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王朝伪皇帝 > 第一零八章 经营北方之策

第一零八章 经营北方之策(1 / 1)

孔衍植写的《书经辨析》对我的改革来说可以称得上无价之宝,听其口气,观其做法,看样子他是要用剩下不多的生命打磨这本惊世之作。

劝人劝不了心,在孔衍植下定决心以命换书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劝告都是多余的,所以我除了默默祈祷他完成心愿也没有其他的方法对其予以帮助。

离开曲阜后,我让康大和向留在京里的礼部尚书萧雨明发去了圣谕,让他尽快拟定彩婷下嫁孔兴燮的时间和程序,希望靠这种方式给予孔衍植一些精神安慰。同时为了不使五王妃对我突然嫁出彩婷产生误会,我还避开众人耳目偷偷让这些日子心绪渐佳的孙幽兰替我手书一封,向五王妃做了解释(本人向来不轻易亲自动手,以免露拙,不过这样做似乎对我的书法修养没什么好处,矛盾)。

孙幽兰得此“重任”,自己感觉与我的关系比别人近了不止一层,写起来更是倾尽全力,我只略略说了意思,她便文思汹涌的写出洋洋洒洒两千余言文笔清丽、字迹娟秀、上赶清照、下追秋瑾(秋瑾?似乎有点不妥当)的妙文拜呈婆母“鉴定”。没想到请人帮忙还“请”出了特殊情意,这也算意外之喜吧。等这些做完时,圣驾船队已经航行在千年大运河上了。

船队在古地徐州越过黄河后航行渐稳(此时黄河尚未走现在山东大清河附近的济南、东营路线,主河道依然走南路夺淮入海,北部线路只是分支,这方面以及有关潘机巡治黄河的事后面有交代),向南经淮安、高邮、扬州、镇江到了长江。

江南多有大都邑,也是此次出巡的重点,不过船队入长江没有再继续南下,而是转而逆江西行,直抵长江重镇金陵。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六朝金粉之地自然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大汉前朝皇帝下江南多驻跸于此,我自然也不能免俗。

到了金陵,免不了各处走走,观观景致、看看民生什么的,确也有憋在皇宫里享受不到的惬意和轻松,不过在这里要想看出民生变化几乎没有可能,金陵本来就是商业重镇,而工商改革的重点又是在这里和苏杭进行的,因此入目处除了繁华还是繁华,要想找出点改革的弊症显然要比一些小地方困难的多,所以我也没想着从金陵“调研”出什么来,只求能过上几天舒心日子罢了,至于对工商改革出现的弊端进行研究和调整等等工作,还是等向南行到一些小点的城镇时再做打算的好。

然而此时渐已入夏,金陵号称三大火炉之一,闷热自然是有一些的,这让我很是懊恼出巡的日子不对,如果早几个月或者晚几个月来都比现在好的多,现在来金陵,连观赏“秦淮绝艳”的心情都没有了。

各处走完,为了避过最初的暑热,圣驾便驻留钟山脚下玄武湖畔的离宫里过了几天。这日子过的苦闷,又没有多少朝政处理,无所事事之下,每天只有和孙幽兰、冯文燕她们大眼瞪小眼的干耗,翠儿一开始虽然不敢吭声,但时间一长,便忍不住大提意见:

“皇上,金陵城也没什么可去的地方了,天又这么热,不如还是早点去姑苏的好,臣妾记得那里可没有金陵这么热,而且也比金陵好玩的多了。”翠儿是苏州人,一提到回故乡去看看,不禁两眼都放出光来,她父母都在那里,说不准我一高兴赏他爹一个什么官当当,那岂不是意外之喜?

翠儿一说离开金陵,孙幽兰、冯文燕她们立刻做出激烈的反应,纷纷对翠儿的提议表示赞同。这种表现可以理解,孙幽兰她们出来的目的就是游玩,图的是心情舒畅,没有皇宫里的那些拘束,因此闷在金陵实在是她们所不希望的,但是愿意离开也要看去哪里,如果说是回京城,估计四个人里头得有四个从心里反对。

“皇上,史景隆大人有事求见。“正在我准备做出决定的时候,许仕勤鞠着身子走进来禀报道。

就这一句话,本来积极性还挺高的孙幽兰她们顿时禁了声,纷纷恢复了庄重的表情蹲身告退。史景隆是皇后的父亲,这样的身份让妃子们感到压抑,谁也不想给史景隆留下不好的印象,回宫后还要面对史娉婷,那样是很难堪的。

史景隆走了进来,很谨慎的向孙幽兰她们见礼,侧着身子将众妃让出去后才进殿施礼并递上一份折子:“皇上,兵部递来了文书,言金国皇太极得知皇上赐封东蒙古苏尼特汗、土谢图汗一事,虽然不敢明着与朝廷作对,却以重兵压境苏尼特和土谢图,现已迫使苏尼特汗自杀,并软禁土谢图汗,皇上请看,皇太极这是暗地里要做动作了!”

“难道郑纪就眼看着不管?”我看着奏折说道。刚还说没什么事可做,事情便来了,这个皇太极真不让人省心!

“郑将军已调兵抵进辽北,并遣人到赫图阿劝说皇太极,希望借此迫使皇太极撤兵,使苏尼特、土谢图两部能摆脱金国束缚。因为皇上刚刚赐封了皇太极,况且此事又是他们的内政,郑将军他们未得圣命不敢明着征剿,不过给他们些教训还是免不了的。”史景隆又把另一个折子递给了我,“郑将军已拜上奏折,祈望陛下下令明征,以武力逼退金国对东蒙古的骚扰。”

“打不打还需要考虑考虑。”我合上奏折思考了一下,“不过还是要做这个准备,但绝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起倾国之力与皇太极硬拼,他现在没那个资格。”

“这个臣理会的。金国,噢,不,应该说奴尔干女真确实没资格令我大汉大动干戈。”史景隆满脸鄙夷的轻哼了一声,现在谈到金国和皇太极时,朝里的大臣大多这个表情,看来人的心气一提起来,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改变了,“不过皇太极乃是条豺狼,到嘴的骨头绝不会轻易吐出。臣看皇太极如此做目的不过有二:其一,大汉击败皇太极后,苏尼特、土谢图便开始与女真人离心离德,在此情况下就算皇上不赐封他们,皇太极也要找由头换了他们的首领,另立王公加强自己的统治,朝廷赐封一事不过给了他一个借口罢了。其二,皇太极如此做也是向朝廷宣示女真人的武力,使朝廷觉得他力量尚强,上次不过是打了个棋逢对手,若不是有罗煞和东蒙古的捣乱,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如此一来,他们迅速控制苏尼特、土谢图形势,朝廷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再起兵端,如此便给了他时间重整内政,北击罗煞,以便卷土重来,再成大汉之患。”

皇太极确实会有这样的想法,上回的战争打的有点莫名其妙,到了最后完全是大汉按兵不动,东蒙古兀良哈和俄罗斯从中搅局的局面,因此皇太极难免有大汉胜之不武,他自己双拳难敌四手的感觉,至于后来皇太极被迫称臣并请大汉对他进行赐封,也是稳定内政,安定西北的无奈之举,要想让他彻底低头,根本不是一场战争可以做到的。

“嗯,说的有道理。”我点了点头,算是对史景隆的赞赏,“既然皇太极以为自己败得不心甘,是败在了大汉与东蒙古、罗煞国三家联兵的手里,那就让他再与三家一起斗斗。不过朕现在还不这么想,平北之策还须以稳妥为主,兵不血刃重建奴尔干都司才是上上之选,不能忘了女真之北还有个想要南下的罗煞国。苏尼特、土谢图现在情况如何?恐怕皇太极治得了人治不了心。”

“正是如此,皇上圣明。”史景隆回道,“据兀良哈密报,苏尼特汗之子蒙特勒已潜逃到兀良哈顺宁王处,欲借兵替父报仇,顺宁王因自己力量不够,不敢擅做主张,已邀请贤义王、安乐王等东蒙古王公共同商议对策,准备向大汉朝廷请旨共同讨伐女真。皇上,要说打也不是不行,不过这名头有点不顺,毕竟苏尼特、土谢图是皇太极治下部落,这是朝廷也承认的,再说朝廷私下赐封两部汗王,这从面上来说是对女真没有诚意,女真抓的就是这个话柄,因此贸然出兵显然有些出师无名,此事就有些难办了,胜算也要大打折扣。”

这个史景隆,哪来那么多“有名无名”?不过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就是现代美国打伊拉克还要先抓个小辫子,更何况一向讲“理”的泱泱华夏呢。

“出师有名还不容易,随便挑他个错便行,皇太极这些日子虽然谨小慎微,但也免不了出错,你们想一想,只要站的住脚,便定他的罪,朕不信治不了他。对了,此事既然东蒙古有意与女真为敌,咱们倒可以来个坐山观虎斗,不过也要掌握个分寸,该当出手时也绝不能手软。“

“皇上说的是,臣思谋着此事朝廷倒可以缓缓,先行文斥责皇太极,但却让郑纪按兵不动。这事谁都心知肚明的,只是口头斥责,说动也可以动,说不动也可以不动,既然皇太极料定大汉不愿出兵,那咱们索性便不冒险出兵。东蒙古本来就有收复失地之心,朝廷态度不明,他们必然用为苏尼特汗报仇的借口联合东进,这正是朝廷可以利用的机会,如此一来,皇太计不应也得应了。他们打起来后,东蒙古认为皇太极是大汉的最大威胁,朝廷必然乘机灭之,而皇太极也明白若是他亡了国,朝廷必须全力防范东蒙古在北方坐大,如此一来,东蒙古与女真必然争着拉拢大汉为后援,朝廷正好可以借机逼迫皇太极答应恢复奴尔干都司,到时候朝廷力量插进去,主动权便抓在了手里……”

史景隆滔滔不绝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估计此时他一定很激动,一个手里力量足以震慑所有敌国的“国防部长”才有当战略家的资格,而现在史景隆正有这个资格,他为何不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呢?

我一直笑着没出声,任有史景隆发挥,他在这方面比我强的多,以前是没有力量他发挥,现在大汉有了这个力量,当然要给他这个机会。史景隆说的不错,金国现在不能亡国,金国亡了国大汉北境也不可能消停,东蒙古必然填补这个空缺成为大汉的新威胁。就让他们对峙去吧,两只相互抵角的牛远比一头将犄角对准自己的牛要好对付,让东蒙古占点便宜也好吊吊它的胃口,至于皇太极,吃上一点亏才会服服帖帖的听我的话。

史景隆唾沫星子横飞的说了一阵后突然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皇上。北方有变,圣驾是不是回銮坐镇?而且宫里……”

宫里?只怕史景隆没说出来的只是他女儿皇后娘娘吧。我仰头笑了两声:“北方有变又怎样?打仗的又不是咱们大汉,何必搅了朕出巡的兴致?传旨下去,三日后移驾姑苏城。”

。vip中文_

www.。m.

最新小说: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道槃 老子有双倍系统 我点你的名了吗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王虎陈原河底竖棺 盗墓笔记8上下 你是哪颗星 完美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