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零号升空(1 / 1)

第338章零号升空

稍稍解释了一下宇宙速度和慢速度将航天飞机送入太空的可行性后,韩元便没再理会这种问题相关的弹幕了。

虽然屏幕上还有在不断抬杠的,但那纯属于智商低、搜商低。

这些东西其实不太属于常识中的知识,所以他才稍稍讲一下的。

高中的课本上虽然有写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之类的东西,甚至会在考试的时候要求计算宇宙速度。

但终究写的并不是很详细。

高中课本上关于第一、第二宇宙速度的那些定义,如果上大学学相关专业的话,你会发现隐藏在背后的东西还有好多。

而像宇宙速率这种东西,是大学指定相关专业或者研究生课程里面才会出现的东西。

一开始观众不了解也属于正常情况。

和直播间里面的观众聊了会,十多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十二点十四分即将到来。

屏幕上的数字转换成倒计时,韩元站在控制台前,深呼吸一口,手指放在红色的圆形按钮上。

“十”

“九”

“八”

“七”

“.”

显示屏上的数字一点一点的归零,韩元用力摁下红色按钮,启动了初始化程序。

远处,默立于测试场地上的零号航天飞机接收到启动信号后,内部电源启动,存储了功能的芯片启动,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启动。

让人牙酸的低频共振再度传来,航天飞机底部,棕红色的尾焰出现。

电推进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不断增大,航天飞机开始离地,缓慢且笔直的朝着天空飞去。

控制室中,通过安装在零号上的拍摄装置,飞行器周边的景色通过视频传来。

这是韩元第一次应用拍摄装置,效果还不错,传递过来的画面还算清晰。

拍摄视频转换成进制代码,通过无线的方式传递到地面基地,再通过中央计算机转换出来并不困难。

难点在于实时传输转换,以及实时拍摄装备的制造等。

至于画面轻微抖动之类的问题,那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是避免不了的缺陷。

其实如果不是这次要无人送卫星上天,韩元估计自己可能还会再等上一段时间才会去制造拍摄装备。

主要是平常的时候用不上,再加上无线接收、视频转换会占据中央计算机的大量性能,如非必要,这东西弄出来没啥意义。

至于用来做监控什么的,大可不必。

整颗模拟星球上只有他一个人类,用来监控啥?

监控倭黑猩猩们的玩耍吗?

韩元觉得自己还没有无聊到这种地步。

不过这次推送航天飞机上天,还是有必要在飞船上安装一些拍摄装置的。

虽然起到的作用并不算很大,但至少能让他知道航天飞机或者卫星当前的状态。

或者说,但航天飞机遭遇意外的时候,能知道到底是撞到了什么才出事的。

控制室,显示屏上,航天飞机传递来的画面没有太大的变化。

毕竟直线升空,除了特定角度的拍摄装置外,其他地方的拍摄装置拍摄的景象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

不过除了拍摄画面外,还有不少其他的数据能显示当前航天飞机的情况。

比如航天飞机的高度、表面温度/内部温度、能源储备量、命令执行情况等等。

这些东西都能反馈航天飞机的状态。

零号航天飞机上天后,韩元并没有一直停留在控制室中观察情况,只呆了半个小时。

这半个小时,他仔细的分析了航天飞机的各项数据。

和模拟计算的数据稍有些偏差。

比如当前高度,之前的计算,航天飞机在运行半个小时后,应该是在距离地面公里处的高空。

但现在显示的数据只有公里。

相差了公里。

不过他这种傻瓜式的发射方式,肯定会有误差的。

公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航天飞机上天,外部和内部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

气流的不稳定性、云层的厚薄、电推进发动机的功率、测距仪器的数据反馈、无线信号的传递,这些都会给最终显示的数据带来一定的影响。

即便是强大如华国、米国、解体前的老大哥等国家,在发生火箭,将卫星送上天的时候,也失败过无数次。

据统计,从1958年~1965年间,冷战时期的两个大国共计发射了超过四千颗卫星。

而成功入轨的数量还不到四百颗。

成功的概率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而即便是成功的发射,出现数据误差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有误差不可怕,后续控制火箭或者卫星调节就行了。

火箭/卫星的每一次升空,在人类社会中,是一件很复杂很精密的事情。

那需要无数人和无数计算机的共同配合努力。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做不到他这样,能以较低的速度将航天飞机送上天。

大推力火箭超高速飞行,稍有差错那就是致命的。

火箭看这种东西,可没法像航天飞机一样,能操控它的飞行轨道。

绝大部分情况都是事先就计算好了升空轨道的。

像零号航天飞机这种,如果在升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韩元可以在地面强行下达指令,修正轨道或者让它返航。

只不过那样做风险很大,毕竟人不再航天飞机上,无法实时有效的操控。

所以修正轨道这一类的事情,韩元交给了预设程序。

比如零号航天飞机在攀登到一百六十公里的近地轨道后,会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航天飞机会绕地球飞行。

而内部的小型计算机会不断将外部仪器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如高度,温度,气密密度、角度等信息和预设的各种数值进行对比。

对比完成后,如果有偏差,计算机会自动启动调整规划,并将一系列的指令传递给发动机,让其调节高度,角度等。

最关键的还有后面的卫星释放,以及卫星的轨道调整、角度调整、速度调整等事情。

如果各国能做到和他一样,那么发射航天飞机或者飞机将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甚至载人登月都很简单。

但很可惜,各国消耗不起。

目前而言,对于能发射卫星的强国来说,每一次发射卫星,依旧耗资巨大。

一次火箭发射,那就是相当于将真金白银往天上砸。

虽然有时候也会不计代价的送卫星、空间站上天,但极少。

绝大部分时候,用于发射卫星的钱财,都是经过精打计算的。

冷战过后,米国之所以不搞航天工程了,就是因为实在太费钱,消耗不起。

都不用说按照韩元这种,一次上天,基础性消耗掉价值二十个亿的液态氙工质。

就是米国自己研发的航天飞机,发射一次也需要最少五亿米金。

在航天技术没有得到更大进步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抗住长期的航天活动。

耗费的钱财和各种资源实在太多了。

相反,对于韩元来说极为珍贵的人力在各国面前反而并不值钱。

华国在造核弹的时候,因为没有计算机,数据计算都是无数人拿珠算一点一点打出来的。

技术不够,人力来凑,大抵就是这样了。

而人力,在韩元这边是极为珍贵的东西。

整个世界就他一个人。

所以只能想尽办法削弱一样技术中需要大量使用人力的阶段。

简单傻瓜式的操作,才是最适合的。

送一颗卫星上天,只需要按一下发射按钮,然后飞行器会自动上天、投放卫星、返回。

对于韩元来说,这就是人力不够,技术来凑。

在控制室内呆了半个小时左右,在确认没有什么大问题后,韩元便离开了控制室。

航天飞机已经上天了,在没有出现问题前,他不可能去编写其他的控制程序来扰乱正常程序的执行。

现在只能让零号自己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一点一点的走。

他继续呆在控制室也没有什么用处。

如果出现了问题的话,无线信号会传递到他手中类似bb呼叫机的装置上。

一天后见真章,如果零号能正常返回的话,那就没什么问题,能正常发射卫星。

如果一天后零号没有回来,那就只能从头再来了。

到那个时候,韩元会考虑使用更稳健一点的火箭来发射卫星。

不过满级的额外奖励就跟他无缘了。

虽然可以通过科技积分来兑换制造火箭的零部件,但通过积分来兑换加工后的零部件,实在是一个划不来的事情。

一个单位的液态氙只要六千多科技积分,而一台电磁推进发动机却需要十多万积分。

即便是拥有近百万积分,韩元也不舍得。

原始材料和经过多次加工的零件,两者间消耗科技积分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用液态氙和电磁推进发动机举例两者的差距可能体现不太明显。

换种说法就知道有多大的差距了。

一个单位的铁是五点科技积分。

但兑换一个单位的实心铁管,只改变形状,不改版任何其他,却要二十五点科技积分。

在韩元看来,这无非就是按照一系列的流程将铁锭融化重新倒入模具并检测参数的事情,根本就用不上五倍的差价。

然而这个系统就是这样判断的。

有时候韩元甚至怀疑这个系统的缔造者可能是那种人力极度缺乏的文明?

否则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原材料相当便宜,但随便敲两下后的人工产物却贵的亚麻皮的情况?

离开控制室,韩元返回了工作间,从木柜中找出来之前就已经绘制好的‘卫星结构图’。

如果说不考虑其他功能,卫星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挂在太空的信号中转站。

最简单的通讯卫星,一块太阳能板供电,一块可充电蓄电池、一组信号接收/转发系统其实就够了。

但这种卫星挂天上,特别是一百六十公里的超低近地轨道,不出一天的时间,就会从天上掉下来。

所以在通讯的基础上,还得添加上动力系统。

如果条件允许,还得添加行一台小型计算机,用来计算数据,保持卫星的高度和处理卫星变轨运行等事情。

再往后,需要添加的东西一般都是可选的。

比如长距离探测成像仪,这种多用于间谍卫星,军事卫星,地图卫星上。

又比如太阳风分析仪,这种一般的卫星都会携带,特别是那些执行远航的卫星,用来分析避开太阳风的干扰。

又或者离子质谱仪和寻星仪,一般是探索外太空卫星或者望远镜会携带的东西。

不过这些东西可选可不选,韩元也没往自己的卫星上添加。

图纸上绘制的卫星结构其实相当简单。

一对镧化镓硅太阳能薄膜发电板+锂硫电池+小型电磁推进系统组成能源动力供应系统。

一块功能性芯片+一个高度计组成轨道保持系统,用来判断卫星的高度。

最后就是一组不同类型的天线了,有些是全向天线,有些是定向天线,这些天线负责接收和传递信号。

三大部分,组成了韩元接下来要送上天的卫星主体结构。

韩元计划用半年的时间送最少送上去三百颗卫星。

也就是发射三十次。

这是最少,多的话,弄上去五百颗甚至一千颗卫星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卫星的发射数量得根据零号航天飞机的状态来看。

毕竟每一次发射卫星上天,对于航天飞机来说,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特别是表面覆盖的H-Y型氧化铝叠层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消耗品。

不过比起米国航天飞机上那种发射一次就需要全面更换除了发动机外大部分的情况要好很多。

因为零号航天飞机的大幅度加速已经是进入了暖层的。

而暖层的空气相当稀薄,给表面保护材料带来的损伤会低无数个量级。

按照韩元的计算,覆盖在航天飞机表面的H-Y型氧化铝叠层材料,差不多每发射十二次需要更换一次。

更换的主要原因是摩擦会对保护材料的透光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布置在底下的太阳能发电板。

能源供应不足,对于一架航天飞机来说可是致命的问题。

最新小说: 回流40年 全娱乐圈都以为我是嗲精 都市神瞳医仙 腹黑总裁呆萌妻 向晚白慕川 大时代1977 重生之庙堂 撩了奶狗世子后 时光和你都很美时瑶 钻石闪婚之溺宠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