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习俗,开张当天道贺的亲朋好友是要买三样以上物品的,大小不论。哪怕买跟针也算一样。
不过今天,来的人着实不多。来了总不能真多久买过年针头线脑的吧。
来的人有小毛妈妈、徐华、黎夏、易澜、汪敏、刘会计、黄佳玉,没了!
所以徐华才会待黎夏异常的热情。
黎夏给她和易澜做了介绍之后,两人彼此客气的聊了几句。
虽然物流公司要搬到市里去了,而徐华只是一个镇长的秘书,但山不转水转,谁知道还会不会打交道呢?
小毛妈妈看到黎夏,心头有些后悔。两年前小毛闹着要和黎夏合伙做服装生意,她拦了。
如今黎夏不但自己赚了钱,还带着全家都拿上了高工资。附近的人家都羡慕黎会计得很。听说人家老两口又出门旅游去了,哎——
如今晚了两年,供销社揽储事件让居民、农民的消费欲望都降低。而且厂子也不景气了,厂里的熟人就是有心照顾生意,也囊中羞涩啊。
厂里先是不发奖金,到现在只拿基本工资,几班工人领着上班。老徐的日子也不好过,整宿整宿的睡不着!
吉时到了,小毛亲手点燃了鞭炮。她和继兄关系不大好,人没来。至于继父,在上班。
一阵鞭炮响倒也吸引了来来往往的不少人的注意。但进店的人还是少。
小毛站在门口笑道:“买不买,都可以进来看看啊。好看、不贵,广州那边的直销货!”
黎夏拉拉易澜,“看看,有合适的可以试!”
易澜没时间去淘衣服打扮自己,日常就是衬衣配西裤或者一步裙。
而小毛在打扮上是有自己的一套的。她淘回来的衣服款式新颖大方,这些衣服性价比还不错。
易澜便当真挑了起来,一套一套的去试。
她直接挑了六身。
帮着招呼客人的小毛妈妈和徐华都很高兴。招呼着她去试穿,不合适给她再换尺码。
易澜穿一身就出来照照镜子,让黎夏看看。
黎夏不停的点头或者摇头。有几身看不下去的,索性上手给她另挑了色彩明艳的替换了。
“别老是黑白灰,你才二十五六呢。试试这玫红、嫩黄,粉蓝色的。”黎夏衣服、裙子给她各拿了两身。
小毛道:“对,你都试试!黎夏很会挑衣服的。”
易澜最后直接买了八身,四百多块。算是今天的大户了。
她笑着对找钱的小毛道:“以后上新了,给我个电话。”顺手把办公室电话号码写给她。
易澜是真的没时间去挑衣服,小毛的眼光又还可以。
黎夏笑着给自己也拿了三身,她十天半月就会去市里逛一逛给自己和父母、侄儿侄女添置点什么。
三天前只是帮忙进货,自己没去买。这三身就是照顾生意了。
她这三身差不多两百。
不过小毛店里自然不只有这个档次的衣服。主要易澜和黎夏如今收入高,往来的也都是荷包比较鼓的人。采买的东西肯定不会便宜了。
汪敏和刘会计如今手头虽然不如前两年松活,但比普通人还是要有钱点的。
会计、出纳本来就属于管理层,技术员也拿得比普工多。而且汪敏家里也是几口人挣工资。
所以一季采买几身新衣服还是拿得出钱的。
还有黄佳玉,虽然只是民办老师,也是家里没负担,还能贴补她一些。
她们五个再加上徐华,一下子就买了二十三身。众人在几个试衣间嘻嘻哈哈的进进出出,甚至黄佳玉还跑进来和黎夏两个人一起换衣服。
以前两人一起读中学住校,一个寝室的。缺水的时候一个洗澡间洗澡都干过的。一起换衣服,压根不用忌讳的。
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嘻嘻哈哈的换装,一下子就让小毛的店子热闹、红火了起来。
而且店里挂的衣服也都很两亮眼,贵一点的三五十,普通的二三十、十几块的也是有的。
电影院门口也是上街赶集的必经之路,也渐渐吸引了路人进来看看、试穿。
一时生意也渐渐来了。
黎夏和易澜拎着十一个口袋放进车子后座。黎夏坐进副驾驶位,“小毛,生意兴隆啊!我们先走了。”
小毛点头,“慢走啊——”
黎夏对易澜道:“易教授不在,你回家也没事。走,上我那儿去,我沏茶给你喝。”
茶是舅舅送给黎夏的,她有一整套茶具。闲来无事在餐馆庭院里沏壶茶也是很自在的。
这会儿早旺场已过,午旺场未至,正是清闲的时候。
坐在黎夏的庭院里,易澜端着茶杯看着路上的行人。
“比起前两年,确实萧条了些。说真的,虽然小毛挺有眼光,我还是觉得此时开店不是什么好时机。”
黎夏道:“跟两年前自然不是好时机,但总比真到了不得不自谋出路的时候才打主意强。树挪死、人挪活!”
果然,没几天小毛就挪了。
她让她妈替她看店,让牟丽丽骑着三轮车到县城车站那一片卖衣服了。衣服就一件意见跟晾晒似的挂在做的架子上,一目了然。
卖出去一件给牟丽丽提成五毛到一块。这样一天下来总能卖出去三五件。
基本工资两块外加提成两块左右,牟丽丽一个月的收入也能上百了。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五六件衣服,提成就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