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朗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将老人家带来的日记看了四、五遍,他也没想到案件的突破口会在这个日记本中。
这个日记本,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那就是田晶晶确实跟李利军好过,而且在樊可儿之前。
日记本里的内容,让曲朗把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
田晶晶初中毕业就从乡下来到省城打工,一开始她在本市的一个市郊的集镇上给人卖水果,后来这户人家卖水果发了一笔小财来到省城的中心地带,他们感觉田晶晶是个不错的女孩儿,勤快又有眼色,就把她一并带了过来。
田晶晶是在卖水果的时候认识李利军的,那时候的李利军帮此地的商户修理电脑、电视之类的电器类的产品,一来二去他们就相识了。
李利军是一个有头脑的男人,长得帅,人又聪明,田晶晶很快就喜欢上他,但两人交往下来,田晶晶终于明白,李利军虽然自己条件也不好,但他不可能找如她这样的女孩儿,他信奉的是早点出人头地。
他们在一起,从来没有以男女朋友的身分相处,李利军在这方面是特别强调过,他甚至对田晶晶说:“你与我一样,都是穷苦出身,咱们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靠另一半了,我年你在容貌方面也不差,不如找一个有钱的男人嫁了,以后衣食无忧。”
田晶晶当时还给他上了课,说咱们还年轻,为什么不奋斗几年呢?
李利军不以为然地说:“别受电视电影上面的影响了,从乡下出来的人,有几个飞黄腾达了?有,凤毛麟角,这样的好事也掉不到咱们身上,而且要技术没技术,要人脉没人脉,还是找一靠山吧,找一个不算太优秀的男人或女人,这样也就间接的成功了。”
田晶晶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他的观点,而李利军这个人除了这点毛病外,其它都好,对客户热情做事认真,当然,他对女孩儿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
田晶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李利军一见倾心后执迷不悟,他们根本就没算有过开始,但李利军好像一枚种子,深深植入她的心田,她甚至想拼命赚钱,用来证明自己是可以成功的,他们是有未来的。
李利军与女人交往的态度都与田晶晶在一起差不多,就是玩玩可以,但谁都别认真,玩不起的离我远点,他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田晶晶发现,他真的没有对任何一个女人意乱情迷,反而十分清醒。
田晶晶即无法阻止他与别的女人暧昧,自己又实在离不开他,每天的日子处在煎熬中,当她决定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她决定与李利军进行最后一次长谈。
临走的头一天晚上,田晶晶特意把自己藏箱底的东西都翻出来了,把自己打扮也山清水秀,她把他约在一家便宜的小酒馆里。
田晶晶试图说服他,但李利军不为所动。
田晶晶说:“你就算找到了一个富婆,如果你不爱她,你们在一起能幸福吗?”
李利军特别淡定地说:“感情是什么?再好的感情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用不了三年,他们就成了亲情,所以,对待爱情不要有太不切实际的幻想。”
田晶晶不服,说:“如果你贪图别人的财富,你就要忍受别人的挑剔和强势,你一个大男人不想顶天立地吗?”
李利军笑她太可笑,说:“什么样的男人才能顶天立地?有钱的男人,如果你一无所有,你觉得你挺得起来吗?
感情再好也抵不过岁月的消磨,《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俩好不好?千古传唱,真要他们在一起过几年,你觉得他们还会那么恩爱吗?说不定早就离了,还有,他们还是物质条件算好的,要是碰到贫穷的,时间会更短,你知道为什么纯美的爱情都是以悲剧做为结局吗?
就是爱情不长久。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一瞬间的火花,而婚姻则是用现实来维系的……”
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田晶晶还成功被李利军化解,他说女人相比之下要比男人更容易些,无非就是找一个年龄大一点的,或者长相丑一点的,甚至是二婚,可这些又有什么呢?
每天衣食无忧不就是女人最向往的生活吗?有了孩子可以一步到位进到最好的幼儿园,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大好事?
田晶晶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利军又说:“我最讨厌那些只拿感情说事的女人,难道女人一辈子打工,吃饭只能如我们现在一样在最便宜的小酒馆里,肮脏的环境,让人瞧不起的目光……”
李利军看了一眼为数不多的店里吃饭的人接着说:“我告诉你,来这里吃饭的人,不仅相互瞧不起,就连老板也是瞧不起的,虽然这里是同一个世界,但同类之间也是相互瞧不起的。如果你去了家高档的酒店,那里的绅士淑女们相互都是有面子的……”
田晶晶问他难道也要找一个年龄大的,丑的过一生?
李利军说:“找在自己能接受范围内最好的女人。”
田晶晶有些失落,就说:“你就找去吧,但愿你能如愿。”
李利军一点也不含糊,说如果找不到,他就自己一人过一辈子,他说反正不能将就。
两人虽然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能感觉得到,他们是能合得来的朋友,尤其是田晶晶,她就算知道自己无法说服他,但对他的好却没有受到一点的影响。
一直喝到午夜酒馆打烊,在酒精的作用下,他们开了一家小旅店……
第二天一早,当李利军发现田晶晶还是处女的时候,大吃了一惊,他不明白地问她是为什么?田晶晶说用它做为证据吧,证明我爱你。
李利军还想说什么,看得出他有些内疚,但田晶晶不给他机会,说:“你不要有任何的想法,我做事只能代表自己,你也不要怕,这是我的心甘情愿。”
从这之后他们就分开了,直到樊可儿从美国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