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1 / 1)

待到吴川带人离去之后,顾维钧不由拉下脸来向陆徵祥抱怨道:“这吴畏之未免太不知礼数了吧?他现在不过是个没名没分的普通人,怎么可以这么对中央政府的一部之长这么说话?袁大总统见到总长也是客客气气的,他有什么资格向您这么命令式的要求?”

陆徵祥心里虽然也有些不大痛快,但他却了解顾维钧并不全是为了自己出言抱怨,这位留学归来的精英是看不惯吴川的做派,才这么不忿。就像总统府的一些人看不惯顾维钧一回国就能得到袁世凯的亲近,这位也是看不惯吴川年纪轻轻就能和袁大总统平起平坐。

不过能够让顾维钧这样的海归精英出言讥讽,也说明了大总统估计平日里没少提这位关外骤然崛起的地方诸侯了。陆徵祥很快就调节了心情对顾劝说道:“吴畏之可算不得什么普通人,只是眼下中央政府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他。把整个东三省都给他管理,大总统和唐总理又不乐意,所以暂时才搁置在了这里。

中央现在也难啊,各地的军政府口口声声说是拥戴共和,但却没几个行动起来的。熊总长此前向各省发电,要求各省军政府恢复向中央解款,可是除了寥寥几人外,哪个不是装聋作哑的。

这吴畏之虽然也有跋扈之举,但好歹他还是为国家守住了边疆,也收回了一部分利权。就这点来说,已经比南方各省军政府要好的多了。我倒是不介意他的态度,但是我很在意南满收回的铁路、矿山和海关,他究竟肯不肯让中央插手。”

顾维钧只是性子高傲了些,但他脑子还是没有问题的。听到陆徵祥居然还存有这样的想法,他不由晒笑道:“好不容易才从日本人虎口里掏出来的利权,他怎么肯轻易交给中央?他如果真愿意效忠大总统,就不会对裁撤关外革命军一事装聋作哑了。”

陆徵祥默然不语,他知道顾维钧说的是正理。但他还是心存侥幸,决定留下几天和革命委员会几位头面人物进行接触。眼下各地军政府都不肯服从于中央的政策,要是革命委员会能够做出一个表率,则北京政府至少也有了个榜样。

只是他留下还没有两天,北京就打来了电报让他赶紧返回。他看着电报上的内容楞了好久,才吩咐顾维钧赶紧收拾行李,准备返回京城去。

顾维钧有些诧异的问道:“京城发生了什么大事吗?我们晚上可是约了宋委员的。”

陆徵祥把手中的电报递给了他,脸色难看的说道:“打个电话给宋委员,取消了约会吧。我想他会理解的,唐总理辞职了。”

陆徵祥其实说的不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南北统一后的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于6月15日清晨弃职跑路了。是弃职而不是辞职,这可真是个不好笑的笑话。不要说北京上下官民迷惑不已,就连外国记者都是惊诧莫名。

北京外交公使团在获悉此事后,虽然没有被惊吓到,但是对于这件事却表现的漠不关心。某英国要人与袁世凯晤面时,则直截了当表态道:“中华民国成立伊始,第一次总理如此不负责任,大失外交界之信用,唐氏不去,信用不易恢复。”

陆徵祥回到京城之后,才总算明白了整件事的过程。唐之所以弃职,一是唐绍仪在办理对外借款时和公使团、银行团闹的不愉快,这就令唐内阁在外交方面陷入了不利。要知道列强此时还没有正式表态承认中华民国,加上外蒙、西藏事件,借款维持政府运转,都需要得到列强的支持,因此外交上出了问题,唐的内阁总理是干不下去的。

二便是夹在南北之间的唐绍仪也是受够了两边攻击他的夹板气,北洋觉得他是吃里扒外的叛徒,南方革命党人却又嫌他不够革命,只是想在双方之间左右逢源。至于原来的立宪派士绅们,则是盯上了他屁股下的总理位置。

于是在王芝祥接任直隶都督一案的纠纷爆发后,和袁世凯难以沟通的唐绍仪终于不辞而别了。只是这位未免忘记了一件事,他现在是中华民国政府的内阁总理,不是袁世凯幕中的幕僚,这种弃职跑路的行为直接动摇了民国政府的威信。

而袁世凯也是知道轻重的,他立刻派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赶赴天津劝唐回京,试图挽回局面,但还是被唐所拒绝了。

袁世凯只好于6月17日发布命令,宣称唐绍仪向自己请了病假,“着给假五日”,通知外交总长陆徵祥回来暂代国务总理职务。

只是事情并未到此了结,五日后在唐绍仪假满辞职之日,同盟会籍阁员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王正廷四人也同时递交了辞呈。袁世凯虽然加以挽留,但并未成功。

这些同盟会阁员的辞职,表明了南北调和主义产生的唐绍仪内阁还是破产了。原本就欠缺威信的北京政府,眼下更是失去了约束各省军政府的名义。

宋教仁等同盟会南下后就开始组建新党,试图在下次竞选时夺的组阁的权力。而袁世凯这边则是完全蒙了,对他而言中央威权要么是大家妥协出来的,要么就是打出来的。唐绍仪内阁就是他对于南方民党妥协的产物,现在民党退出政府这是摆明了想反悔,不想认他这个大总统了。

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民党退出政府之后手里还拿着共和的大义,可逼迫清室退位的袁世凯除了这个临时大总统的头衔却什么都没有了。他虽然可以驱使北洋新军,但是此前是靠着满清的余恩,现在却只能施以官爵厚禄,共和政府可没有效忠君主一说。

因此一旦民党打着共和的名义重组内阁,袁世凯就连现在的法统都保不住了。临时大总统可不是正式大总统,既然民党可以选他上来,自然也能把他选下去。袁世凯这才觉得,民党这是摆明了算计他,用一个临时大总统的名头让他逼迫清室退位,然后就想要打着共和的旗帜过河拆桥,赶他下台啊。

面对这样的险恶局势,袁世凯立刻从刚刚登上总统时的开明姿态转向保守主义,开始亲近满清的遗老。所谓满清的遗老并不都是尊崇满清皇室的人士,而是试图维护伦常礼教的顽固士绅。

只是袁世凯的后退令南方立宪派士绅也是措手不及,他们反对同盟会是反对同盟会这种动不动主张暴力革命的激进主义,试图恢复前清时期的社会秩序,顺便抓住政权让自己来主导这个国家的前进方向。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退回到三纲五常的封建时代去,否则他们也就用不着在革命时站在革命党这边了。袁世凯这种180度的转弯,立刻让立宪派也慌乱了起来。

可是对于京城的遗老们来说,袁世凯的态度却正合他们的心意。虽然袁世凯不是前清皇室,但是袁世凯手中有实力,又愿意维护伦常名教,能够保住他们的生活不会改变,这自然就赢得了他们的拥戴。

京城本就是一座保守势力浓厚的城市,特别是当南方和关外闹起了革命后,民党地盘上的保守主义者纷纷逃亡于北京、天津、山东等地,京城里面的保守主义风气就更为浓厚了。而革命委员会在关外又是肃反又是打击封建思想,使得不少人逃入了关内,这些人带来的消息更是吓到了河北、山东的地主士绅。

因此,在袁世凯开始倾向于保守主义,宣称伦常礼教对导人向善是有好处的时候,突然之间北方支持袁大总统的声音就开始强烈了起来。显然这些遗老、乡绅们,是把袁世凯当成自己最后的指望了。

而在京城里上演着这一场场闹剧的时候,关外的革命委员会也开始渐渐走上了管理建设国家的正轨。因为共和党和革命委员会的出色组织,今年关外的春耕进行的很完美,不仅没有因为战争和水灾而大批抛荒,还顺便利用了大量从山东及其他省份迁移来的劳动力,修缮了道路和水利。

美国驻华公使嘉乐恒给司戴德发电报,他认为北京政府“名义上控制着20个省份,但这些省份都由都督们统治,他们对中央政府的服从程度是大有疑问的。这样的中央政府恐怕不能为美国带来半点帮助,而他们也无能力接手伯利恒合同…”

司戴德直接同国务院联系后,终于下定了决心,预备将伯利恒合同交给革命委员会,除了民国海军愿意接手的那艘在建巡洋舰,他预备和吴川重新签订一个有关军港及舰队修建贷款合同。

最新小说: 巫祭 九天龙帝 前女友失忆了 都市无敌修仙 我真没想过妻子是女帝 华山武圣 大师兄太稳健了 星尘 傅医生是醋缸 九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