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与涅槃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通之处。断绝生死、永不轮回的状态,一般称为涅槃,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宗教解脱。而解脱则比涅槃更宽泛一些,主要是指去除烦恼,灭去迷惑。所以人们可以常常说自己已经“超脱”(解脱)了,而不会说“涅槃”了。
“法器”一语,有两种含义,一种用来指符合修行佛道的条件、能够胜任佛教事业的人,此“器”,即“器量”之义;更多是用来指修行或进行佛事活动的器具、器物,这种概念上的法器,亦称道具、佛具、佛器。广义的法器泛指一切生活用具用物和修道行法的器具用物。狭义的法器仅指用来修道和做佛事活动的器具器物,尤指修法用的
佛陀说法皆具四悉檀因缘,所谓的“四悉檀”即是度化众生的四种方法:一、世界悉檀,得欢喜益。佛陀深知此土众生喜好鸟类,故在极乐世界变现种种鸟类为众生说法,让众生见之生欢喜心,从而对佛法生起好乐之心;二、为人悉檀,生善益。众生见鸟说法,生起好奇之心,故因此因缘而忆念三宝,修学佛法,而
一次,一位行路人问全付:“路上遇到了得道的人,不可用语言或沉默来应对,那么,该用什么应对呢?”全付禅师回答:“眼里的瞳人儿在吹哨子。”学人交往、交流,重在心领神会,如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知音默契。眼睛不会出声,但却是最会“说话”的,这大概即是禅师“眼里瞳人儿吹哨子”隐含的意思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必须是没有贫富美丑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爱我恨我、逆我顺我,也都能够随缘随分帮助,从不舍弃,历久弥新。这样的朋友才称得上莲花一样的朋友。这实在是最吉祥、最美好、最尊贵的称呼。真心普愿、恒愿一切众生念佛成佛,不论其贫富贵贱、作恩作怨、逆我顺
越是不能放下的,越容易失去;越想抓住的,越消失得快。越想拥有的,常不属于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越是看重的,越得不到;越是在乎的,越抓不住。
佛教说,人生有四苦,八苦,乃至无量的苦。四苦,就是生、老、病、死。人在娘胎中舒展不开,感到很局促;母亲吃了一口热的,胎儿感觉像是在下油锅;母亲喝了一口凉的,胎儿感觉掉进了冰窟窿里。生苦:人在出生的时候,哇哇大哭,苦不堪言,出生之后,有的人卑微贫贱,有的人身体残缺,这是
僧人问:“什么是祖师西来要传付的意旨?”从谂禅师回答:“庭院前的柏树。”僧人说:“和尚不要拿眼前景物来指示我。”从谂说:“我并没有拿眼前景物指示你。”僧人又问:“什么是禅师西来的意旨?”禅师答:“庭院前的柏树。”祖师西来的意旨,即佛的玄妙意旨,亦即真理,到底是什么?禅师答:“庭前柏树。”僧人不满意此答,禅师再答仍是:“庭前柏树。”事因理立,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佛陀有两大弟子,一种是小乘,包含了声闻、缘觉,一种是大乘,即菩萨乘。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发心不同。小乘的发心以自己了生死,得解脱为终极目标,菩萨乘的发心以普度众生,究竟成佛为终极目标。二者间的发心之所以不同,都是因为福报与智慧的差别。小乘的福报与智慧逊于菩萨乘,由于身心不够坚定,无法独立面对种种的顺逆境界,遇到境界会产生退怯之心,所以只能常随佛陀左右,所持的声闻戒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