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一次,似乎出现了一些意外。
不同于之前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这一次。
当庄严的声音响在朱棣的耳边的时候。
一时之间,朱棣居然愣住了。
是的。
他有两个选择。
第一:他可以知道建文帝的所在。
第二:他可以窥视到未来。
这两个选择,他只能够选择其中一个。
是要知道建文帝呢?
还是说,需要窥探到未来呢?
这似乎是有些问题的。
难道窥视未来的时候,就不能够知道建文帝的所在吗?
那既然如此,岂不是就说明了日后建文帝并没有起兵?
但若不窥视未来,那万一自己的朝代,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了呢?
没有人知道这个选择到底是好与坏。
但一方面,见到建文帝朱允炆,绝对是朱棣的心病,没有之一。
因为尽管建文帝很菜,但是没有他的尸首,他还活着,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清朝成立之后,你以为就安稳了吗?
不,并不是如此,一个朱三太子的谣言,一直持续了将近两百年。
而只是这一个名号,就让清朝几乎是束手无策,因为不时就会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幌子起义。
而且偏偏有人响应。
这真是让人无奈至极的事情。
一个区区太子尚且如此,这可是真正的皇帝啊,建文帝啊!
不管他到底做了什么他身份地位的尊崇,是无法辩驳的。
可以说只要他敢露头,立刻就能够拉起一支军队,甚至能够让一个地方直接造反。
皇帝啊。
虽然说起来只是一个职位,但是在许多人的眼中,那又是至高无上的啊。
要知道在日后,会有一个末代的帝王。
溥仪。
他被迫退位,已经不是皇帝了,全新的一个大总统都出现了。
然后呢?
然后尽管如此,他生日的那天,依旧是全城数不尽的名人志士前往紫禁城去觐见皇帝。
当时有一个人,乃是一个将军。
他看着溥仪行了个军礼。
说是奉了大总统的命令,来为溥仪祝寿。
这时的溥仪,只是一个正常人,但是随后呢?
随后那位将军将帽子一摘。
“陛下!方才是小人替大总统祝贺,现在小人是自己为陛下祝贺!”
“陛下!小人在这里,给陛下磕头了!”
这就是名声的作用,这就是!皇帝仍旧活着的威慑力。
朱棣如何不怕呢?
他现在没事,但日后他儿子呢?
他儿子继位之后,朱允炆跳出来了,那怎么办呢?
所以朱棣想要知道朱允炆所在地方,然后将朱允炆,挫骨扬灰!
但同时他也想知道未来的情况,想看看自己的未来。
想看看大明的未来如何。
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抉择。
朱棣一个人坐在了龙椅之上,微微的闭着眼。
扶着自己的额头。
沉默了很久,整个大殿之中,没有一个人敢于发出一丁点的声音。
朱棣方才慢慢的睁开眼。
看着面前的自己的三个儿子,以及自己的孙子。
朱棣忽然之间笑了一下。
这可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孙子。
自己获胜了不代表朱允炆那个小王八蛋也可以啊。
未来的大明,更让他着迷啊。
“我选择窥视未来。”
朱棣心中如此开口。
随后眼神一闭。
脑海之中已经是出现了一个景象。
那是蒙古大军兵临城下。
而蒙军之中,竟然还有一个身穿龙袍之人,走到了城池的下方开口喊道。
“开门!开门!我仍是天子,我仍旧是天子啊!”
朱棣一时之间血压暴涨。
额头青筋暴起。
随后便彻底的知晓了一切。
完完整整的知道了一切。
朱棣随后慢慢的睁开眼。
他深吸了一口气。
他害怕,他害怕自己的一个激动,自己就晕了过去。
但是他没有说什么。
只是挥了挥手。
现在还不到时候,等到了那个时候,等到了那个时候,他再亲自出手。
把那个混账东西吊死在城门口!
“朱棣,多谢仙人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如此开口。
坦白说他现在还能够克制,完全是处于他多年磨炼之后才有的力量。
要是换了常人,这时候估计已经将朱瞻基吊起来打了。
但毕竟不是朱瞻基的错。
所以他现在。
忍了。
打赏自然是惯例。
但现在的朱棣实在是没有任何的心思,去弄这些东西。
他现在一想到朱祁镇的那个模样,那个畜生!
他就血压暴涨。
甚至脑袋都快被血压直接给冲爆了。
“起兵,开春之际,进攻蒙古。”
朱棣如此开口。
这一次,他是真正的动了杀心了。
众人尚且还是一头雾水,但朱棣开口,自然也没有人敢拒绝就是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番外。
朱棣自然也不例外。
但这一次的番外,秦戟却没有只是剪辑朱棣。
而是剪辑了另外一个东西。
郑和!
没错,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绝对是需要浓墨重彩的写上一笔的。
这件事情的意义实在是过于重大了。
所以正是因为如此。
“番外剧场:宝船。”
宝船的制造绝对是出人意料的东西。
因为没有人想到,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大的船只。
而且也没人想到,大明朝的海军居然也能够如此的发达。
视频发出去只是简单的叙述了一下宝船尺寸,以及所抵达的地方。
然而就这样,别人也已经看傻了。
嬴政:“宝船四层,锚重千斤,需百人以拉扯,船长一百四十八米,宽六十米。这????这真不是仙人的造物吗?”
嬴政人都看傻了。
他不是没有造过大船。
海外有仙山,他是想要永生不死的人,自然是制造了大船。
只是和郑和的宝船比起来。
就不能够叫大船了,只能够叫泥鳅了。
就算是换算成古代的尺寸。
那也是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这个尺寸.........
李世民:“这东西真的是能够制造出来的吗?”
赵匡胤:“如此大船,航行于大海,真乃令人无法相信。”
刘邦:“这东西造出来,耗费的钱粮之巨,简直是不敢想象。”
刘彻:“就这宝船竟然也有足足六十二艘,大明之强,可见一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