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年(弘治二十一年)5月经过一年的施工,铸铁铸造的铁轨从年前就开始投入大邑到乐山的工地。已经修好路基的工程,铺设轨道还是迅速的,到了8月份,主要的工程就结束了,就开始了试运行,喷着浓烟,鸣响着汽笛的火车就开始奔跑于巴蜀的大地上了。
王文清主持下修的铁路是窄轨,轨距只有一米,按照后世现代的观点,它连窄轨都算不上,只能算作超窄轨了。
因此火车的车厢也很小,就拿客车来说,车厢外皮的宽度只有两米,车厢内两侧都是单座,一侧10个座位,一节车厢满员座位20个,如果算上站票乘客一节车厢也不过装三四十人。
客车的窗户就必须安装玻璃窗了,玻璃再贵也要装,总不能糊窗户纸吧?
火车头经过车辆厂多次改进已经接近十九世纪的火车。
如果你去过哈尔滨,不妨去儿童公园看看,那里就有一条儿童铁路,那个火车是能开的哦!
它已经运行了几十年,那就是大型的儿童玩具,那个玩具恐怕要比王文清的火车先进的多。
现代的火车时速200公里已经很平常了。
乐山到大邑的铁路已经全线通行了,朱厚炜给他们定下的火车最高时速是每小时40公里即80里!
即便火车可以开的更快,也是不允许的,这是严格的命令。
因为朱厚炜知道,这个时代只能是这个水平,快了肯定出大事故!
即便在现代,40公里的时速也不算太慢,起码他超过了北朝鲜火车时速。
如果你坐过朝鲜的火车,你会发现它颠簸摇晃的特别厉害,开快了,还真能脱轨。在朝鲜,作为游客,外国人只能乘坐平壤到新义州的国际列车,这一段是高丽最好的铁路了。
平壤到新义州大约200公里,火车晃晃悠悠的要走十个小时,每到一站停车的时间都是个未知数,这已经是管理最严格的列车了。
据说高丽的火车客运时刻表不是几点几分到达,而是某月某日到达,他们的火车能够按日期到达就不错了,晚上一两天也是那是不能容忍的失控那是常事。
遗憾的是外国人在高丽恐怕不能乘坐高丽百姓乘坐的火车,因为高丽会对每一位“外宾”看管的很严格,连你的眼睛往哪里看恐怕都要管一管的,混在百姓之中乘坐火车是不可能的。
大明的第一条铁路从大邑到乐山,也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铁路,由皇家曙光公司铁路公司运营。全长150公里(300华里),途径新津、眉山、夹江到乐山,因此单程5小时可以到达,在这个时代就是神速了。
这一条铁路正式运行时只有两列火车,它们上午10点分别从两端发车,下午3点返回,这样每一个方向上就是一日两个车次。
每一列车都是车头加两节客车再加八节货车,火车客票价全程两个铜圆(二十文钱)。十月初一,大邑到乐山铁路的第一段,大邑到眉山段正式通车,这可不是六一儿童节开儿童火车哦!
朱厚炜带领着宋应星、王文清、杨慎、王阳明、冯纶、马亮、唐伯虎他们们来到大邑火车站,举行隆重的铁路开通典礼。
事先朱厚炜也邀请了朝廷的大员,请他们莅临指导!
朝廷派出了首辅杨廷和、大学士李东阳、兵部尚书马文升、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皇室有蜀王朱宾瀚和王妃刘氏,太子朱厚燳、太康公主朱秀荣,能体验一把坐火车的感觉,回去就可以吹大牛了。
大邑火车站的主建筑是个三层建筑,当时也算得上是高层了,显得很有气派。
建筑上有唐伯虎书写的“大邑站”三个字,醒目的地方还有一个铁路标志,就是现代那个像火车头一样的图案,它由“人工”两个子组成,真是绝妙的设计,它被朱厚炜抄袭来了。
车站前鼓乐齐鸣,蔚王殿下的仪仗队也带来了,升国旗奏国歌搞得蛮气派的。
早在张彩他们出访欧洲的时候,为了便于国际交往制定了大明的国旗为波涛金龙日月旗,谱写了大明的临时国歌。
乐队的三名歌手嗓音高亢,加上喊话器的扩音,大明的临时国歌就响遍了全场,国歌唱到:
“大江大河东去,
天高高,海滔滔。
日月光华普照。
佑我中华,
万万年!”
主持铁路建设的马亮做了简短的讲话,内容就是公布以后几条铁路的计划,重点修建北京经过天津到青岛的铁路,大同到武威,福州到广州。说几句这条铁路的意义,然后请蔚王殿下宣布铁路开通。
朱厚炜今日穿出了他新的成都军校(皇家雷霆军)军服,站到喊话器前,说道:“我宣布:乐邑铁路的第一段,大邑、眉山段,现在正式开通!”
话音一落,鞭炮、锣鼓齐鸣,众人鼓掌欢呼。朱厚炜带着贵宾进入车站,登车。
今日为了仪式,这一列车挂了三节客车厢,已经是现有的全部客车厢了。
目前的车头牵引力是:一个车头最多可以拉动十节车厢。
汽笛长鸣,列车徐徐开出车站,奔向眉山驶去,在中华的大陆上,从此就有了火车,它开创了运输历史的新纪元!
车厢里的座位都是两两相对的,头一节车厢里都是官府的要员,为了避免混乱,每个座位前的桌子上都放置着一个名牌,写着姓名,所有的人都按名牌就坐。
太子朱厚燳自然是坐第一个位置,他的对面就是朝廷首辅杨廷和,他代表朝廷而来,地位尊贵,由朱厚炜、朱厚燳亲自陪同,其他随员坐在后面的车厢里。
到达眉山,完成使命之后,杨廷和、杨慎将从那里返回蜀都新都老家。
车厢里除了朝廷的代表之外,还有朱厚燳、朱秀荣、蜀王朱宾瀚、刘氏是皇室成员,其余都是朱厚炜的王府官员,因此,也就都穿着的朱厚炜成都军校的相似服装。
如果是从远处看,朱厚炜的官服与朝廷的官服区别不大,都是大红色的,都是长衣服,在明代短衣服不严肃,除了军服都不能设计成上下衣的短服装只是没有禽兽补服。
但是官帽的区别就大了,大明的官帽大家都见过,就不说了。
朱厚炜的官帽与军官的高筒礼帽相似,只是颜色为大红基调配金银线丝绦装饰,那丝线用料是黄金还是白银就要看品级了。
有金扣,有帽徽,帽徽是缩版的大明日月旗,类似青天白日徽章的样子,只是牙数不同,颜色不同,日月旗中的太阳是上下左右四个大牙子,间隔里还有四个小牙子,是铜板冲压,景泰蓝工艺,闪闪发光。
这个官帽比大明的官帽可是气派多了。
上车之后,车上的穿着铁路制服的乘务雇员(列车员)提着热水壶,给每个桌子上茶。
茶叶是今天特意准备的,车上供应免费的开水,可不会有免费的茶叶。
水碗很大,是那种特制的很厚的瓷器,短粗的圆筒形,连个把手都没有,其上部一圈青蓝色的双横线算是装饰,可是瓷器质地并不粗糙,也是很精细的。
做成这个样子的目的就是稳当、抗摔打、保温,属于傻大黑粗的造型。
杯子上有铁路的标志图案,下面还有一行四个字:“押银一角”,另一侧也有四个字:“通车纪念”,杯子底部有弘治十九年、蜀都的字样。
这些大佬级的王室、朝廷官员们用一回这种水杯,也算是体恤民情了,很难得。不过茶叶很好是蒙山茶,冲上之后,满车厢的茶香。
李东阳现在任内阁大学士,他一直做大官,这些民情有些不懂。
他端着这个手指头厚的杯子,放到嘴唇边上,喝水的感觉怪怪的,这个杯子的确太厚了。
其实他不知道,这个杯子的设计者可是他们的蔚王殿下,除了实用的理由之外,他要的就是这个情调,让你用一回,永远忘不了,总是记着坐火车的感觉。
这也不是朱厚炜的发明,那是前世的他,小时候乘坐老式的绿皮火车,车上就提供这种杯子,他是在怀旧!一切都“现代化”之后,这种服务就没有了。
品一品茶,李东阳就发现了那几个字,“通车纪念”意思明白,“押银一角”是什么意思?
他问坐在对面的王华,王华看了看摇头一笑,说“不解。”
这些人也真是,两个字还说的文绉绉的。
他们的对面坐着马亮、王文清,这几位都是朱厚炜的官员,座位就安排在一起了。
马亮是主管铁路的以后大明所有的铁路建设都归他管,是大明新成立的铁道部部长,于是李东阳就问马亮。
马亮看看说道:“出门在外,喝水没有碗,火车上就借给客人使用。可是客人顺手带走了怎么办?
火车客运要计算成本的,乘务雇员也有保管之责。
于是,谁要用这个杯子,先拿出一角银圆或者十个铜圆做抵押,下车之前还回杯子,则收回抵押钱。这就叫‘押银一角’。”
一角银圆约等于十个铜圆(合人民币5元)。
一角银圆的一个杯子,可不就是大路货吗?
马亮也有点奇怪,李东阳是内阁大学士,竟然不懂“押银一厘”?
可是李东阳很满意,喊过乘务雇员给他一个一元银圆,说:“给我打包装上四个杯子,多的银子赏你了。”
一元银圆合人民币50元,也不少了。
弄得那个乘务雇员不知所措,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大官,可是铁路上没有卖杯子的规矩呀!
亏得这个小伙子还算聪明,连忙退回银圆,说道:“杯子我马上去取,算是纪念品了,银子不敢收,谢谢大人了。”
有个说法叫做“大俗大雅”!
这个杯子俗气到了极点,那就是大雅!李东阳是大儒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车厢内的醒目之处挂有招贴画,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广告意识,不会张贴广告的。
马文升的眼前就有一幅画,他盯着看也是看不明白,但是文字还是认识的,“蒸汽机原理图”这几个字就说明了图画的内容,但是图画还是不懂。
坐着尴尬,总要有个话题,特别是朱厚炜,总不说话让人觉得拿大了,不礼貌。他看到马文升盯着那幅画,于是就来了话题。
朱厚炜说道:“马尚书,火车的动力就是蒸汽机,为了普及蒸汽机的知识,所以挂上这幅画。让人们知道了蒸汽机的原理,火车就不神秘了。
蒸汽机的道理与常见的风箱是一样的,只是风向相反。
风箱是向外吹风,推过去,拉回来,风口都会吹出风,而不是一呼一吸,这是因为它里边有一个活门在不停的控制风向。蒸汽机是把风吹入箱中,风力推动活塞、杠杆前后运动。它的里边也有一个活门在不停的控制风向,因此,杠杆就运动不停了。杠杆推动车轮,火车就前进了。”
马文升看着图,听着讲解,似乎是懂了。
朱厚炜说道:“马尚书,火车的轮子和轨道都是钢铁制造的,因此,火车与马车比较,行动的阻力就小了,如果同样用马来拉动,在铁轨上,马力可以拉动更重的货物,跑得更快。
这个道理有点像舟船与马车的比较,几个纤夫可以拉走一条大船,可是同样的货物装在马车上,那几个纤夫是拉不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