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失望(1 / 1)

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商场老鸟陈东开着董昊的越野车,逛遍了附近同古十几个乡镇的山山水水。

商业谈判嘛,除了实力对比之外,耐心也很重要。陈东不相信李家明真能放弃直接进入日本市场的机会。除了收购价更高之外,还能建立他们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好事到哪去找?要换成陈东自己,他宁愿价格低一点,也要抓住这机会,把品牌建立起来。

已经开学了的李家明还真不在乎,每天上完课到公司转一圈,看起来悠哉游哉的,可他的手下吃不住劲了。

当初他答应过曾春他们,三年之后会将生产与外贸合并,与大家分享成长的红利。现在外商主动寻求合作,收购价还比销售价更高,怎么就不答应别人呢?收购价上涨他们不在乎,涨得再多也是李家明跟他大姐得利,合作可是对公司大为有利。

知道什么叫订单农业吗?

只要那个假日本鬼子给订单,公司就可以甩开膀子干!别看公司去年才生产110万菌棒,今年上半年也只安排220万袋的生产任务,可囤积的硬杂木已经有了3000立方米,完全可以生产600万袋。邓灏他们整合了生产线,生产效率得了大幅度提高,再加上细木工板厂有的是闲置人手,一批生产600万袋那是轻轻松松的!

年轻人总是沉不住气,当李家明安排公司与崇乡、高桥、幽居、港口四个乡镇政府接触,准备由销售公司出资扶持穷困户种植香菇时,领头的曾春终于忍不住了。

“家明,我们是公司,不是民政局。这些贫困户都住得非常偏远,我们的工人去监督生产和收购,很不方便的修仙之师弟难缠。现在又不是刚开始,还要求着农民种香菇,何必费那个力气?”

是啊,何必费那个力气?要是将那十几家太偏远的贫困户也纳进来,会增加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李家明犹豫了一阵,提笔将最偏远的那十几户划掉,但保留了高桥上宵的胡四清。自己想积阴德、扶贫帮困,却不能损害手下人的利益,那不是当老大该干的事。

“曾春,这一户要尽点心,能关照的多关照一点。”

崇乡就挨着高桥,可能是家明的哪个亲戚或朋友,会意的曾春连声答应,小声道:“跟陈东谈得怎么样了?”

“僵在那,你有什么主意?讲讲,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一直跟在李家明、王贤成后面学管理的曾春也不藏拙,建议道:“我觉得条件差不多了,只要他能够包销,我们就可以放开生产。

家明,我们又囤积了3000方杂木,看这架势下去,到下半年囤5000方是没问题的。”

5000方,那就可以生产1000万袋,毛利能达到500万,难怪他们沉不住了。明白这小子想什么的李家明,好笑道:“曾春,晓得为什么‘养猪的不如杀猪’的吗?”

“话不是这么讲的,要是没杀猪的,猪卖给谁?”

目光短浅啊,李家明耐烦道:“曾春,这一行只会发展不会倒退的,价钱一旦定下来了,以后想再想往往上涨就难喽。等我们发展起来了,又会损失几多利润?”

话是这么说,可眼看着能赚的钱赚不到,曾春心里象猫挠了一样。

“家明,外县也开始搞这个了,我听说连奉上、万新都成立了食用菌推广中心。我们要是不抓住机会,别人可就抢了先!”

这倒是个麻烦事,现在的领导眼睛只盯着政绩,压根就没有为农民考虑的想法,李家明也无可奈何,只能安抚道:“我们做外贸,他们做内销,没关系的!做事要沉得住气,桌子上多争一块钱,当得我们累半天。“

劝不动,曾春只好提醒道:”家明,我们的成本上涨了,价格也要涨一涨吧?一袋涨个两三毛钱,没人会有意见的!“

涨什么涨?要不是利润不高,李家明还想降价,逼得外县的食有菌开发中心也降价。

”曾春,这也就是一波风潮,只要我们不提价,人家就赚不到什么钱。那帮当官的德性,你还不晓得?赚不到钱,捞不到好处的事,哪会有什么热情?“

道理是这道理,但万一又跟细木工板样,人家就是要对着干呢?

”家明,这是做生意,不是赌气,赚到钱才是真的!“

小家子气!

”那就赌一把呗,赢了我们把这十来个县全占掉,输了也不过是少赚点而已。这不就跟你们打牌样,拿到一副好牌还不敢下注?”

玩笑着解释了两句,李家明又叮嘱道:“曾春,银耳、木耳的事盯紧点,公司不能光靠一个香菇!”

老大沉得住气,当小的能怎么办?想尽快达成合作协议的曾春只好作罢,继续去忙他们的银耳、木耳栽培女娲成长日记。别人跟风是没办法的事,想赚大钱就不能总盯着已经让人跟风了的东西,要是银耳、木耳能栽培成功,公司才能继续大发展。

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在外头转了个遍的陈东,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同古的菇农在生产期不用喷洒农药,每个大棚的菌棒杂菌污染率居然也不足千分之五。

不足千分之五是什么概念,一个大棚四千袋香菇,被污染的只有十余袋,成本不过是几十块钱,全部扔掉都比喷药更划算!这也就意味着,‘山里人家’公司集中生产的路子是对的,只有工厂化生产才能尽可能杜绝杂菌污染;而不象邻近几个县样的分散作坊式生产,那样搞固然降低了生产成本,却不得不靠大量的农药控制杂菌污染。

生产成本啊,工厂化制作菌棒,并没有因为规模而降低,反而因为交通不便、长期聘用工人的因素,一支达到一块二毛钱;而分散的作坊式生产,因为省去了运输成本,以及工人是临时聘用的原因,反而每只菌棒只需要八毛钱左右。

生意人嘛,只要有利可图,总是能践踏一些东西的,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几年的陈东也不例外。在各个乡镇转了十来天,他又回到了县城,跟他的发小试探道:“阿昊,我嚟呢边投资,有咩优惠政策呀?”

两人太熟了,熟到陈东一撅屁股,董昊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因此理都懒得理他。这年头外商吃香,说他们是超国民待遇都不为过,可建生产基地哪有那么容易?

土地、厂房、招工、培训、原材料购买、生产安排、产品收购……董昊是自己跟着舅舅干过的,也看过李家明他们是如何干起来的,自己这发小虽然人聪明,但要他耐得下那性子,还真不看好他。

更何况,你干成了又能怎么着?

香菇产业只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解决不了城镇人口的就业,无法创造大量gdp、提供大量税收,而且要在官僚碗里抢饭吃。现在各县的食用菌开发与推广,都是农业部门在搞,怎么愿意给外人染指?

外商投资能让报告更好看,但里子呢?有开发、推广的名头,农业部门、各乡镇的头头脑脑都能从中得实惠。交给私人搞,哪怕是外商投资,也只是县领导们有吹嘘的资本,经办的人可曾有好处?

实行流官制才几年?县里主要领导对全县的控制力,还远达不到令行禁止的程度,何况一年两三百万的gdp、几万块钱的税收,恐怕报告写完了,这事也就算完了,哪个主要领导会费心费力监督下面人?

陈东是做外贸的,若是产品质量控制不严,如何出口?产品控制得严格,势必从外地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那还不如与李家明合作,起码还能省不少心。

说白了,这从小就一肚子坏水的混球,就是想让自己递个话,可阿明那小子会吃他这一套?

搞不掂发小,还想再拖一拖的陈东也走人,反正离今年的头批香菇出棚还早着呢。陈东这一走,李家明毫不在乎。哪怕是大姐夫那边打不开销路,他也笃定了陈东会继续来谈,这是两利的事,人家知道如何选择。可曾春不行,眼看着一个公司大发展的良机没了,虽然不敢当面跟李家明争论,私下可没少抱怨。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抱怨声传到李家明耳朵里,不禁暗自失望。这小子目光短浅,又沉不住气,而且心眼太灵活,不是大将之才啊。

能力是可以锻炼的,阅历是可以随着时间增加的,只有这骨子里的东西难改。

最新小说: 虚拟网游之疯狂开发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重生八零:极品亲戚都爱我 凉风与热花雕 荒野生存:神级进化系统 作精矫正指南 穿越之娱乐香江 梁栩栩成琛 都市美女如云 超能高手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