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帝六百一十一章黑科技
许心素海商出身,早年也曾时常随船队远航,跑过不少地方,从北边的日本、朝鲜、琉球,到南方的安南、吕宋、爪哇等地都有涉足,各种大大小小的海船都见过不少,但类似“威信号”这样独特的战船,许心素的确还是第一次见到。
从外形上看,这艘战船很像是福建水师已经开始装备的“探索级”战船的放大版,但许心素自己也是行家,当然知道造船可不仅仅只是按比例放大就能造出来的,船身大到一定程度,其结构强度就未必能够承载船体自重了,否则福建这么多造船的船坞,早就应该实现自行建造大型战船了。而且从海汉购买的“探索级”战船到了之后,他也曾亲自去仔细查看过船身内部构造,的确还有很多船身构件是福建这边无法仿制的,海汉人敢要价那么高,应该也是很清楚别人无法轻易仿制出这种船体。
两边船舷布置的火炮都罩着油布炮衣看不真切,许心素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他很快注意到船艉有一处粗大的铁筒从下层甲板一直延伸上来,笔直指向天上,上端比指挥舱室还高出了一丈五六,而这个构件在“探索级”和这次海汉使团中的“探险级”战船上都是没有出现过的。
许心素看不明白,便向石迪文问起,石迪文笑着反问道:“许大人看这像是什么东西?”
许心素又仔细观察一番才答道:“老夫看这铁筒外烟熏的痕迹很重,倒有点像是一根烟囱。”
“没错,这就是一根烟囱。”石迪文点点头肯定了许心素的猜测结论:“许大人跟我一起到下层甲板看一看吧。”
顺着船艉的通道下到船舱,许心素发现这里面居然隐藏着一个硕大的铁家伙,虽然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但许心素却辨认出了这东西其中的一部分:“此物……跟老夫府上所安装的热水锅炉倒是有些相似……”
石迪文道:“没错,许大人所看到的这个铁罐子,实际上就是一个热水锅炉。不过它倒不是用来给船员们提供热水的,而是另有妙用。”
许心素还等着石迪文揭示谜底,但石迪文却已经将话题转到别的方向:“一直以来,我们在海上航行都只能依靠风力或者人力,航速慢不说,受到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我们用了很多方法,来探寻另一种不需要风力或者人力,就能推动船只在海上航行的解决方案。”
许心素奇道:“世间真有如此妙法?难道说这便是胜利港那些无帆无桨的大铁船渡海而来的办法?”
“许大人的说法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差不太多了。”石迪文笑眯眯地应道。穿越使用的那些船只基本上都是柴油机动力,而“威信号”上所安装的则是蒸汽推进动力,虽然构造和原理有所差异,但的确都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运用方式。不过“威信号”上的蒸汽机还属于原型机阶段,功率不够大,运转稳定性也比较有限,更多的时候仍然需要依赖风力推进系统。
关于胜利港的海汉大铁船在民间的各种传说,许心素自然也是有所耳闻的。他个人并不太相信这种玄乎的东西,认为这多半只是海汉人搞出来的某种噱头——要是这些船真的能动,为什么从来没有人看到过这些船驶出胜利港?
然而石迪文话里所表现出的意思,显然是在这艘“威信号”战船上已经装备了类似的装置。许心素看到连接着锅炉的那一大堆怪模怪样的金属传动装置,忽然灵感一现:“莫非这便是石先生所说的东西?”
石迪文毫不避讳地承认道:“有了这套装置之后,我们这艘船的航速能够在单纯使用风帆的基础上再提高三成左右,我想许大人一定能明白这三成的加速功能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
许心素当然很明白航速的重要性,他花重金向海汉订购战船,除了看中船上的强大火力配置之外,其超过传统中式战船的高航速也是原因之一。过去与十八芝的海盗船在海上对峙,往往会因为数量吃亏而选择退避,但采用了海汉的战船之后,即便是场面上不如对手的船多,但因为航速占优,却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战术,且战且退放对手的风筝。
如果有办法能在“探索级”战船的基础上再增加三成航速,那许心素认为单凭这个优势就已经足以在海上吊打十八芝的海盗船了——航速差了至少一倍,火力配置差了好几倍,这要是还干不过那些海盗船,许心素觉得自己就该第一个带头跳海自杀算了。
“石先生……此话……当真?”许心素问的时候连声音都有些抖了,这要是能够实现,那剿灭十八芝真的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石迪文道:“空口无凭,许大人大概也很难相信我所说的话。等会出海之后,我让人演示一下,许大人就知道真假了。”
“好好好,那老夫就拭目以待了!”许心素心道要是早知道海汉战船上有这么神奇的东西,那真该催促联合巡演的准备工作早点弄好。但这种好东西,大概也就只有在旁边看看的份,估计海汉人是决计不会往外发卖的。
参加此次联合军演的部队集结登船完毕之后,石迪文便请许心素到船头宣布军演开始。不过因为这次使团船队并没有携带高音喇叭过来,所以也没有请许心素发表什么动员讲话之类的环节了。“威信号”的主桅上升起了斗大的“许”字旗,码头上的鼓手看到之后,便擂响大鼓,作为船队出发的信号。
参加此次军演的福建水师战船率先驶出港口,海汉的“威信号”及两艘“探险级”战船是此次出航的主力战船,与另外两艘明军福船一起充当中军,最后面则是海汉和明军的数艘补给船。
大大小小三十艘船的舰队驶出港口,其声势还是颇为惊人的。如果在这附近有十八芝安排的探子,大概很难不去注意到这一幕情景,只是海汉一方制定这个行动方案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去顾忌十八芝的感受,即便他们发现势头不对,等消息送回澎湖,再从澎湖调兵出来救援,那应该也是数日之后的事情了,按计划到那时候联合舰队早就已经打下了南日岛,隐不隐藏行迹根本就无所谓。如果十八芝真敢大举出动,那石迪文倒是有心好好在漳州附近跟这群海盗周旋一番。
按照演习计划,今天的行程是往北前往泉州,在泉州外海进行一些海上科目训练之后,当晚舰队会到泉州港附近落脚,第二天再往南日岛方向行军。
石迪文为舰队所计划的航路,是从厦门岛出发之后,穿过大担岛与小金门岛之间的海峡,从金门岛东侧绕行过去,向北一路直行泉州,航程大约为七十多海里。这个航程对于海汉的战船来说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全速航行的话,赶在晚饭前就能抵达泉州港。不过明军的船只航速较慢,要完成这段航程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虽然是清晨就从厦门岛出发,但很可能还是得赶一段夜路才能完成这段航程。
不过这也是此次出海训练中的一部分,夜间航行对于舰队来说是一个必须掌握的训练科目,明军水师在这方面的训练经验相对较少,借着这次机会倒是可以好好练习一下这个特殊技能。
事实上从漳州港到泉州港之间的海岸线上,明军的防御据点也并不止中左所城一处,还有金门所、福全所、永宁卫这几处据点,只是部署的兵力和防御力度不及中左所。
驶过金门岛之后,前方海域已经一片开阔,视野良好。许心素忍不住提醒石迪文,先前说好的出海之后便启用加速功能一事。石迪文知道已经将他胃口钓得差不多了,便下令让轮机舱发动蒸汽机,开启辅助推进装置。同时让船员在桅杆上打出旗号,通知前方船只给“威信号”让出前进的航道来。
片刻之后,身在驾驶舱的许心素便听到船身内部传来一阵低沉的响动,很快连脚下的船板都开始跟着抖动起来。许心素大惊失色道:“这是发生了何事?”
石迪文安慰道:“许大人不要怕,这只是我们的装置启动之后的正常现象,我们出去看看吧。”
许心素惊魂未定地跟着石迪文出了船舱,一眼便看到船艉的那根铁烟囱正不断地冒出灰白烟气。石迪文带他走到船艉,指向海面道:“许大人请看!”
许心素闻言望向下面,见船尾的海面浪花飞溅,仿佛是有什么东西在水下拼命扭动,推动着这艘巨大的船只前进。
“竟然是真的!”许心素当然知道并不是什么水怪在下面推船,而是石迪文所说的东西在起作用。而这种装置对于船只的航速提升也非常明显,许心素发现这艘船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超越其他船只,甚至连另外两艘与这艘船外形相仿的“探险级”战船也已经被逐渐拉开了距离。
“以这艘船的航速,在海上不太可能有别的船能够追得上它。当然了,任何对手想在海上包围或者截停它,也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石迪文充满自豪地向许心素夸耀道。
作为船用蒸汽机制造人员之一,石迪文对于自己的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尽管这种蒸汽机的改进空间还非常大,但以本时空现有的条件来说,这已经是人类目前所能造出的最了不起的动力推进装置了。要知道在距今一百多年之后的1769年,法国发明家乔弗莱才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了船上,而且还是带动的一组木桨作为推进装置。1802年的时候,英国人威廉·西明顿才利用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制造出第一艘蒸汽动力明轮船“夏洛蒂·邓达斯”号,不过这个试验品并没有获得世人的认可,被拖船主们以一些荒谬的理由扼杀在摇篮中。直到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制造出的“克莱蒙特”号汽轮船,才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艘投入商业航行的蒸汽动力船。而第一艘使用蒸汽推进技术的军舰,是建造于19世纪初期的美国战舰“德莫洛戈斯”号。
至于螺旋桨取代明轮作为推进器,则要等到19世纪中叶的英国人率先行动了。但穿越者们来到这个时空之后,将这个时间表提前了两百多年,就算是福建的船匠们看到隐藏在水面之下的螺旋桨,也很难明白那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换句话说,海汉方面根本就无需保守这个秘密,因为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不会有第二家能复制出海汉所掌握的这种黑科技。
明军水师倒是也有轮船,不过是采用了人力辅助。桨轮船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唐代李皋设计的战舰,在《旧唐书》中有“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这样的记载,比西方早了七八个世纪。南宋时期最大的桨轮船长达二三十丈,吃水一丈左右,能载千余人。不过这些各式各样的桨轮船都是以人力为基础,与许心素在“威信号”上看到的蒸汽动力推进装置不可同日而语。
许心素一生中也不知见过多少怪异的事情,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激动过,连脸色都憋红了:“有此等利器,纵横四海,易于反掌啊!”
石迪文笑而不语,蒸汽推进系统厉害是厉害,但也没有许心素说的那么夸张。不但会受限于燃料、淡水的供应,而且其运行稳定性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在现阶段仅仅只能作为辅助动力来使用,要完全依靠蒸汽动力来推进还不太现实,而且因为现有蒸汽机的功率较小,推进效果也还远远不及风力。当然这些短板和隐患,石迪文肯定不会主动告知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