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调教大明 > 第六百四十章 廷议

第六百四十章 廷议(1 / 1)

辽东惨败的消息是以传言的形式被时人所知,消息传来之后,立刻震惊朝野。

李成梁镇辽二十年,虽然偶有小败,但多半是不停的胜利胜利再胜利。

光是辽镇一镇的捷报,万历一朝这十几年来,告庙祝捷就有十次之多。

李成梁有一万五千级的斩首,这个成绩,用很多当时的文官的话来说,就是国朝二百年武功之最。

当时武将封爵,难于登天,戚继光自讨倭斩首亦数千级,俞大猷亦立下天大战功,不要说是洪武和永乐年间了,就是成化年间,怕也是有封爵了。

可这两人,就是没有封爵,当时四大名将,马芳,俞大猷,戚继光,三人均无封爵,只有一个李成梁,斩首过多,立功太大,无可奈何之下,朝中的文官们才给了李成梁一个伯爵,甚至有人提议,既然辽镇缺不得李家,不如仿云南黔国公沐家的故例,叫李家世镇辽东得了。

虽然朝廷不可能公开准许这样的事,但前前后后的迹象来看,如果李家实力还在,李如松不早死的话,李家世镇辽东,就已经俨然成了立局。

这样的一个超级威猛的总兵,居然打了这么大的一个败仗,损失了近五千的精锐骑兵和近万战马,被敌人包了饺子,可以说,这也算是大明九边这百余年来,难以想象的大败仗!

北虏的战斗力,毕竟是太弱,根本不曾对装备精良的九边将士形成太大的压力,明军纵有小挫,甚至丢土失地,但如这样被人将几千精锐全数歼灭的例子,毕竟还是头一回,消息一传到京,几个御史当先上了弹章,朝野之间,竟是为之失声。

接着当然是要查清事实,朝廷赶紧派了干员去辽东调查,同时兵部移文咨问蹇达和辽镇,问询传言和几个御史的风闻奏事,是否属实,如果属实,为何隐瞒不报?

兵部的专使刚过密云,还没有抵达山海关时,梅国桢终于上奏了。

他的奏折,十分详尽。

战事的经过,损失的人马,包括十几个千总级别和游击衔武官的死亡,包括参战将士的来源和调拨时间,包括事前的筹备和行军路线,遇伏地点等等,详细备至。

奏折写的沉痛之至,李成梁的老迈颟顸,骄狂轻敌,李宁等人的庸懦无能,将士们的浴血奋战等等,写的层次分明,十分感人。

甚至军旗抛掷于地,战马伏尸于野的惨况,也是写了出来,梅国桢的奏事,向来就这样的风格,文采斐然,加上事实详尽。

如果有人质疑他的消息来源,就得自己想办法再去调查,而往往事实证明,梅国桢的奏疏向来是基于事实,从未捏造过,这也是他攻倒失踪前辽镇副将陶成喾的重要原因,明朝御史奏事,不仅能风闻外朝,甚至内朝之事,一样风闻。

梅国桢的风格,却并非如此,他以文采和事实并重见长,这一封奏疏一上,力量太大了。

消息传来,未及两日之后,蹇达先谢罪了。

先认了失察之罪,再认驭下无能之罪,两罪相加,蹇达无颜再居总督之位是肯定的了,而朝中议论纷纷,就是要拿李成梁怎么办?

……

……

七月六日,天子从内廷下谕旨出来,着令内阁与六部九卿举行廷议,商讨辽东一事。

特谕侍班官驸马侯拱辰与锦衣卫都指挥张惟贤参与廷议。

以这两人身份是不够格参加的,就算廷议范围扩大到勋臣也参加的地步,比如这一类辽东的军事危机,国公和管京营的侯伯可以参加,但这两人参加这一类的廷议仍然是资格不够,这一次能够参与廷议,当然是这两位的地位水涨船高的明证。

侯拱辰是驸马都尉,执掌宗人府事宜,清贵闲差,张惟贤却是一个有实权的人,在这两人进来时,连徐文壁这样的国公都有一种压力感。

申时行是首辅,自然由他先表明态度:“成梁误国,丧师,虽有镇辽大功于前,然而无论如何也不适宜继续做总兵官了。辽镇总兵,应当换人。”

对这个处罚,众人都无异议。

“新总兵人选,如何?”

许国道:“我意是辽阳总兵张惟功,练兵有方,守土亦有功劳,这些年辽阳等地大兴军屯,粮食年年丰收,九边到处缺粮,这个就是大功劳一件。如果叫他调任辽东总兵官,全辽情形都会大有变化,抵御外虏,自然也不在话下。”

“许阁老此言下官并不赞同,”户部尚书王璘道:“辽阳镇年年丰收,倒未见少收一粒军粮,相反却在直隶等地抛售粮食,扰乱市场,实在可恶。仅此点,下官就不赞同他升任。”

徐文壁点头道:“张惟功虽练过兵,也立过功劳,但那只是小打小闹,真正数万乃至十万人,千里之地的大规模的战事,他怕是还太年轻啊。”

“就是,”别人说话还有点持公而论的意思,抚宁侯朱岗就充满恶意了,当下满带蔑视的道:“英国公府一脉也不是没有人了,这张惟功暴虐残酷,多行不法,叫他执掌辽东全境,实在叫人不能放心。”

其实这话用来评价他自己倒是很合适,众人无不面色怪异,但亦不好说什么。

王璘的话,代表很多在地方上有利益的文官,不仅是江南,还有九边各地,文官多半都有家族,声气相连,屯粮贩卖,是一个来钱最大最快的地方,张惟功的辽阳大兴军屯,不仅满足自用,还能大量贩卖,不仅如此,顺字行强悍的物流也无视南北差异,九边缺粮,大量官绅富商都想分一杯羹,结果大半的利润都被顺字行拿走或是抵消,很多家族有粮食生意,或是和大粮商有关联的官员,都对惟功和辽阳一系极为不满。

王璘就是和北方的晋党有密切联系,粮价被顺字行控制,晋商是受创最深的一家,当然意见也是最大。

“不仅如此,”朱岗又道:“辽阳存在,乃是为了配合辽镇用兵,这几年他们两镇总是内耗,牵扯辽镇力量,才有此败。所以不仅要撤换李成梁,张惟功也不能就这么算了。要么撤换他,要么得给他惩戒,否则各镇都这样自行其事,朝廷还有威权吗?”

徐文壁一皱眉,点头道:“此是公正之论,抚宁侯说的极是。”

申时行点头道:“确是此理,辽镇之败,辽阳不能置身事外。当小惩大戒,稍稍叫辽阳方面,多做一些事也好。”

首辅定了调子,沈鲤和王家屏等人对辽事不大了解,沉默不言,惟有石星道:“诸公,辽镇疲惫,北虏势强,听说辽阳兵马犀利,如果惩罚张惟功,军心受挫,恐不是国家之福。”

朱岗十分鄙夷道:“他除了练些样子兵出来,这么多年,哪里打过什么大仗,硬仗?”

这又是近于公论,虽然惟功在万历九年斩过速把亥,不过朝廷该给的封赏大致也给了,然后就是一直拿东虏人头涮军功,很少有北虏的首级,特别是这几年,辽阳在积攒内力,镇中一直在爆兵,爆武器,积攒畜牧和战马,积攒军粮等各类军需物资,养育栽培各类人才,于战事上确实放松了不少,这样,不显山不露水,人们都知道张惟功做生意很了得,顺字行和其下的四海商行生意一直到闽浙和两广,江南一带也有深厚的根基,但辽镇的强大,却始终没有被人放在心上,特别是朝中的重臣,他们俯瞰全局,辽阳这样的小军镇,根本不会使他们倾注太多的注意力。

朱岗看向张惟贤,大声道:“锦衣卫都指挥在此,可以发一公论,看看辽阳是否有超过辽镇的实力?”

这种场合,张惟贤还算内敛,虽然人人对他的实力侧目,他却并不张狂。

在此时,他当然不会不附合朱岗,尽管从锦衣卫的情报来源来看,辽阳已经是一个很可怕的存在。

光是情报上的实力,恐怕九边和京营加起来再添上锦衣卫,也不可能是辽阳的对手。

他微笑着道:“辽阳额兵才三万,辽镇九万多,恐怕不好相比啊。”

“着啊!”朱岗一拍腿,大声道:“就是这个理。”

申时行道:“好了,如何惩戒辽阳,由兵部议好了呈上就是,要紧的是,议论辽镇接掌总兵吧。”

众多重臣对辽阳充满恶意,此次战事明明与辽阳无关,但惟功不仅不得接任辽东总兵一职,还会被朝中处罚,连许国也是知道这其中的利害,自己稍作提议,立刻引发激烈的反对,朝中的重臣在此,除了寥寥几人外,几乎没有人支持自己,就算是**中人,对惟功看法也是各异,一念及此,他也不愿力争了。

石星想争,可他是一个众人眼中的技术型官僚,虽然他很敏锐,也有能力,但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看到许国没有力争,石星也只能隐忍下来。

此时看出惟功**在朝中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对他充满恶意的势力太强,这也是当年想整顿京营的后遗症之一,可想而知,做这件事有多么困难。

勋贵高层和锦衣卫,加上阁老,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在这样的实力面前,惟功在朝堂的一点支持瞬间被压在霁粉。

www.。m.

最新小说: 帝疆 神鹰天骄 大楚皇亲 战国第一纨绔 唐骨 崛起于民国初年 重生大宋赵煦九皇子 我来做明帝 五胡之血时代 晚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