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知兵的,这些年东征西战不是白给的,宋江虽然没有见过杨沐所部的武器装备多少也能猜测的出来。
杨沐所部均以远攻为主,且威力极大,像败兵所言敌军拥有霹雳火炮,一炮下去糜烂十余里,宋江是不信的,但是宋江相信,赵宋军队没有办法抵抗这种武器的打击,就算依靠城墙也不行,有现实的例子在那摆着,这种武器一多,赵宋军队根本没有任何装备抵挡。
实力差距到已经无法凭借人数、计谋抹平的地步,谁去也白给。宋江倒是想去,不是想去劝降,而是去投降,宋江自认为自己与杨沐的交情总能混个高官,比待在赵宋这里强多了。
赵宋官家赵佶是不可能放任宋江离开的,赵佶见杨沐仍然稳稳地在前进横推,心中害怕极了,便将儿子赵桓宣进殿来,令心腹打晕了赵桓,并将龙袍套在赵桓身上,强行将皇位禅让给赵桓,自己则带着心腹准备逃往江南。
赵桓醒来也是一脸懵逼,发现居然被自己的老爹坑了,只不过,赵桓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登基,也不是调兵潜将以挡杨沐的黔军,而是找到自己的老爹赵佶,并把他的仪驾、行李、钱财之类的没收,不允许他南逃。
即使南逃,也要带着自己啊。
此时杨沐所部刚刚打到京东西路边境,但赵宋朝廷已经乱作一团,此时,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李纲站了出来,决定力挽狂澜。此时的赵桓也是痛快,要权给权,要人给人,只要能打败杨沐的黔即可。
杨沐的黔首在京东西路的边界线附近休整了一段时间,然后兵分两路,一路以杨沐为首,仍然按照既定的路线攻打赵宋的都城汴梁,而另一路则以鲁智深为首,北上河北路,其作战目标是真定府、太原府等与辽国交界之处,目的就是陈兵边境,以防辽国添乱。
由于杨沐所部过于稳,这使得李纲有时间征集并调动赵宋其他各州府的部队陆续向汴梁聚集。当整个汴梁附近聚集了八十万大军时,不管是新任赵宋官家赵桓,还是被扣下的赵佶,抑或者是李纲等文武百官齐齐出了一口气。
唯独宋江却是仍然提心吊胆。宋江如此害怕一是生怕赵宋朝廷将自己祭旗,二是宋江担心,即使八十万大军也不是杨沐的对手。
神行太保戴宗曾秘密给宋江送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杨沐主力部队的装备情况,最后用一句“非人力所能敌也”为结束。
宋江自此对杨沐主力部队所使用的武器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正是基于这种大概的认知,宋江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那就是赵宋的八十万大军不是杨沐的对手。宋江想逃,但是逃不了,不但宋江被整天监视着,就是李逵等人也被全天侯的监视着,甚至连见面都有些困难,就差明着说是软禁。
大军云集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赵宋官员可以睡一个好觉,坏事是正是因为杨沐过于稳,来的太慢,八十万大军再加上汴梁这么多原著名,人吃马嚼之下,消耗太快。
未知的结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待未知结果的过程,就像未射出而却悬在弓弦上的箭,这种时刻最让人难受。现在,李纲等人甚至都盼望着杨沐快些来到,好做一个了断。
在赵宋朝廷上至官家赵桓,下至士卒千呼万唤中姗姗而来。李刚也曾派出使者前去谈判,奈何杨沐根本没有谈判的打算,连让使者开口的机会都不给,直接将使者撵了回来,
谷阅/span杨沐所部到了开封城下,有条不紊地安营扎寨,李刚也曾派出部队前来袭扰,奈何根本没有效果,而且还损兵折将,再加上赵宋马匹本身就少,为了防止士气低落,李纲便停止了这种无用的袭扰战术,而是全力加固城防以及准备巷战。
李刚还是有战略眼光的,知道杨沐所部野战极其强大,攻城战也很强,但主力部队人数少,新归附的部队缺少训练,无法形成有效的战力,李刚的计划便是利用巷战消磨杨沐的实力。
可惜,李刚的计策是好的,奈何赵宋的前官家赵佶和现任官家赵桓胆子太小了,而且李刚错就错在高估了赵佶和赵桓的胆子。李刚为了稳定军心,提升士气,特意让赵佶和赵桓来到城墙上,高举皇家仪仗以提升士气。
赵宋大军士卒的士气提升的很快,皇帝都亲自坐镇了,士气当然高,但降的也快,杨沐所部摆好火炮一个齐射,不但将赵佶和赵桓吓坏了,就连军队的士气也打得直接跌落到谷底。
万炮齐吼,在这个没经历过热武器战斗的时代,所引起的恐慌可想而知!赵佶被吓的差一点尿了裤子,赵桓直接被吓昏了过去,前来救援汴梁的援军,直接吓的崩溃了,有的口呼雷罚而跪地求饶,有的直接丢下武器就跑。
兵败如山倒!汴梁城彻底乱了,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
杨沐又适时对着城墙轰了几轮炮,然后准备进攻之际,汴梁城的城墙上放下几根绳索,绳索上挂着几个篮子,篮子里蹲着几个人。
这些人一落地,便高举着白旗摇晃着向着杨沐所部缓缓地走来。
杨沐见状立即让人停止了炮击,也停止了攻势,毕竟这属于兄弟阋墙,能少死人就少死人,杨沐见对方有谈判的意图那就谈,前来谈判的还是熟人。
“公明哥哥。”杨沐笑了。
“武松兄弟。”宋江也笑了,只是笑的有些苦涩。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武松兄弟很强,但没有想到这么强,如果早知道武松兄弟这么强,我还攻打什么方腊,直接入了武松兄弟的伙,一起攻打大宋,然后混个从龙之功多好。”宋江满心里都在想这个。
“公明哥哥,咱们直接开门见山吧,告诉赵宋官家,只要他们投降,某家便会在江南一带划出一片土地,名为宋城,并封其为宋王,让他们在那里世代生存,毕竟,赵宋一朝并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也未苛待前朝柴氏一族,更未大杀功臣。”
“这是某家的条件,还请公明哥哥回禀赵宋官家,如若赵宋官家同意,那便出城投降;如若赵宋官家不同意,那某家便发兵攻打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