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士问:请问法师,《法华经》曾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该如何理解?达照法师答:本来佛说,前面的佛讲过二乘和三乘。二乘就是大小二乘,或者声闻乘,缘觉乘叫二乘;有时候声闻乘叫小乘,缘觉乘叫二乘,菩萨乘叫大乘;有时候声闻、缘觉加起来都叫二乘,菩萨叫大乘,加起来叫三乘;有时候把人天乘加进去叫五乘。这个乘都不同的。
《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全文一共17324个字。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经中介绍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所发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数量不一,最多为四十八愿),建立弥陀净土接引十方世界众生。
我们在生活当中,一般会面临三种对境:一是座上修,一是座下应事,另外一个在梦中。日常每一天的修行按照初善、中善、后善,基本上也是三点:出去度众生,回来度自己,梦中不断地成熟自相续。比如早上出门时发普贤愿度众生,怎么度?和众生结缘,带着普贤的祝福就叫度,这是初善;走入众生中间面对具体的事相,认真地做好事,这是中善;晚上回来
此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静坐修行后,双脚从座上垂下,站在地上的时候,就要发愿:希望众生的内心都能获得自在解脱,安住在正念当中,不被五欲六尘所牵动。下足住时:指在结束禅修后,从禅座上下来,站立在地上的时候。
当菩萨正式开始修禅定时就要发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能以禅定降伏妄心,进而证入究竟无余的涅槃境界,得到大自在解脱。凡夫众生的散乱之心,就像无钩的狂象躁动不止,又像猿猴得树,上窜下跳,片刻不宁。降伏妄心,就是要通过修习禅定,训练我们的心专注一处,令心渐渐地趋于轻松、宁静。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是佛教的富贵,部头很大,不容易读诵受持跟学习,但学习华严三品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净行品、普贤行愿品、梵行品的“行”字,传统读(hèng),一般读(xíng)。约定俗成,两种读音都可以。
这一愿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端身正坐,即将开始修禅定的时候就要发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安坐于佛成道时所坐的妙菩提座,内心再没有任何烦恼,远离一切分别执着,觉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在解脱,成就佛道。
善士问:请问法师,天台宗的“无情有性”,主张宇宙万有一切本具,无须依持,万物本然,和《华严经》的“无起无为”有什么区别?达照法师答: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无欠无余,天台宗的“无情有性”,华严宗的“身土不二”,其实是一个道理。因为华严宗也是正说圆教,旁说别教,或者天台宗《法华经》它是纯圆独妙。
此偈的大意是:菩萨进入无上堂,首先要做准备工作,在敷设床座时,内心就要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修行一切善法,令诸善法如莲华开敷,最终如实观见诸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真实相。若敷床座:“敷”,铺展、铺开,在此指布置、铺设。“床座”,泛指坐禅时用的禅凳、禅床等。“若敷床座”,就是把所坐的禅凳铺设好,把坐垫等相关用品准备好。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出家菩萨进入寺院的法堂、禅堂、念佛堂等处,便应当提起正念: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登入佛法的殿堂中,悟明真心,湛然安住。我们到寺院的大殿礼佛,或者在家菩萨进入家中的佛堂等处,都可以诵持这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