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并非长槐自大,咱们盛家,虽然不算是大宋最顶尖的家族,但发展到如今,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拿捏的。长槐自小就由祖母教导,熟读史书,圣人云,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一个家族的崛起,必然有不少的绊脚石,与人和善虽然说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铁律,但若处处退让,反而让人觉得可以拿捏。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盛家发展到如今,除了缺乏底蕴,权势,财产,无一不缺,自然有人眼红。”
这一日,兴平侯府刚换了新做的匾额,按照常理,应该大操大办,邀请汴京豪门参加宴席,也好宣告大宋又多了一家与国同休的侯府。
但是盛老太太到底年纪大了,不愿意多事,说什么刚刚出了这么大一件事,虽然已经平息,但从官家对盛长槐的奖罚,以及王家,康家各种态度里面,再加上康大娘子死的蹊跷,外边说什么的都有,为了减少是非,劝阻盛长槐不要大操大办,仅仅邀请了盛家亲眷,以及海家,英国公府,永昌伯爵府等几家姻亲,关上门来自己乐呵乐呵。
老太太刚刚经历过那样一场劫难,身子骨虚弱,盛长槐不愿意惹老太太不高兴,只能答应下来。
侯府福寿堂,和侯府中盛长槐夫妇一样,是个足足四进的院子,这便是盛长槐夫妇为盛老太太准备的养老之地,不知道比积英巷那边大了多少。
张大娘子本来就是个懂礼数的人,老太太院子里面,除了从积英巷带来的丫鬟婆子,又给添了不少,总共四大四小八个丫鬟伺候着,在加上房妈妈等老太太用了几十年的老人,至少有二十几个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小厨房,侯府最得力的厨娘专门伺候老太太一个人。
等到宴席散去,盛家在汴京的,都聚在老太太屋里说话。
除了盛紘和王大娘子,盛紘因之前康大娘子给老太太下毒一事,立场不坚定,好几次偏向王家说话,几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盛长槐从回来之后就没怎么搭理他,包括今日酒宴,盛长槐连忠勤伯都给敬酒了,独独落下了盛紘,盛紘觉得没脸,虽然没敢发火,但也觉得无趣,酒宴散去之后就自行离去了。
而王大娘子还没从母女反目中缓和过来,也跟着盛紘回积英巷那边了,但是海朝云却留了下来。
本来是其乐融融的场面,但是最快的盛如兰却说出了一个让盛家人都上火的事情。
这几日盛长槐刚刚晋爵,再加上给官家汇报秦风路这段时间的工作,忙的四脚朝天,张大娘子身怀六甲,老太太搬了过来,又把她看的死死的,什么都不叫她参与,只叫她安心养胎,所以消息还不如盛如兰灵通。
原来,顾家那边,自从顾三郎流放之后,那小秦太夫人安稳了一段时间,好像已经接受了现实,不在作妖。
前几日,突然来找盛明兰,谈什么并府的事情。
要说秦太夫人这个提议,放在别人家,其实算是个挺正常的事情,次子简在帝心,赏赐了侯府隔壁的院子给次子作为立足之所。
按常理,兄弟二人终归是要分家的,祖宅由长子继承,次子也有了自己的产业,并不并府的无所谓,反正这是皇家的恩赐,不算是提前分家了。
但是顾家不同,作为侯府主君的顾廷煜仅有一个女儿,没有继承人,先代侯爵的三个儿子,三子流放,失去了袭爵的可能,那么将来长子故去,兄终弟及,侯爵自然是要落到顾廷烨头上。
以秦太夫人的说法,顾廷烨将来总是袭爵的,那么侯府自然早晚也归顾廷烨夫妇执掌,这样一来,两家合并是不可避免的。
盛明兰自然明白秦太夫人背后又起了什么小心思,借口顾廷烨不在,自己不好做主,而且顾廷煜和顾廷烨兄弟不睦,提前合府恐有不便,几次都将秦太夫人给打发了。
按到底,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并不并府,等顾廷烨继承爵位之后再说。
谁知道秦太夫人却找了顾廷烨的姑母前来当说客,盛明兰仍以前面的借口来推脱,顾廷烨这个姑母却不是个好相与的。说什么顾家兄弟不和,是因为缺乏沟通,提前并府,也有助于顾廷烨兄弟和解什么的。
盛明兰自然还是没有答应,估计也就是她这个态度让顾家姑母觉得不快,没过几日,又来顾家拜访,这次来了之后,闭口不谈什么并府之事。
说什么顾家老侯爷虽然过世,但是秦太夫人脸皮薄,不愿意管顾家兄弟的事情,但是她即便是已经嫁了出去,也不能不管娘家的事情。
现如今,顾家三子,长子体弱多病,虽然承袭爵位,但是却无男丁留在世上,等到将来百年终老,连个摔盆捧幡的都没有,她这个当姑母的于心不忍,当然要以长辈的身份主持下公道。
又说什么按照她以前的打算,顾廷烨虽然有个儿子,但不光是私生子,现在连族谱都没上,又失踪许久,不见音讯,恐怕将来也不见得能找回来。
顾廷炜倒是有两个儿子,原先倒是可以过继给兄长继承香火。
顾家的姑母又说什么,之前因为这件事涉及到爵位承袭,她不好多说什么,现在好了,顾廷炜自己犯事,祸及子孙,将罪人之子过继给侯爵,外人便会笑话顾家。
现如今,只有将来将来等顾廷烨袭爵之后,过继一子给自家兄长,不至于让顾廷煜绝后。
顾家姑母这种话,盛明兰自然是不好答复的,仍旧说是等顾廷烨回来在商量。
但是,顾家姑母今日来,并非仅仅是说这件事,而是令有谋划,说什么并府的时候盛明兰做不得主,过继一子的事情盛明兰也做不得主,那总有她能做主的事情把。
说完,顾家姑母就叫来一个女子,说是她给自家侄儿寻摸的妾室,又说什么顾廷烨虽然不懂事,但给自家兄长维系香火的事情,将来总有想明白的一天,但是顾廷烨现如今除了那个不知所踪的儿子之外,在没有其他儿子。
不管是为了将来过继的事情做准备,还是为了顾家子嗣着想,顾廷烨仅一个正室也说不过去。
正如顾家姑母说的,并府的事情,还有过继的事情,盛明兰确实可以借口说她做不得主,但是为丈夫纳妾的事情,这可是大娘子应当应分的事情。
话都说到这里了,盛明兰在也没有任何理由推脱,只好捏着鼻子把这女子给接到兰园去了。
今日盛如兰爆出这样的猛料,确实让盛家人冒火,但这种事情,人家占了道义,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就连海家那样的人家,也只能管束自家子弟,家中女儿出嫁,也管不了夫家的事情。
比如盛长柏,娶亲之前,也是有个房里人的,成亲之后虽然没有纳妾,海大娘子还是以妾室的待遇将之前那个房里人养起来,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将盛长柏赶到妾室房里留宿。
顾家姑母说的也合情合理,顾廷烨不管袭爵不袭爵,将门子弟,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出了意外,为了家族繁衍,将门子弟纳妾乃是寻常之事,家中主母若是贤惠,就应该主动为丈夫纳妾,繁衍子嗣。
话虽这么说,但是盛家人仍旧是十分恼火,尤其是刚刚得到消息的盛长槐,顾廷烨当初求娶盛明兰的时候,可是答应过的,这辈子不纳妾,只会有盛明兰这样一个正室大娘子。
“祖母,您别嫌长槐多事,若是顾廷烨自己要纳妾,长槐自然是找顾廷烨要个说法,但是今日不同,明摆着是那个秦太夫人嗦摆的,那顾家姑母也是和秦太夫人一个鼻孔里出气,谁知道她们在打什么算盘。当初我就不愿意明丫头嫁入顾家,就是觉得他们家事情太多,今天冒出一个姑母塞一个人,后天是不是会有个姨母,甚至于顾家那些族老,还有他们四房五房的族叔婶婶,是不是都可以肆无忌惮的往兰园塞人。”
说完,盛长槐看老太太有些犹豫,便说出了之前那翻话,又补充着说道。
“祖母,咱们盛家与人和善,从不主动结仇,您想想,之前在扬州,孙儿要没有在明月楼立威,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踩到我头上。现如今,咱们家二哥哥前途光明,长槐又是二十多年大宋唯一新晋的世爵,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那康大娘子给您下毒,就是一个例子。”
“祖母,您也是看过史书的,当年汉武帝时期,国舅卫青,权势算是一等一的吧,可即便如此,堂堂大将军,却因为平日里性格和善,让人觉得软弱可欺。飞将军李广失期未至,被刀笔吏攻击,作为大将军的卫青派人盘查,李广因自身性格所致,自杀身亡。大将军乃是奉皇命行事,且调查真相乃是职责所在,李广之子李敢,上不敢质问君王,下不敢找文官麻烦,却觉得大将军性格和善,以下犯上,以为父报仇打伤大将军。”
“若是大将军卫青是个喜怒无常之人,杀人不眨眼,李敢别说打伤大将军了,恐怕未至大将军身前,就被下令射杀了。之后冠军侯射杀李敢,可有第二人敢在找卫青大将军麻烦。”
盛老太太到底是个内宅之人,哪怕朝局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处世之道还是顾虑太多了,其实也不能算错,只能说老太太一心为了儿孙考虑,自己的利益损失倒是劝说儿孙退让,但是,盛长槐却猜错了老太太,如果是她的利益受损,为了盛家子孙,她可以退让不假。之前盛长槐被降职,是因为有没有王家,结局都一样,但盛明兰这事不同,老太太还有其他顾虑。
“你懂什么,内宅的事情,从来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那秦太夫人嗦摆顾家姑母,难道仅仅是为了给明丫头添堵吗,你可倒好,祖母还没说什么,你就洋洋洒洒的说了那么一大堆,难道你以为祖母就不明白为人处世,不光是与人和善,还需要立威的道理吗。”
盛老太太一番话,倒是让盛长槐汗颜,他却是相差了,自家祖母,可不是寻常老太太,出身于几十年前大宋有数的武侯之家,当年的勇毅侯府,可比自己如今的权势威望高多了,哪里不明白这些道理。
看到盛长槐面带羞愧,老太太终于放过了她,扭头看向盛明兰。
“明丫头,这样的事情,你为何早不跟祖母说,是把你祖母当外人了吗。”
盛明兰一听,连忙给盛老太太赔罪。
“祖母可是冤枉死明儿了,明儿没想瞒着祖母,只是见这些天事多,准备等过段时间在找祖母请教请教,在说了,明儿觉得,这种小事,就没有必要麻烦祖母出手了,杀鸡焉用牛刀,明儿自己就能摆平。”
盛老太太摇了摇头,一个妾室,当家主母拿捏起来,确实不算什么大事情,除非顾廷烨宠妾灭妻,要不然,一个妾室,能掀起多大浪来,而且盛老太太更加明白,这人虽然是顾家姑母送的,但很明显是秦太夫人的人,顾廷烨和秦太夫人积怨以身,说一句有深仇大恨都不为过,又哪里会接纳这个女子。
和刚才训斥盛长槐一样,盛明兰也是想的太少了,没办法,谁叫他们太年轻,见识太少了呢。
“我问你,前两日寿亭侯府为儿子摆满月酒,你们家那个秦太夫人可曾去过那边赴宴。”
说来可笑,那邹家的小邹姑娘,当年勾引姐夫不成,和国舅府关系闹僵,却因祸得福,被官家赐婚给刘贵妃的妹妹寿亭侯,但福祸相依,寿亭侯那个性子,贪花好色,秦楼楚馆的常客,十天里面,恐怕有七八天都是夜不归宿的,那小邹娘子不知道被人笑话了多少次了。
而这次寿亭侯府满月的那个儿子,竟然是个新晋花魁所生,侯府的长子竟然是个娼妓之后,哪怕是盛家这段时间没怎么关注外边,盛老太太都听说过这个让汴京人津津乐道的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