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领主 > 第699章:相信我,阴武不是好人(谢‘现实苦涩,还好有梦’万赏)

第699章:相信我,阴武不是好人(谢‘现实苦涩,还好有梦’万赏)(1 / 1)

第700章相信我,阴武不是好人(谢‘现实苦涩,还好有梦’万赏)

沈国真的背刺了呀?

吕武没有前往樠木山战区,为了保障上军能够消灭樠木山的楚军,带着军队撤离“郊郢”城外驻扎了下来。

收到消息的吕武多少有些释然。

沈国是被他们强按头才进行屈服,日常的表现中多少显示出了不乐意。

其余晋人对沈人的不高兴感觉挺正常。晋国收小弟并不是依靠为人方面的美德,举起砂锅大的拳头打服而已,小弟一开始会有乐意,后来就会习惯了,几乎每一个小弟都会有相似的过程,早就见怪不怪啦。

吕武的优点之一就是不会将所有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察觉到了沈国的不对劲,亲自将沈军带在身边会进行提防,轮到指派给中行吴指挥也提醒了一嘴。

很显然的是中行吴将吕武的提醒听进去了。

中行吴的做法是,能多么放纵沈人就有那么的放纵,出了事再往死里揍。

大概就是:俺对你这么好,你竟然背叛俺!?

所以,沈军背刺晋军导致沈子颠战死一事,各个列国的反应都不是太大,甚至认为沈国不知好歹在先,晋军合理反击在后,沈子颠完全是死于咎由自取。

晋国的一帮小弟那么想太合情合理了。他们跟着晋军一块南下,位处楚国腹地区域,一旦晋军有个三长两短,一块过来的联军能落得个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令人感觉到迷糊的是,樠木山被围的楚军要是有反败为胜的迹象,或是沈军为了帮助樠木山突围,背刺起来还算是一种高招,然而沈军的背刺就是单纯为了某种发泄,对战局根本很难起到贡献。

沈国来了多少军队?越是两千左右,他们不是在夜里突然暴起,也不是在晋军攻打樠木山楚军的时候攻击后阵,选择了晋军列阵还没有发起攻势前的背刺。

中行吴消灭沈军后才发现沈子颠死了,说了句:“以诸侯之礼厚葬罢。”

什么叫诸侯之礼?就是用多少乘战车,再加上符合规格的其余陪葬品呗。

建个寝陵什么的?那是“大一统”的皇朝才有的事了。春秋时期哪怕是周天子也都没有修建寝陵的财力,何况是其余诸侯。

晋国的各个小弟觉得沈国君臣脑子有病,眼见着楚国要不行了,还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对楚国表忠心。

只是吧,他们一想到沈国在楚国边上,距离晋国却是那么远,不得不佩服沈国的决心那么大,好像也挺能看清现实的。

毕竟,晋国想收拾沈国起码要赶一个月以上的路,楚国想收拾沈国则是分分钟的事情,是吧?

樠木山的楚军坚持了六天就投降了。他们仓皇从“郜”后撤,仅是携带了三天的粮食,吃完又坚持了三天,期间还要应付晋军的进攻大量消耗体力,饿到连武器都拿不动,还怎么坚持下去?

吕武攻克“郊郢”只是花了两天的时间,收到樠木山楚军投降的消息,才带着大军离开“郊郢”继续向被撤退。

这一场战争从秋季中旬开始,一直到临近冬至,不成规模的局部袭扰还有,千人以上的交战则是没有,以晋国为首的联军冒雪撤到郑国地界,落下了大战的帷幕。

因为初雪非常大的关系,联军撤到一个叫“展陂”就迫停了下来,未能完成撤到“新郑”再长期驻扎的计划。

这个“展陂”是郑国南部某贵族的“邑”,长期以来是面对楚国的前线。

诸夏取地名相当有讲究,光看“展陂”的名字也能猜出是个什么地形。

位于颍水东岸的“展陂”是一种倾斜的平坦地势,面朝颍水的一边很开阔,东面却是看着不太明显的一个高地。

如果距离拉得足够远,会发现“展陂”根本就是一个大型的隆起,位处其间的人过于渺小难以发现自己位处隆起的坡上而已。

“楚军已怯,为何元戎仍令各家征召?”魏绛最近一直想跟韩起走近,今夜又来聊天了。

他们在荒郊野外驻营,辅兵冒雪砍伐来扎营的木材,堪堪搭起了一座能看的营寨。

小兵兵的日子可能不好过,贵族的日子则绝对会好上一些。这个就是环境再艰难也不能为难领导的世间真理了。

韩起屈膝坐在石头搭起来的烤炉旁边,脸上被火红色的柴火照映得通红。

他转头看向魏绛,问道:“你……,此在质疑元戎?”

魏氏跟阴氏分道扬镳了,要说结仇倒是不那么明显,小矛盾方面则是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跟解氏的冲突方面。

现在谁不知道解氏是阴氏的忠实马仔,没有吕武的示意,作为马仔的解朔敢跟魏氏起冲突吗?

所以,事情看着其实挺明显,吕武为了一些旧情没想亲自下场,解氏与魏氏的冲突就是一种信号,看魏氏愿不愿意屈服了。

真的硬要说晋国哪个方向最为“纯真”的话,毫无疑问是晋国的北境了。

北境现在独有一家阴氏,其余家族在十来年时间里面先后跟阴氏置换封地,近几年走了个干净。

范氏已经开始在独霸晋国的南境,关键问题在于那边还是有几个卿位家族的封地,十分临近公族的“自留区”,中小贵族的数量也不少。

晋国东境的环境更复杂,一下子有荀氏(中行氏)、魏氏和赵氏三个卿位家族在较劲,原先就有数量极多的中小贵族,又安置了卫国投奔过来的孙氏,以及齐国的崔氏。

晋国的西境有阴氏、魏氏和解氏三个卿位家族,还有体量和实力不弱却不是作为卿位家族的韩氏。

魏氏正在遭到来自阴氏和解氏的极大压力,不怪魏绛想要拉拢韩氏。

韩起对魏绛的频频示好很无感,一样是投靠某个谁,有吕武那支粗大腿,毛病了才跟魏氏抱团取暖,是吧?

当然了,韩起也不能直接给魏绛不好的脸色,维持一个表面笑眯眯内心MMP就是最大的限度了。

“楚为南伯,楚人性烈,岂会一战伏低。”韩起不相信魏绛不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吕武离开“虎牢”之前让各家再次征召,压根不是为了这一次南下,为的是明年跟楚军的再次较量。

他们这一批南下的部队到春暖花开就回撤回各自的封地,恰好是新的部队到来,完美地完成轮换了。

魏绛沉默了一小会,坐到了韩起的边上,低声说道:“元戎起一‘军’之兵。”

这个啊?看看阴氏现在的封地数量,再看面积大小。

另外一点,其他人不清楚,魏氏难道还不清楚阴氏向北边扩张了多远,又在秦国那边获得了多少好处吗?

韩起用固定思维在内心里吐槽了一下下,猛然间反应过来,想道:“魏绛这是在说阴氏膨胀的速度太快!”

好像是那么一回事呀!

从“鄢陵之战”到现在才几年?满打满算也就十七年而已。

不要觉得那个“而已”是嘲讽,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十七年很长又很短。

一个人很难有多少个十七年,绝大部分人十七年未必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作为一个家族,花上几代人经营才将家族发展起来是才常规套路,一个人只用十七年的时间就将原本什么都不是家族,发展壮大到能拉出一个“军”,仅是稍微想一想就显得很是震撼了。

而吕武能轻易拉出一个“军”,代表阴氏起码有两个“军”的兵力储备,甚至会有更多。

晋国有多少家族能拉出两个“军”呢?范氏绝对是其中的一个,荀氏加上中行氏大概也行,其余家族就没那个实力了。

那两个“军”还不是谁都拉进去凑人头的杂牌,必定是有经过训练的人,最起码也会是一个“羡”。

知道光是武装两个“军”要耗费多少财帛吗?又或者说光是财力足够也做不到,需要家族有成熟的工业产力。

哪怕是财力、工业产力和产粮都能支撑,其实也不是想拉出多少军队就是多少,必须要有足够的“士”和“徒”。

了解春秋社会构造的话,怎么都该明白一点,也就是必须要有能支撑起来的恒产才能维持“士”和“徒”的数量。

直白点来说,封主要家大业大底子厚,才有能力分割出数量极多的土地给予“士”和“徒”变成私产。

拥有能养得起自己的私产,才能够让“士”和“徒”武装自己的同时,去专注训练军官技能以及杀人技巧。

“士”和“徒”就是现在所有军队的骨干力量,缺少他们的存在连军队的框架都搭不起来。

韩起明悟魏绛在内涵什么了。

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十七年内使阴氏壮大成那般模样?特指吕武绝对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善良。

另外,原本是郤氏和栾氏的那一批人,他们为什么对吕武言听计从的?

阴氏的情况不是以大吞小,完全就是一种蛇吞象。

要是自家的体量足够,吞下弱小的一方,肯定是一种正向的稀释,反之则是被反向稀释,管理方面会是一个老大难题。

帐篷内陷入一种诡异的安静,只有木材偶尔发出“啪”的一声。

魏氏在公元前572年开始跟各家置换封地,好不容易将封地给大致集中起来,其它地方哪怕还有封地也数量不多。

一开始阴氏在晋国西境的存在感并不大。这个也是魏氏内部经过开会,同意了跟阴氏一起针对秦国的原因。

魏氏面临来自秦国的压力,有阴氏愿意过来一起殴打秦国,求之不得,是吧?

从什么时候开始,阴氏在晋国西境的存在感增多呢?其实就是他们合力灭掉大荔之戎后,魏氏才发现原来阴氏已经将白翟驱赶走,并且阴氏有在原白翟地盘建城的动作。

大荔之戎成为一个历史符号,阴氏谋求了“侯丽”的军事控制权,后来更是让“侯丽”成为阴氏的封地,一下子阴氏的好几块封地一下子就相连了起来。

那一瞬间,魏氏直呼“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原来吕武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早早就进行了布局。

在之后,魏氏其实就已经对阴氏产生警惕,也就有了后来魏氏不那么乐意继续做打击秦国的事情。

然而,魏氏不愿意出力,秦国还是被阴氏单独给收拾了。连带秦君嬴石也在逃亡路上病逝,后面阴氏更是除了秦人发源地“冀”周边之外,控制了其余的秦国疆域。

是的,阴氏刻意地放过了“冀”那边的秦人,原因是要留着那些秦人吸引对阴氏有恨意的群体,再来则是很现实的鞭长莫及以及对付起来不划算了。

秦人经过两三百年的时间才从“冀”向东发展到“毫(荡社)”,不到十年被打得重新龟缩了回去。

从“雍”到“冀”的路线并不好走,沿途多山不说,“冀”那边更是连绵山脉遍处。

最为要命的是“冀”再往西偏偏地势非常平坦,也就让这边的秦人打不过阴氏,逃起来的速度则会是极快,不管是躲进山林,还是消失在茫茫草原,阴氏想在短时间之内消灭他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楚若屈服,元戎定鼎功成,介时……”魏绛并不埋怨魏琦,心里则是非常害怕。

韩起截断,说道:“元戎待魏氏不薄。”

不管吕武想做什么,现在还没有做。

当初魏氏面对秦国的压力,阴氏站出来得到魏氏的欢迎,等秦国完蛋后再来埋怨阴氏,不地道了呀。

韩氏不会去提自己在吕武崛起过程中起过什么贡献,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帮过吕武一次。

魏氏是有帮吕武几次,然而吕武该还的早还了个干干净净,甚至魏氏现在是亏欠阴氏的状态。

晋国这边已经有栾氏和郤氏的例子,属于那种报恩报成了仇人的情况,还不能使各家警醒吗?

魏绛说道:“赵氏已失‘赵’地,我之‘魏’地将失。”

这件事情韩起还真不知道。

现在“桑田”、“柏谷”和“瑕”,也就是那片区域的大河西岸都落在了阴氏手里。

魏氏将这件事情当作一种信号,吕武在谋求整块“魏”地。

赵氏覆灭又复立,有了更好选择的赵武放弃“杨”去选择跟阴氏置换更好的“温”,不能说赵武脑子坏了,真要有什么看法只能将赵武的作为视作数典忘宗。

一直是上升趋势的魏氏没有沦落到放弃“祖地”的地步啊!

魏绛坚持觉得现在不反抗,等以后想反抗,以吕武善于从大局挖坑的手段,魏氏估计会一夜之间面临灭顶之灾的啊!

晚上十一点以后还有一章。

最新小说: 隋乱 放逐的仙路 三国军神 我是李世民的后台 征服天国 穿越大唐李简 极品万岁爷 重生大明之携美闯天下 双面人生王浩李洁 超级兵王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