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栖崖向外,路途反而不算难走。
出了崖下密林之后,只需要再翻过几个小山峰,就是林溪村。由于常有人樵夫猎户从林溪村进山,有不少荒草掩盖的狭窄小路可以容人通行。
总之,这段路途走起来,比从山神庙到仙栖崖要轻松许多。
胡云对妻子笑道:“回山神庙我们可以绕个远,从林溪村直接上官道,走到山神庙附近再进山,虽然路途远一些,但全是平路,比起走山路来,要轻松不知道多少。”
宋瑶点头,她毕竟是凡人之躯,路途是否通畅对她的影响最大。
他来林溪村的次数并不多,上一次也是许久之前,如今再来,发现林溪村样子有了巨大变化。
光是规模上,如今的林溪村,是原来的两个还大。
似乎家家户户都换了新房子,房屋材料也不是原来的土坯茅草木棍之类,而是变成了砖瓦、木板为主,规制也严整了许多。倒是山中石块依然被广泛应用,无论做地基还是院墙壁,都是极好的。
好几辆马车停在这里,似乎在运送药材,胡云还发现了一家客栈,还有两间食铺和几家经营杂货的铺子,都开在进村的大路两旁。林溪村的草药产业,已经将这个村庄的经济带了起来,原本的山村生活被打破,进入了一种更快节奏、更舒适、更具幸福感的新境地。
宋瑶对胡云说道:“眼看便是半下午了,我们回山神庙可能来不及,若是天黑了路更是不好走,不如在此歇息一晚。”她倒是不担心安全,毕竟丈夫本领也算高强,而且云中山是章老叔的辖地,但走夜路比日间行路更累,哪怕官道也是如此。
胡云自是赞同,在林溪村看到客栈之后,他也有这想法,毕竟妻子今天走了不少路,他也很是心疼:“我们在此歇息两天吧,后天上午再回山神庙,反正咱们也没啥急事,就当来这里游览。”
两人便朝客栈走过去,他们出门时,身上自然带着钱,倒也没有付不起账的风险。
“店家,可还有空房?”胡云走到柜台前,问道。
“有的有的,客官您要何等的房子?”这家客栈并不大,没有专门的掌柜,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招揽客人,几个家里人在上下忙碌,“两位叫我林二哥就好,小店有两层楼,二楼的上房要贵些,楼下便宜些。”
其实这里还提供柴房住宿和一顿热饭的选项,不过林二哥是个有眼力的,他能看出眼前两个人生活优渥,所以没有提这茬。
“来一间上房,再送些热水上来。”胡云道。
“好嘞,请随我来。”店主收了些订金,而后取了串钥匙出来,看周围其他店员都在忙,于是将手上的账册一放,亲自带着胡云和宋瑶两人上楼,又自己去下面厨房里面取热水。
山村客栈,里面环境自然是不如城里的同行,但收拾的也挺干净。
这里是二楼,打开朝南的窗户,还能看到外面的平原,还有西南西北两个方向上,远远的云中山余脉,正在已经西斜的阳光下,伸展着自己墨青色的身躯。今天天气很好,能见度很高,极目望去,远处的大地还是被笼罩在淡淡的雾中,什么也看不清,但近处的田野、河流、道路、村镇,俱都脉络清晰,被阳光照得瑰丽。
胡云从将窗户支好,转过身来,将手中一直拎着的网兜轻轻放在桌子上,又扶了几下防止里面的罐头乱滚。宋瑶则坐在了床边,她其实并不累,毕竟年龄不算大,而且今天刚在仙栖崖吃了不少东西,那都是被灵气浸润透彻的食材,吃了不仅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也能祛除劳累。
他对宋瑶说道:“我去村中的话事人那里摆放一趟,瑶瑶你好好歇歇,傍晚时候我回来带你去用晚餐。”
“好,你去吧,记得莫要缺了礼数。”宋瑶嘱咐道。
“自是省得。”胡云想了想,从旁边网兜里拿出来四个罐头,其中半数是猪肉罐头,半数是水果罐头,他准备用这个当上门时候带的礼物,这种稀罕物品很是合适。
他抱着几个罐头走出客栈,在大街上寻了个年轻人,问林溪村的话事人是谁?
“话事人?噢,你是村子里面谁最最说了算吧。”年轻人看向抱着罐头的胡云,十分好奇地问道,而后他看胡云像个正经人,才回答道:“那你得去找海子叔,他叫林海,是咱们林溪村的村长。”
“多谢!”胡云问清楚林海家的住处,便径直过去。
随着林溪村的药材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林海对于卖药材这种事情,已经不再亲力亲为,他找了个个机灵的村民,为来林溪村采购药材的客商们带路。同样,药材的炮制他也交了出去,由村里那些熟手们来操作。
而林海本人,则和他的好兄弟阿牛,两人每天都要去田里侍弄一番。
于是胡云扑了个空,他走进林海家里,只见到林海的家里人,并未看到林海本人。于是他放下罐头,问清楚药田方向,便匆匆走过去。
“阁下便是林溪村的村长林海罢?”
“哦?正是我,阁下是?”
“我叫胡云,也是云中山人氏,前不久听说这里招募学校先生,我曾经在宁河府求学数年,也一直没放松功课,所以之前投了荐书过来。今日过来林溪村拜访,不过您未在府上,我便从贵府直接找到了这里来。”
“噢,原来是你。”听到他的来意,林海大喜。
他将手中的药锄戳在地上,递给旁边人,而后礼貌地对胡云说道:“先生请来村里面喝茶,学校的事儿也一起商量番,山村地方简陋、招待不周,还请海涵。”
说着,林海便将胡云让进村里,吩咐人烧开水泡好茶过来,而后对胡云说道:“这鼓励各村自建学校之事,乃是绝对的仁政,尤其是对我们林溪村来说。毕竟这几年产业兴旺,我们赚的钱很多但却花不出去,孩子们依然识字者寥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