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0章
安南官府的这种恶疾自上而下,极少有例外,所以外国商人即便想要告状也是投诉无门。时间一长,商人们便慢慢放弃了自行进入安南做买卖的打算,而是前往由海汉经营管理的几处港口从事贸易活动。这些港口名义上属于安南,但实际却是处于海汉控制之下,营商环境要比安南自行经营的港口好得多,商人们的利益也比较有保障。
至于像郑柞这样的大人物是否知道下面的人如此胡作非为?李继峰认为大概率是知情的,但当地风气一贯如此,郑柞如果要下狠手处理,不免就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估计最后也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事。
李继峰自然不会当着郑柞的面提及这些事情,但他心里对安南官方的印象却不免受此影响,始终是对郑柞来广州的真正目的抱有疑虑。但他又不想放弃这个扩大福瑞丰在海外影响力的机会,只能吩咐李奈要小心应对,留意安南人接下来的动作。
李奈觉得父亲的看法有一点大题小作,毕竟向商人吃拿卡要这种事情并非安南独有,大明各地也都大同小异,顶多也就是吃相没那么难看而已。不过他也知道父亲的看法一向很准确,谨慎一些总无大错,当下也就没有表示异议。
李继峰的直觉其实是对的,不仅是郑柞,而是整个安南高层都对大明南方的土地心存贪念,只是没有得到海汉的支持之前,安南也不敢对大明妄动刀兵。但由郑柞主持的设立驻广机构一事,本来也的确是有借此机会搜集大明情报的目的。李继峰先前故意在谈到海汉驻广办的话题时提及何夕,也是想看看郑柞对此有何反应。
李继峰今天原本还邀请了现任的驻广办负责人陈天齐,但不巧陈天齐这两天去了外地办事,正好不在广州。李继峰打算等他回来之后,还是要碰个面说一说安南的举动。
翌日一早,李奈的手下便登门拜会张金宝,给出了两种安排让他自行选择。一是张金宝一行可先在广州自由活动几日,了解本地的房产地产交易行情,顺便看看是否能自行找到合适的地方开办书院。另一种选择则是直接去看李奈为他提供的那处地方,如果合适就可以开始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
关于书院选址的问题,张金宝也已经做过考量,李奈主动提供的地方,不管环境合不合适,于情于理都是要去走一趟的。而考察市场状况的这个安排,更是不可缺少,张金宝想了解的不只是本地的房地产行情,还有广州这边的用人需求,这样他才能在后续的书院运营中选择开设合适本地状况的学科。
张金宝便选择了先自行考察市场,待收集到了所需的信息之后,再去看李奈所提供的地方。若是李奈提供的地方合意,再跟他商量合作条件的时候,也好有讨价还价的分寸。这个项目自开始策划算起,迄今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如今已经走到实地考察选址这一步,张金宝倒也不会急于这两三天了。
虽说是自由活动,不过为了张金宝等人便于行事,李奈还是给他们配了向导和马车。而李奈事务繁多,自然没那么多时间陪着张金宝在广州城里城外到处打转,更何况还有个安南小王爷此时也在广州考察,他的时间安排肯定得优先照顾郑柞的行程。
郑柞对驻广机构的选址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希望能够离海汉驻广办近一些。而他的出发点也很简单,就是希望借海汉驻广办的影响力,让自家的驻广机构能够顺利设立。如果遇到什么突发状况,跟海汉驻广办离得近点也好有个照应。
李奈听了这个要求只觉得郑柞把广州的局势想得太过紧张,就算这个机构的安南背景暴露,本地官府也不太可能对其采取强力措施,更不需要让海汉出面提供庇护。
不过既然是郑柞认真提出的要求,他也只能给对方提供解决方案:“小王爷,驻广办附近的地,基本上都在我家手上,你想买下来自用,那当然没有问题,不过此事既然关系到海汉驻广办,那最好还是先和驻广办的陈大人商量妥当,以免有什么误会。”
驻广办周围的地都在福瑞丰手上,这并不是福瑞丰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而是应海汉的要求,出面将驻广办周围的地皮陆续收购过来以策安全。而日后驻广办如果还需要扩建,也有充裕的空间可供选择。
当然了,要收购这么多的地皮,期间的花费着实不是小数目,也只有海汉这种财大气粗的主顾,才会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
李奈的回答稍稍出乎了郑柞的意料,不过他还是很沉稳地回应道:“这次来广州,肯定要去拜会陈大人,那就等与陈大人会面之后再作决定。”
陈天齐回到广州的时间正好比郑柞和张金宝迟了一天,他到驻广办收到的第一个消息,便是郑柞抵达广州,并且送来了拜帖希望能与他会面。
实际上陈天齐几天前就已经收到了电报,知道郑柞来广州的大致目的。不过关于此事,执委会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陈天齐的理解就是静观其变,先看看安南人到底要干什么。
对于这位安南小王爷,陈天齐以前还没有与其会过面,对其所知的信息几乎都是来自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而仅凭这些纸面信息,还不足以让他判断出对方的真正来意。
随后从李奈那边又送来了新的消息,安南人有意要把驻广机构的位置选在海汉驻广办临近处,这让陈天齐似乎嗅到了某些味道。
“给安南人回个消息,以我的名义,设宴为郑柞接风。”陈天齐很快便做出了决定。他还是要当面会一会这位喜欢到处抛头露面的小王爷,看看对方试图设立驻广机构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而至于来广州寻求开办书院的张金宝,虽然也给驻广办这边递上了拜帖,但张金宝的身份地位自然是比不了郑柞,又没有执委会的大人物提前打招呼,就没法得到特殊照顾了。
像他这种来广州向驻广办递帖子的商人每个月都有几十号,陈天齐有空的时候也会接见一下,不过肯定就不会像对待郑柞这么积极了,更不会专门设宴为其接风。顶多也就是看哪天有空了,与其他近期抵达广州的海汉商人集中起来见个面。
不过张金宝倒也不急,他来广州筹办书院并非几天就能完事走人,少说也得在这边待个十天半个月,多等一等也无所谓。他递帖子求见陈天齐,主要还是抱着在驻广办这边混个脸熟的目的,毕竟日后经营书院,也少不了要打点驻广办这边上上下下,早一点开始建立人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了。
由于财力有限,如果要在广州置地之后自行修建书院,张金宝很难负担起相关的费用,而且考虑到建设周期,自建房舍当然不如买现成的来得快。因此张金宝提出的方向,便是适合改造成书院的现成宅院。至于是不是在广州城内,那倒不是必要条件了,反正琼西书院也没在儋州城里,对分院自然也不必有太高的要求。
按照张金宝所提的要求,李奈安排的向导便带着他们一行人去看城内外几处正在出售中的大宅。
张金宝走出大门,有些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这处宅院,这地方据说是以前某任知府的宅邸,四进的院子还带东西跨院,面积和硬件都完全符合张金宝的设想,而且这院子的建筑用料都是上等好料,庭院的布置也颇有匠心,地段位于城内僻静的富人区,让人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贵了。卖家要价十二万两白银,而且是不二价,这个数字直接劝退了有心将这里纳入候选地点张金宝。他所能接受的心理价位要远远低于这个数目,相差太大以至于连还价的必要都没有了。
“房是好房,这价可不是什么好价……”张金宝苦笑着对向导说道:“要是在儋州,就算是买地加上盖房,总共都用不了这么多钱啊!”
这向导名叫甘韦,土生土长的广州本地人,闻言笑着应道:“张爷有所不知,广州城里的大宅,如今能买到的已经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这价钱自然也就起来了。您还别觉得今天这喊价高,要是您再过个三五七天来,或许又得涨个万把两银子,又或许已经被别家给买下了。”
张金宝听了之后也颇有些好奇,便又追问道:“广州城里的宅子为何会如此紧俏?”
甘韦应道:“这些年广州的商人都在跟海汉国做买卖,钱来得快,有钱了自然是买房买地,加上还有很多海汉商人也跑来广州买房,水涨船高就把价钱给抬起来了。您要早个三五年来,可能只要如今一半的价钱就能成交,但当下买房的比卖房的多,人家自然是咬死了高价不会松口。”
张金宝哑然失笑道:“那照这么说起来,这广州城的房价暴涨,倒是跟海汉脱不了干系!”
甘韦没有正面回应张金宝的说法,但还是给出了自己的证据:“张爷,不瞒您说,最近这几年小人牵线成交的几套房产,超过一半都是海汉人买下的。远的不说,驻广办那几位大人,可不是个个都在城里有一套宅子?价格可也一点都不便宜……”
张金宝听这家伙议论驻广办的海汉官员,他可不敢随意接这话茬,只能干咳了一声道:“这些官员常驻广州,在本地购置房产,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驻广办的官员为何要在广州城里购房,那当然还是为了生活方便。驻广办的地方虽大,但日常进进出出的闲杂人等也着实不少,并不适合住家。像陈天齐这种在广州已经娶妻生子的情况,那当然是自己买房才能住得比较舒心。
驻广办的这些官员手中掌管着大量的商业资源,他们无需自己下场经营,便可以通过提供高价值的商业信息来获得收益,而陈天齐这种有穿越者身份的高官更是不差钱,要在广州城内购置房产不在话下,也不用像张金宝这么在意价格的高低,看上合适的买就完事。
而广州的各种生活配套设施,城内跟城外基本就是两个世界,要住得舒心,那当然还是在城内买大宅为佳。加之近两年海汉与大明的关系趋于缓和,住到广州城里似乎也没什么危险可言了。
张金宝没有高官们的经济实力,这十几万两银子的宅院,对他而言还是超标太多了,房子条件虽然不错,但终究得拿现钱说话,张金宝想了又想,也只能忍痛舍弃这个候选对象。
接着又看了两处城内的房产,但都远不如第一处那么合适。一处地方太小,顶多只能办个蒙学的私塾,用来做分院太小气了一些。另一处则是地处闹市,原本就是个商栈,左右隔壁分别是车马行和钱庄,这地方用来做买卖还不错,开书院就不太适合了。
张金宝在城里没挑上合适的房产,便问甘韦是否能去城外看看类似的地方。
甘韦应道:“有是有,但地方可能会比较偏一些,小人这便带张爷去看看。”
一行人乘马车出了城,又去看了一处离城七八里远的庄园。据说这地方是某位退休官员家的地产,不过如今老大人已经过世,后人打算迁去别的地方,就准备把这处庄园卖了。
这庄园地方倒是够大,连庄园周围的农田算在一起,面积大概能有五十亩地,全部买下来只要三万两银子。不过张金宝看这庄园的房舍已经年久失修,要用来开书院恐怕还得进行大规模的翻修,这相应的支出肯定也不会是小数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