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8章
如果以货物吞吐量作为比较标准,位于海南岛西海岸中段的昌化港在繁忙程度上要远胜莺歌海,因为这里除了通过海路输出大量钢铁制品之外,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入黑土港所产的煤炭,每个月至少有三到五支运煤船队抵达此地,为这里的钢铁产业运来一部分所需的燃料。
但昌化港的港口条件远不如海南岛上的其他大港,位于昌化江入海口的港湾面积十分有限,因此经常都会在出入港航道处发生拥堵。虽然海运部门和昌化地方官府对此也努力做了许多改进措施,比如扩建码头,拓宽航道,增加码头的装卸货物吊具等等,但这些措施终究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地的运输瓶颈。
外来船只在进入昌化港的时候如果遇到航道拥堵或是泊位不足的情况,在昌化港外等个一天半天,或是直接在昌化附近的渔村码头临时停靠,也都是很常见的状况。
不过李溰一行人所乘的船队倒是没有遇到这样的麻烦,因为他们从莺歌海出发之前,就已经有电报将其行程安排通知到了昌化这边。地方长官乔志亚之前就已得到了来自胜利堡的指令,要求对朝鲜人的考察行程进行配合,在接到莺歌海发来的电报之后,便让港口方面提前做了疏导安排,专门腾出了两个泊位留给考察船队。
乔志亚虽然没有提前到码头上等候,但在接到港口传来的消息之后,还是及时赶来了码头迎接朝鲜人的到来。反倒是这帮访客为了配合完成礼仪程序,而不得不在船上多等了片刻。
李溰对此安排倒也没有表示什么异议,因为他已经从李希这边大致了解了本地这位乔志亚乔大人的情况。既然这位是正儿八经的海汉高官,而非罗升东那样的归化籍官员,那架子大一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较于那些经常在三亚公众场合露面,或是在海外带兵打仗的海汉高官,乔志亚在国外的名声并不响亮,没来过海汉的人很少会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的存在。但实际上乔志亚所管辖的昌化、石碌地区,以及相关的采矿、冶炼产业,正是海汉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础所在。
李希也是在来到海汉一段时间之后,才慢慢获知海南岛西海岸还藏着这么一处特殊的所在。不过在此之前他也没有亲身来到过这里,关于昌化的一切所知都是通过各种资料或者民间传闻了解到的,所以他能够向李溰提供的信息当中,多少也有一些不是那么确定的成分。
比如说关于掌管本地所有政务的这位乔大人,在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闻,光李希听过的就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
有说乔志亚是因为在海汉高层遭到排挤,才会被派到昌化这个穷乡僻壤来做官,干的全是修路开矿建港这类的苦差事,可见胜利堡对他并不待见。不过李希觉得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只要了解一下昌化石碌的开发过程,便能料想到被胜利堡派来执行这种艰巨任务的官员必然有着极强的能力,而且得到了充分的信任。
毕竟这些大型工程所需耗费的资金,调动的人力,数字都非常巨大,对于当时的海汉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乔志亚能被委以重任,而且在这个职位上一干便是数年,这显然不是什么巧合。
还有传闻称乔志亚身怀异术,不但能在野外寻找矿脉,还精于冶炼之术,当年就是他一力主张之下,执委会才选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昌化大兴土木。对于这个传闻,李希倒是有些将信将疑,毕竟关于海汉人的神秘能力有太多的传闻,否则无法解释他们为何能够仅用数年时间就在南海之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说乔志亚有什么奇异的本事,在李希看来倒是情理之中。
当然了,这个地方除了冶炼和采矿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项目,那便是连接石碌与昌化的货运铁路。这条始建于1629年的铁路长达八十余里,双向复线通行,迄今仍然是海汉国通行里程最长的一条铁路,可以说是海汉卓越工程能力的象征之一。
海汉在内陆地区开采的石碌矿场,基本都是依靠这条运输大动脉将矿石运至昌化的冶炼熔炉中,再从外界输入矿区数千人所需的生活物资。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条铁路的辅助,海汉才得以在西海岸构建起了庞大的冶炼工业基地。
当然对于每一位来到这一地区参观考察的访客,乘坐火车体验这条进入内陆山区的铁路,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朝鲜人自然也不会例外。李溰在选择行程安排的时候就已经从李希口中得知了关于这条铁路的情况,他自己在三亚只来得及乘坐了一次短程火车,对于这趟长达数十里的火车行程倒是颇有兴趣,这也是他将这里定为考察目的地的原因之一。
虽然船队抵达这里的时间已经比较晚了,不过码头上显然是对他们的到来有充分的准备,不仅灯火通明,而且已经提前做好了清场,码头上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几辆提前就位的马车,以及在外围值守的武装部队。
李溰等人没有等待太久便见到了本地的父母官乔志亚,这位又黑又壮的海汉高官与李溰见面之后便主动告罪道:“让世子久等了,临时有点公务脱不了身,见谅见谅!”
与李溰见礼之后,这批随行官员便轮流上前向乔志亚报到,他们可比朝鲜人更清楚乔志亚在本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丝毫不敢怠慢。特别是知道不少秘闻的张千智和盖良才,更是对乔志亚恭敬有加。
如今的乔志亚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主管地方产业发展的技术型官员,但张千智和盖良才却知道他在早期也曾是海汉军方的厉害人物之一。在被调来主持昌化石碌开发之前,军方的大部分作战行动都有乔志亚的参与,甚至连早期的武器研制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如果不是被调来这里当地方官,乔志亚很有可能现在是军中的著名将领,率领部队在海外各地征战。
虽然乔志亚离开军队已经有数年之久,但其在军中仍有不少掌握实权的挚交好友,比如海军司令王汤姆,驻守东海的石迪文,专司训练狙击兵的摩根等等。而执委会中的施耐德和顾凯,也与乔志亚私交甚笃。所以乔志亚虽然常年不在三亚,但其在海汉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依然不差,如果他愿意回到三亚任职,起步应该也是在工业部当个副职了。
李溰对这位乔大人所知有限,但看到这些随行官员对其如此恭敬,与先前在莺歌海见罗升东时完全不一样,便也想到其影响力应该不一般。当下也是更加了几分小心,以免自己无意中得罪到这位初次见面的海汉高官。
众人简单寒暄几句之后,乔志亚便招呼众人上车前往县城,他虽然人迟到了,但接风宴倒是早就布置好了。
昌化县过去的老县城与海岸线之间还有好一段距离,不过此县城非彼县城,新县城离昌化港倒是非常近,乘车片刻即到。
早先抵达莺歌海的时候也是在夜间,虽然能见度不是太高,但李溰依然对港口区域的路面上白花花一层海盐的景象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里的状况倒是正好相反,港口区域的地面全是黑乎乎的一片,脚踩上去会有细微的颗粒感,都是长期卸煤所留下的痕迹。
目前每个月运抵此处的煤炭以千吨计,在港口完成卸货之后,再经由短途轨道运输的方式送去附近的冶炼场。这样的操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里的地面也就铺上了厚厚的一层煤灰。夜间还看得不是太真切,白天就能清楚地观察到这里的港区几乎全都是被煤灰给覆盖了一层。
说实话昌化县城并不是一个宜居的地方,港口这边的煤灰都是小事,更厉害的是冶炼加工区常年燃烧的熔炉所制造的烟尘。乔志亚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在自己的住所周围多种植一些树木,门窗都加装了纱窗,尽可能地洁净自己生活环境中的空气。不过朝鲜人初来乍到,大概还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中,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
李溰一行人上岸之后便径直赴宴去了,而吊在后面的薛船主一伙却因为不够熟悉海况,加之航速较慢,摸摸索索抵达昌化江入海口的时候就已经过了子时了。但更让他们不知所措的是,进入港口的航道被几艘身形庞大的货船给堵了个严实,这三更半夜加上环境不熟,他们也不敢尝试去挤货船旁边的浅水区,要是万一触礁搁浅那就真的麻烦了。
无奈之下,薛船主只能下令就近先停船,然后放下船上的小艇,载两个人先上岸看看情况。
等了约莫半个时辰之后,上岸的人终于回来了,带回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消息是他们在港口看到了朝鲜人乘坐的那两艘船,这说明薛船主的判断无误,朝鲜人的下一站的确便是此地。而坏消息是港口的工作人员称目前已经没有泊位可供停靠,他们只能先自行在入海口附近寻找地方停泊,等天明之后港内的一支货运船队离开,他们才能排队进入港口。
虽然船进不了港,但人还是可以上岸的,薛船主不想在船上再白耗一晚,当下便带了数人乘小艇分批上岸,打算进城找地方住。不过他们这帮人半夜还在外面到处窜,不免就被巡夜的警察给截住了,一番盘查之后,警察倒是很好心地带着他们去了一间还在营业的客栈。但是条件较好的房间全都没了,只有提供给普通水手住的大通铺,无奈之下也只能先将就着对付一晚了。
第二天一早,薛船主等人便开始设法打听本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地方上是否有迎宾馆这类的接待机构。他们并不清楚朝鲜人的落脚地在何处,当下也只能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打听线索。
“客官您要问本地最高档的住所,那当然是大岭下边乔大人的庄园了,不过那边可不会对外开放,听说也只有从三亚来的大人物才能住到那里。”
薛船主称有亲戚在庄园做事,要找机会去探望一下,又问明了大岭方向,这才打赏了店小二一笔。虽然这地方听起来估计又是一处戒备森严的所在,但既然有了目标,那总得想办法先去打探一番,确认一下朝鲜人是否住在那里。
这大岭在县城以东大概四五里地,乔志亚很早便在这里圈出了一大片地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然后慢慢按照自己的意图在此处修建庄园。有一次陶东来到昌化视察工作,在这处庄园住了几日,临走时便半开玩笑地说本地不用再建迎宾馆之类的机构了,今后有重要人物过来,直接住乔志亚这私人庄园就行了。
乔志亚竟然也不推辞,就把这活顺势给接了下来,于是他的私人庄园在每年的某些特定时段,也会暂时充当接待的用途。
乔志亚对这事想得很明白,把私人庄园贡献出来用几天,也额外花不了多少钱,但有资格入住他私人庄园的肯定都是有身份地位的内部人员,或者来此考察参观的外国政要人物,借此机会与这些人搞好关系,对自己今后的仕途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而这种机会可不是简单用金钱能买到的,花小钱来经营高级人脉,占便宜的其实是自己。
所以这次朝鲜世子来到昌化,乔志亚也是一如既往地安排了他们一行人入住自己的私人庄园。至于安保措施,乔志亚也是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卫队,不过因为特殊身份地位,他的私人卫队编制可就比罗升东大多了,有足足一个连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