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五月初,李谦正式动身离开苏联返回中国,这次因为长城一线都不够安全了,所以他也只能选择从黑海边的敖德萨乘船出海,从海路返回中国。
就在李谦坐船从敖德萨出海的时候,苏联内务部特别委员会的叶若夫委员前往东方大学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所,和米夫校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向他询问了关于中国革命以及共产国际远东局的工作方面的一些情况。
叶若夫委员表示:“中国的革命对于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非常重要的,共产国际要本着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负责任的精神,认真的研究中国的情况,搞好中国革命的支援工作。在军事方面,要多尊重中国同志的意见,中国的同志在军事上已经获得过多次的胜利了。斯大林同志说:‘胜利者不应该受到指责。’他指出,中国同志在军事上连续获得反围剿的胜利,这说明他们的军事策略是正确的。对于正确的东西,我们要尊重,不要胡乱指手画脚,不要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的情绪。”
米夫则表示,远东局目前正在配合中国同志准备新的反围剿,军事顾问弗雷德同志已经到达了上海,正在研究当前的军事局面,准备向中国同志们提供帮助,另外,顾问团成员李德同志已经抵达了中央苏区,并在军事技能训练方面向中国工农红军的指战员们提供帮助,中国同志们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
米夫说的对李德的工作赞不绝口的人,主要当然是博古他们。不过说实话,至少在这个时候,根据地的其他人,对李德的印象也还不错。因为这个时候,李德还没有开始干预军事指挥,他现在做的事情主要还是在步兵技术上向工农红军提供指导。
李德没有真正指挥军队的经历,论指挥,他的确是一窍不通;但是要说步兵技术,他毕竟是在伏龙芝学了好几年的,正规的军校毕业的。而要说红军这边,论指挥比李德强的人,真是太多了,但是要说步兵技术,包括战壕应该怎么挖,火力点应该按照怎样的原则来布置,火力掩护和交叉突进如何进行之类的玩意儿,李德还真的比中央红军的大多数的将领强。毕竟,这个时候的红军将领还没来得及形成自己的一整套的步兵战术。
如果李德能够一直在他的顾问生涯当中,都承担这样的角色,那在未来,他的评价也许会好很多的。
“但是我听说弗雷德顾问对李德的表现不太满意,同时他也认为,中国的同志们过于保守,总希望靠伏击战来获得胜利。在获得胜利之后,没能主动地扩大战果……”
“我可以把一个情报转交给你,这一次,常凯申的部署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调集了他能够调动的所有力量,敌军的人数可能会超过五十万。而且常凯申会采用堡垒围困为主的作战方式。他们不再深入苏区寻找红军主力决战,而是仗着自己在人力、军力、资源的强大优势下,通过建筑堡垒,层层推进,最后把红军逼死在苏区的范围内。当然,如果我们的同志还是能打破这次围剿,那kmt政权可能短时间内就真的无力再次攻击我们的中国同志了,
这是新的情况,你可以将这个情报转给远东局的同志。总之,我希望,也是斯大林同志希望,你们在工作中要从实际,而不是从愿望出发,好好工作……”叶若夫最后这样说。
这个情报当然很快就传回了中央苏区。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中央苏区开了一个会议,讨论对策。在这次会议上,主要出现了三种意见。
第一种是以伍豪和朱玉阶将军为主的意见,他们主张继续采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因为前面四次反围剿能够获得成功,基本上都是因为我们成功地实施了这一战术。而且kmt将领普遍比较笨,一个一模一样的花样,就能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当——比如不久之前的陈诚。
红军大部分的将领,包括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华和第一军团军团长林三虎都支持这个方案。
第二个方案则是博古、洛甫和夏英为主的意见,他们认为,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放任敌人进入苏区,对苏区的损害太大。前几次的反围剿虽然打退了敌人,但是苏区的损失也很是不小,如今苏区的经济压力非常大,再让敌人进入苏区来烧杀掳掠一番,苏区实在是有些受不了。而且这种观点在红军战士中也得到了不少的支持。毕竟被烧杀掳掠的是他们的家乡。
最后一种意见的提出者、赞同者、支持者全都只有一个人,至少,在中央苏区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德胜。
李德胜认为,kmt这次围剿已经更换了指导思想,因此继续打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心思,是在守株待兔。这次敌人已经有足够的兵力,采取缓慢蚕食的方式来进攻中央苏区了。继续指望敌人自己犯蠢,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诱敌深入是行不通的。
那么御敌于国门之外呢?这同样行不通。敌我力量悬殊,硬拼是没有好结果。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就要守要点;守要点,就无法避免主力决战。在如今的力量对比下,主力决战是毫无获胜的希望的。
那么横也不行竖也不行,难道就等着失败吗?李德胜拿出了他的方法:大踏步地前进,到敌人的后方去。放弃中央苏区的坛坛罐罐,敌人打敌人的,我们打我们的,我们趁着敌人的合围还没有形成,主力离开苏区,突破到敌人的后方去,去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如果敌人被我们调动了,我们就想办法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如果敌人继续他们的堡垒战术,我们就像孙行者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跑到他们的后方闹他个地覆天翻。
这一套战术,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山东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中,不止一次的被运用。抗战时期,这套战术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翻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就是用这一招,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最后打得鬼子主动托汉jiān来缴纳保护费。
在当时的条件下,李德胜的这一手,也是兵出险招,能不能成功,除了李德胜同志,大家心里都没谱。但是在当时,这也几乎是唯一的能打破KMT的大围剿的手段了。
但是这样做,几乎就等于放弃了中央苏区。李德胜说“不要怕打破了坛坛罐罐”,但是大家,无论是伍豪和朱玉阶等将军派,还是博古洛甫等人的共产国际派,都不能接受放弃中央苏区这种搞法。于是李德胜同志,立刻就在中央苏区空前的孤立了起来。
之前因为搞土改的时候,对地主和富农不够严厉。比如说,还给识时务的地主留下了自己耕种的分地,而富农还能保留自己最好的田地。所以在一年前,李德胜同志就被党中央扣了一个“右倾”的帽子,基本上挂了起来了。这一次让他发言,还是因为考虑到李德胜同志长期主持过红军的工作,大家公认他军事能力强,所以看看他有什么办法没有。谁知道李德胜同志一开口,就是要放弃中央苏区。
老实说,一开始党中央给李德胜同志扣上一个“右倾”帽子的时候,很多同志还觉得这有点冤枉,如今一听李德胜同志的发言,大家普遍的一个想法就是:“党中央真是英明!”
很多同志还在心里面给李德胜同志的这个“右倾”后面又加了一条尾巴——逃跑主义。
不仅是与会的同志,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消息还传到了部队里面,然后,红军战士们的反应也普遍都是:“真没想到李德胜会是这样的一个人!”
这种局面其实也在李德胜同志的预料之中。李德胜同志当然知道,大家是很难接受这样的建议的。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并不好,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建议,很容易就会让自己被所有人孤立起来。但是在他认真地思考了之后,他认为这是对党,对革命最为有利的做法了——而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忠诚。也许,在站起来发言之前,李德胜同志也在自己的心中念了两句诗……
李德胜同志的提议毫无悬念地被否决了,无论是把他打成“右倾”的共产国际派,还是和他有着深厚的交情的将军派,大家都坚决地反对他的计划。
剩下的事情就是到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诱敌深入了。要说博古同志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在党内讨论的时候,他还是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的,不像王明或者米夫,总是会用各种小伎俩来破坏制度。所以在党内投票中,将军派占了上风之后,博古同志还是尊重了党内民主。然后剩下的事情就是伍豪和朱玉阶将军去挑逗KMT军队,好诱敌深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