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1 / 1)

拾得大士和丰干禅师、寒山大士同为唐朝人。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据说有一次丰干禅师游松林,漫步在天台县赤城山道路旁,偶然听到小孩的啼哭声,寻声找去,原来是一个相貌清奇的小男孩。禅师看了看四周,无有什么人,只好问在附近牧牛的人知不知道这孩子是哪家的,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问他自己,却回答说:“我没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幺?”于是幼童就被禅师带回国清寺,交给典座师等候家长来认领。但是过了很久,还是不见有人来领回,禅师祇好命手下的知库僧灵熠照顾他。

有一日寒山禅师问拾得禅师一个问题,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拾得禅师回答他:“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再看看他又是什么样的一副面目。”

如愿化去-祥云大师高齐祥云大师,乃是并州姓周人家的子弟。在孩提时代就从本州僧人灵询法师寻问有关佛教教义,长大后跟随灵询法师出家。灵询法师想要观察他宿世根机,故意把藏经库打开,里面很多经文藏书任由他研究阅读。结果他取了涅盘经来研读,涅盘经是继承般若经的空性思想及大众部的教理(一音说法及心性本净之说),同时又采用法华一乘的思想而成立,教义包含三点:一、法身常住;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三、一阐提成佛。他用心阅读不到一年,整部涅盘经都可以朗朗成诵

烧身酬债-北齐王子高齐天宝帝的三儿子曾两世为僧,守戒清净不犯淫欲之戒律,所以证得了宿命通(六种神通之一)。于是自己回忆起前尘的往事自从周朝衰落,他本来是晋楚世家之子,那时生性残酷好杀,杀人遍野,杀敌国人不说,就是本国人民被他所杀的也不知有多少个。有天他终于忏悔往昔,决定诚心礼佛。他忽然厌倦起自己的王位,到了天宝七年,他染上了严重的疾病,想尽办法也医治不好。于是他非常诚恳地来到清凉山,礼拜忏悔,祈愿见到文殊菩萨。怎么这么久都见不到文殊大士?

凡情失圣-明勖高齐年代,在定州有一位法师叫释明勖,少年时潇洒倜傥,并怀有很大的志气,他常常读诵华严经,知道清凉山乃是文殊菩萨所驻锡的地方。于是他背起简单的行囊一路游方参访,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深山幽谷之中,一路走一路探询,都没有人知道大圣究竟驻锡何处。无意中他遇到一位面貌奇特的出家人,由于彼此都是出家人,互相顶礼过以后,他就问道:大圣!弟子渴望见您一面很久了,祈愿您能度化弟子的愚痴无明。他认为眼前这个人,从深山无人处突然冒了出来,相貌又奇特,想必

枣林-刺史延庆相传五台山东台的东北角,曾出现过一个称之为枣的林化境。恒州的刺史延庆在元魏永安二年的时候来到了这个地方打猎,随行的有仆从四人,他们因为追赶一只白鹿,来到了一栋高大的宅邸,鹿来到了这个地方,就窜进去不见了。当他们正感到奇怪的时候,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手里拄着拐杖,来到了门口,对仆从说道:你们所逐的白鹿,是我家所蓄养的,你们怎幺可以追逐有主的鹿儿呢?延庆的仆人们接口说道:原来是这样子啊!那我们现在不须要鹿了,可是我们的肚子实在饿

心通注经-刘谦之高齐时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笃信佛法,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此为定课,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不论事务多么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天宝年间,刘谦之随侍高齐三王子入清凉山参访圣迹,见到自感罪恶深重的王子为了供养大圣文殊菩萨,诚笃坚志引火自焚其身。正是这种难行能行的举止,使他深受感动,随后刘谦之去拾回王子骨灰时,内心自念:王子能为法舍身,我又何尝不能?于是更生起了大悲心,自叹身已

南海放光-陶士衡陶侃,字士衡,东晋人。曾经梦见五台山僧人向他劝募化缘。后来他在南海驻军扎营,每天黄昏当地的渔民都看到海滨有光芒照射数丈之远,就特地来禀告。于是他特派人去查看,不久果然有一尊金色佛像由浪中涌现,于是将佛像请上船来,看到佛像座下刻着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萨像等字样,狱卒见此状个个脸色大变。因古印度佛经上曾记载:从前阿育王统治阎浮提世界时,实行酷政,命令鬼王建造监狱,真是恐怖残酷毒虐至极。不料文殊菩萨居然在鼎镬之中现身,于是火灭汤冷,并生

灵鹫异迹-乞斋贫女南北朝后魏时代,每到春天三月在台山灵鹫寺都会依例举行无遮斋会,这是不论出家、俗家、也不分善男或信女、老的或少的、有钱的还是穷人、甚至乞丐,都可以平等参加,饱食一餐,平等施食,适时表示佛法平等,无人我之分别。有天斋会上来了一位手抱两个幼儿的穷苦女人,后头还跟着一条狗,身无多余之物,来到了灵鹫寺无遮斋会现场,可是尚未到用斋的时候,又由于身无分文,但也不好意思白吃,就剪下头发聊充布施之意。对寺里的住持要求说:我祇有这些头发布施三宝

至诚遇圣-高节隋朝有一位名叫高节的人,是并州人氏。小时候当他牙牙学语的年龄时,只知道称念南无佛三个字,其它什么话都不说。奇怪,这个孩子怎幺别的话一句都不说呢?是啊!我们这孩子的确也太奇怪了。他的父母常常这样呢喃着。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间他已经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了。人生实在很苦,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事,真是烦恼重重;要想解脱,恐怕只有离开这个家去修行这一条路了。他心中想着。另一方面,他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这样那样的事情都不想做,世间上的事业好

隋朝时候,有一位解脱和尚,是代州邢姓人家的子弟,孩提时代就出了家,在五台山昭果寺披剃,受了具足戒,又在抱腹山志昭禅师那儿学禅。志昭禅师非常的器重他,对他另眼看待。有一天志昭禅师向大众宣布说:「你们听着:解脱对禅学领悟不是你们能及得上的,所以往后劳动性的工作就由你们去做,不必劳动他了。」

心空及第令休大师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圣迹,遍历了各大名山。他素来听说清凉山上,文殊菩萨的事迹灵感异常,心里面十分的向往。由于这个念头存在心中很久了,有一天终于机缘成熟,就动身前往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令休志向坚定、心意又切,就在古木幽径之间来回地寻访着。有一天,无意间遇到了一位奇特的僧人,令休就朝着他顶礼并开口问道:「圣者您是住在这里的吧?那幺对这里的一切一定都知道得很详细的了。我在河南当地,很早就听说大圣文殊菩萨

应真屡现罗汉显应传说在著名的清凉山上,曾有五百位阿罗汉住持著名山,自古至今,发生过三次显应的事迹其一,隋朝开皇初年,有五百位清净的僧众,栖居在中台山麓修习禅定,常有天龙八部诸天人前来供养,过了夏天,这五百位僧众却又隐去了踪影。其二,唐朝贞观年间,慈恩法师在名剎华严寺传授菩萨戒法,当时突然来了五百位比丘发心来求戒,闻受戒法以后欢喜而去。其三,明朝永乐辛巳年间,永乐皇帝颁下了御制佛名曲经,无意间约有千余位僧众不知从何方而来,接受了皇帝设斋供养以

遇圣解怨环先二人隋朝代州赵良相,家庭富裕资财巨万,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盈,次子叫孟。盈的身体比较强健,孟的身体比较孱弱。他们的父亲去世前,就把家财分成了两份。等到父亲死了,没想到盈就把财产全部霸占强取了,仅仅留下一间房屋给孟居住,孟祇好自力更生,并替人工作赚取生活费。没有多久,赵盈死了,投生到赵孟家作小儿,名字叫环。之后赵孟也死了,他也投生到赵盈家作孙儿,名字叫先。光阴似箭,两个人长大成人了。这时赵孟家更为贫穷,赵盈家更加富有,但是赵环却在赵

真经胜火摩滕法兰汉朝时代,印度国有摩滕、法兰两位大乘比丘,运用天眼观察中国的地方,不少有情众生具备大乘根器者已经到了成熟的机缘,并且观知五台山文殊大士所住锡的地方,但是圣人的教化时机尚未到来,明白要归依佛教真理的人究竟不多。于是就带了释迦文佛画佛,以及四十二章经,准备到东方来。当是在位的汉孝明帝,在永平七年正月某个夜晚,梦见金人,身高约有丈余,全身光辉灿烂如同日光照耀一般,飞跃到了宫殿的庭堂里。汉明帝就命人占卜一下这个梦是什幺意思呢?精通占

文殊化现五髻仙人汉明以前,佛教的法音尚未广泛的流布,五台山的圣境,听说过的人本来就不多,何况有人能够深入其境,亲睹灵异?那个时候,五台山方圆五百里内,都是茂密的森林,到处有虎豹恶兽出没其间,五●之间,无路可通,因此人迹极为罕见。可是在川流平原之处,却是一些黄冠道人居留的地点,每到月中(农历十五),五●之间,常会焕发出祥瑞的光彩,到了夜晚并有神灯四处流泻,一般人都以为是神人聚会的仙府。从古以来相传者,有所谓仙人的,头发上结着五个发髻,衣服上挂了

破生死关必救都纲唐朝有一位出家人法号必救,他俗世家族身世都不详,住在王子烧身寺里面,掌理寺僧的职务,职位是都纲,所以大家都叫他「必救都纲」。他道行相当的高超,所以神鬼无不对他钦敬,畏惧有加。古代的清凉府,就是现在的五台县的地方,有一位官居邑宰的人名叫王有相。一个夏天的晚上,有相自己坐在公堂的案桌旁,蒙眬间觉得有两个不似人类的使者来到身边说:「阎王爷派我们要追捕你,要送你到地府交差,近日就要启程

光流五窍僧福运唐朝释福运,乃是代州总因寺里面的一位和尚,不幸他身体染有重病,长时间都没办法医好。于是他到清凉山(五台山亦名清凉山)去修行。有一天,他在金刚窟前向佛礼忏,由于疲惫不堪就睡着了,迷茫中感到有人用水浇灌他的头部,醒来以后就获知自己的宿命,见到往昔自己原来是一名大法师,只是贪求世间的名闻利养。身心不清净,却口若悬河的说法,为众人开示。「这位大法师真是舌灿莲花,讲解得太好了

牛鼓偿罪僧法爱唐朝北台山后,有一座黑山寺。里面住着一位僧人,法名法爱,任当家师的职位。因为职务上的便利,他竟然将四方供养僧众的施物,占为己有。由于囊括不少财物,就在南原广置了田地,最后他将这一大片的田产,在临终前交咐给爱徒明诲接管。「好好从事耕营,不要荒芜了田园啊

当面错过法顺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杜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杜如晦的族长。他在少年时代就受到随文帝的器重,每个月都赐给月俸供养。非常不可思议的,凡是有病的人,不论其病情如何,只要是和尚面朝着他坐着,没多久病就会好了。甚至于有一生下来就耳聋的,和尚召唤他到跟前,和他谈了几句话,耳朵就能听到声音。有的天生哑巴口不能言,和尚对他说了一些话,他就可以开口讲出话来了。还有颠狂的疯子之类,和尚叫人带他来,面对他禅定,不用多久,疯颠的人也就不疯了。有时候

尊胜由来佛陀波利唐朝时,北印度有一位佛陀波利,是罽宾国人。他怀着为教殉道的精神,到处探寻灵异的圣迹,由于听说震旦(中原)有文殊大士的道场,特地长途跋涉,渡过沙漠,要来礼拜参见,经过千山万水,到了仪凤元年才扺达中原。到了五台山南边,阳岭的地方,放眼看去,但见林木参天,遍地名花异草,仰头五在望,心中感到非常的欣慰,于是五体投地的向着空中朝拜说:「如来灭度以后,许多大圣菩萨都潜伏隐藏,祇有文殊菩萨,有着无尽的大慈悲心,在这个深远的大山里面,激励引度

罪由心造李靖唐朝雁门关太守李靖,最初在京城的时候,颇知道对出家人尊敬礼遇,因为僧宝功德巍巍,是代佛宣说佛法,滋润众生精神食粮的啊!「我要敬事僧宝,绝不动摇心志

指出衣珠无着禅师唐朝时,有位无着禅师,是永嘉董氏之子。从幼小时即天资聪颖才学出众,和大家相比,有如鹤立鸡群,显得特别出色,到了十二岁,皈投在本州龙泉寺猗律师那儿,披剃出了家,每天念诵大乘经典,达数万偈之多。天宝八年,因为道业甚优,那一年刚好二十一岁,剃度师便把衣钵传给了他,由他担负起寺务暨度化的工作。他既精于戒律,因为仰慕金陵牛头山慧忠禅师的德名,于是前往参访求学,在慧忠禅师那儿学习禅宗心要,用功得片刻光阴也不肯空过。但是慧忠禅师却这样对他

遍参圣境道义禅师唐朝道义禅师,是江东地方的人,受业于衢州龙兴寺,长相清秀神志清朗根骨秀逸,有着动人光采。开元二十四年,他和杭州的僧人普守一道参访五台山,并在清凉寺挂单,两个人一起访游圣迹。道义自己心中怨叹生在末法时代,众圣早已隐藏潜伏,祇有这五台山,圣灵之迹还未泯灭。何况众生尘劳烦恼重重,永与圣真隔绝,这幺一加思惟,心中忽然生出了悲怆的情绪,就对着虚空顶礼,日夜不息忘了疲惫,一心正念,物我两忘,探寻了几个月,志行更加的坚固。两个人共同来到了

遇圣弘经枣柏大士唐朝有一位长者李通玄,他曾经游历五台山,有一次在善住院,遇到一位很奇特的僧人,传授他华严经的重要旨趣。天色将晚时,那奇僧要和他分别了,李通玄长者就说:「天色那幺晚了,师父您要到什幺地方去歇息呢?」僧人就用手指了指北顶,然后飘然而去,那位奇僧步履轻盈,像是乘风驾云一般的轻快,李长者怎幺追也追不上,心里惆怅得很。夜深了,他抬头遥望着尖尖的山顶上,但见红光遍满天,就去询问寺里的住持:「那儿为什幺红光这幺炽烈呢?」「大概是野火烧山吧

洗心得慧法云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象很迟钝的样子,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二岁那年,他的父母索性就把他送到五台山华严寺礼拜净觉禅师为师。出家之后每天担柴挑水的过日子,一点也不怕辛劳,到了他三十六岁那一年,他还是不能诵经作日课,大家看他这幺愚蠢,都讥笑他笨得像头「牛」。有一天他忽然想道:「我的资质是那幺的愚蠢,像这样子下去,长年累月的活在世间

弱女神通三昧姑唐朝有一位三昧姑,她的身世来历不详。大历年间,她居住在华严岭,往往在静室一坐就能坐上七天,方始出定,因为她有这种禅坐的功夫,因此有「三昧」的称号。据说她有相当的神通力,能够驱使鬼神,又能随时召唤禽兽为她穿林开道,以达四面八方。她走起路来就像风一样的轻盈快捷,又像是在腾云似的,令人望之有飘飘然的感觉。然而她常常早出晚归的,乞化一些财物,用来广济饥饿贫寒的民众。所以钦佩她礼敬她信仰她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她能大公无私、广结善缘啊!

圣境屡现唐法照唐朝有位法照法师,不知道他是何方人士,大历二年,他居住在衡州(就是现在的湖南衡阳县)的云峰寺,勤修佛法,精进不懈。有一天,他在僧堂盛粥的钵子里面,忽然看见了五彩祥云,云中现出一座寺院,寺的东北有座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个石门,门内又有一座寺,匾额上写着金色的「大圣竹林寺」五个字。虽然这些幻景在钵中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心中还是半信半疑。再过一些时日,又在钵中现出五色云彩,出现了好几座像是五台山的寺院,尽是黄金铺成的地,没有山林的污秽

佛足东来大士放光在五台山中台大塔的左侧,有一座「佛足碑」,谈及这座碑的来历,大唐西域记里面记载着说:摩竭陀国波咤厘精舍,有一块大石,乃是释迦佛陀遗留下来的双足痕迹。足迹长度一尺六寸,广为六寸,具有千幅轮相,十个足指皆现卍字,并有宝瓶鱼剑的形状,光明焕耀,显人眼目。往昔佛陀北行,前往拘尸那城即将示现寂灭的时候,曾回顾摩竭陀国,脚踏在这块石头上,对阿难尊者说道:「我现在最后留下这个足迹,用以启发众生。如果有人能够见到这个足迹,因而生起大信心,瞻

本来清凉裴相国唐朝有一位相国裴休,字公美,是河东人氏。学问极为渊博,通诸子百家之学,曾参学于黄檗禅师,复饱经圭峰禅师之教化,退隐以后,遂专志禅学,默契无生之理。裴相国于孩提时,曾遇到一位奇异的僧人,对他说道:「到清凉寺来,我会送你三颗舍利子,并有一封简书要留给你。」那封信是用天竺文字写的,没有人懂得上面写了些什幺,就把它随手放在竹筐子里面。以后他做了官,参学于黄檗、圭峰两位禅门大德,乃志心于佛道,对于世上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并时时想要脱离尘

欲火害人释普明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寺披剃出家,因为听说清凉山的种种胜境,于是带了简单的行囊钵杖,往清凉山一游,就在五台山南台的北边,辟了一座小小的佛龛石室专心修学。那时有一位奇特的僧人,也不知他的来处,常常和他谈论佛法,每每提到众生的烦恼难以降伏,要想度脱生死谈何容易?言辞相当的切要,和这位异僧相处久了,也常常受到他的鼓励,要他努力用功。没有想到有一次来了一群盗贼,但普明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坦然自若,贼人抢走他的财

毒龙归化降龙大师唐朝末年的高僧诚慧,是山西灵丘李氏之子,本来他的双亲没有子嗣,三度往五台山祈愿求子,于是感得了身孕,生下了他。诚慧法师出生时,相貌非常的奇特,不同凡俗,等到了成年,也不愿娶妻生子。他既不想成家,就拜别了堂上双亲,来到了五台山的真容院,皈投在法顺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出了家以后,心地澄寂如同秋月,举止严洁一如冰霜,向道之心颇坚,没有片刻光阴懈怠过。距五台山东台之东百里之处,有一个毒龙池,池中毒龙时常出游作祟,为害人畜,因此围绕着毒龙

弥陀化身丰干禅师唐朝有一位丰干禅师,不知他是那里的人氏,他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头发剪到齐眉的高度,经常穿著一件不起眼的布衣。如果有人向他询问佛理,他都只回答:「随时」两个字。他曾经口唱道歌,身骑老虎进入国清寺前的松门,寺里僧众有修持不努力的,见了都非常的惊惶恐怖。国清寺里厨房有二位修苦行的人,名叫寒山、舍得,他两人负责炊事,整天都在聊天,偷听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幺,因此人们都讥称他们俩是「疯狂子」。可是这二人只和丰干禅师亲近,并不理会他人

文殊化身寒山大士寒山子,唐朝人,但不知道他究竟是那个地方的人士,他隐居在浙江省天台县西边灵江上游的始丰县西境七十里,有一个叫做寒岩的地方,认识他的人都称呼他为「贫子」,他喜欢装疯卖傻,常常语出惊人。

圣境难测道宣律师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他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一轮太阳投入自己的腹中,就这样,便怀孕了,不久即生下道宣律师。律师自幼就和别的小孩不同;生而好礼,正视听,肃仪容,天性严正,真是希有难得。道宣律师从小就勤诵经书,长大以后,正式拜师求学,只要是有学问有道德的大师学者,无论多远,他都一定前往参访求授!于是外通百家诸子之说,内洞佛教戒定慧三学。十七岁正式出家,对于佛教的戒律,更是研究透彻,并能自然而然的持守精严

常住三昧金光照师唐朝的金光照,是渑池县李氏的儿子,他到了十三岁的那年,在宝云山灵粲法师座下披剃出了家。十九岁时,进入洪阳山,在迦叶和尚门下服侍,整整三年光阴,为了服侍和尚,睡觉时不曾安稳的睡在床位上,衣服也未曾松下离身,一直非常勤勉地做着和尚的侍者。而对刈草舂米之类的杂役,更是没有一件不是尽心尽力去做的。他就这样的做着一些苦役,有一天他叩问迦叶和尚道:「上人,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出家人到底应当做些什么事呢?」「『无为』是出家人应当做的事,记住

法华多宝神英和尚唐朝神英和尚,是沧州韩氏之子,他幼年就出家,有着清明的节操以及坚定如金石的求法意志。壮年时,就皈投于南岳神会大师的座下,希望能够好好学到出世大法,时间在不知不觉间过去,有一天神会大师忽然对他说:「你的因缘是在北清凉胜地,好建立法幢,你还是不要老呆在这里的好

口放金光二梵僧唐高宗仪凤年中,西域有二位梵僧,到五台山,捧花执炉,屈着膝步行,向山顶礼文殊菩萨。因为精诚的缘故,就感遇文殊大士,化身为尼师,在岩石间,松树下,端然的独坐着,口中一直诵着华严经。那时正好是黄昏时分。尼师就对梵僧说:「比丘尼不适合与大比丘僧居住在一起,大德你走吧,明天再来好了。」梵僧说:「这里是深山而且路又远,没有地方可以寄宿,怎么办呢?」尼师说:「如果你们不去,我又怎么能住在这里,你们还是应当进入深山里去才好

勃荷神异金色猪宋朝建阳有一位赵姓人氏,他以畜养猪只为业,其中有一头猪看起来特别奇怪。这头猪的毛是金色的,更奇怪的是,它不吃其它的饲料,只喜欢吃勃荷(即薄荷,一种凉草)。因此,一些村里中的孩子们都把它叫做:「奇异的勃荷猪

诚感天华安州张氏宋朝元丰年间,安州有位姓张的人,每年他都自己种植芝麻,打了一百斤油,背负着到五台山寺来作燃灯供养之用。每次登临五台山,他一定要事先洗澡净身,再换上清洁的衣服。「敬佛如佛在。」穿得干干净净是一定要的,不然的话怎能表达心中的诚意呢?有一天,他又登临五台山,跟他同行的有六、七个人,一起来到了中台。这个时候,忽然一阵阵异香扑鼻,抬头一望,见到虚空中飘浮着朵朵天华,有青色、有黄色、有红色、有白色,随着各种不同的颜色,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大

大士现形衣蒲童子宋朝高宗绍兴年间,太尉吕惠卿,学问甚好,也精通佛理,曾注释「华严法界观」,并出过一本叫「新意解庄子」的书。有一次他外出巡视的时候,乘兴游访五台山,到了中台的地方,忽然之间,云雾弥漫,暴风雷雨大作,整座山林都震动了,他的侍从都惊吓的跑去躲了起来。没多久,看到有一条像是苍龙的东西,在云雾间出现,露出半个身子。吕太尉这时候真是惊骇莫名,过了些时,天气变得稍为晴朗了,往外望去,看见一个皮肤漆黑头发披散的童子,从脚到肩都缠着蒲草,裸露着

设浴圣现僧道海宋朝太宗至道年间,真容院僧人名道海,结百僧会。那年的夏天三月时分,僧众讽诵华严经,四月八日佛诞,为了方便大众浴佛,用上好的药料煮浴佛汤,又烧起好香熏室,一切设备周全、干净,准备的鲜果也清香上等的。在浴佛之前也为全寺僧众准备,大家都要沐浴净身,然后再拜佛。于是先礼请寺中耆宿长老几位入浴,几位长老进得浴室,方始解衣准备沐浴,就听到浴室里有挥洗的声音,于是定神一看。看到好几个童子,肤色像金玉一般,耆宿之首的长老感到奇怪就问:「你们从

放无量光无尽居士宋朝无尽居士张商英,在元佑丁卯春,梦游五台金刚窟,发觉全是平生耳目所看不见的,思虑所想不到的,觉得非常奇怪。这时他任开封府推官,他告诉同舍郎林中。林中戏说:「这是天意让您大开眼界的啊

不净得罪智超法师宋哲宗元佑年中,有四川僧人智超法师,平常都用功于诵读华严经,已经有三十年之久。有一天偶然见到一位相貌清爽的童子,向他举手打拱作揖,于是法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呢?」「我从五台山来。」法师再问:「为什么那么老远而来到这里?」「因为有些小事情想要指点你的缘故。」童子直话虽然有失恭敬,法师不以为意,反而谦虚地说:「我很愿意听闻的。」童子于是更坦率的指出:「法师你日常诵经,固然是精神可嘉,可是有过失的地方就是在登厕所洗净时,触

摩顶功成灵辩法师元朝时代,魏国有一位灵辩法师,他在俗家的家世不详,祇知道其人是在悬瓮山出家的。到了熙平初年,他头上顶着华严经(华严经是佛成道后第一次所说的法,在大乘经典中最为深广,全部有十万偈;汉译本有三种,各将卷数标明在书名前面,称为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负荷相当沉重,还要日夜经行在五台山南、北、东、西、中五个山顶。如此精勤的经行,风雨无阻,一直到脚跟都磨破血从脚底流出,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像这个样子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何苦

踏破虚空华严菩萨元朝时代华严菩萨,是尉州高氏之子,他生下来就天资聪颖,颇具灵心悟性,志愿要脱离污浊红尘,拜师出家。起初父母不答应,可是他表现得意志坚决,一再恳求。「容许孩儿出家求法吧

母妻同化王僧吉元朝的时候,在亳州地方,有一个名叫王僧吉的人,堂上老母已达八十七高龄。有一天老母对他说:「许多年来,我被你们拖累了,为了顾家养子,一直不能遂我宿愿,一游名山五台山圣地。现在我这么老了,对于菩萨圣地,虽然向往已久,恐怕今生更难前往了。」一面说,一面伤心的掉下了眼泪。王僧吉于是和他妻子商量说:「如果我同你两人用一顶轿子抬着老母一起前往,参谒五台山圣地,不知贤妻能不能办到?」他妻子低下头想了想,正准备回答,王僧吉又说:「可是那是

塔发重还净因僧杲元魏时代,文殊菩萨曾现身为贫穷女子,所布施的头发,修了一座宝塔珍藏着,在佛陀舍利大塔的右方。住持圆广,看到塔损坏了,就把旧塔拆了重新盖座新塔,派一位出家人去督工。那修行人趁机分取文殊菩萨的圣发,放在衣袋中而离去。十多年以后,修行人从南方回来,来到净因庵。那时的庵主是惠杲,正在假寐,梦见一位金甲神说:「有偷圣发的贼人想把圣发卖掉,您不妨把他留下来,等第二年,再送回本地好了。」等到醒来,惠杲方丈正犹犹疑疑的回忆梦境的当时,果然

往来自在三沙弥元魏大孚年间,五台山有座灵鹫寺,寺内住着三个小沙弥,听说山中常有圣灵显迹,于是相约带了口粮,动身前往深林沟壑,一路访求着,幽谷险道,无不遍至。走过了许多密林,口粮也吃光了,还是矢志不归,宁可采叶充饥,也一定要见到圣迹。游方寻访足足经历了三个月,偶然间在大树底下歇息,见远方有一个高大的人影沿着山岭而来,周身虽然黑得像漆炭一样,却身放光明,颇异于常人。沙弥于是向前,挡住他的去路,并长跪着说道:「圣者,希望您能显现一点神迹给我们看看

咒力怖盗僧继宗大约在明代嘉靖四十二年春天的季节,有一位法号继宗的僧人,因为仰慕五台山乃佛教圣地,游化到了五台山,他日夜持诵的是「文殊五字咒」。

称名脱难曹一贵明朝宣德年间,定州有一位叫曹一贵的居士,平时他最尊崇文殊大士,也因此时时称念文殊菩萨的圣号。「畅游天下名山,参访奇人异士,从大善知识处闻法获益,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主意既定,便约了同伴共六个人一齐去游五台山。山势雄伟,愈至高处,仿佛踏入了云堆,虽说「高处不胜寒」,然而从高峰往下望,方觉大自然之伟大,以及人生之渺小,人生短促,进德修业,实在比什么都重要。到了华严岭,想不到冒出一班彪形大汉,个个横眉怒

天桥度关王行者明朝嘉靖十五年的时候,京城里有一名巧手灵心专塑佛像的塑匠王行者。他的雕塑,技艺非凡,这都是由于他平日信佛诚笃,修持有素所致。有一天,他塑好一尊佛像,准备送到五台山某名剎。可是这尊巨大的佛像实在是又重又大,到了龙泉关,关口的门太小,佛像根本通不过去。这实在是当初料想不到的事,那可怎么办才好?折回原路吧,不能达到送这尊佛像到五台山的目的,好不容易走到了这里,前功尽弃,那怎么成?不行,不能回去!但是,佛像又进不了关口的门啊!守关的

律师受衣如馨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师,字号古心,是溧阳杨氏之子。在明朝嘉靖年间,依止栖霞庵节公剃度,平日奉持戒律甚严,具备了出家众的五种德行,而对礼佛诵经,更是精勤不懈,事师三年,未曾有一念违背乃师的教诲。当时谈论经教的人很多,弘扬律仪的却微乎其微,他就很感慨地说:「佛法之所以能常住世间,律藏的摄受实在功不可没。」于是潜心研习戒律之学,用来报答佛陀的恩泽。他因为读诵华严经,至菩萨住处品,晓得了清凉山(五台山别名)乃文殊菩萨经常驻锡之处,很希望能够瞻

狮子歌镇澄大师明朝出家人当中,有位白眉镇澄大师,特地撰有「狮子歌」一首,不妨称作是空前杰作。兹一字不漏录如下,以供读者诸君参考:君不见,五台山上狮子踞,狮子窝在云深处;狮子说法狮子听,百兽闻之皆远去。大狮子、小狮子,猛烈威狞谁敢拟?爪牙才露便生擒,顾伫思惟言下死。不说空、不说有,四句百非不着口,金刚宝剑倚天寒,外道天魔皆斩首。不是心,不是佛,父母未生前底物,无量劫来绝点痕,痴人欲解梦中缚。不属迷,不属悟,白云断处青山露,丈夫拶透两头关,天

万历九年,中相范李二人,奉命建佛寺塔院。等到寺院落成的前夕。李公梦见有五位印度僧人自西北飞来。「啊!实在太神奇了。」他心中想,然而好一回,五位飞行僧人仍然在天空中,并没有要立刻下来的意思。于是他很恭敬的设下了舒适的座位,准备了上好的供养,延请他们。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春,北京有一位一江和尚,到五台山游山,到了中台山麓,看到了一位白发的老妇人,祇有一件破而短薄的衣服,天气寒冷在瑟缩着。看她孤独凄然的神情,上前问道:「老婆婆,您怎么了?」「我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肚子又饥又饿,天气又冷,唉!有什么办法呢?」

明朝万历初年代,有一位出家人释福登,居住于龙门妙德庵。他每日用功勤修耐力是相当惊人的,原来他竟然刺舌尖让血流出来,然后将血分成二分,一分研朱砂书写华严经用,另外一分持咒施食给鬼神。他这么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没有一天间断过。

明朝万历六年,少林寺僧人洪电法师,有一天晚上往中台山。那时刚好雷雨大作,四周昏黑,心里产生了很大的恐怖,没办法再向前行。于是他至心合掌,称念「南无文殊师利菩萨」的圣号,当合十时十只手指现出神灯,如果合十的手指一分开就出现十灯,再合为一是十灯变了一灯。洪电法师这样合十到了中台山,可是偶不小心跌了一跤,神灯的光芒才隐去无踪。

清朝行森禅师,号笻溪,又号慈翁,他是博罗人,俗家姓黎。生来器宇不凡,神采焕发,长大以后,有一天感到身子不适,在就寝的时候,忽然听到鼓号交鸣的声音,顿时觉悟到一个人的根器、渊源好坏,还是要靠自己修持,不从他有,乃立志出家了。

清朝有位通理法师,字达天,是直隶(今之河北)冀州新河赵氏之子。生于康熙辛巳年间,甫一出生就具有圆满而庄严的身相——有着七处平满的异征、双手下垂时长度超过了膝盖关节、口中并有四十颗牙齿的具足之相。他出家受了具足戒以后,曾经历过许多次的讲经宏法,对一切经论,好象是宿世以来就熟习了的,祇要一过目,没有不融会贯通的,对于经文中的要旨也都能体悟得很透澈。

清朝照远和尚,是山西太原枣园村王氏之子。皈投在本村永宁寺依止联公披剃出了家,随后从碧云和尚处接受了心法,于是驻锡在本郡的大崇善寺。干隆初年,他瞻礼五台山,到大螺顶去拜灯,刚一顶礼头面接地,五顶之上忽然飞出了金色的佛灯,约数百盏金灯在空中飞舞着,把整个林泉都辉映得一片金黄,这奇异的景象实在是难得一见的。

近代佛门龙象虚云禅师,因一生下来见不到自己生母,为报亲恩,发愿朝礼五台山。在光绪八年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这样拜到五台山为满愿。第二年腊月,到黄河铁卸渡,渡河登岸,天色已晚,四下杳无人烟不敢独行,幸好路旁有一草棚,于是就在那里住宿。夜里天气寒冷得很,大雪漫漫,第二天一早举目一望,全部化为琉璃世界,雪深有一尺那么厚,无路可行,过往又无人,更不知方向。起初枯坐念佛,可是饱受了饥寒,因草棚四边无遮栏,就蜷伏在一角,没有多久雪更加大,天也愈冷,肚子也更饿,仅存奄奄一息了。

宋朝孝宗淳熙二年乙未春,法师和弟子普明、道全前往五台山。回到潼川,有渡口名叫化生,彼岸有一座五郎祠庙,据说庙神甚灵,知道法师会经过那儿,这神就变化成一头老虎站立在岸上,法师当然知道它实在是五郎神的变化身,便用手指着虎逼至祠旁,叱责说:

宋朝光宗绍熙元年庚戌初夏。北山百花桥东庙神,姓谷名穆。颇灵而神,常常变化成老人进入寺里听法师讲经。法师问他从什幺地方来。他回答:「为听法而来。」法师又问:「你用什幺来听着?」「我用心耳倾听。」法师便说:「你心中多欲,你耳里多惑,欲多所以作出妖事,惑多因而成魔。唯有断欲方能作圣,除惑始可称贤。心正则慧日发出光辉,心异则业障顿然兴起。如能了得身心俱空,乃与我同一体。」

最新小说: 完美女婿 你是哪颗星 我点你的名了吗 王虎陈原河底竖棺 盗墓笔记8上下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老子有双倍系统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道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