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苏联 > 第2997章 英雄所见略同

第2997章 英雄所见略同(1 / 1)

第2997章英雄所见略同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历史上关于此人有很多评价叙述,但在马拉申科的前世印象里,大部分都是形容此人“勇武过人”、“能打硬仗”,而且嘴臭加脾气暴躁,属于是美军里的“涿郡屠户猛张飞”一类的人物。

但实际上是不是这么回事,马拉申科还是持保留意见的。

这得跟已经在下了车后,正朝自己这边走来的“本人”讨教两下之后才能下结论。

马拉申科面对巴顿是以笑脸相迎、保持基本礼仪的,而迈步走来的巴顿也是带着看似豪爽的笑容,摆出一副热情的姿态走过来的。

只不过这热情却不是冲着马拉申科,而是摆明了朝着戴高乐而来。

“戴高乐将军,又见面了!我为今天的阅兵,带来了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最棒的陆军小伙子们,他们的杰出优秀一定会让您眼前一亮。”

“.”

戴高乐怎么回答的,马拉申科是没怎么在意听,反正说来说去也就那些见面寒暄的官话、场面话而已,走到哪儿都是一样。

就是巴顿这老小子看似走流程的先跟戴高乐打招呼,完全把自己晾在了一边,多少让马拉申科嗅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这倒不是说咱老马同志小家子气,在乎这点场面事儿和细枝末节,嫌人家不给自己面子而过不去。

而是说马拉申科结合自己对巴顿的既有认知,再联想联想这老小子历史上的为人处事、还有其政治倾向后,这一套言行举止就或多或少有那么点不一样的味道了,不是吗?

并且,这接下来发生的事,也确实如马拉申科所想这般不出预料。

“抱歉我不会说俄语,只能用英语跟你交谈,马拉申科将军。”

没有礼节性的军人互相敬礼、也没有笑脸相迎的寒暄问候,上来就是这一张“秉公办事”的板着脸,跟马拉申科诉说自己的“不便之处”。

真的是“不便之处”吗?

恐怕不见得。

你丫的连个翻译都不带,明知自己不会说俄语还搁这儿“抱歉”,你跟我说这是你出席会见外军重要场合该有的情况?合着你不知道今天的阅兵式上有红军来是吧?说出去看看有几个人长脑子的人会信。

不过这也无妨,因为光看巴顿那表情、这架势,马拉申科估摸着这货应该是不知道自己会说英语,以为自己听不懂他刚才说了什么、等着看笑话。

“看来你小子跟杰克处得不行啊,连这点基本情报他都不跟你讲,合着就不是一路人呗?”

马拉申科这心中暗道还真就说对了,也算歪打正着吧,因为这巴顿确实和当下正大红大紫的杰克.莫里森不对付。

当然,不对付是因巴顿而起,而不是压根没有主动挑事儿习惯的杰克。

原因也很简单。

巴顿这老小子,是打心底里看不起从苏联留了趟学回来后,借着老丈人的势,屁股底下如同坐火箭一般迅速“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杰克.莫里森。

凭什么这杰克小子,就能那么快坐到第四装甲师师长位置上、官拜少将扛两颗星,啊?就凭他去苏联上了几节课吗?那俄国人又算老几啊?

本身就不怎么瞧得起红军的那套装甲战术,觉得东线战场不过尔尔,觉得“我上我也行,甚至我比俄国人更行”。

如此这般情况下,再去指望巴顿这老小子能跟杰克看对眼,那自然更不现实。

知道某位暴脾气二爷看自己不顺眼,杰克也是除了例行公事之外从不去主动招惹,两位美军常驻柏林的最高军事长官之间就这样井水不犯河水、形同陌路。

甚至于连杰克跟马拉申科走动的次数,都要比跟巴顿走动的次数更频繁些。

至少人家师徒俩还吃了顿饭、摆了桌酒席,跟巴顿那是除了公务开会之外就再也屁事没有,连下部队都没一块去过。

理所应当的,看“学生”不顺眼的巴顿,直接将自己的负面情绪给投射到了马拉申科这个“老师”身上。

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但也就仅局限于表面上而已了。

实际上,对红军的不屑再加上个人原因,巴顿这是实实在在的想看看马拉申科,这个自认为“名过其实”且“吹嘘成分大于实力”的俄国佬出糗吃瘪。

所以刚才这开场白,这还只是对线刚开始交出去的先手技能而已,心里乐呵呵的巴顿就等着看这俄国佬接下来怎么吃瘪懵逼。

但就像很多和马拉申科初次交谈的西方人一样,马拉申科这一口地道的英语一开口,巴顿那边基本上直接就进入了“面部表情按暂停”的状态。

“巧了,巴顿将军。我马拉申科平生不学无术、孤陋寡闻,但起码的英语我还是略懂的。您不懂俄语没关系,我可以用基本的英语与您交谈,如何?”

“.”

沙滩之子!!!

你这叫略懂英语?你比我家隔壁活了70岁的老太太讲得还流利!

你这叫不学无术、孤陋寡闻?啥意思?我巴顿连不学无术、孤陋寡闻都不如,还得让你这俄国佬自降段位来跟我讲英语是不是?

基于文化差异间的理解可能略有不同,但意思确实就这么个意思。

立下马威不成反被马拉申科摆了一道,面露不悦但也只是一闪而逝的巴顿仍能维持常态,嘴皮子上下一抖便脱口而出。

“那还真是有劳你了,马拉申科将军。”

“哪里哪里,应该的而已。毕竟学到老用到老,学习知识总会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

巴顿是真觉得这马拉申科几乎把“不学无术”制成戳,一戳盖到自己脑门顶上来了。

本就对马拉申科看不上眼的先入为主刻板印象,这下被更加加深。

已经在心里给出了“师徒二人一个德行”的评价,下意识的不想在这个自己开头的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急于脱身,俩手故作威武地扶了扶自己的武装带的巴顿紧接着便兀自开口。

“我还要去视察我的部队,先失陪了,戴高乐将军。”

“.”

望着气鼓鼓的巴顿那扭头就走、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偷着乐的马拉申科就觉得这老小子还真挺有“意思”。没事找事兜不住了直接撂挑子走人、关我屁事,真是颇有21世纪的美军之风呐。

“看来我们的美国朋友不太高兴,马拉申科将军。老实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巴顿将军这个样子,没想到今天开眼界的不止是阅兵。”

“呵”

兀自一笑的马拉申科摇了摇头,紧随其后的话语便脱口而出。

“他们美国人向来就这样,戴高乐将军。爱出风头、天下第一,走路都是鼻孔朝天,除了拳头什么都不认也更加只认识拳头。一旦遇上了自己下不来台的时候,撂挑子走人就当无事发生,搞得好像全世界的记忆都跟鱼一样只有两秒钟。”

“但实际情况呢?那只能说明白人都明白,你我也都懂。”

“相信我,以后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的,你我会共同见证历史。”

多年以后,当戴高乐在回忆录中提起今日这时的此情此景时,仍然忍不住感慨万千,自行给回忆录里标注上了“富有远见”的重点符号。

要不然怎么说人家是“法兰西最后的真男人”呢?

就光“实话实说”这本事,搁老欧洲这片地界上的若干年后,那还真就成了个相当稀缺的罕见本领。

与戴高乐一起相伴而行在六月十七日大街上,而马拉申科也不在乎那些有的没的、什么架子或者面子一说。

主动把一行人里站中间的C位让给了戴高乐,自己就陪在戴高乐身边、看上去像个陪同视察的随从。

什么叫“面子和尊重是自己挣来的、不是别人给的”,看看戴高乐现在的状态和巴顿刚那样的对比鲜明,想要理解透彻其实并不算难事。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柏林一战,但眼前的此情此景,还有我到柏林之后一开始见到的景象,这些都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是何等的激烈、何等的艰难,而红军的胜利又是如何的来之不易与功勋卓著。”

“我不禁想问,马拉申科将军。曾几何时,发生在你的祖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难道也是如这般情形一样吗?我听说你也是那场战役的亲历者。”

“我去过西线战场的很多地方,诺曼底、巴斯托涅、洛林,但这些地方没有一处是能比得上我在柏林亲眼所见的,我指的是战斗痕迹和惨烈程度。”

“而像这样的战斗,据我所知在你的祖国、在你们红军一路通往柏林的路上,发生了不止一次、很多次。无法想象红军究竟付出了怎样巨大的牺牲,才将这些呐粹邪魔彻底送进了地狱。”

“我想无论如何,无论我们今后会变得怎样,但唯有这份你和你的同志们、你的祖国为反法希斯战争胜利做出的伟大贡献,是最不应该被遗忘,更加值得铭记和尊重的。”

“.”

不说把戴高乐佩服的五体投地吧,但马拉申科是真觉得人家这眼界、这格局,那明显和刚才的某人有天壤之别。

想到这里,与戴高乐相伴而行,已经走到了勃兰登堡门下的马拉申科,不禁回首眺望着今时今日还在国会大厦顶上飘,但却已不是原品而是备份品的胜利旗,一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不禁涌上心头。

“我始终相信一点,戴高乐将军。便是我们人类作为这颗星球上的一个物种,尽管我们的文明进程和历史走走停停、时而挫折甚至停滞不断,但我始终坚信我们人类是有共同的命运的,就像这场反法希斯战争一样。”

“只有当我们放下隔阂、彼此间为了一个相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命运,才能更加积极向好、向着更有希望的方向迈进发展。”

“有朝一日,我希望我们全人类能作为一个共同的集体,一起迎接未来。我们能一起回首历史、一起不忘过去,一起铭记那些我们该铭记的过往和经验教训。”

“也许这一天的到来还需要很久,但我们已经在路上了,而且还会继续在路上、一直走下去。等我们真正抵达彼岸的那一天回首往事,那时我们就会发现,过去所走过的一切艰难险阻都是值得的,因为那时的人类将能真正以一个物种、以集体之名而伟大,我们的征途将会是这长空之上的星辰大海!”

“.”

循着马拉申科的视线望向天际、驻足凝视,耳畔间回响着这久久未能散去的话语、反复品味。

许久,也可能是并不长的十余秒钟过后,对马拉申科的话有着自我理解的戴高乐不禁感叹着开口。

“真是何其浪漫而又伟大的理想,就如同曾经发生在我的祖国的一些事一样。”

“今时今日的我尊敬你的这份理想与信仰,并且我相信未来的我还会继续铭记并尊敬下去。”

“经历了这么多之后还能如此乐观、如此向往美好而积极向上,马拉申科将军,你的这份热情切实地鼓舞了我,就与你一样,我也坚信着我的祖国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希望我们都能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按照参阅各方的事先沟通协商,乘车检阅部队的阅兵主官,理应是参加本次联合阅兵的四国代表当中,实际到场的身份最高位者。

在既有历史中,担任这一职位的人是朱可夫,英美法各方前来参阅的代表身份较之朱可夫都要低一级。

而在时间线发生了变动之后,情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戴高乐作为到场的四国代表中身份最高位者,乘车检阅部队的人理应是他。

但该有的格局一样都不落的戴高乐,不但接下了这一差事,还顺手向朱可夫发出了邀请,邀请朱可夫与自己一起乘车检阅部队。

按照戴高乐自己现场给出的说法,这是出于对红军解放柏林这座城市应有的尊敬,乘车检阅联合部队的人理应有红军的代表出席。

虽然是临时变动,未经事先沟通,但朱可夫最终也是笑着接受了这份善意的邀请。

毕竟戴高乐给出的理由恰当、无可厚非,而且就连阅兵这举办场地的六月十七日大街,那都是马拉申科的领袖军驻地辖区。再往前推到炮火横飞的时间点上,这条街上奔驰着的还都是领袖师的IS7重型坦克,直奔国会大厦杀将而去。

在红军的地盘上阅兵、邀请红军代表检阅部队,就算是出于“强者为尊”的军事法则,这也仍然合情合理。

至于本就看马拉申科不顺眼的巴顿这下怎么想,那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呗,你总不能把人家脑子拴住、不让人家想不是?

最新小说: 双穿门:开局上交民国位面 放逐的仙路 和首席社长谈谈情I,II:路从今夜白 全星际都遍布了我的鱼 天上有棵爱情树 斗罗从迎娶千仞雪开始 刘备的日常 我的钢铁帝国赵煦张寒 风起崇祯全文 大唐小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