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晨旭微吐蕊第二回蒸云山谷2
这浓雾迷阵其实欺骗得就是人的眼睛,在地面也好,空中也好,找仙府必须要透过浓雾去找,这迷踪仙法厉害之处就在于其将仙府的视频信息可以复制到浓雾阵的任何一处,其真正所在处却已被浓雾笼罩,人在其中寻找,没有参照物可言,找来找去都是在仙府周围晃荡,却无法改变大脑通过视线摄取信息然后做出相应反应的习惯。
首席这一入地,则有了不同之处,遁地道法的视野不会很远,因为这时的视野不是通过空气来摄取所见影象,而是通过泥土来摄取,这就避开了浓雾影响,仙府其实就在附近,他这通过眼睛摄取影象的方式一变,自然不再受迷踪道法影响,只一眼就发现了仙府所在地。
首席本来是无奈之下才入地观察的,没想到这一入地便奏效,也不禁为自己的英明而开心,他潜到仙府下方,直接就想从地底进入仙府,哪知“咚”地一声,一头撞向仙府底部却未破开,这仙府府底也不是想破开就能破开的,仙府全貌还没察看,没必要急着从地底攻击,首席潜到府边出土,这迷踪阵离目标近到一定程度就相当于破解了阵法,他就贴着仙府外墙上来,自然不再受迷踪阵影响,绕着仙府转了半圈,就见到了府门,首席舒一口气,至少这个仙府还属于正常结构,有建筑有门户,不象晨霞山谷里的仙府那么奇葩,居然深入地下还不设门户。
即将入仙府,首席检查一遍自身状态,护身真炁正常,玄胎温玉厚土环激发状态,左手紫霄雷霆剑加持了人婴元力为最强攻击利器,右手一伸,擎出红莲法剑,再度加持元力,这已是首席最强战斗状态,九霄摩云手必要时发动,可以给予任何对战之敌以突袭。
他左剑戒备,右手红莲剑一伸便去推仙府之门,却没推开,府门紧闭,他最喜欢对付这种带禁制门户,左手一挥,紫霄剑闪电劈落,府门上白光一闪,这一剑居然没奈何这门,首席也略显惊诧,紫霄雷霆剑已高达十一阶,全五系攻击力为元力250~260,折算成法力攻击,再加上人婴元力倍加持比,这一剑劈砍力道高达三亿二千七百多万,却被仙府门禁制完全挡下,到底是高级仙府,禁制果然有一套,但首席不信邪,左手一挥,这次不砍了,改为击刺,劈砍时受力面积大,仙府禁制可以挡住,他要再试试刺一剑的效果,一剑闪电般刺向仙府门禁,哪知恰在这时,府门突然后撤,这一剑便刺了个空,府门是自动打开的,首席一剑刺空,没敢立即进入仙府,仙府内肯定有大妖驻守,他第一剑劈砍得动静肯定已经惊动了大妖,不等他第二剑刺中,人家主动开门揖客,这明显是有恃无恐地做法,首席也不得不慎重一些。
府内深处传来一个声音:“有客来访,何妨入府一叙?”语声从容,不急不躁,显然没将首席放在眼里。
首席既然选了来这蒸云山谷,当初也想到这里的仙府驻守大妖可能会很厉害,已经做好可能失败被杀的准备,这时虽然有些忐忑,倒也洒脱地迈步而入,对方既然敢开门,他就敢深入,是龙潭虎穴也好,是深渊陷阱也好,问问自己手中飞剑答不答应。
如以往入仙府的感觉一样,府外看上去占地没多少的仙府,一入仙门深似海,入眼处缥缈幽深,山石耸立,树木葱笼,一条通往仙府内部的羊肠小路延伸入风景深处,先没见到此府驻守大妖,那府门开闭自然有遥控开关,这不奇怪,不过这妖架子倒大,既不仗恃府门御敌于外,也不在府门近处埋伏打入侵者一个突袭,显然没将首席看在眼里,首席劈砍府门一剑的威力虽然没能破坏府门禁制,但在控制中心应该能得到攻击力数据,即便如此也未将首席放在眼里的大妖,若不是真有本事,就是一个资深演员。
首席打定了主意要会会这大妖,当然不会半途而废,沿小路疾速挺进,眼看战斗在即,他边走边捏诀激发了“拂衣藏身控”与“拂衣炫神步”道法,将地面速度增加一倍,现在他对速度增加一倍后的掌控已经小成,这是提高战力的一个措施,这大妖这么托大,首席也肃然准备,要实打实地碰一碰这大妖。
大妖果然托大,首席转过一处崖角,就看到一处小广场,方圆千米左右,地面光洁如玉,一头大妖就站在广场中心,显然在等首席过去,那妖直立,长像象只狒狒,长着四耳,两只手臂又粗又长,眼射金光,见首席现出身形,开口就问道:“道友,为何攻击我府门户,难道是来挑战于我,近两百年来,入我府挑战的十三个道友,再未走出过府门,他们均已殉道,今天你也留下吧。”
这大妖够干脆,首席也没耐心跟一只怪物啰嗦,见这大妖说得干脆,动手更干脆,眼一花就失了大妖踪影,首席不敢原地停留,匆忙中向左前方跨出一步,红莲前探护身,紫霄剑一个后扫护背,“当”地一声,紫霄剑与大妖硬碰一记,首席被震地向前再跨半步,那大妖显然没想到首席一个元婴修道士,这一剑居然能将他一爪震开,且令他连续攻击的节奏也停顿了一下,这一攻一守居然半斤八两,双方同时大吃一惊。
首席是元婴层次,这大妖其实通过仙府遗留的照性显迹功能已经确认,元婴修道士加持比不过一千,就算修炼了其他道法,最多不过翻一二倍,大妖本以为吃定了首席,怕在府门附近一旦实力显露,首席在仙府外部可以遁地而逃,这大妖虽然也习有遁地道法,却是极为普通,一旦被首席逃到地底,就休想再抓到首席斩杀,所以当首席想破门而入时,这大妖便做出一副托大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