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母+org点com,
顾铮这一番评论,可谓是毫不客气,一针见血。
说得贺卿惭愧已极。
她绝大多数的知识,都来自于那份现代的记忆。但那份记忆的主人,却是个刚刚二十岁的大学生,进了大学两年,非但毫无进展,还连高中学的知识都大部分还给了老师,空空的头脑里塞的都是各种层出不穷的小说。
也幸亏塞的是小说,毕竟她自己的知识储备实在是太过贫乏,倒是小说里,作者为了给主角装逼,总难免要让主角干点儿实事。而这些小说大部分男主角都是顾铮,也就免不了要涉及到楚朝的各个历史事件。而为了让女主角与众不同,少不得还要从她嘴里向男主角透露点儿现代的知识。
贺卿之前所做的那些安排,都是吸取了小说里的种种经验,再结合实际自己琢磨出来的。
但是一来小说难免夸张,很多地方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二来女性向的小说主要内容是谈恋爱,就算写到事业线也往往一笔带过,含糊不明。所以贺卿能从中得到的经验,往往十分松散零碎。
虽然她已经尽力将这些东西拼合在一起了,但是在顾铮这样的行家里手看来,还是主次不分,毫无重点,甚至有些地方走偏了方向。
但不管怎么说,这么直白地被指出来,果然还是非常伤自尊。
顾铮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且不说贺卿不是他的下属,就算是,这份东西其实也已经超出预料了,他的挑剔不过是吹毛求疵。
他咳嗽了一声,“臣的意思是,此盛世之基,千头万绪,不容有失,当徐徐图之。殿下似乎太急切了些。”
贺卿这回是真的惊讶了。其实也不是她急切,只不过按照现代的经验,几十年内这些事情就可以完成。所以贺卿有时免不了会比照现代来要求大楚。但她又很清楚两边的不同,在那飞速发展的几十年之前,也还有二三百年的蛰伏期。
如此反反复复,犹犹豫豫,便显得贺卿自己的设想前后矛盾,有的地方踟蹰不前,有的地方却大步迈开。
在不知情的顾铮看来,就是她对某些方面太急切了。
意识到自己必定会受到现代的影响,无法相对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贺卿心下不由一动,“若按照顾先生的想法,又当如何?”
顾铮握着手里的纸,道,“请殿下容臣回去仔细思量,再写个详细的条陈。”
“也好。”贺卿点头。这些事情要摆布开,本来就很复杂,即使是顾铮,也不可能张口就来。
这还只是初步的规划,如果真的要实施,势必还要在朝堂上反复磋商。之前,贺卿因为种种原因,总是下意识地避开将这些事拿到朝堂上去讨论,所以大部分事情都是她自己私底下安排。但是顾铮显然不会如此。
所以在制定计划之初,就要考虑好如何在朝堂上通过,顺利施行。
贺卿满心期待地等着,她本以为能够拿到一份内容详尽,主次得当,巨细无遗的计划书。但等顾铮的奏折送上来,她才发现,限于这个时代的奏章模式,他送上来的实际上是一篇……议论文。
洋洋洒洒数万言,以至于一本奏折的厚度竟与旁边的一摞等高。贺卿见了,不由暗暗吃惊。
不过,内容没有让她失望。
顾铮梳理了她的所有计划和设想,重新进行安排。
在他的看法中,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是农业上的改革。这一点,应该作为国策来推行,而不是像贺卿那样,一直在皇庄上小打小闹地折腾。
集整个朝廷之力投入,无论是培育种子,还是研制化肥,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快进度,在几年之内,逐步提升粮食产量。
而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当地里出产的粮食足够多,能够养活更多人之后,自然就会有一部分人被解放出来,脱离生产,转而去做别的事情。也就是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而在那之前,朝廷可以从皇家科学院入手,培养一批人才的同时,发明制造出更多机器和工具。等到条件成熟时进行推广,既可以引导那些离开了土地的百姓顺利过渡到另一职业,也可以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
等到手工业蓬勃发展,自然会对更好的器械产生需求,就会反过来促进皇家科学院这边的研究进展。如此良性循环,在一段时间内,就可以建立起初步的工业体系。
到那个时候,各方面条件成熟,再去攻克一些难题,可谓是顺水推舟,自然而然就能完成。
如此循序渐进,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百姓们在社会转型期间产生恐慌与茫然,因为他们能够看到下一步的方向,知道要往哪里走,更知道这是走向更好的生活,自然就能接受了。
这是基本国策。目前大部分百姓所求的,不过是吃饱饭而已,只要保证了这一点,其他的变革便可以潜移默化。而且由朝廷来主导,也可以提升百姓对官府,对朝廷,对皇室的认可与归属感。
在这一阶段完成之后,其他诸如普及教育、发展商业,乃至更改官职,军队变革等等,都可以按部就班地纳入计划之中。允许有小的变动,比如海上贸易等,但是最好不要有太大的变故,以免百姓无所适从。
考虑到社会一直在发展变化,按照计划,几年后各方面的情况将与现在截然不同,所以顾铮最后只制定了五年内的基本计划。
看到“五年”这两个字,贺卿不由微微一怔,脱口道,“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顾铮也是一愣,继而笑道,“这个说法好,简单明了,朗朗上口。”
“以此备案,还可以为后来者指明方向。”贺卿道,“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无数个。在正式开始之前制定好发展规划,过程中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此便可把握住大方向,最大限度减少失误。”
顾铮道,“按理说,这个计划应该拿到朝堂上,讨论过后再去施行。但臣建议,这第一个五年计划先秘而不宣,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让所有部阁以上重臣参与制定。殿下以为如何?”
他的计划自然没有不能见人的地方,需要隐瞒的,是贺卿自己身上的奇特之处。
贺卿点头道,“就依顾先生所言。”
“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一步。”顾铮道,“殿下之前说,皇庄上正在试着培育良种,制造肥料?臣得先去看看,做到心里有数。”
“好,我之前也没有去庄子上看过,可与顾先生同行。”贺卿道。
顾铮毫不犹豫地拒绝,“不,殿下不能去,臣独自前往。”
虽然他认为贺卿之前小打小闹,偷偷摸摸的做法不可取,但顾铮也知道她的顾虑。她拿出来的很多东西,都是此时的人不知道的,若就这么对着所有人说出来,不但会受到质疑,也会引起一部分有心人的疑心,于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既然她之前已经那么谨慎,现在正好可以从这些事情里抽身而出。如此,即便后来有人追本溯源,也会将注意力放在顾铮身上,很难联想到她身上去。
顾铮看着顾卿道,“殿下既然信任臣,就将此事全权交托给臣吧。”
贺卿眉心微微一蹙,又很快展开,“那就依顾先生所言。”
等顾铮离开,她深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吐出,对着顾铮留下的那份奏折出了一会儿神,才轻轻摇头,将之收起来放在了一旁。
这篇奏折让贺卿出现了一个新的想法,她觉得目前这种写奏折的方式,对批阅者不太友好。不把整个奏折都看完,根本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但是翻看整个奏折,又往往连篇累牍,大量毫无意义的内容。其中有颂圣也有诉苦,忙起来根本不想看。
虽然送到贺卿这里来的奏折,一般都有政事堂的票拟,部阁重臣送上来的折子,却基本上都需要她亲自过目。
所以贺卿打算改革一下奏折的形式。
倒不是打算让他们精简内容,把颂圣之类的部分删去。别说是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就是后世,在外任职的官员,也是一年都未必回京一次,能见到皇帝或者说掌权者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所以他们只能把心思花在写请安折子上,因为这是他们跟上位者交流的唯一机会。
虽然就算写了也未必能被看到,但不写只会更糟。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就是写正事的奏折,也免不了要加上这方面的内容。
事实上,后世的公文报告,也没比现在好多少。同样有格式和套路,只不过称颂的变成了体制和政策,不能像现在这样直白甚至肉麻地称赞某个具体的人。可见这种“心理需要”古今皆同,贸然要求他们尽数删去,反而不妥。
所以贺卿打算,让他们在奏折之外,另附内容简洁,条理清晰的报告或者报表,能够让翻阅的人一目了然地知道这折子里写了什么。如此便可大大节约办公效率。
贺卿抽出一张纸,将格式列了出来,想了想,又写上报告不能超过五百字的要求。
不过写完之后,她忽然意识到,这不就是让臣子们自己写票拟吗?只不过票拟上有批复的意见,而这里没有。
依贺卿看来,最开始皇帝任命宰相,就是为了替自己筛选一下奏折,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再送上来。只是后来相权不断壮大,才有了票拟封驳之权。
如今她此举有分薄相权之意,不知道政事堂是否会封驳。
这么想着,她还是命人拟旨,给政事堂送了过去。
喜欢长公主不想死请大家收藏:长公主不想死更新速度最快。(记住本站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