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七海扬明 > 章一七四 内迁之路

章一七四 内迁之路(1 / 1)

李明勋虽然当起了甩手掌柜,但却给李君华留下了一个高效能干的军政班子,这让李君华可以快速有效的处理军政要务,但当就赈济和内迁漠北的蒙古、满洲之民向这些人咨询的时候,大部分表现的兴趣缺缺,每个人似乎都不愿意接手或者参与此事。

而李君华很快搞清楚,为什么所有人都对此不上心了,因为拯救这些灾民实在是吃力费钱不讨好的事情。这些人在两个月前还是帝国的仇敌,因为军事斗争的需要,在帝国内部军政两界都一直进行仇恨宣传,现在战争告一段落,帝国取胜,没有屠杀没有劫掠,已经是仁至义尽,要他们像救助边墙内的百姓一样救助这些牧民,没有人是心甘情愿的,中低层官员的想法就是,老子不杀你就是恩情了,还想吃老子的喝老子的,不可能。

而高层军政要员也没有什么动力,即便是皇帝也是如此,帝国北伐,豪取大胜,便是盖世武功,而军纪严明,广为赦免,招抚蛮夷,不问旧罪,那就是仁德。这些难民活下来十万,是皇帝的文治武功,活下来四十万,也不会再添英名。相反,如果大规模耗费物资财力去救助曾经的帝国仇敌,反而会引发争议,显然,做好这件事,也不会有功勋赏赐,军政官员们为何还要去做呢?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如果甩手不管,这三四十万人衣食无着的人会变成乱民马贼,袭击帝国的驻军,但帝国如今有超过二十万人驻军漠北,自然无惧,撤军之前,修几个堡垒,等物竞天择几年,这片土地和活下来的牧民仍然属于帝国。军队获得战功,内阁不用违背民意支取赈灾款项,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殿下,如果有太多的掣肘,太多的不便,卑职觉得,此事可以缓议。”李君华摸行营官员底的时候,常阿岱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本就是行营官员的一部分,对于同僚们的意思再清楚不过,若非如此,也不会想尽办法请太子出面了。

李君华微微摇头:“不管怎么说,能让更多人活下来本身就是一桩好事,常阿岱,你要清楚,当这群难民归附后,他们就已经是帝国的臣民了,身为帝国的太子,我没有任何理由看着他们孤苦的死在草原上!

我不会装作看不见的,你也要坚定信心,我们一起做成这件事。我也相信,父皇也愿意看到更多的人活下来,或许这也是对我的一次考验,你懂了吗?”

常阿岱猛然觉醒,皇帝为什么这个时候去祭天,把大权交由太子,为什么对自己赈济安民的奏章没有批复,就是想要看太子做这件事,现在这种情况,在内阁不愿意拨款,官员没有动力,民意不允许的情况下,只有掌握北伐大军后勤补给和总揽战区军政要务的两位皇子可以拯救这群难民,显然,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一次测试,而对皇子的测试肯定涉及皇位。

“卑职明白了,卑职定会全力以赴,助殿下玉成大事。”常阿岱立刻回应。

“好了,这件事确实要做,但也不能枉顾一切,民意民心不可违,军心士气不可动,否则,做了也是错的。”李君华心中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他拍了拍常阿岱的肩膀,示意他坐下,然后问道:“难民有多少,你心中可有数。”

“目前漠北处于军管状态,各军也只是按照命令给难民供给食物,不让其闹事,根本无人管理,也不知具体多少,但依卑职猜测,目前归附的已经超过二十五万,等到大军铺开,皇命广布,至少会有三十五万,甚至四十万人归附。”常阿岱说道。

李君华淡淡点头,满清余孽要么被诛要么逃亡,因此,漠北的部落已经一盘散沙,招抚的诏书或者军队的刺刀到了,早早晚晚都会归附的,漠北原有人口在五十五万人左右,发生在冬季的这场战争导致大量人死亡,算将下来,也不会超过四十万。

“四十万,着实不少,这么些人内迁是个问题,安置更是个大问题,你在理藩院这些年,对各绥靖区都熟悉,你觉得哪里合适,哪里又不合适。”李君华倒也不拿捏,直接问道。

常阿岱第一时间回应道:“殿下,燕北绥靖区肯定不合适。”

李君华先是一愣,继而明白过来,燕北作为京城北方的绥靖区,这些年来大力发展开拓,有的是土地,作为北伐大军的主要后勤来源,也有的是粮食。论起来,物资是最丰富的,可燕北却是最不合适的地方,整个燕北绥靖区根本吞不下这么多的人口,别说四十万,就是二十万也做不到,想要安置人口,必然要向工矿业倾斜,京畿地区商业的发展,对人的需求是巨大的,倒不是无法安置,但如果大量的蒙古人涌入京畿,势必会引发剧烈的社会反映,那么这件事就会变成坏事。

“云中绥靖区如何,去年我曾去过,河套地区水草丰美,垦荒商屯也是各绥靖区之首。粮食当是不缺的,也有充足的土地安置。”李君华道。

常阿岱依旧摇头,解释道:“其实也不那么适合,殿下,漠北之民都是牧民,不懂稼穑之术,您给他们土地,也难以快速适应,无法做到及时的自给自足。况且,如此安置,消耗极大,不仅需要土地,还要农具、耕牛种子和房舍。

若是让他们继续从事放牧,也有些不妥,毕竟有大量的直辖旗佐要北迁戍边,原本各旗佐就要抽调牛羊牲口支援,一下子又涌入许多丁口进来,必然生机艰难。又不可能把人交由藩属旗佐。”

交由藩属旗佐是不可能的,那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帝国一直压制藩属,也不愿意见其做大,实际上,李君华问询行营官员时,有人就提出一种很简单的办法,把这些难民分封给各绥靖区的藩臣,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弄回去,死多少活多少看他们自己的本事,而各藩正没法子扩张呢,自然也愿意,能带多少人回来都是赚的。

“商屯呢?”李君华问。

“商屯倒是可以,但绝对消化不了这许多人。”常阿岱道。

云中的商屯是帝国各大绥靖区里规模最大的,可因为靠近帝国核心地区的缘故,收到了帝国最多的投资,而人口补充也方便,因此从来就不缺人。李君华去年暗访过云中绥靖区,对此多有体会。想到这里,李君华倒是明白了:“说起来,还是东北各绥靖区合适。”

李君华倒也明白常阿岱为什么不直说,毕竟他来自吉林绥靖区,本人又是外藩藩臣,自然不好贸然提及人口之事。

“是,齐齐哈尔、吉林等地的商屯从来都是缺少人口的,东北各绥靖区各行省也缺人,而帝国开拓东北数十年,从来都是胡汉杂居,迁移东北,倒是不会惹出乱子来。难民翻越大兴安岭,就能抵达齐齐哈尔绥靖区,那里有很多大规模的商屯农场,就地可以转化为农业工人,农场与小农不一样,根本不需要什么农业技术就可以胜任除草、采摘、搬运这种活计,以工代赈,也就没什么财政压力了。”常阿岱仔细介绍道。

其实不光是内陆的绥靖区,靠海的几个行省也是如此,自从帝国光复中原后,很多边疆行省的百姓开始内迁,毕竟很多人才迁移过去不过二十年,一代人的功夫,他们知道中原江南的繁华富饶,而随着海洋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向港口城市聚集,各行省对移民素来是来者不拒,这些年日本内乱不断,关外行省不断要求内阁批准接纳日本移民就是最好的佐证。

而除了东北的绥靖区,其实关西绥靖区也极缺人,主要是缺乏非天方教人口去改善当地的天方教人口占比例。但关西贫瘠,开发又晚,接纳不了许多人口,只能当陪衬。

李君华与常阿岱商议到了深夜,大体定下来内迁的名额分配,东北各绥靖区承担大半,二十五万人左右,而西部和南部的则就近向云中、燕北迁移。而几十万人的迁移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他们都是难民,缺乏牲口和生活物资的情况下。而这个问题,常阿岱直接包揽下来,只用了两日,就见了成效,邀请李君华去观看。

这一次,常阿岱没有贸然把太子带往不安全的部落,而是带到行营一侧的藩兵军营里,直奔了伙房,在伙房一侧的空地上,一群蒙古女人正围着冒烟的灶塘忙活,靠的近了,李君华才看清,架在石头上黑乎乎的东西不是铁锅,而是一个向上凸的铁片,更精确的说,是一个鏊子,女人正把木桶里的浆糊团子在上面滚动,然后用木杆推平,随着鏊子加热,这层浆糊干燥起来,逐渐变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煎饼。”李君华看后,不由的说道。

“殿下,您还知道煎饼?”常阿岱倒是有些不敢相信,这种低廉的食物竟然能被锦衣玉食的太子殿下知晓。

“这样的煎饼我从未吃过,只是吃过煎饼馃子。”李君华心中暗暗说道,他可不是前朝那些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子,在皇帝的鼓励下,皇子们可以出入市井之中,而在吃这方面,李君华没有什么嗜好,但架不住有一个爱吃的弟弟,所以各类小吃他都是品尝过的。

李君华笑着对常阿岱说道:“常阿岱,你忘了我们李家祖籍哪里吗?”

常阿岱这才想起,帝国皇室祖籍山东,山东人对于煎饼自然是不陌生的,毕竟是发源地。

这些被叫来进行演示的女人已经练习了一天,手艺也算娴熟,李君华捡起鏊子边的煎饼花尝了一口,虽说刚治好的煎饼很香,但因为用料的缘故,粗糙的很,而且味道很咸,这与平日吃的可不一样,而常阿岱则低声说道:“殿下,这可不是给您吃的,您若想吃,卑职让人重新弄些料来制。”

“这是什么面糊做的,可够糙的。”李君华觉得食道哗啦的很疼,问道。

“大米、小麦、黄豆、玉米........这些都有,只不过都是些糁料,所以额外粗糙些。”常阿岱解释说,然后让人把还未掺水的料拿来,李君华看了一眼立刻明白了,这些确实都是粮食,但都是粮食的边角料,米糠、麦麸、豆料、玉米糁,在帝国陆军中,这些为军卒加工食物剩下的下料都是用作战马饲料的,此刻被碾碎成粉末,与部分玉米粉、豆粉混杂在一起,加入油和大量的盐巴,混杂了水就拿来制作煎饼,当然李君华不知道的是,因为制作量巨大,后来连锯末都成为了其中原料。

而李君华看到这些东西后立刻明白了常阿岱的用意,这些东西都来自于军粮补给之中,而且是边角材料,本质上是抽饲料用作内迁难民的食物,而春去夏来,水草茂盛,军马也用不了那许多饲料了,制作煎饼的主要材料,玉米和黄豆又是东北各绥靖区的主要农作物,价格低廉。

而煎饼也是一种极为适合迁移食用的主食,干燥不容易变质,容易储备,而本身就是熟食,不需要锅具餐具,事实上,常阿岱给迁移的难民每人准备了一个大陶罐子,用于吃饭饮水,就是幼儿或者老人,用水也能把煎饼泡开食用,当然有热水就更好了,煎饼里原本就有盐,所以不需要调味料,也加了油,因此也不缺乏营养。

“材料是充足的,但是加工呢,这东西需要磨成粉末,而鏊子如何得来,漠北可有这条件?”李君华问道。

常阿岱早有准备,说道:“军中不乏石磨、石臼,用来加工成粉自然不成问题,至于鏊子,这东西比铁锅还容易做,别说铸炮的匠人,就连普通铁匠都能做个模子铸出。”

最新小说: 隋乱 我是李世民的后台 征服天国 穿越大唐李简 双面人生王浩李洁 极品万岁爷 放逐的仙路 三国军神 重生大明之携美闯天下 超级兵王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