个价格也一点儿不便宜,但是化学火箭就这样,它的原理结构就注定了用起来成本肯定不会便宜到哪儿去。就算是世界工厂也没办法把化学火箭降到白菜价去。
而且,化学火箭还有很大的问题,就是有效载荷不足。
美国土星5号是截至目前仍是人类历史上使用过的自重最大的运载火箭,高达米,起飞重量吨;总推力达3408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
俄罗斯的“能源号”火箭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能将270吨有效载荷送到低地轨道(约180km)、32t载荷送到月球或27t载荷送到火星和金星。
一次送几十上百吨的货物,对于科研勘探可能够了,但是对于星际殖民或太空开发,生产建设来说,就太少了。
就好像这次大夏建造的“星燕”级星际侦查舰,自身空重就有接近一万五千吨,哪怕只是分块送到低地轨道拼装,也要打上去上百发火箭,加上运输所需的燃料、给养、器材和人员等等,没有二百发火箭下不来。
而这种巨型火箭的成本是极为感人的,反正打一发一艘大型巡洋舰或者两栖攻击舰就没了。就算不计成本,时间上也让人蛋疼啊。
更不用说太空开发和生产建设了,一座工厂怕是没有几十万吨下不来,靠火箭来运,那不知得搞到猴年马月去了。
正是因为航天的手段太少,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所以大夏之前虽然已经有了很多和星际殖民相关的黑科技,但还是迟迟没有向星际发展。
除了化学火箭难道没有效率更高的办法了吗?当然也是有的,比如:核火箭、太空电梯、质量发生器、反重力飞船……等等。
核动力火箭是用核能作为动力,代替传统的化学能燃料的火箭,核火箭的发动机利用核反应或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出的能量加热工作介质,工作介质通过喷管高速排出,产生推力,使宇宙飞船高速飞行。无论是在动力上还是续航力上都比传统的火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冲最高的化学火箭发动机是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其最高比冲约为450s,采用氢气作为工质的核热火箭比冲可达1000s以上,因此化学火箭的最高速度增量约为10km/s。其速度增量大于22km/s,超过了第三宇宙速度可广泛用于将来的空间任务,包括太阳系内的空间任务和星际间的空间任务。
太空电梯建成后,进入空间的价格可以降低到使用化学火箭的四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质量投射器其实就是一个巨型电磁炮,可以把载荷像炮弹一样打出去。
反重力飞船听起来最科幻,但是在地球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尼古拉·特斯拉申请了一项飞行技术的专利,内容是一个使用全新引擎技术的飞行器。特斯拉称这种新型技术为“空间驱动器”和“反电磁场推进系统”,光看这名字就已经够科幻的了,虽然原型机因为条件限制并没有制作出来,但有一套完整的设计蓝图,而当后来解禁的手稿图纸出来后,人们惊呼这种新型飞行器就是飞碟。
而无法制作出真正的反重力飞行器的原因还是能源问题无法解决。
原本大夏的航天技术发展轨迹还是挺正常的,最高成果也就是登了个月和登了个火星,造了几个空间实验室,技术线大约相当于21世纪开头几年的中美俄综合。用的航天器也都是最最传统的化学火箭。
至于更先进的核动力火箭、太空电梯、质量发生器、反重力飞船……都因为技术门槛的原因,全部停留在PPT上。
但是在苏雷毕业之后,这个画风就开始逐渐不正常了。
还记得苏雷当年的毕业作品吗?那个移动基地。
这个苏雷亲自参与的移动基地后面被很多重点科学实验室占据了。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科研是需要运气的,特别是如材料等学科,说是科学,其实更像玄学。除了用穷举法这种笨办法,就是拼人品。这玩意儿就跟抽卡一样,还是没保底的那种。人品爆棚的话,就是单抽出奇迹,脸黑了那就是全部木大。
但是苏雷手工打造的这款移动基地就跟人品放大器似的,它能让成功的几率最大化,很多看着极不合理的,非常绿皮的设计和构思,在这里都有很大可能成功。
还有就是大夏方面在得到了修雪提供的彗星龙素材,以及蔚蓝世界的神尸遗迹发掘之后获得的神性素材之后,材料学上有了难以想象的发展。
所以之后,大夏的科研进度就跟开了后台作弊码似的,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提升。然后,核动力火箭、太空电梯、质量投射器、反重力引擎等等很科幻的东西都相继有了实现的可能。
核动力火箭、太空电梯的主要难题都是材料,后者需要极为高强度的材料,前者还得加上耐高温。所以它们最先突破,但是神性材料固然能满足性能上的需要,但是产量极为有限,大夏实在舍不得这么糟蹋。
太空电梯的工程量实在太大了,缆线长达三十万公里,地面基站要150公里高度,其中地下部分90公里深。即使是大夏也有些吃不准。
反重力引擎又太过绿皮,所以大夏就把重点放在了质量投射器上。
这东西其实也不简单,如果是正常情况,哪怕是不考虑载人,只发射货物上去,这轨道也要好一百多公里长。否则的话,除非是运实心金属块,换做仪器类的东西肯定会被巨大的加速度G力直接压坏的,比如要送卫星之类的精密上天的话,就必须慢慢加速,把加速度控制在30G以内,这就需要130公里长的轨道。如果载人的话,这长度就得增加十倍。
要让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用。所以这需要延长加速轨道,降低加速发射时的重力加速度,使之能够达到一般人也能承受的地步。加速度越低,则轨道就越长,建造成本自然越高。
按照计划,将客运型航天器匀加速度设定在倍重力加速度(),此时需要的轨道长度即为是1486公里左右。加上前端的车站与检修区,以及出口端的保护段,总长度即为1500公里。
这个工程量虽然也不小,但是比起太空电梯也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特别是全都在地面施工,难度比太空施工低了不知多少倍。
但是这个工程刚刚开动,苏雷这边的黄金人类就成功了,而黄金人类的承受力比普通人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他们能承受100G的加速度!所以用于运载黄金人类的客运型航天器急剧缩短到了40公里!
区区40公里的磁悬浮轨道,对于大夏的工程能力来说就是毛毛雨,中枢一口气就砸了七条,同时开工。
然后当质量投射器完成了七成的时候,某所又传来喜讯,大家认为最不可能的反重力引擎成功了!
苏雷在看到反重力引擎实物的时候,也是惊得目瞪口呆。不是它有多么科幻,多么高科技,恰恰是这玩意儿太简单了。
“这东西居然这么简单?!为什么我们以前没有想到?”苏雷难以置信,这个所谓的反重力引擎居然如此的简单。
这是一个环形的装置,它令中央物体获得的动能等同于环形转盘旋转动能的一半,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让某个物体的运动方向被改变,在这过程当中,它是不做功的,而让物体运动则是需要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差不多是输入机械能的一半。
发明者毛博士做了现场演示,他用了一堆非常简单,随处可见的金属和塑料部件组装起来了一台反重力引擎,然后在一台柴油发电机带动下快速旋转起来,一架20吨的卡车就像是无视了重力一样悬浮了起来,并不断向着上方加速飞去。
“为什么我们以前没有想到?结构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但是我们在过去的历史上为什么没搞出来?”苏雷下巴都快掉了。
“那个,院长,准确说,我们曾经想到过。”毛博士老老实实回答:“但是,他们每一次都因为运气或者说巧合,失误了一点点,每次的设备都少了一个相同的东西。”
“那是什么?”苏雷相当好奇。
“是一个小小的制动零件,起安全阀作用的,院长……”毛博士的表情也十分精彩。
“是的,过去我们有过类似的设计,但就是少了这个小小的制动零件。实验时,装置在短时间内达到阈值,然后实验室就被炸掉了……”旁边的官员解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