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第四百二十七张港区设防
尽管事实上詹贵已经加入到了海汉情报机关的行动当中,但郝万清并没有将他直接拉进安全部任职的意图。在安全部的工作范围内,其实远不止一个詹贵在为其服务,像早期的合作伙伴如“福瑞丰”李家,也为情报机关在大陆地区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不过这些外围的合作伙伴在安全部看来,也仅仅只能停留在合作的程度而已,离完全的信任还尚有距离。除非他们有朝一日放弃大明的国籍加入海汉归化籍,否则就不可能进入到海汉的安全情报机关中任职。
送走了詹贵的船队之后,郝万清马不停蹄地开始处理另一件麻烦事。根据驻广办所传回的消息,广州锦衣卫已有数人南渡琼州,何夕怀疑这批人是打算要潜入到三亚地区活动,要求郝万清在三亚这边尽快查找踪迹,慎重处理。
大明锦衣卫与其他官方机构有所不同,并不会直接听命于两广总督,而是由南京的南镇抚司统一指挥。因此海汉虽然跟广东这边的各级官府相处得还算比较融洽,但仍然无法影响到锦衣卫镇抚司一级的衙门,而这两年海汉在南部沿海地区的名声越来越大,多少也引起了大明情报机构的注意。
事实上从一年前开始,南镇抚司便已经开始搜集关于海汉的情报,但锦衣卫部署在崖州的那位龚总旗早在设立驻崖办之后不久便被何夕成功收买,至于给上面的报告,自然也是按照海汉这边的意思,只挑些不着边的小事情写写,竭力将海汉描绘成一群只会做海贸生意的汉人后裔。而在这位龚总旗的协助之下,相关部门甚至连琼州府城的锦衣卫百户也一并搞定了。
这种刻意营造出来的形象在前期多少还是起到了一些掩饰的作用,至少这位龚总旗在崖州任职期间,锦衣卫方面并没有对胜利港地区采取过任何形式的敌对活动——当然这主要还是白花花的银子起了作用,为了长期收买琼州岛上的这帮锦衣卫,驻崖办可是没少在这上面花钱。以至于去年执委会换届之后还很慎重地讨论过,是不是应该将崖城的这批锦衣卫彻底拔除掉,以便能省下来这笔开支给驻崖办做其他更有用的事情,比如将招募读书人的报酬进一步提高,吸引那些仍持观望态度的大明读书人。
当然后来这个议题还是被安全部门给否决了,原因是目前还不宜彻底切断大明在崖州地区的情报耳目,以免引起官方的注意。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大明派人渗透进控制区的这种可能性,安全部门一直都是常抓不懈。
这次从广州传回来的消息与过去有所不同,何夕在电报中专门指出,这次的命令是直接来自南镇抚司,而且派出的人也是从南京出发,已经超出了驻广办影响力所及的范围。驻广办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已经从南京出发了十多天,根据何夕的判断,锦衣卫的人大概不会特地在广州逗留,而是直接乘船南下琼州。目前驻广办已经开始在李家庄移民站进行布置,加大了对新来移民的盘查力度,尽可能杜绝对方从移民这个渠道潜入的机会。
不过这种努力是否能够起到效果就很难说了,毕竟想让那些仅仅通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的归化民干部们从众多移民中分辨出经过专业训练的情报人员难度太大,那些人既然是打算要秘密潜入,就必然会找最不易曝光身份的方式,而每月为数众多从广州府迁往琼州岛三亚地区的移民无疑就是一个极好的选择。驻广办专管移民事务的沙喜现在就常驻在李家庄,但由于专业人员实在太少,因此这种盘查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真正能起到的效果大概会很有限。
而除了移民之外,另外一种公开进入三亚地区的方法便是从事海上贸易。不管是水手船员,还是海商,想要以类似的身份进入到海汉控制区都不是什么难事,而海汉对于这类型的外来人员最主要的应对方式还是限制活动区域。在三亚地区生活或暂时逗留的非归化籍民众,其活动区域一向都是被限定的,特别是前往田独方向的内陆地区,对于外来者完全就是禁入区——这大概也是外界最为感兴趣的一块神秘区域。
由于并不清楚这次锦衣卫派出的人员数量、具体目的和潜入时间,因此安全部能够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也不是很多。郝万清所能做的,便是向港务、民政、海运、商贸、司法、军委等部门先发出协查通报。当然通报中并没有详细提及可能出现的大明间谍,只是要求各单位在近期配合安全部的行动。
发完协查通报之后,郝万清又叫来了特勤处的人,让他们尽快派人到崖城去,对当地的锦衣卫实施昼夜监视。尽管南京方面派过来的人未必会跟崖城的锦衣卫机构进行联系,但这也不失为一个找出暗桩的办法。海汉去年就已经接管了崖城的防务,常年有两个连的兵力驻守在崖城附近,一旦有什么发现,立刻就能调动民团部队进行处理。南京过来的锦衣卫要是不进崖城也就罢了,如果真进城联系当地的锦衣卫,那大概事情就简单了。
执委会对安全部所采取的措施也给予了足够大的支持力度,让军委专门准备了一个连的民兵在胜利堡待命,临时接受安全部的直接指挥。而警察司也专门组织了精兵强将,协助安全部的行动。
前崖城捕快,现海汉司法部警察司三级警司余震,也是这次参与行动的干将之一。他本身就是公门出身,在进入警察体系之后适应得也非常快,尽管海汉人制定的法律法规与《大明律》有着诸多不同,但其实很多执法的方式还是一致的。余震就职之后一直表现良好,在三亚新港这边也妥当处理了多起治安事件,几乎没遇到什么波折便顺利提升到了现在的职位。
自从升了警司之后,余震便将家人全部迁到了三亚新城这边,并且给家人也全都申请了归化民籍,铁了心是要跟着海汉人干下去了。对于这种忠诚度较高的归化民干部,执委会是向来都不吝啬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这次的协查通报发到司法部这边,任亮选人的时候毫不犹豫就把余震给圈进去了。如果他能够把这件差事给办好,那么在司法部的升迁速度大概也就只有符力这个内部关系户能够与他相比了。
即便任亮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说明,余震也能够感受到这个差事的重要性。他早就知道海汉执委会底下还有一个叫做“安全部”的特权机构,其权限比他这样的公门人员还大得多,抓人甚至都不用出示由司法部签发的逮捕令。不过这个机构非常低调,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跟警察司这边的来往也极少,这次还是余震第一次听说两个部门要联合办案,而自己便是安全部向警察司这边借调的人手之一。
余震就着墙上挂着那面小小的镜子,确认自己的制服已经穿戴整齐。他家中没什么值钱的家当,这面市价大概得百元流通券的小镜子大概就算是价值最高的一件家什了。不过这并不代表余震现在生活水平低,他可是第一批入住到三亚新城公寓的归化民之一,这安居公寓的结构和内部设施比起对外售价一千五百两银子的花园洋房相差不大,而归化籍的福利可以让他以差不多五折的价格买下这套房子。
不过由于积蓄不够,余震不得不向海汉银行申请了五年期的低息贷款,不过这种代价是很值得的,现在要是在三亚新港没套房子,谁好意思在外面承认自己是干部?像于大山、张天贵这些人,不但之前在胜利港那边买了最便宜的安居公寓,现在也在三亚新城这边购入了新推出的公寓楼。余震这楼上楼下的邻居,几乎全都是级别跟他差不多的归化民干部。
房子虽然小了点,也没有私人院落空间,但余震对这样的生活环境却很满意。要知道像罗升东、魏平这些原本在崖城当官的人,现在在这里买的房子也跟他差不多,以前在崖城见到罗升东,他都得恭恭敬敬地叫一声罗总爷,现在倒是他看到自己会很客气地主动招呼一声“余警司”,这种地位的变化是他以前所不敢想象的。而且在这里,他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今后继续上进的希望,而不是像过去在崖城官府里办差,一辈子做到头顶多也就是个州城捕头罢了。
余震很清楚自己今天的生活从何得来,也明白如果今后想追求更高的层次应该怎么去做。他并不在乎海汉今后的走向是继续当地方豪强还是开疆裂土自成一国,以首长们的英明,他相信自己跟着干下去不会有错。
余震整理好行头,下楼出门上班。路上的归化民看到他这身黑色制服,都会恭敬地让到旁边,这让余震的虚荣心也感到很满足。三亚的归化民并不会把崖城的捕快衙役放在眼里,像魏平这样的巡检司人员,也只有在码头上镇镇场面吓唬一下刚来的新移民,而在民间真正有威慑力的还是得穿黑色制服的警察。
来到港区,余震没有先去办公的地方,而是在码头转了一圈,看看一切是否在正常运作。三亚新港现在已经完成的码头多达八个,并且在两河上游还在继续兴建内河码头。余震曾听港区管委会主任周恒行提到过,整个内河港港区规划的码头多达三十个,能够同时停靠的四百料大船超过一百艘,比广州城外的珠江码头规模更大,货物吞吐能力也更强。
尽管现在这个规划仅仅只完成了大约四分之一,但余震已经能够大致想象出这里完工之后的繁荣景象。而随着港口的繁荣,维持治安的任务也在随之加重,好在执委会近期已经通过了扩充警察司编制的申请,据说新一批警察学员已经开始招募,并且从海汉民团也会退役专业一批人进入警察司就职。这让余震也感到稍微轻松了一些,至少不用像之前那样,就靠着一个中队的警力来维持三亚港区的治安了。
余震在码头上转了一圈之后,这才施施然地去附近的员工食堂吃了早饭,然后到港区管委会签到上班。整个新港的港务、海运、治安、卫生、民政等部门的办公地点都集中在港区管委会这个院落里,上班的员工们每天都得在规定的时间之前赶到这里,将墙上考勤箱里的竹牌翻过来。这竹牌两边分别用红黑两色写了员工名字,一端打眼,挂在箱子里的钉子上,上下班时箱子才会打开,员工便翻动竹牌作为考勤。负责监督的人只要在规定时间看看谁的牌子没有被翻动,便知道是否有人迟到早退了。当然如果有谁手痒想代人翻牌的,那只要被逮到一次就会被扣除掉当月的饷钱,一般还是不会有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种违规的事情。
余震翻了自己那块竹牌之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站在旁边候着,看看自己手下的人会不会出现迟到缺勤的情况。不过今天的考勤状况并没有给余震留下任何挑刺的机会,所有警察都在时间结束前完成了考勤。
余震回到自己的地方,先将人员全部叫到外面集合,然后向他们宣布,即日起港口的入境检查要加大力度,特别是从琼州岛北边或大陆方向过来的商船、移民船,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搜查。余震当然不会把锦衣卫的事情说出来,他进警察司第一课学的就是保密制度,很清楚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对于下面这些基层警察,他所能够给出的原因就是近期可能有江洋大盗潜入三亚伺机作案,这也算是一个可信度非常高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