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戚家的事情多,戚维山夫妻又安排了一下家里面的事情,戚荧姐妹先后定下亲事,她们姐妹现在已经退出了一些家务事情。
文氏妯娌在照顾孩子们的同时,也给安排进大杂院里做事,戚善姐妹很高兴和嫂嫂们一起做事,自然是嫂嫂们问什么,她们都会细致回答,再说这里面也没有什么不能和人说的事。
戚培基和戚维山都能够感觉到自家的人手不够用了,戚培基和戚维山商量说:“老大,良哥儿兄弟争气,日后不会走我们这一条道。
家里面人手不够用,莺儿这一辈的姐妹年纪大了,一个个要定亲出嫁,你现在要开始寻一些合适的人手进来做杂事了。”
戚维山和钱氏商量过,文氏妯娌是嫁进来的儿媳妇,她们是要知道家里面的一些事情,但是她们做事的时候,总有一些小心思,还是不如自家人好用。
戚善在戚荧定亲后,感觉到家里面的一些变化,或许这就是长大,戚荧在定亲后,仿佛一夜之间有了大的变化,就如戚芭所言,很快就知道姐姐终究要离开家,她有她的人生路要走。
姐妹两人从前是出入在一起,现在戚荧和同样定下亲事的姐妹相处的时间多,戚善和戚芭无形中也比从前要亲近许多,两人有时在姐姐的事情上,渐渐有了一些共鸣。
在有的方面,戚芭和戚善更加有共同目的,两人都对挣钱非常的有兴趣,家里面事情多的时候,两人就是去河边清洗花盘的时候,对着河水都可以想一想钓鱼的事。
只是两人瞧着是宁静的性子,却不是能够稳住心性钓鱼的人,戚培基听两个孙女提过想学钓鱼的事情,直接带她们在河边陪了钓了大半天的鱼。
自此之后,戚芭和戚善再无钓鱼的兴致,戚培基对周氏叹道:“她们两人在这个年纪,要是真对钓鱼感兴趣,我心里面反而会担忧不已。”
周氏笑瞧着戚培基:“那一日,她们姐妹陪你去河边钓鱼,我记得你不是这般的说法?”
戚培基只当没有听见周氏的话,他现在年纪大了,可以任性一些,而且儿孙们一个个能干,他可以安心享福了,钓鱼对他来说,现在就是一种享受。
老村长对戚培基大冬天都要去河边坐一坐的爱好,很是诧异不已:“我记得你以前没有这个爱好的,冬天里,河边风大,我们这个年纪可受不住这大的风吹。”
戚培基瞧着他,摇头道:“你不记得河道转弯处,那里最避风,我们小时候冬天最喜欢在那一处玩耍了。我又不傻,我一般把钓竿放下去,就坐那一处烤火。”
老村长很是羡慕的瞧着戚培基:“我明天和你一起钓鱼,我们这个年纪了,用不着操心家里面的事情,只有钓鱼这个爱好,是不能随便放弃的。”
老村长家的儿子们听说老村长要去河边钓鱼后,赶紧过来寻戚维山商量,这样的冬天,可不能让两位老人家守在河边钓鱼。
戚维山让他们明天一块送两位老人家去河边钓鱼,到了地方,他们自然会明白,戚家人为何会由着老人家这般的任性行事。
戚培基先前一人钓鱼,是有些冷清,现在多了老村长一起后,钓竿低垂在河边面,他们两位老人家坐在避风处炉火边,有时说一说年青时的事,有时说一说孩子们的事情。
村里的人,提及老村长和戚培基大冬天里做的事情,都认为两位老人家太任性,这不是让家里的小辈们难做人吗?
结果村里的老人们听说后,他们再仔细的想一想,便知道老村长和戚培基钓鱼的事情,只怕是一个借口,他们只是寻一个地方清静去了。
村里老人家吆喝着要钓鱼,而且也不听年青人的劝告,他们自个提着自家做的钓竹竿,走出家门去河边。
年青人寻了过来,见到河边安置低垂钓竿,一个个心里面有些发毛起来,四处寻找后,见到一群老人家坐在避风处说话,而且四周还不知道几时用草席子给围了起来。
年青人这个时候不担心老人们冷了,他们反而担心草席遇火燃烧的事情,他们一起寻了村长和戚维山说话。
村长表示,他爹辛苦了一辈子,晚年难得有这么一个爱好,他是做不出限制他爹不出门的事。
戚维山听说用草席围出来的地方,心里面也是担心的,提议:“老人们喜欢那个地方,他们这么大的年纪,也只是现在松快下来,我们也不能拦着他们。
我们上山砍竹子下来,给他们搭一个棚子挡风挡雨挡雪,过路的人,走辛苦了,也能有一个地方避风。”
戚家村的人,知道老人家只是寻一处地方聚会后,大家是愿意做一些孝顺老人们的事情,村长招呼一声,上山的人便多了起来。
戚维山干脆带人去了河边道路上,在避风处挖起地基来,免得风向转变的时候,虚空的棚子容易给风吹走。
戚家村的老人们听说年青人们做的事情,一个个心里面很是欣慰不已,他们行事是任性了一些,可是家中的儿孙们这样的做法,又让他们觉得辛苦了一辈子,最后还是值得的。
戚善姐妹们听到河边热闹事,她们也赶了过去,顺带帮着做一些收拾的事情。
村里人原本想搭的是单纯的竹棚子,这参与的人多了,大家干脆用泥石打了地基,再就着拾了河石头修了一个棚子,竹子给村里的竹匠,割开做了顶棚和门窗。
这处棚子最后完工,成了一个茶水棚子,室内还摆了三张固定下来桌子,还有大家胡乱凑起来做的凳子。
原本是给老人们做的一处休闲地方,结果完工后,村里的年青们,闲散的时候,也喜欢过来坐一坐,这一处茶水棚子便热闹了起来。
再然后过路的人,知道有一处这样的地方,也愿意停下来,他们会和村里人买一些吃食,这间茶水棚的名声传了出去,有赶路的人,实在寻不到歇脚处,晚上直接歇在棚子里面。
戚家村的人,这个时候商量起这一处茶水棚的用途了,当时搭棚子的时候,只有少数几家没有出面做活,这个时候,他们纷纷表示了,他们是想参与的,只是人多,他们没有插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