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通过考验
成掌柜的意思?段轩的话让秦华成瞬间明白了什么,农场主要求提升粮价,并不仅仅只是他们自己的意愿,更有可能是得到了来自成大朋的暗中授意,所以这两家农场才会统一步调要求提价。至于这种安排的原因,是成大朋想在今年的粮食贸易中多捞些钱,还是另有其他目的,秦华成一时还想不明白其中关键。但很显然成大朋并不希望外界意识到粮价变化是出自他的意思,甚至就连经办此事的秦华成也被暂时蒙在了鼓里。
但为什么段轩会把这个内幕告知自己,这才是秦华成目前最想弄明白的事情。如果成大朋想让他知道,那么在布置这个事的时候就会让王掌柜告知他,而非经由段轩之口在这件事陷入僵局的时候才告知他。如果成大朋根本就没打算让他知道,那段轩现在多了这个嘴,事后只怕是逃不过责罚了。
“你不用瞎猜了。”仿佛是料到了秦华成听到这话之后难免胡思乱想,段轩主动向他公布了答案:“你如果在褚活那里,或是在我这里答应了收受好处,那就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个谜底。但既然你在这两个地方都果断拒绝了我们提出的条件,那按照成掌柜的吩咐,就由我来告诉你这事的内幕。”
这下秦华成是真的明白过来了,愕然道:“所以我这差事并未办砸,对吧?”
“当然不算办砸,表现尚可,算是过关了。”段轩微笑着给出了评价。
秦华成一块大石终于是放回心底,他现在才真正把这差事的前因后果理顺,原来是有明暗两条线在同时进行,明线是由他拿着粮食采购契约来拜访农场主,而暗线则是由农场主对他提出条件尝试收买,如果秦华成顶不住压力和诱惑,接受了农场主的条件,那就算契约内容顺利通过也仍会被判定为任务失败。真正的考验并非他能否顺利完成契约谈判,而是是否能不留余地的拒绝农场主给出的好处。
成大朋让米行的王掌柜给他安排这个差事,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考验他是否有足够的自制力来应对外界的利诱,秦华成想想不禁觉得有些后怕,自己先前如果没有坚持住,那刚刚开始的新生多半就要到此为止了。这还多亏了前日才看过血腥的行刑场面,心有余悸之下不得不克制自己,否则结果如何真还不好说。
秦华成艰难地咽下一口唾沫,继续问道:“那不知过关之后,这契约又当如何处理?”
段轩失笑道:“这契约上的价格本来就是成掌柜所定,往年都是签字便完事了,这次若不是为了考验你,又哪需要专门再派人把契约送来确认一遍。”
秦华成听到这个回答终于放松了一点,赔笑道:“那是小的给段老板和褚老板添麻烦了!”
段轩摇摇头道:“都是给成掌柜办事,有什么麻不麻烦的,倒是先前有什么失礼的地方,还望秦老弟莫要怪罪。”
秦华成连称不敢,这段轩、褚活二人得到成大朋的信任程度显然是在他之上,否则也不会领到这么隐秘的任务。在这二人面前,秦华成也不敢托大,不然天知道他们事后给成大朋的汇报会怎样形容自己的表现。
既然任务到此为止,秦华成也乐得轻松。不过他手上还有一份大成米行与东印度公司签订的粮食供应协议,本想拿出来问问段轩,但又觉得这大成米行的业务,再拿出来去请教一名前员工似乎有点不妥,当下又把这个念头憋了回去。
秦华成辞别段轩之后,便打算先回城交差,途中还又去了一趟褚活的农场,主动向其告罪。褚活听说他已经在段轩那里完成了这个任务,当下态度也较先前和蔼了许多:“先前褚某态度有些粗暴,也是迫于情势,老弟勿怪!”
秦华成心道好厉害的演技,他先前可真以为褚活是因为谈不拢价钱翻脸了,完全没想到这家伙是在演戏,情绪的带入算是相当到位了。
回到城中的米行商铺,秦华成找到王掌柜,向他坦承了自己在两处农场的会谈结果。王掌柜听完之后点点头道:“既然段轩和褚活都已经把实情告诉你了,那你可有什么想法?”
秦华成正色道:“小的承蒙成大掌柜照拂,才有机会来巴达维亚这边谋生,自当尽心竭力为大掌柜效力才是。至于私下收受好处这种事情,小的不管是当下还是今后,都绝不敢去做,还望掌柜明察。”
王掌柜捻着胡须道:“你若真是这样想就最好不过,大掌柜用人虽然不拘一格,但也很看重为人是否能做到清清白白,若是好色贪利之人,别说重用,就连普通差事也别想捞着。所以入职之后,大多会安排一些状况来考验新人,你也不要多心,这只是常规考核而已。”
秦华成应道:“小的做事一直恪尽职守,未曾有过逾矩行为,大掌柜要出题目考验,小的倒也不怕。不过这剩下的一份契约,该如何处理?”
王掌柜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关于本地的粮食生产状况,你如今有更直观的了解了吗?”
秦华成点点头道:“有褚、段两位指点,小的大致已经了解这类私人农场的运作状况了。”
“那你应该也明白,米行在粮食贸易体系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了,稻米从田间经过我们收购再专卖进东印度公司的官仓,这个过程中的价格变化,你可有数了?”王掌柜继续问道。
秦华成硬着头皮应道:“小人知道。”
“好,那你便去一趟东印度公司,找他们负责粮食采购的官员把这契约签了。”王掌柜摆摆手道:“快去吧,争取今天天黑之前办妥此事,不要再耽搁了。”
与褚活、段轩这两个汉裔农场主会谈倒也罢了,毕竟秦华成也会说汉语,沟通上并无障碍。但他在此之前并未与荷兰官员打过交道,这要沟通恐怕会有些麻烦。他正待向王掌柜说明这个问题,对方却已经谈及此事:“你放心,那边主管此事的官员会说汉语,沟通应当无碍。”
既然如此,秦华成也就没什么好推辞的了,当下便拿了剩下那份买卖契约,风风火火地赶往城中东印度公司的官署所在地。
在几年前那场战争中,巴达维亚城中修筑的中心堡垒成了荷兰人最后固守的保命据点,战后荷兰人对这个核心地区作了进一步的加固和修缮,同时对官方机构的布置也进行了改良。一些非关键部门的办公地点被搬出了堡垒区,以腾出足够的空间作为储备粮食和武器的场所。例如负责采购的粮食的后勤部门,就在战后搬到了城中的一座二层小楼,与医卫、文教、宗教、交通等主管部门挤在同一栋楼中办公。
这种地方秦华成自然是先得到了米行这边的指点才能找到,在门口报明身份来意之后,便有卫兵将他带到了其中一个房间,在这里他见到了主管本地农事的官员维尔贝克。
正如王掌柜所说的那样,这个维尔贝克居然能说得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不过明显带有岭南口音,想来他当初学习汉语的对象应该是来自岭南的汉人后裔了。
秦华成表明来意之后,便呈上了准备好的契约书让对方过目。维尔贝克却根本就没看上面的内容,接过去之后便让秦华成口述给他听。秦华成心想这荷兰人虽然会说汉语,却未必能通读汉字所写的契约书,当下连忙又解释道:“禀大人,这契约书是双语写就,可以对照着看。”
“我知道。”维尔贝克不耐烦地扬扬手道:“你说你的。”
秦华成这才意识到自己是想当然了,这荷兰人既然每年都与大成米行签粮食买卖的协议,甚至连汉语都学了,又岂会考虑不到契约语言的问题。不过好在那份契约他也已经通读了多次,以确保其中没有对米行不利的漏洞,对于内容已经十分熟悉了,即便脱稿也能完整复述其中条款。当下秦华成便一边回忆,一边向维尔贝克说明了这份契约的内容。
按照大成米行与东印度公司的合作习惯,每年春末夏初就会签署粮食贸易的预购合同。考虑到各处农田的夏粮的收获时间或许会有偏差,而东印度公司的采购量又非常大,很可能无法一次性完成交货,所以这种采购合同并非一份,而是分为了若干份,每次的交货数量和时间都会有一定的差异。
秦华成所拿来的这份契约,便是今年夏天第一批要向东印度公司交付的粮食订单,数量是一万五千斗本地新产稻米,重量约合十八万斤。按照双方之前所议的价格,这批稻米的总价是一万五千银币,单价合每斗米一银币。东印度公司先缴纳三千银币作为定金,余下部分在粮食交割时再进行结算。
当然了,这个价格在契约签字生效之前,暂时还不是最后的成交价,而秦华成的任务,便是要让维尔贝克接受这份契约的条件,至少在价格和交易条件方面不再作出不利于大成米行的变动。
对于契约中列出的条件,王掌柜没有再对秦华成作更多的布置,所以对他而言这场谈判也就没什么弹性操作空间了。如果维尔贝克对交易条件不满意,那秦华成也没有给他让步的余地。
维尔贝克听完之后打了个哈欠,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这就没了?”
秦华成应道:“大人明察,契约上的内容便是如此。”
维尔贝克道:“那契约之外的内容呢?”
秦华成想起王掌柜在交给自己这个差事的时候曾经提过,荷兰人要是问到合同之外的内容,便说一切照旧。至于这额外的内容是什么,王掌柜虽然没说,但秦华成却能猜到几分,想必就是在粮食贸易中给荷兰官员的回扣了。这具体的数字要是泄漏出去,恐怕会牵连不少人倒霉,所以秦华成也就只能以王掌柜的吩咐来作为回应了。
“照旧?和去年一样的意思?”维尔贝克听了秦华成的回应之后仍不满意,继续追问道。
秦华成心道这我哪知道是照什么时候的旧,当下只好强笑着应道:“应当便是大人所理解的意思。”
“去年你家老板给的数目太少了,如果不是看在他去年送了二十亩葡萄园给我,今年的粮食采购原本都不打算再考虑你家了。”维尔贝克脸色阴沉,对于大成米行方面所给出的条件似乎并不满意。
秦华成赔笑道:“大人,这个条件是成大掌柜定的,想必也是已经考虑过了方方面面的状况,应该不至于亏待了大人。”
维尔贝克道:“成大朋当初找我谈这买卖的时候,可说好了的要逐年提升办事费,怎么到今年就照旧了?这是翅膀硬了打算过河拆桥了?”
秦华成心道这番鬼倒是对汉语理解得颇深,居然还知道过河拆桥这种成语。不过他当下也没心思感慨对方的汉语水平,只是继续劝解道:“这中间可能是有误会,大人不要想偏了。”
维尔贝克把手上的契约往桌面上一丢道:“如果是误会,那就让成大朋来给个解释。”
秦华成心道这要是灰溜溜地回去请大掌柜,难免就显得自己毫无用处了,而米行把自己派过来与荷兰人会谈,应该也不是为了来碰这个钉子。既然是谈判,那总得再谈谈条件才是。
想到这里,秦华成便主动建议道:“大人,要不你说说怎样的条件才算合适,这样小的回去向大掌柜汇报,也好有个明确的说辞。”
“怎样的条件才算合适?”维尔贝克重复了一遍秦华成的话,然后指了指桌上的契约道:“办事费在去年的标准上再加两成!”
得,又是一个要加两成的,秦华成心道自己今天就跟两成干上了。先前去拜会那两家农场,对方也是要求收购价加两成,虽说那边是安排好的条件,但转到荷兰人这里也遇到同样的状况,未免也太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