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领主 > 第775章:稳住,不要浪!

第775章:稳住,不要浪!(1 / 1)

吕武知道自己正在变得更加求稳,好像没有了之前的锐意进取,问题是这种求稳并不是失去进取之心,完全是出自局势的需要。

通俗来讲,不管是作为阴氏的时候,还是改称了汉氏,吕武并不是什么大家族出身。

吕武跟士匄和中行吴真的不一样。

范氏和荀氏有着自己的悠久历史,人们哪怕觉得他们成为一方诸侯有点突兀,多少会因为血统方面的因素而有所认可。

春秋是一个王、侯、将、相有种的时代,吕武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各诸侯和其他家族是怎么看待的?然后,汉国内部又是怎么看的呢?

这也就导致吕武需要一段时间相对平稳的过渡期,使得汉国的存在被世人所习惯,再则就是尽可能的收拢人心了。

汉国执行新制度,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建立功勋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虽然持有的土地并不大,关键是人数非常多。这一部分算是得到汉氏子姓恩惠的群体,他们心怀感激并由衷的感恩了吗?

很多事情需要时间来进行发酵,观察事态同时需要耐心,真心是急切不来的。

都城“长安”落成了,是不是到了卖房子的时刻啦?

大多数贵族并不需要买,自然有吕武给他们安排地皮,房子则是他们自己去建。

有那么一件事情,吕武不是成了一国之君吗?他们搬出“新田”之后,大多数资产被交到了韩氏那边。

韩起将吕武的宅院赠给了韩无忌这位亲哥。

吕武的那些资产并没有收取任何费用,范氏和荀氏等等脱离晋国的家族,资产一样是分文不取的交了出去。

三家给予的对象并不一致,一般是选择留下一些香火情的做法,也是一种埋钉子。

汉国的高层在“长安”都有自己的产业,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安”居住的大多数人会是跟汉氏子姓有极深牵绊的人,慢慢才会迎来普通的住户。

如果“长安”没有再扩建的话,容纳二十来万人依然会让城池保持“健康”度,再多则是会让下水道等方面出现负荷了。

现在“长安”利用到的地皮除了宫城之外,居民集中在城北和城南,城北居住着地位不那么高的人,城南则是达官贵人的集中地;城东和城西大多数地皮仍是荒废状态,哪怕城东和城西有安排也是作为市场之用。

每一座城池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规划,像是城东和城西一般是作为市场。而城东一般是大宗交易的所在区域,各种活生生的动物买卖绝对是在这一边,比如牛、马、羊、鸡、鸭、鹅之类;城西则是零售的市场,比如各种非食物类的手工制品,即便出售肉食也绝对没有活的。

关于市场规划这一点,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里面的文章很大。

比如说活的动物吧?它们会吃喝拉撒,想一想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脏乱来带的细菌该是有多少,交易场所限定在一个地方就是属于老祖宗的智慧了。

事实上,诸夏古时候有自己的卫生体系,严格限制什么市场卖什么就是其一。

因为城内居民并不多的关系,再来就是有新鲜感以及必要性,吕武经常会漫无目在城内进行漫步。

他过来城东,在一处售马市场碰到了崔杼。

汉国的“个体户”正在增多,他们不再有头顶上的贵族将所有事情安排个仔仔细细,自个儿当家作主肯定有购置所需。

日常的生活用品只是一方面,重要的农耕畜力才是重中之重。

汉国的情况注定不会缺少牛或马。

很现实的是目前牛并不是农耕主要畜力,农业的犁田主要畜力是马,同时马也能用来拉车运输。

人们要是财力允许,肯定想要家里添上一匹马,耕种时用来马拉犁田,收获时则是挂载车架进行运输,平时也能用来作为代步工具。

为什么不是牛?当然也有用牛犁田,只是大多集中在南方。

现在还没有将牛鼻子穿环搞出来,使用牛来拉犁或是当做牛车,跟战马一样上了嚼子,只是牛可比马暴躁多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驯化和教导。

吕武怎么没有“发明”牛鼻子穿环呢?不是忘了,完全是现在弄出来的话,便宜占最大的会是楚国。

要清楚一件很真切的事情,中原各个诸侯国使用马比较多,南方各国则是使用牛比较多,吕武搞“牛鼻子穿环”是要帮楚国增强国力吗?

在汉国这边,牛并不是什么珍贵的畜力,一般用作肉食,相反马才是最遭到善待的畜力。

后世的很多影视作品中,不管是在什么年代,牛都是农耕的主要畜力,实际情况却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个就跟后宫女人动不动就自称“臣妾”,所有年代都喊皇帝“皇上”,显得是那么的令人哭笑不得。

什么时候牛成了中原王朝的农耕主要畜力?其实是汉帝国草创时期。当时连皇帝都难以找到五匹毛色相同的马,高官们只能坐牛车,说白了就是对马匹的缺乏到了非常窘迫的程度。

“臣妾”一词出现在西汉,外邦到汉帝国首都“长安”觐见,打从心里害怕汉军兵锋太过于强盛,以“臣妾”自居来表示对汉帝国的臣服。

朝贡制度始于夏朝(大禹与会稽各族时期),藩属国制度则是起始于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而“臣妾”就是藩属国对天朝上国的自称。

从西周开始到蒙元……,也就是周、秦、春秋、战国、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有“陛下”、“天子”、“圣人”、“天可汗”来称呼皇帝,到了明、清才出现“皇上”这个称呼。

吕武穿越过来并且开始见世面,得知马才是农耕主力,一度怀疑自己穿到了欧罗巴,想到一些先秦的影视剧作品里面各种强调对耕牛的重视,额头垂下三条黑线。

“良马用于军中,劣马出于市,此乃善政。”崔杼是过来实地查验马匹质量的。

吕武其实也是过来看这个。

好的战马当然要用到组建骑兵上面,汉国敢争诸夏之先,率先组建了成规模的骑兵部队,还在制度上进行了改革。

制度改革这种玩意,求变过程中少不了太多的魑魅魍魉,尤其是汉国取消了贵族的很多优待,进而存在人心思变的现状,肯定需要谨防有人以权谋私。

崔杼看上去很轻松,吕武没有发飙,可见视察下来没有发现什么不好的事情。

“明岁西北用兵便止,出兵援范亦在计划之中,无需多做支应。”崔杼特别强调了吕阳打五氏和空同氏不会出现意外。

实际上,没有立国之前,针对五氏和空同氏的战事就到了收尾阶段,其实就是吕武刻意留给吕阳来摘取胜利果实的。

汉国应该是当前各个诸侯国中牧畜拥有量最庞大的国家?

因为重视骑兵建设,吕武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在寻找和培育良马,为此打了不少游牧部落,烧杀抢掠持续了很久很久。

攻打游牧部落可不止单单能抢到马匹,牛羊肯定不会缺,再来就是擅长放牧的人了。

这一次吕阳带着两万多军队去对乌氏和空同氏的战争进行收尾,骑兵占了三分之二的数量,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辎重队了。

崔杼提到了肉食类的交易变成寻常,倒是一些植物类的粮食买卖没有想象中交易量大。

“汉人不缺肉食,自可减少粮食消耗。”吕武懂这个道理。

单纯吃植物类的食物缺乏油水,并且很快就会又饿了。

餐桌上的种类越多,会对植物类的粮食需求更少,营养方面更为充足是一种必然。

崔杼说的那些话并不简单,是在暗示吏治清明,并且没有家族大肆囤粮啊。

吕武当然听懂了,多余的话则是不需要多说。

所以是,吕武重视官职改革会不会出现幺蛾子,也在提防贵族对高层并不是秘密,没有刻意遮掩,算是一种震慑。

光是震慑不足取,吕武并不是单纯为了吓唬人,要的其实是各司其职以及各自相安。

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

吕武顿足伸手接住一片,慢慢等着雪花融化成水。

偶遇之下聊了一会的崔杼还有其它事情要做,当前岁月也不像日后能有跟君王相处就挪不开脚步的时代,崔杼该讲的话已经说了,自然是继续去干活了。

吕武对这个世界的改变挺多,其中的一个就是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

在之前,不管有什么官职,大家伙一般是在家里办公来着。

明明是个右相,崔杼怎么没有老老实实待在公廨?

到了有明一朝,还需要专门有人提出“知行合一”,也就是不光读死书,还要切实去进行认知,并且踏实做事。会有人提当然是有明一朝的官员“足不出户”,他们看文字知道所指的是什么东西,实物则是从来没有见过,到了“五谷不分”的地步。

不是等待崔杼处理的文书太少,纯粹是现在的人习惯亲自去核实,才不会只看文字方面的报告。

所以啦,现在的官员不但很少死待在衙门,时不时还会出远门去差一趟。

当然,这个也是春秋生活节奏比较慢的关系,再来就是因为分封的制度,每一个阶级都有属于自己专门负责的事项,对一国之君来讲就是“祀”和“戎”最为重要,然后国君再管好贵族就行,贵族统御家臣,家臣再去管理胥和皂。

贵族自治,有什么事情到他们这一层就是到顶,他们自己拿主意,根本不会上报国家,国家层面需要管的事情肯定就少了。

如果不是吕阳出征在外,其实吕武很想巡视一下关中,去实地看一看各处的情况。

为什么不是想去就去?不就是吕武目前心态的体现,一切求个安稳,不想有任何的横生枝节嘛。

当前在“长安”这边的使节团有点多,来了办好正事也不肯离去,没有完成使命的使节就更不可能走了。

他们来之前多多少少听说汉国在变法,只有亲自过来才知道汉国搞出来的变革远比想象中要大。

体制上的变化最令各国在意,他们在窥探汉国是不是要悖离周王室,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楚国,又或是像宋国、吴国、莒国等几个异性诸侯那样的情况。

得知汉国已经出兵支援范国?他们至少搞清楚汉国、范国、荀国和晋国在立场上一致,然后一个个想着怎么来改变这种现状。

“汉多变,使我颓然。”彘裘的消沉不是一天两天了。

荀家露出了询问的神色。

彘裘的失落感很重。他虽然是范国的元戎,看一看大战在即人在哪里就能看得出来。

是,没错,汉国对范国很重要,彘裘跟吕武也是老相识,还是没有这种道理的。

元戎啊,能够总揽国中大小事务的角色,然后在国家极度需要的情况下成为使节在外。

彘裘跟荀家最近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互相之间存在太多的试探,使得彘裘已经感到了厌倦。

“荀以汉为尊?”彘裘知道不该这么问,还是问了。

荀家很明显的一阵愕然,显然是被这么直白的问题给惊到了。

那啥,荀国是周天子的分封国,为尊也该是对周王室呀。

彘裘不想看荀家的表演,目光转到了领略‘长安’的风光,说道:“我亦纳言。然,寡君深陷自我,难以自拔。”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士匄错误估计了多方实力,看轻了汉国的实力,过分高估了范国的实力。

荀家不能再装傻,说道:“我知范君争霸之心,寡君亦知。寡君以为汉必为后盾,不可失也。”

彘裘重重地点头,随后是一阵苦笑,说道:“或需一场大败,方可使寡君清醒?”

荀家也开始忧心忡忡了起来,主要是窥探到汉国根本不想有什么大动作,能够猜测出一些缘由和端倪。

范国的士匄以为自己很强大,想要收汉国当小弟,再进行利用。

荀国的中行吴则是很清楚自身的定位,更明白根本离不开汉国的支持,姿态方面一直放得很低。

无论是什么样的做事方法,现实就是范国和荀国极度需要汉国,要想法子争取来自汉国更多更大的支援力度。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李简 我是李世民的后台 极品万岁爷 征服天国 隋乱 双面人生王浩李洁 超级兵王郭璞 三国军神 放逐的仙路 重生大明之携美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