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崇祯大明 > 第六百零五章却将万字平戎策(一)

第六百零五章却将万字平戎策(一)(1 / 1)

扶桑的局势,通过郑芝龙的书信,一点点的展示在了人们面前。

在中原人的眼中,那就是一个撮尔小国,可如今这个小国家,居然不相互厮杀,开始发展经济和科技了。

和平的环境,经济的增长总是最快的。

而那些习惯了战斗的幕府士兵们,则是被人雇佣着走出扶桑去战斗,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武力,还能够得到更多的见识。

就是在扶桑的人,也没有闲着。

大明重视火器,还是因为崇祯一手推进,可扶桑是没有这样的人的,人家依然在和大明齐头并进。

骆养性干咽了口唾沫。

他是明白崇祯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朝堂上是个怎样的情况,都在拿辽东的建奴们赚钱,就是大明内部的天灾都不放过。

苦的只有皇帝和最底下的百姓。

皇帝苦是因为什么事情都无法去做,只要在大臣们认为,皇上越界了,那么就会很快的被安排一番。

死的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而百姓们,就更加不用说了,连皇帝都身不由己,小老百姓有能做什么?

不外乎就是揭竿而起,在天灾的基础上,再引出人祸。

那还会在乎什么民生。

更不要说加强整个大明的武力了。

同样是小冰河时期,偏偏扶桑从郑芝龙的回信中透露出,几乎没啥影响。

其他人,在这一刻也想到了这一点。

明白火器厉害的人,心中都是一阵后怕,幸好扶桑太小,人口并不是很多,要不然现在······

不敢深思啊。

什么样的结果都会发生。

小小的建奴,都会用为骑兵的厉害,而让大明只能被动的挨打,无法做出积极的进攻行为。

就更不要说有着厉害火器的扶桑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远征的诀窍就在准备的越多,越充分,损失就会越低,这一点已经在进攻南越的时候,经过了考验的,尽管现在还不清楚南越的状况,可大家也都清楚,若是大明的士兵,真的损失很大的话,李长庚和张春他们,绝对不敢隐瞒下来。”

目前没有接到南越的急报。

那么就说明一切都很顺利。

这一点晁刚可以从物资的划拨方面,了解一二。

“在半个月前,大明的廉州府,已经传回来消息说是从南越,运回来的一些当地稀有的物资。”

邢氏补充了一句。

物流准运这一块,现在人家是玩的越来越熟悉,就是想要放手,一时半会还找不到可以接手的人。

所以,她说出来的话,也就很有分量。

能够有南越特有的物资运回来,都在从旁佐证着,南越的攻略,已经成功了,按照时间来算的话,或许现在已经结束了,正在进行重新治理。

也就路途太远,消息不是很畅通。

崇祯坐在首位上,心中想的则是,需要道院立刻弄出点差不消息更快的手段。

电力的一些东西,崇祯也都写了出来,送给了道院做研究,可到现在,都没有任何一个成品的东西出现。

机械,数算,这些大明本就有基础。

可以下上升到了电力方面,所有人都是一脑门的雾水,完全弄不懂。

“既然南越的前期战略可行,那么就开始向朱慈烜的封地(高句丽),运送物资。”

崇祯看向了邢氏。

(本章未完,请翻页)

物流转运使的权利,随着大明官道的修建越多,也跟着越发的壮大。

已经有许多人建议他拆分一下这个衙门的权利,可目前为止,崇祯还没有找到何时的人手。

有的官职很简单,只要按照一些规章制度走,都能够胜任。

可现在大明,许多专业的官职。

没有学过相关的学识,还真就是两眼抓瞎,玩不转。

袁可立也在思考着,大明该如和着手把扶桑拿到手中,在历史上,这个小国家,可没少对中原造成创伤。

期间若不是不断的更换朝代,其中积累起来的仇恨,怕是倾尽四海之水都无法洗刷掉多少。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

每一次改朝换代,中原大乱的时候,也会有不少人受不了战乱之苦,从而跑到扶桑定居。

时间久了,虽然还是汉人的血脉,可早就融入了扶桑的习俗,成了真正的扶桑国人。

认真说来,大明是有统治扶桑国基础的,从文化,乃至于人的方面,也都差不多,比之建奴,蒙古人都要容易一些。

虽然郑芝龙传回来的消息,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关于经济和军队的。

可也有一些关于文化的。

对于中原文化的向往,这个国家可是垂涎三尺。

只要有机会来到中原,总会带回去一些,在中原遍地都是,却被他们当成宝贝的东西。

让人有点头痛的就是,中原的文明,传到了扶桑之后,总会给变一个花样,倒不是人家不承认这些都是中原的东西。

而是被改的面目全非,许多意思都和原来的大相径庭。

袁可立回忆不断的思索着,年纪大是大了点,可学识很是丰富。

他不同于现在在议事厅坐着的这些人,进士出身,还是三朝元老的他,无论是见识,还是知识储备,都不是旁人能够比的上的。

在他的在记忆中。

历史上有两次次击败扶桑的前例。

唐朝时的白江口之战、明朝万历朝-鲜战争,其中万历朝的事情,他还是亲身经历,虽然没有参与其中,可整个过程,还是清楚的。

白江口之战发生在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地点是今天的朱慈烜的封地(高句丽)锦江入海口。

当时,唐军正在攻打高句丽半岛上的百济国,扶桑前来救援。结果,扶桑的军队在白江口被唐军全歼,百济因此投降。战败后的扶桑,惶惶不安,生怕唐朝进犯,在沿海加强了防御。其实,唐朝根本不把扶桑这个偏远岛国放在眼里,压根就没想过去攻打扶桑本土。而此役也让扶桑真正认清了差距,掀起了向唐朝学习的热潮。

到了大明朝建立时,扶桑就表现出了对中原的不臣之心。在太祖皇帝朱元璋派人诏谕扶桑朝贡后,袁可立还记得一些卷宗上是这么记载的。

“扶桑九州岛的怀良亲王是这样回复的:‘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面对扶桑的不臣之心,朱元璋虽然生气,但还是把扶桑列入不征之国的行列,当时的具体原因,已经无法考究。

可事实就是如此。

明成祖朱棣时,扶桑为了在朝贡贸易中挣钱,表面上对明朝恭敬臣服,开始遣使朝贡。但随着扶桑的野心膨胀,扶桑逐渐从不臣之心,发展成“征韩亡华”的想法。

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扶桑最后一次向大明纳贡。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按照扶桑的纪年就是天正十二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加紧实施“征韩亡华”

(本章未完,请翻页)

策略。

并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悍然入侵了朝-鲜。

袁可立清晰的记得,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明廷命令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决心派遣各军援助朝-鲜。十二月,经略宋应昌、李如松率军七万人东渡入朝,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日抵达平壤,初八日合兵进击平壤,一举攻克,歼敌一万余人,俘获无数,日军逃窜,明军取得了入朝的第一个伟大胜利,史称“平壤大捷”。

“皇上,在大明的万历年间,是有不少人做过打进扶桑本土计划的,最早提出这个策略的是太仆寺少卿张文熙,他主张调动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省的水师,直捣扶桑的本土。”

袁可立的话,让正在讨论着怎么出兵的人,都静了下来,既然前人也有过这样的考量,那么他们也能够从当中吸取一些经验。

尽管这两者之间的军事实力大不相同,可在自己还没有万全之策的时候。

也不放多听听。

见到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袁可立也没有卖关子,紧急的军事讨论,要的就是快,和全面。

他自己说的,和前人总结的,也而不一定适合这个时代。

在袁可立的心目中,这个时代的军队,是最能够创造奇迹的,说出这些不过是一次参考。

“大明的水军,战斗力要比以前的高,这一点和荷兰人的战斗,就可以看得出来,再之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巡抚许孚远也提出了征讨扶桑的计划,然而他又提出军费百万的要求,财政困难的朝廷,最终没有同意。”

说道这里,袁可立叹息一声,整个大明,从开国到如今,也就崇祯的手上,朝廷从来都不缺钱。

这是旁人羡慕不来的。

要是当时万历皇帝国库之中,有这么多钱财的话,扶桑早就被打下来了。

其他人闻言也是一怔。

他们没想到,连续两次攻打扶桑的计划,最后都是因为朝廷没钱,才不得不放下不提。

就是崇祯也是无语。

他的历史并不好,还真不知道大明有过这种计划。

该说,大明的皇帝,就是刚猛吗?

自己当年的小弟朝-鲜被人欺负了,想到的就是打到敌人的本土去。

从中说和,求和。

这样的想法,似乎都没有存在过。

“后来就到了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当时是扶桑后阳成天皇庆长二年,扶桑退出了议和,再次挑起了对朝-鲜的战争。

福建巡按徐兆奎、巡抚金学曾都建议调动浙江、福建的水师打击扶桑本土。

万历皇帝正式批准了这次作战计划,因为广西总兵童元镇熟识岛情,朝廷任命其为统帅,主持进攻扶桑。

不过,因为扶桑的丰臣秀吉死亡,扶桑退出了朝-鲜的战场,当时朝廷的国库也没有多少银子,不得不放下了这次计划。”

崇祯眼中吃惊的神色已经退去,只剩下惊愕,这是在逗他?

他还以为能够听到一些,在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战争,合着连续几次都因为朝廷没钱,所以不得不放弃?

“也就是说,大明的士兵,从来都没有踏上过扶桑的土地?”

崇祯面色有些难看。

人家倭寇来大明经常打秋风,整个朝中的大臣们,只想着防守,就没想过也出去抢一波回来。

袁可立尴尬的轻咳一声道:“是的皇上,不过这些人留下来的计划,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

最新小说: 团宠真千金她马甲又掉了 养丞 一等宫女 佛系假千金的美食指南 陈洛初姜钰 美女军团的贴身保镖 律政奶爸 盛嫁无双之废柴王爷神医妃 我的校花老婆 我的战神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