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841章:李存孝败元九灵,五虎齐出破许昌(上)

第2841章:李存孝败元九灵,五虎齐出破许昌(上)(1 / 1)

第2841章:李存孝败元九灵,五虎齐出破许昌

按理来说,元九灵在陈郡和梁郡招募信徒组建义军之后,应该在远离战场的大后方训练新军才对,可又为何会出现在东郡呢?

这其实跟乐毅还有一定的关系。

元九灵虽遵从自在天的旨意,以五百天魔宗弟子为骨干,在陈梁二郡招募信徒,组建起了一支人数七千的义军,但武器装备却严重不足,近三千人只有训练用的木枪和木刀,以至于造成新军迟迟无法成军。

魏宋明虽通过向魔门义军贩卖武器装备,从而赚大量的取钱粮来用以扩军,但十几万大军的武器装备也无法一次性拿出来,自然还需要进行一番锻造才行。

以魏宋明三国的产钢量,以及工匠数量,在不影响自身供应的情况下,其实用不了多久就能将缺口补上,但前提是秦军不要搞破坏。

可黑冰台在中原那么多的情报人员,又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义军成军呢?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还是发生。

在郭嘉的谋划下,大秦黑冰台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对魏宋明三国的锻造坊发起突袭,并摧毁了大量中小型作坊,造成魏宋明三国的产能起码下降了三分之一。

这也使得魏宋明三国无法按照约定时间补上交易军械的缺口。

魔门可是掏了真金白银的,可时间到了,魏宋明三国却拿不出武器装备来,这自然让很多的义军将领不满,但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除了三国联盟之外,他们也没有其他渠道弄来武器装备了。

三国联盟短期内肯定交不了货的,而魔门义军又缺口大量的装备,于是就只能装备供应的优先级方面下功夫了。

像安禄山、史思明等修罗教一系的义军,不但出钱出粮最多,所拥有的兵力也最多,所以自然是优先供应。

其次则是刘福通、徐寿辉等白莲教一系的义军。

而像元九灵的天魔宗义军,本身就属于是修罗教的附属势力,而非嫡系,再加上兵力也不多,又榨不出太多的钱粮来,所以装备供应的优先级自然排在末尾。

若只是等等的话,那元九灵自然不在乎,大不了就多训练一段时间,反正军饷和粮草又不需要他来供应,而他也并不急着这么快就再上战场。

可问题是泰山一战后,魔门之中人人自危,而在这等生死关头,麾下的军队越早成军,自己自然也就多一份安全感。

元九灵所部的兵源皆来自陈梁二郡,而这两郡又都是宋国的领地,所以自然是由宋国给他提供武器装备。

宋国虽富,可在武器产能方面,反而不如穷兵黩武的魏明两国。

按照正常的优先排序,元九灵想要补齐所缺的装备,虽不至于排在最后,但也肯定是偏后的。

另外,白莲教一系的义军,大部分都在宋国境内,他们的优先级可比重玖高,所以新锻造出来的军械,自然是大多都提供给白莲教义军了。…

元九灵本以为最多半个月,就能等来所缺的武器装备,没想到交接日期将近之时,却被宋国军械司的官员告知还需再等十天。

元九灵本来并没有多想,却被手下的告知重玖超额扩军,而且不知道通过什么办法,打通了宋国高层关系,原本属于他的武器被优先提供给了元九灵。

得知这点后的元九灵瞬间被气炸了,想他堂堂天魔宗掌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礼遇,却被想到在宋国遭到这样的轻视。

元九灵直接找上门去理论,但宋国官员只是跟他打官腔,根本就不从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去找元重玖时又发现对方并不在军中,反而和宋国的赵光义谈合作去了。

也正是这时元九灵才知道,那些优先级靠后的魔门义军统领,全都自发的拼尽一切在找关系搞武器装备,只有他一个人在傻乎乎的干等。

魏宋明三国的产能都有限,元九灵自己不主动争取,优先级自动被降到了末尾,而各大义军又都纷纷超额招兵,以至于他都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拿到剩余三千人的装备。

这下哪怕是元九灵也彻底坐不住了,哪怕他想和宋明两国进一步绑定,两国也没有多余的武器装备分给他,而他又不想向曹魏求助。

元九灵因畏惧百家大宗师,而从许昌城溜走的行为,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坑了曹魏一把,所以他哪还好意思去找曹魏要装备啊。

就在元九灵进退两难之时,远在濮阳的乐毅不知从哪得知他缺装备,而后通过明国魔门的关系联系上了他,并表示愿意为他提供装备和粮草,但元九灵需要来助他守住濮阳城。

当时濮阳攻防战才开打,乐毅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守住,而以区区三千人的武器装备,就能雇佣一员不逊于牛莫忘的大将,这在乐毅看来绝对是件稳赚不赔的事。

乐毅知道元九灵下山的目的就是为了挑战李存孝,他担心光凭武器装备不一定能打动元九灵,于是特意告知元九灵李存孝就在濮阳的消息。

乐毅没有像曹彬那样道德绑架,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并提给了元九灵最需要的,以此来雇佣元九灵为自己打仗。

元九灵既缺装备,又想挑战李存孝,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于是就带上人马北上,准备在接收兵器之后,然后再前往濮阳助乐毅守城。

最新小说: 双面人生王浩李洁 放逐的仙路 重生大明之携美闯天下 隋乱 征服天国 我是李世民的后台 极品万岁爷 三国军神 超级兵王郭璞 穿越大唐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