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前三天,安排好果园里的事,谢卫华苏叶带小五回家,去年的棉花还剩有,今年种得更多,收成也不差,棉花堆积了三个仓房,地里还能采摘两、三次.
所以谢卫华和苏叶打算回来去找苏景楠做些纺线机和织布机,深秋冬日里事少时,教小姑娘们纺线、织布,她们初学织的布不够好,不过给自家下人长工们用就足够了,他们用布不用再从府城布铺拿回来.
冬日里男孩子半天能干什么,他们还没想出来.
回到家,过节应用物品谢母和赵晴已备齐,节礼已送得差不多,就差村里的亲戚.
谢卫华一回来,正好和谢卫辰一起给姑父一家送去节礼.
两人回来,除了带回和往年差不多的回礼,竟多了一篓螃蟹,还都是活的.
一家人围了上去,谢母惊讶:“大闸蟹,还活着,你姑父怎么从江南运来的?”,太好了,在北方,吃个大闸蟹太不容易了.
谢卫华回道:“放木盆里养,木盆固定在马车里,每天换水,喂豆饼,玉米饼,路上也死了一些.”
苏叶:“佩服,为吃这一口,这么麻烦的事他们也做”.
谢卫辰笑:“为自己的口服之欲,也为银子,直接拉去府城卖的,卖十两银子一只”.
赵晴好奇:“大闸蟹在当地怎么卖?”,姑父就是大气,留给他们家一篓.
“五百文一只”.
“也很贵了,一只鸡才七、八十文”,十两一只,有人买吗?
“这东西吃的是鲜,中秋就是吃蟹喝菊花酒,哎呀,家里没菊花酒,明天去买”.
“.......”
谢卫华把捆绑的大闸蟹放木盆里,倒入水,小孩围了一圈,没吃过大闸蟹的他们问个不停,谢母耐心地回答他们.
南丰果园这边节日前一天上午,又采摘一次棉花后,孩子们带发下来一套新衣服,一人提一斤肥猪肉和两个月饼,高高兴兴地回家.
下午,长工,下人们节日福利都发下去,赵吴两姓的小管事们也进镇租车回家后,张铎和王矩才赶车启程回老宅和家人团聚.
而南溪两村男女七十多个孩子回到家,在两个村里翻起了风浪,和苏叶谢卫华所想的一样,父母们最初送孩子去的想法是家里孩子多,又不是农忙,去干半天活就能饱三餐,一个孩子干不了多少活,饭量却不小,能给家里省点粮食就省点.
时隔两个月,孩子们回家,全干干净净的,看着舒心,大都长高了,没长高的,也长胖,结实了,不再精瘦精瘦的,还得一身新衣服,还有猪肉和月饼,这......
最最最最主要的:孩子们说话行为举止完全变了,变得有礼貌,像小书生一样彬彬有礼,以前和大人学骂脏话的毛病改了,会背书,会写了很多字,会算数了.
饭前洗手,生水煮开了喝不容易的得病.....
读书人最受人尊敬,家长们瞬间觉得孩子变高大.
半途回来的孩子,接孩子回来的父母,后悔了!
“你堂哥去几天就闹回来,说在果园里只吃饱,一点肉沫油水都没有,真的吗?你大伯娘骂谢老板骂了几天.”
“开始是,谢东家也是为我们好,我们经常吃不饱饭,肠胃弱,猛一吃大油的东西,会拉肚子,生病”.
“原来是这样,大伯娘骂错了”
“娘,大伯娘什么时候讲过道理?”
“她是长辈,别这么说”
“他爹,老小两个月干活半天,读书半天,书能背熟,写的字也齐整,有读书天份,要不开春送去私塾,考个秀才回来家里田地能免税”.
“科举哪有这么容易,不然我那堂哥考了几十年还是个童生,笔墨纸砚,哪个都费银子,为此,他家田地差不多卖光了.”
“我儿子聪明”
“嘿,你懂什么”
“爹娘,我发现东家种的棉花比较矮,棉桃结得比我们家多,居说种棉花得地还是去年秋天你们打短工开出来的,很奇怪”.
“水稻、麦子高产,玉米红薯是从福家村传出来的,莫非他们种棉花有技巧?”
“不知道”
“爹娘,我和你们说,小管事们的月银足有二两银子,他们签的二十年长契,在谢家老宅读书练武,学各项技能两年了,学习期间竟然有五百文月银.
爹娘,我也想和东家签二十年长契,读书练武,有工钱拿,家里轻松一些,爹去县城找个好大夫看病,把病根治,几年后我工钱提高了,送弟弟去读书考秀才,家里盖砖瓦房.”
“不行,我们再穷不能卖身给人做奴仆”.
“爹娘,不是奴仆,签的是长契,我打听清楚了,和长工契差不多,没有卖身银子,上面写清楚,东家不能转卖,犯错了最多回来,因大意给东家造成损失,得赔付损失,不是去侍候人,而是去干活,能干的还提为小管事”.
“过节后我去问清楚,要是他们设套,让你赔大笔银子,家里赔不起,长契换成死契怎么办?”,语气犹豫.
“这......”
差不多的讨论在两村各角落进行.
中秋晚上城里有灯会,谢卫远要值班,谢家中秋宴是中午吃的,今年餐桌上多了个大闸蟹,大闸蟹在路上半个多月,瘦了很多,依然受到全家人的欢迎.
一人一只,谢母吃得很慢,品味来自故乡的美食.
没吃过的赵晴何芬看旁人怎么吃后,再动手,十两银子,巴掌大的一只东西,她们要好好品尝,才对得起这银子.
谢承瀚、谢云舒、谢承熹、谢云芙、谢云婧早听说大闸蟹如何如何的美味,怎么吃早听奶奶说过很多次,心里演过很多次了,第一次拆大闸蟹,下手毫不犹豫,蟹肉蘸着味料,入嘴,果然鲜美,名不虚传.
三小也不用大人帮忙,自己动手,剥不开用嘴啃,嗯,好吃是好吃,太小了,肉就一点点,他们的最爱还是烤鸭腿,咬一口,满满的香肉肉.
苏叶和谢家三兄弟吃螃蟹很轻松,蟹腿他们轻轻一捏就裂开了,里面的肉完整.
几小口蟹肉,几口菊花酒,美滋滋,完美中秋团圆饭.
螃蟹吃完,谢卫远开口:“吃完了,不够吃,大哥,明年中秋前我们自己去拉大闸蟹来,吃个够.”
所有人期待看向谢卫华,谢卫华笑道:“行吧,明年家里出两辆车随村里车队去.”
谢卫远:“亏了亏了,这么多年了,怎么今年才想起吃大闸蟹”.
谢母剥着蟹腿,说:“忙着挣钱,忙着扩大家业,况且家家户户饭桌上菜品多,美食多,想不起来,你不也一样,没想起来”.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以前的苏氏很穷,八成的人吃不饱饭,吃得起吃过大闸蟹的人很少,吃过的人没想起来.
谢卫辰赞同:“记得以前菜品少不说,量也少”,想要吃饱就多吃米饭,现在吃菜都能吃饱.
“酒楼里菜多,色香味美俱全,当然价格也很美就是了”.
“我现在都不喜欢偏甜的菜了”
“......”
一家人边吃饭边聊天,从美食到故乡事,从故乡事到现在事,谢卫远下午要回城,只喝了三杯酒,宴席到尾声,他想到自己较少关心家里的事,问谢卫华:
“大哥,你们助学计划怎样了?,有我帮忙的地方吗?”
谢卫华笑笑说:“还算顺利,没什么事用你忙的,大部份孩子都很努力,有天份考科举的有三人,其他的送去书院两年,在县城府城谋个好差事没问题,有十几个孩子品性很好,我想收为己用,和赵吴两姓孩子一样,不知节后有多少人愿意.”
谢母插嘴:“老大,老百姓生活不易,能宽松你就宽松点.”
谢卫华笑回谢母:“娘,我省得”,怎么宽松由自己决定.
谢卫辰和谢卫远心里不赞成母亲的话,不过他们也没反勃,大哥不是个纯善的人,有分寸.
吃完饭,孩子们闹着要去庙会,庙会还没散呢,昨天放假逛一天没逛够,晚上灯会又不让他们去看,去逛一下庙会的尾巴也好啊.
三个小的也哇哇叫着要去,吵个不停,谢卫华和谢卫辰只好答应带他们去,有下人跟着,苏叶和赵晴没去凑热闹.
一行人直到傍晚才回来,逛一个下午回来居然没累,精神还很好,把买回来的东西分,赵晴不由感慨小孩子就是精力旺盛.
大家收到孩子们送的小东西,谢承瀚送的东西有意思,奶奶、伯娘、亲娘、婶婶一人一个一模一样的木梳.
赵晴笑骂他:“偷懒成这样,起码挑不一样的”.
谢承瀚捂着胸口,嘻嘻笑道:“这样有纪念意义啊,娘,我花自己的零花钱,好心痛,你还不满意”.
“接着演,明明就是懒”
除了谢承瀚,其他孩子送的五花八门,苏叶拿着两个粉色珠花,看谢母她们,也是粉色的,哭笑不得,云芙这孩子对粉色着魔了.
云舒送她一手串,承熹送的木手镯,一般的木头,看上去古朴大气,都是经心挑选了的.
小五献宝似的给她一个紫色大头花:“娘,送你,漂亮,我借大姐零花钱买的,你帮我还她啊”.
众人......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