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周后软软地坐在地上,一时泪如雨下,最近这半年,她隐隐感觉,崇祯帝对她渐渐有所冷淡,如果是过去,崇祯帝绝不会在她还没有起身的情况下就转身离开的,至于原因,周后心里也是明白的,那就是因为宁妃。
皇后是后宫之主,地位尊贵,大明祖制森严,从没有易后之说,周后又天性内敛贤惠,所以她从没有和普通嫔妃争宠的意念,在这之前,只因为承乾宫的田妃太张狂,坏了宫中规矩,她才不得不压了田妃几次,其间闹得颇为不愉快,田妃数次向崇祯帝告状,崇祯帝虽然宠田妃,但却也能由着她性子来,原因就是因为后宫身份有别,妃子和皇后泾渭分明,有些事,就算崇祯帝想护也是护不了的。
四年前五皇子夭折,田妃生病,承乾宫才算是彻底消停了下来。
和田妃的张狂不同,宁妃性子柔和,事事小心,每每见了皇后,都恭恭敬敬地行礼,在周后看来,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子,但崇祯帝对宁妃得宠爱,却是无以复加。不知不觉的,就疏远了和其他妃嫔,包括和皇后的亲密……
“母后。”身后的定王和坤兴公主急忙上前,搀扶起周后。见周后流泪,坤兴小嘴一扁,也快要哭了。
周后这才展颜一笑,但想到宫外的太子,却又是忧虑了起来。
……
乾清宫。
崇祯帝回到殿中,还没有坐下,王承恩就回来了,小声汇报向太子宣读口谕的过程,听到太子因为跪的太久,半天都站不起来,揉捏了好久,才能勉强站立之后,崇祯帝哼了一声,脸上的怒意,终于是消去了大半,王承恩察言观色,小心的继续说道:“太子不肯回太子府,他说,他需要咨询一个人,以拾遗补缺,确保运河和京师防务的安全、因此恳请陛下同意。”
“恩?”崇祯帝疑惑的抬起头:“他说的是谁?”
“前五省总督、罪臣陈奇瑜。”王承恩小声说。
崇祯帝的脸色,刷的一下就拉了下来。
陈奇瑜,他不听到这个名字很久了,崇祯七年,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督帅大军将十几万流贼围在了陕西汉中车厢峡,流贼无路可逃,无所得食,困甚。又大雨二旬,弓矢尽脱,马乏刍,死者过半,原本是一举歼灭的好时机,但陈奇瑜本人和他手下的幕僚却收受流贼的大笔贿赂,上疏朝廷,说流贼愿降,请求招安。
原本,崇祯帝和朝臣都是有怀疑的,甚至有御史激烈反对,认为不可纳降,应该尽速歼灭,但陈奇瑜言之凿凿,加上辽东战事危急,朝廷粮饷不济,最后,崇祯帝同意了,不想流贼是诈降,一出了绝地,立刻就反叛,连破宝鸡、凤翔、麟游等地,而陈奇瑜心知自己失策,为了脱罪,就把罪名推到陕西巡抚练国事的身上,害的陕西巡抚练国事被下狱,崇祯九年正月被遣戍。但纸终究保不住火,在各省巡抚、朝廷言官交章弹劾之下,陈奇瑜最终也被夺职下狱,崇祯九年六月被遣戍广西,只比练国事晚了五个月。
真实的历史上,周延儒继任为首辅之后,从十四年开始,上疏崇祯帝,陆续赦免召回了一大批的罪臣,其中就有陈奇瑜和练国事,不同的是,练国事被召回朝廷,陈奇瑜只是被赦免回山西老家,但这一世情况却有改变,就在陈奇瑜被赦免回家的途中,李自成大军包围开封之际,忽然又有御史弹劾陈奇瑜,崇祯帝想起当年李自成就在车厢峡,但却被陈奇瑜放了,于是怒上心头,就又将陈奇瑜投入了诏狱。
那个御史当然不是平白弹劾的,更不会忽然想起陈奇瑜,这一切当然都是朱慈烺的安排,陈奇瑜回了山西,离京师太远,但如果要复官,朝臣和陛下又不会同意,于是朱慈烺只能出这个损招,将陈奇瑜投入诏狱。
今次运河之战,朱慈烺虽然和冯元飚,张凤翔,吴甡连同参谋司的诸位参谋讲防御计划,反复参研,基本得到了共识,但朱慈烺犹自不敢放心,因此想起了陈奇瑜。
陈奇瑜虽然人品不行,但谋划测算能力,却是明末一流,或许他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建议,补足漏洞,但陈奇瑜身在诏狱,非一般可见,非有崇祯帝的同意不可。
听完王承恩的话,崇祯帝脸色沉沉地不说话。
王承恩小心等待。
终于,沉默了半晌之后,崇祯帝微微点头:“准了。”
王承恩微微松口气,但同时却也感觉道,皇帝陛下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的改变,如果是过去,太子提出要见某个人,崇祯帝绝对不会考虑这么长时间,立刻就会答应,但现在却沉思了好一会……王承恩不敢再往下想。
……
午门前。
朱慈烺此时已经可以坐下了,唐亮为他揉捏小腿,有锦衣卫撑伞,为他遮挡上午的阳光。朱慈烺闭着眼睛小憩,心情有点沉重,“子弄父兵,罪当笞”的结果,在他的预料中,他不意外,但意外的是,崇祯帝居然不许他进宫了。
由此可知,崇祯帝对他太生气了。
王承恩原话是:陛下暂时不想见你,这些日子,殿下您都不用进宫了,早朝也不用了,专心主持防御大计即可。
朱慈烺微微苦笑,他明白,崇祯帝对权力掌握的执著,远超他的想象,这股气,一时半会怕是消不去了的,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守卫京师,不使京师防御和运河防线出现任何漏洞,并伺机击退建虏大军,如此才能渐渐消去崇祯帝心中的怒气和朝臣们对于调兵的疑虑和不安。
当然了,对于崇祯帝心中产生芥蒂,以后对他这个太子未必会再完全放权,他也有所忧虑。
但他不后悔,崇祯帝心中的芥蒂,以后可以弥补,但运河防线不行,为了运河安全,为了计划的圆满,他必须这么做。
“殿下,”
这一次从午门奔出来的不是王承恩,而是秦方。
听到崇祯帝准许他到诏狱见陈奇瑜,朱慈烺先是谢恩,接着离开午门,急急往诏狱去。
建虏大军就在通州,渡河之战也就在这一两天,因此他一点都不敢耽搁,他急急想要见到陈奇瑜。
……
有明一代,锦衣卫专门负责情报、侦缉、抓捕,审讯等工作。其下辖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因为皇帝不在南都,一年四季难得皇帝的命令,因此基本是花架子,主要处置锦衣卫的内部事务,北镇抚司才是大家熟悉的锦衣卫,处理天子钦定的案件,拥有逮捕、刑讯、处决等权力,无需经过司法机关,其辖下的监狱便是著名的诏狱。
对普通百姓来说,诏狱是一个闻风丧胆的所在,但其实诏狱根本不对平民百姓,有资格在诏狱关押的,都是有品级的勋亲大官,天启年时,阉党东林相互攻讦争夺,最多时,诏狱曾经关押两百多个官员,甚至一日之间,朝廷东林被一扫而空,多半都被投入诏狱。
崇祯帝继位后,情况翻转,一夕之间,又有百个阉党被投入诏狱,其后,来来去去,一直到明末甲申之变之前,诏狱始终热闹。李自成入北京,一次就从诏狱放出了两百个罪官,其中不乏被大明刑部判为死刑的官员--并非是故意拖沓,而是大明的刑律过程非常繁琐,即使是定验死罪,也可能三到五年都不执行,普通百姓如此,官员就更是如此了。
因为关押的都是大官,诏狱的条件比刑部的牢狱,是要好很多的,除非是一些被“特意叮嘱”的罪臣,比如当年的东林六君子,被拷打的不成人形,腿生腐肉,其他的,不涉及政争,只是因为战事失败而被投入诏狱的罪臣,都不会受到拷打,原因也简单,宦海沉浮,政局多变,关在诏狱的犯人,今日是阶下囚,明日就有可能披上官服,成为太子的近臣,锦衣卫不敢大小眼。
因此,朱慈烺将陈奇瑜投入诏狱,并不担心他的安危。
北镇抚司的诏狱就在正阳门西北大街,距离皇城并没有多远,一栋黑白色的普通庭院,纵马转瞬即到。
太子到诏狱,北镇抚使司吴孟明亲自出迎,将太子领到正堂,随即亲自去提陈奇瑜。
这中间,太子站在大堂中,望着堂中那“精忠报国”的匾额,心中微有苦笑,不管当初洪武皇帝设立锦衣卫和镇抚司的初衷是什么的,两百多来,锦衣卫和镇抚司虽然也曾经发挥过作用,但就历史来说,毁誉参半的锦衣卫镇抚司对大明朝其实并非是什么好事,唐朝宋朝没有锦衣卫,清朝也没有,但他们对官员和地方的控制,并不比大明朝差,甚至要更强。
明末,锦衣卫侦缉,太监监军,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处处掣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洪武皇帝当初设立锦衣卫,但很快就又废黜,为什么?因为锦衣卫清扫“功臣”的工作已经完成,朱元璋不需要了,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又重新设立了锦衣卫,并加了一个东厂?原因是他得位不正,担心臣子们反对他,所以要用锦衣卫东厂来监视群臣,但明成祖后面的皇帝,已经没有得位不正的问题了,只所以继续,不过就是懒政,或者是人的私心作祟,想要拥有一个随意指挥、不受约束的权力工具,后来一口一口祖制,连官员和百姓都适应了,却不知朱元璋废除锦衣卫,而朱棣重新设立锦衣卫,是有特殊用意的原因……
虽然建虏入塞,军情危急,但站在堂中,朱慈烺一时却也想到了锦衣卫的前世和今生。
脚步声响,吴孟明进入殿中,身后跟着一名身穿灰色囚服,头发凌乱,面目肮脏的老者。
朱慈烺望过去,想来其人就是陈奇瑜。
而陈奇瑜这时也看到了立在正堂中,披着银色铠甲,没有戴头盔,玉面朱唇,气质不凡的那个年轻人,而在年轻人身后,一个捧着拂尘的小太监和两个同样身披甲胄武将一左一右而立,左边那个年轻,十八九岁的样子,脸色沉静,右边的武将四十多岁,身材高达魁梧,胸前扣着一个大护心镜,盔顶红缨醒目,以陈奇瑜的见识,一眼就认出,此乃护卫皇宫的武襄左卫。
既如此,不用问,在前的年轻人就是当今的太子殿下了。
“罪臣陈奇瑜,拜见太子殿下。”
一迈过门槛,陈奇瑜就跪在地上了。
崇祯七年的五省总督,统兵十万,当年何等的赫赫,但将近十年的流放生涯,磨砺了他的所有,感觉五十岁不到的陈奇瑜,已经颓废的像是一个八十岁的老头了,说话有气无力,清瘦发黄的面容下,胡须已经斑白,眼神黯然,感觉跪下之后,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朱慈烺望着他,用一种和缓但却非常严厉的声音问道:“陈奇瑜,当年陛下以五省总督的重责交给你,你却辜负圣恩,在车峡谷纵放了张献忠等人,致使大好形势付之东流,流贼之祸,愈来愈深,这些年,你可有悔愧之心?”
“罪臣死不足惜!每每思之,罪臣便悔不当初,恨不得当日就死在了车厢峡……”陈奇瑜跪伏在地,声音带着哭腔,最终痛哭起来。
朱慈烺默默不语,心中却是叹,有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陈奇瑜虽非失足,但如果他当初他足够果决,如果他能有洪承畴和孙传庭一半的心性,车厢峡中的流贼,就休想逃出,大明历史,就将改写,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是洪承畴和孙传庭领兵,却又未必能成功的将十万流贼,完全堵到车厢峡里,所以成功是陈奇瑜,失败也是陈奇瑜。
过去的已经过去,后悔也无用,不过陈奇瑜的痛悔,还是让朱慈烺的心里稍微好受了一点。
——————感谢“书友20172959119”的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