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男女主光环效应,那被药粉给短期内折磨的领导,还没来得及发作,就被人查出工作中各种不妥帖,一撸到底。
新来的领导肯定新官上任三把火,然后就是培养自己的左右手和势力。
男主干事稳妥有成算,又善于交际友人很多,很快得到上司的重用和提拔。
女主也凭借着自己在吃食和服装上的天分,跟领导的夫人们相处的开心。
后来发大水的时候,镇上有人往省城发电报,当时雨水并不大,如果不是有人预知特大洪水的事,也不能挑这种时候吧?
女主有着很大的嫌疑。
当时柯美虞一心一意盼着应晏早点醒过来,没心情理会。
等人醒了后,她特意调查了番,才知道女主的妈董友兰坚定地认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儿,提前就开始从女儿女婿那往家里给儿子揽媳妇本!
女主有些恼恨,可能觉得这个未出生疑似弟弟的生物防着自己了,不知怎么就将歪心思动到柯父柯母头上。
大概觉得自己得不到全心全意的父爱和母爱,那别人也别想,尤其是她恨得咬牙的真福宝柯美虞。
柯美虞也知道董友兰和柯庆书这一胎肯定是个儿子,只是这孩子在原文中夭折了。她当即许愿,只要孩子不是个畸形儿、没有先天缺陷,就跟他爹娘一起长命百岁好了。
看似她好心,其实柯美虞对人性把握极好,以二房家要儿子痴迷的样子,一个男孩儿的到来,绝对能将二房一家人的生活,尤其是女主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
埋好了雷,可她还想要现实报复过去。
要说打蛇打七寸,重生的柯恩淑最爱什么?当然除了自己就是钱,其次是能够带着她直升富贵的男主。
是以,在来京都之前,她将男女主的钱都给卷走。
虽然那时候形势不明朗,可是男主是卡车司机,每个月都会来往南北一次。他们偷偷顺带倒卖些东西,竟然成为了万元户!
女主重生过一次,知晓许多事情,对于朝夕相处的丈夫,总不能次次都解释吧?所以她谎称自己做梦梦见的,于敬源便以为她有预知异能。
在女主的提示下,男主提前半年就开始备战高考,而女主继续赚钱,为俩人到京都能有个富裕的日子而努力。
如今他们殷勤劳作了两三年,却一朝回到解放前。
没有钱的日子太难受了,男主不能专心备考,忍不住又跑了两次车,以至于他没有跟原文中般,一举成为省状元,也没能考上京都大学。
不过于敬源到底是男主,光环强大,他还是以吊车尾的成绩入读京都工业大学。
柯美虞微微鼓着腮帮。
没有考入京都大学,按理说于敬源就不能跟一些大佬和权贵搭上关系,但是呢,京都里关系网密密麻麻,相信以男主光环的力量,剧情大君也能慢慢将一切拉入正轨。
“奶,您看见他们就当作没看到,”她严肃地说道:“咱们可是跟他们断亲的,是陌生人,您别被陌生人影响了心情。”
“他们俩口子心眼多着呢,我怕您吃亏。”
“回头我也得跟我爹娘和哥哥们说道下。”
柯老太太郑重地点点头,撇嘴说:“我才不稀罕搭理他们,现在我每天忙得不行,哪里有空。”
“你爷爷也不是多话的人,哼,咱们不沾他们的便宜,也绝对不能够让他们沾咱们的便宜。”
柯美虞笑着点头,有些不放心,就拿出一对成色不错的玉来,“奶,你跟爷爷每个人带一个,这可是你们女婿不知道从哪里淘换来的。”
“说是什么暖玉,对身体很好,冬暖夏凉十分养人,而且,”她很小声地凑到老太太耳侧,“据说被高人开过光的护身符。”
老太太乐呵呵地接过来,直接往脖子上带了一个,又喊来老伴儿,给人脖子上挂上。
柯美虞还不放心,在房子里设置了阵法,锁住自己一分神识,便于她随时查看,也能驱动阵法隔绝闹事的人。
不仅俩老人,每个柯家人,哪怕已经正式入职京都这边供销社、招待所的嫂子们也都佩戴上了护身玉符。
不是柯美虞太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实在是不敢小觑剧情君,也不敢对于男女光环大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是吗?
柯美虞的导师也是第一批组织送到国外深造的高级人才之一。他是个很有趣的老头,一口流利标准的外语,总喜欢跟学生们念叨自己留学两年发生的事情。
似乎他的每一天都丰富多彩,总能发生些趣事,令大家伙儿对国外向往不已。
这天赵导师将柯美虞单独留下来。
他办公室装扮的很简朴,但有一台友人邮递过来的咖啡机。
给俩人泡着咖啡,他笑着说:“上周末我跟朋友去市中心的汉克士,看到小常三个人,他们在给小朋友们上课。”
“他们说是你出的主意,”屋子里很快弥散着浓郁的咖啡香气。
“这次我跟随外交团去M国参加语言交流会,还到好几个高校参观学习,感触颇多,深刻能感受到咱们国人跟外国人,尤其是M国、R国人的差别。”
“咱们国人太过故步自封,很容易满足不思进取,毕业后寻个工作岗位能养家糊口,一辈子就这么打发出去。”
“不说我带的本科生,就是研究生中,大部分都是等着被安排,哪怕是耍点小心眼与人竞争的,也都是争夺老师限制的名额,却极少有人像你一样,主动出击的。”
柯美虞笑笑,“我也是听我亲戚提过,算不得是我自己的主意。”
赵导师摇摇头,“咱们京都这么多会外语的人,偏偏只有我的研究生抢到这个机会。你肯定有过人之处。”
她眨巴下眼睛,“老师您要是有什么事就直接说。”
赵导师一愣,笑着隔空点点她,“看吧,我就觉得你这个丫头鬼精。我不过几句话的功夫,你就知晓我有事寻你?”
柯美虞嘴角抽了抽,很直白地说:“您如果没事,难道是单纯留我下来只为了夸我?”
赵导师扶额,无奈摇摇头,这孩子的脾性让他说什么好。
他也没再绕弯子:“组织开始很重视外语的学习,你对外语有天赋,但是很多夏华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才接触外语,入门晚、没有应用情景,哪怕考试成绩可能不错,但是距离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组织给我们这批刚参观学习回来的人,下达了任务,以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带动大家伙儿学习和提升外语。”
“咱们这里是京都,往后外国人来得只多不少。甚至很多国际活动,在咱们京都举办,那时候外语若是得到真正普及提升,将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益处!”
“所以,你回去写个项目策划,以京都为试验点,如何引起国人对外语的注意,并且能快速提升外语能力。然后写出一二三个解决方案来。”
“如果你写得好,实施起来效果不错,我会直接将这个项目当作你的毕业论文,一票通过。而且你毕业后,分配肯定选择性很大。”
“怎么样,敢不敢挑战一下?”
柯美虞挑眉笑着说:“敢呀,有什么不敢的呢?”
“行,项目策划在期末之前给我就行,再来四个月测试效果,一直到年底也足够了吧?”
“没问题,”她点头应下来。
应晏的专业很忙,是理论和实战相结合的。夏华国在计算机方面比其他国家起步晚,而且还有不少技术需要自己摸索和研制,任务艰巨,每一个突破性进展都是需要无数次的试误。
他中午多半是不回来吃饭的,都是将饭菜储存在储物戒里,等休息的空拿出来吃。有时候晚上得熬到一两点,他迫切希望能缩短夏华国计算机的历程,实现大跨越。
柯美虞对这些不是太懂,也不耐烦自己翻看系统电子书里相关内容。
她便绘制了入梦符,让应晏睡觉的时候,自己去看她挑拣出来的书。
这入梦符制造的梦境极为逼真,逼真到睡醒后人们对梦里的事情记忆不太清楚,不会有丝毫怀疑。
相信应晏能从梦里寻到解决现实中困难的法子,当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假象。
她也希望计算机能够快速发展,早点普及,过上网虫的日子。
汉语是全世界最为困难的语言,而外语其实很容易学习,但是人们接触的时间太晚,机会不多,所以无法建立起一个全面的语言学习环境。
像是孩子们刚出生后,就在母语每时每刻渗透大量输入中形成,基本上三四岁的孩子就能说得很溜。
柯美虞相信,只要外语应用广,就由不得人们不重视了!
她眸子一转,在项目一中,写上外语老师的铺设,要从育红班开始,一直到大学,而且外语老师的要求很高,除了育红班需要高中生外,小学、初中都需要大专和本科生,高中则要有研究生学历,大学更是得博士!
项目二,全国各地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扫盲班,那可是听从号召的时候立马就能组织起来,一旦松懈又落地成沙。
这时候外语也可以办个扫盲班,不需要别人教授什么,就组织每周听两次喇叭,学点基础,耳濡目染中,也能有点提升。
更重要的是,她能通过喇叭传达组织对外语的重视,畅想下外语科目的发展前景,以及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专业。
这些问题一溜摆开,相信大家伙儿哪怕自己学不好,也会督促着下一辈的!
项目三,拓宽人们接触外语的机会,比如电视、电台、报刊、书籍等。
柯美虞还是坚信,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外语若是以生动风趣的方式展现,相信大家伙还是乐意给面子听一耳朵的。
项目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有难度。
综上来说,柯美虞直接将自己在大学时,开办外语角的音频资料一起递交上去。
这份资料可带动了学校一批人的外语成绩飞速提升。
省城理工大学的学生们,得益于优异的外语成绩,和漂亮的口语,被好多学校的外语学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
当年她还投稿京都报社,也刊登过呢。
没到一周时间,柯美虞就将项目策划交了上去。
赵导师没让她离开,当即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认真看起来。
“项目一是个长期的,组织没有这么大的财力、人力来铺设。不过组织也是表明,外语老师会一级一级往下铺设的。”
“组织扫盲班的形式,挺不错的,将外语学习和汉语等同起来,调动全民学习积极性。不过这也得需要配备高质量的电台内容。”
“同志们本就没怎么接触过外语,中规中矩的教学,不太适合。”
“项目三很稀疏平常,还是那句话,得精准的作品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学习。”
他一边看着一边点评,当拿到外语角的资料时,动作一顿,逮着第一期来回看了好几遍,才神色肃穆地问道:“这些都是你亲自书写和录制的?”
柯美虞点点头,“老师,这不是很明显的吗?每个人的口语表述习惯和腔调都不一样的,是许多年的沉淀。这不像是相声中简单的模仿,这么一长篇内容,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完美复刻。”
赵导师说了句等等,站起来转身翻看书柜里的资料,扒拉了好一会儿,从一沓报纸中寻出两年前的一份来。
“你看看这个,是你发表的?我看这署名应该是个人名吧,不像是笔名。”
柯美虞一愣,当即接过来扫了一遍。
文章内容跟自己写的却是分毫不差,但是在署名的时候,却是余梦妮!
她想起来了,当初有一批来自京都考察团的同志去学校里参观访问,临走的时候挑选了一批优秀学生。
余梦妮就在其中,听说去的是京都报社,而她将外语角资料投递的报社,也是这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