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南海异变
不过罗杰的这个打算在近期恐怕还难以实现,相比目前海汉民团存在的军官需求缺口,各海外领地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的供需差距更加明显。
海汉农业部的核心成员就是由农业专家袁若修一家人组成,老两口近年随着年岁增加,身体状况日渐衰老,已经很少离开三亚外出,多数时间都是在胜利堡待着,只在重要的会议上露露脸,帮着后辈们制定和审议一些大型农垦项目的计划。目前农业部挑大梁的是袁若修的独子袁秋业和徒弟高欢,袁若修的专业领域是经济作物,但继承父业的并不是专攻家禽家畜的袁秋业,而是徒弟高欢。
穿越后这五年当中,高欢自然也收了不少归化籍的学徒,将自己所掌握的经济作物知识传授出去。但区区几十名学徒,根本不足以覆盖海南岛的农业开发需求。海南岛陆地面积有三万多平方公里,粗略算下来他手下的每一名高级农业技术员竟然要负责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
当然了,这样的计算方式并不准确,海南岛上可开发为农业用地的区域并没有那么多,而农业用地中又有一半以上是粮食耕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面积其实比较有限。海汉在穿越后是从三亚开始发迹,所开发的经济作物种植区也基本都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区和中南部的山区,高欢和他手下的这帮学徒技术员腿脚勤快一些,倒也勉强能够覆盖琼南及琼中部分地区的经济作物种植园了。
不过随着近年海汉势力范围,特别是海外领地的不断拓展,经济作物种植园也逐步成为了海外领地创收的重要项目。就连香港岛这种以转口贸易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地区,也试图要在岛上的太平山、金马伦山、小马山、渣甸山等地带开工建设山地种植园区。
目前仅在香港小小一岛上所规划的种植园,就已经囊括有超过二十个品种的经济作物。其中油料作物有油棕、腰果等;香料作物有香茅、胡椒、罗勒、香根等;纤维作物有蕉麻、番麻、苎麻、爪哇木棉等;饮料作物有咖啡、可可、茶树;药材有砂仁、巴戟、槟榔、三七等;水果的品种最多,有香蕉、荔枝、菠萝、芒果、油梨、龙眼、番瓜、番石榴等。
当然这些作物也不尽然都适合在香港岛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种植,首批栽种的这些经济作物还是具有一定的试验性质,如果种植效果不尽理想,几年之后大概还会换种其他作物。而以安南南部几处沿海港口为依托的海汉领地,大致也是同样的做法,只是清单上多了橡胶树、椰树和一些热带地区所特有的作物品种。
相比孤悬海中的安不纳群岛,不管是香港还是安南,大规模开发种植园所产生的劳动力需求都更容易依托大陆而得到解决,而安不纳群岛则不得不通过大量购买奴隶的方式来缓解本地的劳动力缺口。从短期来看,安不纳群岛的种植园开发成本无疑将会高于大陆地区。罗杰如果想让农业部对安不纳群岛的种植园进行特别照顾,那么大概也只能付出更高一些的报酬来聘请农技人员南下了。
然而这个申请流程并不是从安不纳岛到农业部这么点到点的简单操作方式,事实上由于农技人员的稀缺,以及他们所掌握的农技知识在这个时代仍属于极少数人才能接触到的黑科技,所以相关的申请和调动还必须要获得安全部的首肯,然后才能报执委会审批。
值得庆幸的是安不纳群岛地方虽然又小又偏,但岛上却有黎大贵这个前安全部外勤人员在当干部,于是安不纳港管委会与海汉安全部之间就有了一条非官方的沟通渠道。有黎大贵从中进行斡旋,安全部那边也就对安不纳群岛的申请默默地放行了。
安不纳群岛现在有驻军,有产业,有源源不断增加的人口,要说还有什么让罗杰放心不下的事情,那大概就是南边的荷兰人了。尽管双方在去年年底就已经达成了停战协议,但也仅仅只是停战而已,由于荷兰去年已经在战场上吃了不止一次闷亏,双方之间的关系还远远谈不上融洽。海汉派驻到安不纳岛的军队,主要的防范对象依然是巴达维亚的荷兰人。
尽管巴达维亚距离安不纳群岛超过600海里,但实际上荷兰人最近的一处海上据点淡美兰群岛就在安不纳群岛以南不到200海里的地方,满打满算也就两三天的航程而已。
这个地方在去年年中东印度船队攻打安不纳港的时候都还是被岛屿土著所占据,但荷兰人在安不纳港一战中吃瘪败退之后,很快就意识到了失去安不纳群岛的严重性。在去年荷兰人与海汉商谈停战协议期间,东印度公司就再次派出了武装船队,攻击并夺取了淡美兰群岛的控制权。荷兰人的目的是在距离安不纳群岛比较近的地方设立一处前进基地,一方面监视安不纳港的动向,另一方面也是为下一次的反击作准备。
不过荷兰人的这一手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因为他们很快就得知安不纳群岛的控制权已经易手,那群打败他们的神秘海盗被海汉民团逐出了当地,而相比无根无底的海盗,显然近年在南海战绩显赫的海汉民团要更加难以对付。以东印度公司当时的状况,跟海汉全面开战肯定是极不明智的选择,荷兰人最终也只能哑巴吃黄连,默认了海汉对安不纳群岛的掌控。
淡美兰群岛的主权易帜也没有瞒过海汉的眼睛,去年年底就已经有大明海商主动向海汉告知了这个变化。不过相比荷兰人的紧张,去年下半年接管安不纳群岛的罗杰倒是没有那么在意淡美兰群岛上的荷兰人。这是因为相比北边的安不纳群岛和南边的邦加岛、勿里洞岛,淡美兰群岛的条件实在谈不上是一处适合进行开发建设的地方。
淡美兰群岛虽然是有十七个岛屿组成,但其中勉强够得上建港标准的也仅仅只有主岛淡美兰岛上的天然港湾。但这个港湾中有大量的浅海珊瑚礁分布,并不适合作为大型商港或军港来建设,勉强也就是个渔港的水平。其次岛屿面积实在太小,岛上又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产,也没有适宜开发为粮食耕地的自然环境,没有荷兰移民自愿到这种地方定居,就更谈不上驻军的条件了。因此虽然知道荷兰人拿下了淡美兰群岛的控制权,罗杰其实对这个地方倒并不是特别担心。如果形势需要,他随时都可以带驻岛部队南下,把驻扎当地的少量荷兰人一网打尽。
罗杰所真正担心的,还是荷兰人在东南亚地区缓过劲之后,重新组织海上武装力量来抢夺安不纳群岛。虽然罗杰并不害怕打仗,但这不代表他会乐意在自家地盘上跟敌人过招——即便今后要打,他也希望这个战场能放在南边的荷兰人地盘上,而不是在安不纳群岛这个灌注了他不少心血的地方。
罗杰从去年8月接掌安不纳港开始,除了中间去福建参战这段时间之外,几乎每天都是在忙于本地的各种建设开发事务。而且安不纳群岛因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比较特殊,在开发方面受到诸多的限制,比如说申请高级农技员驻岛就得通过安全部的审批,这导致罗杰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如果未来的海荷交锋要把安不纳群岛作为战场,那站在罗杰的角度上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海汉目前的政策是要从外界大量引入移民,其主要来源肯定是战乱之中的大明。海汉提前出兵攻打澎湖,一部分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尽快打通从南海通向北方的航道,吸纳来自大明北部战乱地区的难民。可预见的未来两三年之内,海汉的主要扩张方向大概都将会放在北边的大陆,不会再在南海地区主动地挑起争端发动战争了,顶多也就是军方逐步增加安不纳岛的驻军数量,以便让更多的部队能够适应热带海洋地区的作战环境。
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据点,可以就近监视海汉的动向,如果荷兰人意识到了海汉战略重心在向大明转移,并且有介入大明内战的迹象,说不定他们就会再次动了夺回安不纳群岛的心思。而一旦再起战端,罗杰在安不纳港的所有施政措施就全变成泡沫了,哪怕能够在这里打败荷兰人,岛上的产业也会大受影响,这正是罗杰所不愿看到的景象。
不过这种担心在7月4日早上就彻底消失了——从巴达维亚返回大明的一艘商船带来了一个让罗杰目瞪口呆了足足半分钟的消息。
荷兰东印度公司现任总督,巴达维亚城的掌控者彼特森·科恩已经于半个月之前因病逝世。当然了,由于穿越众来到这个时空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他去世的时间已经比历史上原本的1629年9月21日推迟了足足两年又九个月,已经算是相当幸运了。
不过科恩的离世并不是让罗杰吃惊的主要原因,毕竟这件事早就在海汉的预料之中,只是不知道何时发生而已。问题的关键是科恩总督的离世十分突然,这导致东印度公司对继承者的选择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东印度公司的总部虽然座落在巴达维亚,但其管理层的股东却几乎都在荷兰国内,这就导致了科恩死后到股东们接到消息通过董事会讨论任命下一任总督这个期间,巴达维亚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权力真空状态。
尽管巴达维亚城也有各家股东代表所组成的议事会,但议事会没有权力直接任命或罢免总督这种级别的官员,而科恩离世后所留下的这个位子,只要是能够得着的人,又有谁会一点都不动心呢?
科恩离世之前当然也有几个比较中意的继任人选,比如说曾经作为他手下得力干将的雅克·斯派克斯和亨德里克·布劳沃。不过这两个家伙很不幸地在去年的安不纳岛战役中折戟沉沙,斯派克斯虽然逃得一条性命,但显然败军之将已经不适合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总督人选——如果他打胜了那一仗或许还有这个可能。而倒霉的布劳沃在乱军中被海汉民团击毙,直接就出局了。这两个在原本历史中相继出任巴达维亚总督的武官,就因为海汉的出现而莫名其妙地失去了攀上人生顶点的机会。
除去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个人选就是曾被科恩委以重任,在远东地区进行多年海上探险的安东尼·范·迪门。范迪门在马鲁古群岛所作出的贡献,让他得到了来自荷兰共和国议会的海军上将任命书,论地位、实力、成就,范迪门的确都算是目前最为适合接任总督职位的人选。当然了,在原本的历史中,他的确也是东印度公司的第九任总督。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接任时机已经跟原本的历史轨迹大不相同,这个节骨眼上有意跟他争夺总督宝座的大有其人。巴达维亚的议事会里至少有四人,都宣布自己将会竞争这个总督职位,而范迪门虽然手里掌握着兵权,但却不敢轻易动用这种权力镇压其他几名竞争者,因为这些人都代表了公司的的各位大股东,而这些大人物可不是他这个从库伦博格乡下出身的平民能惹得起的。
但范迪门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因为在他看来,其他的几名竞争者不过是只会在城堡里夸夸其谈耍耍嘴皮子的文人官员,这些人既不知道怎么跟东南亚的土著打交道,也不明白北边的大明帝国究竟对东印度公司是怀着怎样的态度。把公司交到这种人手中,那是真的迟早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