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失守的消息让阔阔出的算计落空,看着眼前被灯火照的通明的檀州城心中五味杂陈,只要攻下这座城自己就如虎归深山,返回辽西远离京中的是是非非。而他也想明白了,若是大都失守,汇聚城中的大小宗王们将被一网打尽。
按照蒙古人的规矩,蒙古大汗必需是出身‘黄金家族’,而自己作为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忽必烈汗的嫡系子孙也是有继承汗位的资格的,只是父辈丧失了机会,也让他失去了竞争的资格,但是成为蒙古大汗仍是他这个黄金家族子孙的渴望。
过去只能深深的埋在自己的心底,做出恭顺的姿态,否则被大汗发现端倪便是被杀的下场。而今机会就摆在眼前,不免让他蠢蠢欲动。若是大汗和诸王被围在大都城中,他们不管是死是俘,且在铁穆耳汗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忽必烈汗的嫡系子孙们就都将成为汗位候选人。
而阔阔出父子镇抚辽西二十余年,在当地部族中拥有足够的威望,且辽西由于偏远,在两朝历次战争中皆未收到波及,钱粮相对充裕,驻扎辽西的兵马基本保持完整。而辽西之地苦寒,民风彪悍,向来出精兵两将,这些皆可以使自己在争夺汗位中获得很大的优势。
成为蒙元帝国的新一代大汗的诱惑太大了,阔阔出此时内心也在挣扎,撤回大都等于重归樊笼,只能做一只顺从的忠狗,稍微显露出不臣的心思就可能被杀掉。可若是继续进攻,他也对能否成功心中没底儿,尤其是身边的高灭里,不仅不会从旁协助,还会从中作梗。
“殿下,南军退守檀州后,一改此前节节败退的战术,固守城池死战不退,如今看来其中必有蹊跷!”高灭里看阔阔出脸上浮起一抹狰狞之色,心中不禁一凛,而周边的军卒皆是其的亲卫,他装作不知向后退了一步道。
“此话怎讲?”阔阔出刚才确是涌起杀机,想将高灭里杀了,顺势收编了其所领之军,然后远走辽西。但见其有所警惕,也故作不明的笑道。
“殿下,臣觉得中了南朝的调虎离山之计!”高灭里言道,“臣受命率部打通通往塞外交通,除在初时攻打渤海寨时遇到强烈阻击后,南朝敌军虽然节节阻击,但并未遭受激烈的顽抗,似在拖延时间。”
“南军一退近百里,直到靠近檀州阻击才日趋激烈,每战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前进数里。而这时我军连番苦战之下,兵力折损甚多,辎重消耗日重,只能向朝廷求援。而殿下也知此前南朝在居庸关外滞留近月未能破关,于是算定我朝依然会从居庸关就近派兵增援,从未为破关争取战机!”
“我们中计了?副使太高看他们了吧!”阔阔出漏出丝冷笑摆手道,“副使率军袭取渤海寨,南军若是知情,为让汝中计怎会肯牺牲一位大将和数千兵马,这也太过危言耸听了。只怕他们获知内情,早就在副使离开的时候,攻打居庸关了。再退一步讲,南朝对此毫不知情,骤然遭袭下损失惨重,他们节节抗击拖延时间,也只能如副使所言是为巩固檀州城防,调集援军赢得时间。”
“可副使一日便攻取了渤海寨,切断了他们的与南朝行营间的联络,其获得消息也是几天之后了,想那时副使已经率大军进入檀州,控制了交通要道,阻断了南朝从行营遣兵增援的路径。所以檀州的南军能够得到的援军只有永平府的留守兵力,那又能有多少人。且我们又攻打多日,其定也有损失,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便能破城了!”
“殿下……还是要以大义为重!”其的分析听着入情入理,而高灭里却是有苦难言。
他当初为了彰显自己能力,上禀的战报上称一日便攻破南军重要据点渤海寨,其实是三日后南军才主动撤离。而这其中就出现了漏洞,南军完全有机会向行营求援,并利用其中的时间差从通州经顺义派兵进入檀州。
但是现在高灭里不敢说明,那可是谎报军功,欺瞒大汗的重罪。且由于自己的疏漏使得檀州获得援军,并导致后边一系列的事情发生,致使居庸关失守,南军兵临大都城下,那自己更是罪责难逃。
而高灭里也清楚若是继续强攻檀州,与阔阔出通往辽西,也许是条生路,可自己的家人皆在大都,大汗震怒之下必会被满门抄斩,这同样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权衡之下,他决定赌一把,赌自己所为侥幸不会被大汗识破,赌大都城能够守住,赌高灭里当下不敢与自己翻脸。
“大义,副使说的对,但本王奉旨前来增援,并打通塞外之路,哪里错了,难道违背了大汗的旨意吗?反倒是无旨擅自退兵,才是目无君王,失了大义!”阔阔出言道。
“殿下,居庸关失守,南军便兵至大都城下,打通出塞之路也就没有了意义,当下回援大都才是正理,想来大汗也能理解!”其说的大义凛然,让高灭里无法反驳,只能以此来劝道。
“副使,无旨退兵可是死罪,本王是万万不敢。”阔阔出连连摆手道,“再者大汗英明神武,获知居庸关失守想必也有对策,且城中此时各路援军汇聚,猛将如云,又有雄兵百万,必能收复居庸关,保城池无忧!”他当然也不想与高灭里翻脸,毕竟其手中尚有几万兵马,自己不能保证将他们带走。而只有兵不血刃,将其逼上绝路,迫使其不得不追随自己才是上策。
“当下也只能如此了!”高灭里无法说动阔阔出,只能叹道,“而今居庸关失守,南军动向不明,臣以为还是先遣探骑打探情况,同时等待大汗的决断。臣先回营布置,免得届时措手不及,为敌所乘!”
“也好,本王便领兵再战,免得被敌发现有变!”阔阔出见其改成臣,面上似向自己低头,但内心定然心生警惕,知不能逼的其太紧,免得军前生变,点点头道。
两个各怀心思,阔阔出对檀州的攻击便显得不温不火,他要保持实力先应对高灭里,若是其坚持不肯,那就只有来硬的,挟持其向辽西而去。因此他召集几个心腹在阵前密议,要他们做好应变的准备,加强对高灭里的监视……
此夜,战事仓促结束,但是元军大营中却并不平静。高灭里一边遣使向大都请旨回京,一边向居庸关方向派出多路侦骑察明情况,又以亲信监视宁远王的动向。同时让自己所属各部整理行装,以便情况有变随时可以撤军,与敌脱离。
阔阔出当然也没有闲着,他暗自调动侦骑向周边搜素,试图寻找一条可以绕过檀州的路径。同时也在监视高灭里所部,以备其会抢先动手铲除自己这个‘叛逆’,当然也在暗自部署一旦时机成熟便控制高灭里,夺得军权。
双方在相互提防中度过了一夜,在清晨侦骑陆续回返,报告返程的路上未发现南军踪迹,但也从逃散的居庸关守军口中获知关城失守的消息,夺关后的南军自南口南下正在攻打榆河关,并没有分兵北上支援檀州的意图,可以断定他们的目标是大都。
到中午时分,探查顺义方向情况的侦骑也有消息送回,称南军通州大营已经遣军强渡榆河,正在攻打大都城外己方堡寨,欲扫清大都城外的据点,收紧包围圈,准备完成对大都的包围。可以表明他们自此方向回城的道路并不好走,也许会与南军有一番激战才能成功入城。
至于请旨的信使无论走哪条路皆无法在一日之内带回旨意,所以他们无法得到明确的命令,这导致两人又是一场争吵。高灭里以为当前的形势下回援大都城势在必行,现在打通出塞道路已经没有意义,即便无法得到旨意也要先行撤军,否则他们将被截在城外进退不得,被困死在此。
阔阔出坚持无旨不能撤兵,且以为打通出塞的道路依然具有意义,这样可以为勤王军开辟道路。而大汗以为大都城难以坚守,决定弃城突围,重归草原,那么这条出塞的道路就极为重要。若是他们放弃当前的任务归城,则等于将大汗置于死地。
他们固执己见,争执的很厉害,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双方还能保持着冷静和克制,他们皆知在对方有准备的情况下,谁也没有把握在火拼中一举拿下对方,而两败俱伤,得利的只能是宋军,他们所以谁也不敢轻易动手。
可此时一个消息传来让两人不得不放下恩怨,又重新团结在一起。有南军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后方,并突袭了渤海寨,现在双方陷入激战。而渤海寨不仅是他们回城的必经之路,那里还是他们的屯粮之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