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晨旭微吐蕊第九回十二阶6
如果在月考之前再度炼成分神层次,那就可能超越分神中期,安全性将大大提升。
时间已经很晚,离月考任务还有几天,首席认识到这次月考任务应该提高警惕即可,其它情况只能见招拆招了,下线。
第二天早晨七点半,首席上线,今天早晨安排得是助洛水度劫,出了山门,御剑直飞九龙山。
落地处自然是第三湖上方区域,落地后,先斩十二只鹿蜀、三十二只长右得八万八千经验。
首席快速通过甬道,下到横谷处,一盘算,今天有十七个老洞垫底,比昨天还多一个,好现象,便发一封飞剑传书,通知洛水可以过来了,他则开始清扫老洞,找寻新洞,当洛水拖着楚狂徒来后,首席已经扫荡了二个老洞。
将二人安排好,给了洛水一张猾裹盾后,继续又扫荡了两个老洞才住手,接着度劫又顺利完成,二人走后,首席想到昨天悟道时感应到可以激发“出窍控身”道法了,便给童钱发了封飞剑传书,要他暂停下午五点二十启动度劫流程的计划,他决定下午为九头鸟度劫后,就去神使府修炼那一次性道法去,至于童钱的度劫时间,只能是再联系。之后便一直呆在钻断山后山杀怪,到十一点半,共扫荡十七个老洞,外加两个新洞,共斩杀六百八十只猾裹。
下午还需要助九头鸟度劫,干脆也不回玄都观了,护身真炁仍在运行中,就地下线。
下午一点十分才上线,一上线就发现燕十三与九头鸟等待中,与昨天一样还是这二人,不过这次度劫地是九头鸟,这家伙显然与燕十三对首席的信心不同,看上去神采奕奕,首席上线时还剩十分钟度劫,与昨天一样,他并不以为异,此时见了首席,先冲上来问好:“方哥,你来了。”
首席暗中点头,自己的小弟到底不一样,不论何时都对自己信心十足,随便点头,朝燕十三挥挥手要他自便,便带九头鸟入了一洞,将猾裹盾掏出递给九头鸟,嘱咐道:“鸟鸟,度劫虽然没难度,但也要重视。”顺便激发“驭雷有道”道法,再等片刻,天劫降临,再次顺利度过。
三人会合后,一同从甬道口激发回城符离开,首席使用八卦无极符回玄都观后,直接掏云都神符去了方山。
二个妖狐徒弟仍然不在神使府,正好方便行事,这次要修炼“出窍控身”道法,首席信心十足,他的信心就来自于他元婴防御力超强的基础,修炼过的几个道法让他的元婴防御之力达到,再以他现在的加持比达到的元力一加持,这就是个不灭之婴。
习惯了在神使府修炼时脱光,这次也不例外,先去了石屋将装备、衣饰脱下放好,光溜溜跑回大厅的蒲团上坐下来,虽然是**裸一条汉子,却非手无寸铁,他习惯性将紫霄雷霆先天剑纳入气海,先激发了“驭雷有道”道法,这段时间对度劫已经形成条件反射,见人度劫就要激发这截取雷力的道法,自己度劫当然也不例外,之后,果断激发“出窍控身”道法。
道法一激发,泥丸中一个人婴,胸腔中一个妖婴,全受道法作用跑到外边来了,这时首席肉身已经僵直不可动,他心神与人婴一体,人婴一出泥丸宫,肉身便不可再动,好在他还可以控制二婴的行动,妖婴也有他心神化入,人婴就更不用说,只不过由于“出窍控身”道法的作用,他就是想将一个元婴钻入肉身也不可能,只能控制在外活动。
元婴一出体。神使府顶便开了天窗,窗外红云密布,渐渐聚合,不时闪出一道刺目银色电链,照亮冥冥虚空,搅动红云翻滚,滚滚红云一化为九,如九天落日般急坠而下,最先的云球快接近方山之时,又一分为二,穿越方山雷禁时,雷禁网一闪,那两个红云化成的火球再小一倍,方山福地一如既往地消去天劫的部分威力,令首席更觉稳妥,现在就不是追求截取雷力更多的时刻,现在更重要地是保证度劫功成,剩余两个红云球穿越雷禁网后,闪电般再过“驭雷有道”道法形成的感应圈,砸中两个元婴,几乎只听到一声爆响,两婴各受一雷,经过多番消减,这一雷别说人婴,就是妖婴也没啥感觉。这时第二波三雷已分为六雷接近方山雷禁网,雷禁网又是一闪而隐,六道火云雷同样缩小一半,穿过感应圈后,接连轰在出窍的两个元婴之上,每雷轰过,两元婴所蕴神识便强一分,尤其人婴神识变强幅度更为显着。
第三波五颗火云雷接踵而下,又分两拔全部轰在两个元婴之上,这五九天劫的第一劫火云雷劫结束,一共九雷,分三波落下,经这一劫,首席感觉人婴神识至少增加20%,不过妖婴的神识增加幅度显然没有如此显着,似乎只有5%的样子,其中道理虽然还想不同,不过他从第一雷下来之时就发现了,那火云劫雷一分为二轰击二婴之时,并未平分,而是二八开,妖婴所受劫雷之力远小于人婴,这正是他所期望的结果,自然不会干涉,否则二婴行动他是可以控制的,完全可以在劫雷砸中的一刹那,将妖婴藏在人婴之下,他就不相信从天而落的劫雷在此高速下还会拐弯?不过见劫雷二八分开,出于锻炼妖婴的目的,便没有乱动。
冥冥虚空中,巽风再一化为九,每团风自成一体,仿佛抽离虚空的能量,极速自旋,越缩越小,小至极点凝成一枚黑核,蓦然大涨,复又缩小,至西瓜大小,不再变化,又分为三波,闪电般下击,到一定距离后,再度二八分裂成两波,穿越方山雷禁网时,雷禁网依然一闪即隐,这巽风雷球也缩小三分之一,闪电般击中出体的二婴,人婴如同吃补药般愉悦笑纳,妖婴则无愉悦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