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格斗》的战场兵线逻辑是复杂多样的,然而玩家们总还是能总结出一些有用的经验。
比如不要在战阵中招惹还没建立仇恨的长枪兵,因为长枪兵会将仇恨锁定在你身上,如果你反击,长枪兵的“部下”,也就是后面的远程兵和附近的近战兵都会过来集火你的。放开那尼姑身上开着持续AOE伤害的技能,他撞到大秦长枪兵的时候,刚好那枪兵在打的一个剑兵被青风一剑的真武剑气补掉了残血。
大秦战阵中第二波的几个近战兵向着放开那尼姑包了过来,和长枪兵一起围攻着放开那尼姑,不远处的弓箭兵们引弓发箭,最要命的还是那个在旁边虎视眈眈,一手设计此时此刻这个困局的人,青风一剑。
身临险境,放开那尼姑反倒冷静了下来,丰富的经验告诉他,现在的他最关键的就是不能慌。【铁布衫】已经冷却好了,开起来,护盾双抗先顶一波伤害。【金刚不坏】还差几秒的CD没有好,就看这个关键技能了,现在的首要目标是冲出重围。
放开那尼姑不敢第一时间掉头,现在他将一半的精力都放在了青风一剑身上,另外一半则是不断观察四面八方,在乱战中寻找撤退的机会。青风一剑难得才布好的局,自然不会让放开那尼姑如此简单地逃掉,冲上前去便要纠缠。
放开那尼姑毫不恋战,其它小兵的伤害造成不了僵直判断的全部硬抗,长枪兵的攻击判断有点难顶,用最迅捷的轻击挥刀招架一下,青风一剑冲上来只当没看见,刚刚才打完一套技能,短时间内青风一剑的威胁有限,只要不被连击要害造成击倒就行。
青风一剑一剑刺来,放开那尼姑硬吃后退了一步;第二剑再刺,这次放开那尼姑挥刀一格,刀锋顺势一转又格住了长枪兵的一击;第三剑刺来,继续硬吃,继续往后退。放开那尼姑的决心很强,操作也很到位,目标明确:伤害可以吃,僵直不能出,血线可以掉,老子必须走。此情此景,不由让放开那尼姑自我感叹:老子真乃慷慨悲歌之士!
只是下一秒,放开那尼姑就没心思感叹了,悲歌是没有,快要上演悲剧了。只见青风一剑的【梯云纵】又好了,绕过放开那尼姑的身位,轻功直接飞过了放开那尼姑,然后向左一卡,刚好卡住了放开那尼姑要后退的位置。放开那尼姑不得已只能向旁边踏过一步再退,谁知道青风一剑直接完全近身贴了过来。
青风一剑木木的角色脸几乎贴了放开那尼姑的半个视角,还没等放开那尼姑反应过来,视角突然一阵晃动。我擦,贴这么近怎么攻击……拳头?!放开那尼姑这一次很快反应了过来。
《全球格斗》的拟真度如此之高,穿模这些相对低级的失误已经很难找到了。游戏中的大部分实物模型都是有实体的,所以在极度狭窄或者完全贴近的情况下,武器本身有的一定强度反而会成为限制施展的桎梏。
正常175(±25)码攻击范围的长枪对上100(±25)码的轻剑时,长枪打得舒服的距离,轻剑会很难受;轻剑打得顺手的时候,长枪会很恶心。这也是为什么顶级的战斗中,走位挪移与拉扯反而从最基础的东西深化成极其高深的学问。
此时青风一剑与放开那尼姑两个角色是真真正正的“贴身肉搏”,这种情况下,别说125(±25)的大刀与长剑了,连短剑都会觉得不好施展。《全球格斗》新手角色在2级的时候就要消耗1点技能点学习的“基础拳脚”,现在就是发挥作用的时刻了。在普通的玩家群体里,“基础拳脚”只是一些系统编好的默认快捷动作,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然而在真正的高手对弈中,“基础拳脚”可以让他们玩出花儿来的好东西。
拳头攻击可以享受武器上面诸如力量等属性值的加成,却不能享受锋利值等效果值的作用。并且,拳头的攻击和长剑的攻击,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长剑是利器,判定机制会按“利器规则”进行计算得出判定结果;拳头是钝器,判定机制会按“钝器规则”进行计算得出判定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放开那尼姑受到青风一剑的伤害被降低了,但青风一剑的每一拳因为是“钝击”,僵直判定效果被提高了,放开那尼姑每吃一拳都会有一个短暂的僵直停顿。
更要命的是,青风一剑根本不怕放开那尼姑反击,贴上来就是为了纠缠的。每一记老拳都瞄准着放开那尼姑的脸揍过来,视野都被晃荡到恶心起来了。放开那尼姑是被恶心坏了,这伤害都全吃,短短的路程要逃回去就这么难吗?
【金刚不坏】终于转好了,短短几秒的时间,放开那尼姑却仿佛被虐待了一辈子。第一时间按下技能,一秒钟的霸体直接顶住包括青风一剑老拳的一波围攻,后续凭着韧性与抗性加成,直接向着大明的兵阵内冲过去,强行逃离了大秦兵阵的包围。青风一剑还保持着追击的势头,放开那尼姑直接退到了兵堆的最后,一个只能极限维持对小兵回血阵效果的位置。
青风一剑没有再追了,此时双方兵线相交的地方无一障碍,任他施为。放开那尼姑这才有功夫注意自己的状态,真气值已经连40%都不到了,生命值更惨,30%都不到了,幸好有回血阵勉强还在慢慢恢复。法宝的持续伤害技能已经关了,回血阵、回蓝阵仍然保持着。
“在兵线后面了,这青风一剑不会越过来想要杀我吧?嘿,打不了老子苟到营地塔里,你前面技能这样放,我就不信你的真气值还足够。就这想要越塔秒我?不存在的。”放开那尼姑此时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自己的角色是有回复手段、皮糙肉厚的【禅宗】少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