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县长不摆官架子,田间地头经常看得到,可百姓们还是诚惶诚恐。何况县长接待的贵客,带着那么多如狼似虎的警卫,一看不一般呢?
现在呼啦啦走来许多士兵,这些人立刻紧张起来。
张强知道李易不讲排场,也不计较饭菜好坏。向阳大院吃食堂的时候,老师从没搞过特殊化。所以他才敢在田间地头请老师吃饭。
张强一边招呼大家不要拘束,一边让人打开几个食盒,里面密密匝匝摆的都是玉米面饼子。又打开两个菜盒,一个是烀土豆,一个是蒸咸鱼干。
张强一说开饭,百姓们真不拘束了,呼啦一下围来,都一手拿了饼子,一手拿了土豆或者咸鱼干,散开来坐下吃饭。
李易有些尴尬。因为他让谭菜根拿来水壶想洗手,可大家都不洗手,自己如果脱离群众,特立独行不好了。所以李易也不再洗手,假意接过水壶喝了一口,也一手抓起一个饼子,一手捏了条咸鱼吃了起来。
张强看出了老师的尴尬,无奈笑道:“老师,您饭前洗手的规矩,在这农村实在做不到。”
李易无所谓道:“入乡随俗。你能和百姓吃一样饭,不搞特殊化,很好。”一边说一边走到一个年人身边坐下,问道:“大哥,怎么称呼啊?”
那人欠了欠屁股,挪开些,有些惶恐道:“俺叫张大富。”
“哦,也姓张,县长本家啊。”看张大富更加紧张,李易又问道:“张哥家里几口人?”
“六口,老婆带四个孩子。”张大富不敢再吃东西,恭谨答道。
李易有些无语。
这个年代没有避孕措施,只能是怀一个,生一个。正常的家庭,孩子都是差个一两岁,一溜排下去。生个七八个都是毛毛雨。这张大富也是30左右,已经四个孩子了。
李易举起玉米饼,咬了一口,示意张大富也继续吃,接着问道:“孩子都读书了?”
张大富道:“老大男孩14岁,老二女孩12岁,都下地干活。俩小的一个九岁,一个七岁,读书呢。”
李易道:“女孩12也可以读书啊。”
张大富道:“还读什么书啊。都这么大了,过两年嫁人了,不攒点儿嫁妆咋行。”
李易本想说12岁急着嫁什么人,不过马想起这不是后世。这个时代女孩成熟早,12岁嫁人的也多得是。这样一想,崔芸快20岁了没嫁,也算老姑娘了。自己后世思想作怪,总觉得崔芸、凌鸿还都是小女孩,看来必须转换思想了。
不过崔芸父母也不急,儿子是海军军长,女儿是保险公司总裁,都处在开荒团核心位置,大权在握。也不担心李易起什么见异思迁的悔婚心思。
凌鸿父母也身处高位,惟李易马首是瞻,李易这才落个耳根清净,没有催婚的。再说大家也明白开荒团一直战事连绵,李易每天军国大事忙个不停,根本顾不得个人婚事,所以也任李易拖延。
想起这几个有婚约的女人,李易有些惦记琪琪格。
过年的时候,琪琪格勇闯海作战指挥室,看李易不答应放北蒙一马,愤愤离开海。她终究放不下族人安危,直接去找李胜智这些人指手画脚。
李胜智这些人装傻充愣,当做不知道琪琪格已经和李易割袍断义,继续帮琪琪格的忙。
这个年代,有男人休妻的,哪有女人休夫的?大师兄不发话,琪琪格的绝交宣言自然一点儿用没有。连林丹汗也假做不知,李胜智等人自然也不会故作聪明。
李易忽然觉得有机会应该联系一下琪琪格,不能总是这样别别扭扭的,事都过去了嘛。看看现在北蒙的勇士都是勤快的筑路工人,打打杀杀不是安全许多?
看来得安排人找一下林丹汗了,让他批评教育一下这个任性的妹妹。
李易不知道,这个事万历帝走在了头里,已经安排人出使南蒙,打算自己做个超级媒人呢。
看张大富又拿起一个土豆啃,李易问道:“张哥,你咋只吃土豆,不吃咸鱼呢?”
张大富道:“不怕你笑话,要说这咸鱼,咱几年前做梦也想不到有不爱吃的那一天。大明的咸鱼,价格和盐差不多,死贵死贵。到了辽东,咸鱼可太便宜了,咱一家几口放开了肚皮吃,顿吃,下顿吃,后来吃出了毛病,都见不得咸鱼了,一吃难受。”
大明的盐采用专卖制度,虽然前朝便宜,可折合后世价格,也要二三百元一斤。普通百姓还是吃不起。
咸鱼还是要用盐来腌,价格也高得离谱。哪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
开荒团地盘没收盐税,大明虽然控制开荒团的盐入境,可开荒团自己的几个省盐价掉了下来。出海捕鱼没速冻保鲜,只好腌。腌鱼价格低得不成样子。
好不容易随便吃了,许多移民不怕齁着,一次吃个够。结果出现了许多张大富这样的人。
李易笑道:“你这是吃伤着了。粮食一年够吃吗?”
张大富道:“够吃。随便咋吃都吃不败。俺那败家娘们还养了十来只鸡,两口猪。有时候来客人可以吃鸡蛋,去年咱家还杀了年猪呢。现在都是不敢想的好日子了,咱东家也仁义,打下的粮食除了交政府三层租子,剩下的和俺们半劈。你想想,咱一家六口人120亩地,一年咱能剩两万多斤粮呢。今年东家说还要减租,这日子更舒坦了。”
李易的问话明显是瘙到张大富痒处,他开始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起来。
李易问道:“大明是一层租子,辽东政府三层租子,是不是收高了?”
张大富道:“高啥?小哥你一看是读书人,不知道庄稼事。大明官府明里是一层租子,暗里各种名目摊派,三层租子哪挡得住?每年另外还得出工给他们白干两个月活。农闲还好,农忙时候出得去吗?可官府那些缺德玩意儿让你农忙时候出工,想换个时间得给好处。可让他们祸祸死了。你看看咱辽东,修路修渠啥的,都政府出钱雇人干,不用咱们出工。咱们农闲了,还能去干活再赚一笔功夫钱,只要不惜力,辽东是天堂呢。”
李易点头道:“说得也是。你们东家为什么要给你们减租?不减你们不是也过得下去吗?”
张大富道:“不减不行啊。好劳力都快走光了。”
“哦?”李易疑惑道:“怎么好劳力都走光了?都去哪了?”
张大富道:“当年咱们来辽东,确实是这些东家给了活路。可现在辽东各种矿场铁厂酒厂都招工,一个月工资是二两银子。你算算,辽东米贱,二两银子能买10石米。做一年工,人家供吃供喝,净赚120石米。种地一亩咱算能剩两石米,这顶种60亩地,还能省一个人口粮,旱涝保收。对吧?”
李易皱起眉头。
后世农民弃地进城打工,也是因为谷贱伤农。国家走向工业化的路,必须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些农民只是地主的佃农,不是卖给了地主,自然有选择的权力。
看来以后这土地,不一定是香饽饽,很可能成烫手山芋了呢。
李易道:“到工厂班赚的是多些,可抛家舍业的,也不容易啊。”
张大富摇头道:“这你不知道了,工厂里也有女人和小孩能干的活,都给钱呢。可以全家都去。咱们生产大队1000来户人家,走了100多户了。”
李易惊道:“走了这么多?张大哥你也身强体壮,为什么没走?”
张大富道:“俺东家说,今年要和咱们立字据,凡是愿意连干5年不走的,东家和政府的土地合同免费转给咱。咱家干五年,自己有了120亩地呢。”
李易一听,感觉世聪明人真多。看着是这些农民便宜了,可是这些地主当年的地租都转嫁给这些农民,也没搭几个钱。这些年还可以赚个盆满钵满,真是好打算。
这个时代农民对土地的眷恋,是后世人不能理解的。李易琢磨着,自己正愁这些大地主以后怎么处理,这可是有后遗症的。没成想这些大地主主动缴枪,把土地出让了。
不过一转念:自己主导的时代,肯定是工业时代,后世为了让农民脱离土地进城务工,费了多少力气?现在奠定这个基础也好。不过无工不富,无农不稳,粮食产量可万不能耽误下来。
李易问道:“那些走了的人家留下的土地可是荒废了?”
张大富道:“怎么会?这个年头两条腿的牲口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东家雇了些蒙古人和朝鲜人,还从关内运来一些灾民,没耽误种地。”
李易听得一愣,转向张强道:“他说的现象普遍吗?”
张强道:“很普遍。咱们这离钢铁厂近,离驿路也近,这两边都大量招工,给的工钱高,还一月一结不欠账。所以咱县流失了许多人口。不过咱县总人口数大致不变,是因为也不停的有流入人口。”
李易问道:“人口流动的数字你掌握吗?”
张强回道:“人口开始流动这个事是从去年开始的。一个月一个月流动的人口数高。咱们县里一共才21个工作人员,事儿太多,根本统计不出来具体数字。更何况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变化。”
李易不在吃东西,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回可有大麻烦了!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