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草后来还是被同心打了几下,不怎么狠,但他照旧哭得很大声,于是陆白有些疑心这孩子已经练就了假哭的本事。
总之,这十几封带着牙印儿的信被她带了出来,都收在随军的行李中,而新送到的这封信是不该收进匣子里的。
这是另一种信。
写信的人不再是她的阿姊,而是她的统帅。
她的统帅告诉她,主力已经南下,她不必再守仓亭津,与张超一同过河,收缩防线就是。
但紧接着另一封信送来了。
这封信不是阿姊写的,而是刘备。
许攸将河道一分为二的消息传到了刘备这里,他因此遣使来询问,范城如何,仓亭津能不能守住,如果能守住,就再坚持一下,令袁绍的兵马不能从仓亭津南下,也令青州的船舶无法送进来,他也会遣援军北上。
当然,如果守不住就不要勉强,尽早渡河撤退。
趁着冀州军还需要几天时间完成布防,臧霸请她过河商议一下这件事。
尽管大家的士气在冀州军那些庞然大物面前都有点崩溃,但臧霸的泰山军还是看起来最撑得住的。
这不仅因为他们离得远,也不仅因为他们的士兵经历过更多的,更弱势的战争,也因为臧霸这个营寨修得很妙。
营寨修在环山抱水的山谷里,三面环山,一面有水,再加上泰山寇本身就是山贼出身,各个擅长翻山越岭,臧霸的大营就更加易守难攻了。
因此他在请陆白过来商议是走是留的事时,还有心情请她吃顿饭。
……饭是在湖畔吃的,有热腾腾的野鸡汤,有嫩嫩的烤羊肉,有切成细丝的鲜鱼,还有山里的果子,用蜜腌过再端上来。
“这景色如何?”
“空水澄澈,隔绝红尘,”她立刻说道,“神仙之境!”
臧霸哈哈大笑起来。
“这鱼是从湖里打上来的,鲜美之至,”这位大汉道,“陆校尉不妨尝一尝。”
她从善如流地尝了一筷子。
嚼起来又鲜又甜。
“诸班皆好,”她也笑道,“若再过几日来吃,就更加肥美了。”
“这个容易,”这位豪爽的泰山寇首领立刻道,“陆校尉既喜爱此处景色,将健妇营调过来便是!”
她的竹箸停了停,然后才慢慢地又夹起一筷鱼脍。
“有军令在身,不能渡河啊。”
“主公不曾强留你在北岸,”臧霸说道,“况且小张使君领残兵数千,也敌不过冀州军的。”
陆白还在那里细细地嚼鱼脍,一声也不吭,看起来犹犹豫豫的。
她这幅样子,十足像一个没经历过什么大阵仗的小姑娘,引得臧霸不自觉语气也重了几分。
“大军压境,陆将军既已南下,咱们四面皆敌,更该撤回徐·州才是。”
“咱们四面皆敌,”陆白突然说道,“旁人呢?”
她刚刚一声不吭时,心里还在想冀州军营中那些民夫。
如果用“董白”的视角去想,也想不出些什么,但换了“陆白”,她很快就想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冀州许多地方已经十余年未曾有过战乱,黔首却活得那样困苦,原因就在营中那面“审”字大旗上。
河北名将多固然是多的,但她没听说过一位姓审的名将,只有治中别驾审配位高权重,但又未曾独领一军。
因此那位将领的身份呼之欲出了。
那些穿着烂掉的草鞋,如蝼蚁一般忙碌的民夫也就并不显得诡异了。
——袁绍四世三公出身,与河北士族倾心依附之间,没有决定性的因果关系。
真正的因果关系是他愿意将河北数州交给士族们去管理,他们得到了财富和权势,因此才用忠诚来回报他。
这种双赢的模式里,只有那些最底层的农人的命运是最悲惨的。
他们的田地,他们的房屋,乃至他们自己,都被士族肆无忌惮地掳掠一空,成为了袁绍所付出的代价。
但即使对袁绍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好兆头——如果陆廉在这里,会这样告诉阿白,如果某个人,或者是某个集团想建立新的王朝,他一开始绝不能让渡太多的权力给世家,因为在他不断统一天下的进程中,世家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大,底层百姓的负担也会越来越重,直至崩溃。
因此这是一个还不曾新生,却已经腐朽的势力。
袁绍此时仍然是这个中原最强大的诸侯,河北世家也在努力地为他打赢这一仗,就像一张弓一样,慢慢绷紧,展露出他可怕的实力。
有这样的敌人在面前,自然会产生四面皆敌的感觉。
但这样的敌人也并非无懈可击,陆白模糊地想,如果是阿姊,一定会有办法的。
况且……
“宣高将军驻守在南岸,可见兖州军有什么异动没有?”
臧霸一愣,“兖州军?乌桓人南下,夏侯惇都不曾从鄄城出来。”
“但这座营寨已经立起来许久了。”
当她这样轻轻地说出自己心中疑惑时,臧霸忽然明白了她话里未尽之语。
——他们面对冀州军时,的确心中有着不小的压力,但他们毕竟是在东郡打这一仗,而不是在自己家门前,他们也还没有开始这场残酷的大战。
——那么,已经旷日持久地陷入战局之中的曹操呢?
陆悬鱼听说过一个很朴素的“相对论”的解释。
大意是如果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坐在一个可爱的少女身边,他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几小时也像几分钟一样;
但如果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在夏日炎炎时穿着皮袄坐在火炉边,他会觉得时间过得慢极了,几分钟也像几小时一样煎熬。
她觉得与战争有关的每一天都特别漫长。
每一场战斗过后,她都会看到年轻的士兵战死,他的同袍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将他埋在不属于故乡的土地上,看到有人在聊起那个可爱的年轻人曾经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他可能有些很美好的品行,也可能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普通人,还可能是个人缘不怎么样,偶尔碎嘴吵架,偶尔偷鸡摸狗,偶尔被军法官敲了几棍子,回来被大家嘲笑的笨蛋。
即使是这样一个人的逝去也是令人伤感的,因为他也有翘首以望的家人,也有想要他快快回来,好拎起藤条抽他几下解解气的老母亲。
陆悬鱼因此度日如年。
但她没有想过,在这个时代的这片大陆上,她已经是冠绝天下的百战名将,她的士兵已经是这个乱世里最令人艳羡的士卒。他们的奋战总有相匹配的犒赏,他们追随的将军名声高洁,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亲人也因此被外人高看一眼,于是他们在擦干眼泪后,总能互相鼓励着,继续跟上她的脚步。
但对于那些兖州人来说,这场战争又是什么模样的呢?
他们就快忘记故乡是什么模样了,忘记春天在村外竹林里挖笋的快乐,忘记夏天在溪流中捉虾蟹的快乐,忘记秋天顶着自己的儿子在肩上,让小孩子伸手去够一够枝头沉甸甸的果子的快乐,忘记冬天坐在自家暖烘烘的席子上,专心致志为老父亲烫一碗浊酒的快乐。
他们的记忆被鲜血、死亡、尸臭、瘟疫所填满了。
因为那就是他们每天清晨睁开眼见到的东西,也是他们每天夜里枕着入眠的东西。
他们就快要想不起曾经的大汉了。
即使他们的统帅是那样坚韧刚毅,雄才大略的一位英主,即使他的心灵是用金石铸成,但他们仍然是肉·体凡胎。
对于那些兖州人而言,战争已经太过漫长,漫长得好像没有一个限期,而他们的精神与灵魂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第436章
兖州军的种种蛛丝马迹,曹操是不可能察觉不到的。
他依旧显得非常从容镇定,身边的亲随也察觉不出他的心绪,但在众人眼中,这位统帅给他们的感觉仍然渐渐变了。
他个子虽然不高,但曾经是一个矫健有力的武将,走路时带着风,任谁看到他的姿态,都能感受到他体内蕴藏着蓬勃的生命力;
他喜欢文学,即使在打仗时,也很有兴趣和自己的谋士们谈天说地,甚至写一篇文辞华美的辞赋;
他还会在营中走一走,经常同小兵们聊聊天,说笑一番;
他与喜欢华服的刘备不同,他是个很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生活朴素,帐篷里的油灯都要用尽后,才会续一点新油。
而现在的曹孟德尽管还在继续指挥战争,但已经变成另一幅模样了。
他的饭量一点也没减,但整个人仍然在飞快消瘦,两只鹰隼一般有神采的眼睛渐渐凹陷下去,那飞扬的神采就变成了另一种冰冷阴沉的目光;
他不再论起辞赋,而是一天比一天久地守在自己的中军帐里,盯着布防图出神;
他比以前巡营的频率更高了,他也依旧在对小兵们微笑,但他的手越来越频繁地放在自己的剑柄上,渐渐这种姿态成了他的习惯;
他依旧生活朴素,无论吃穿都没有任何要求,唯独要求亲随为他取来连枝灯,小山一样的连枝宫灯上,几十只灯盏中都蓄满灯油,就这样从夜里一直照到天明。
他就那样坐在一片光辉灿烂的灯火中,靠在案边,用手支着自己的头颅,打一个盹。
他的心绪似乎随着梦境离开了中军帐,走到了营中,他看到他的士兵们变成了陶俑一样的人。
第一排的陶俑脸上带着希冀的神采,那是最初追随他的士兵,他记得还是用自己老家兄弟们的家当招募来的这些兵士,他们随他四处征战,多半已经战死,因此第一排的陶俑人数不多,他们是因情义跟随他的;
第二排的陶俑脸上带着庄严的神色,那是他在鲍信手里得来的兖州兵,他们都是大汉军队,因此战斗力特别强,他带着他们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击败黄巾,他在兖州的这一块基本之地就是他们替他打下来的,他们是因荣誉而追随他的;
第三排的陶俑脸上带着贪婪的神色,那是击败黄巾后得到的青州兵,这支兵马军纪很差,战斗力也并不强,但胜在人多势众,因此他驱策他们去屠徐·州,用徐州数十万生民的血来喂饱他们,换取他们的忠心,他们是因利益而追随他的;
第四排的陶俑脸上带着愤怒的表情,那是后来得到的兖州军,每年过了麦熟之时,他的军官们就会去乡里一个个地挑选满二十岁的儿郎,先是招募,后来是征兵,只要到了可以带走的年龄,就会用一条条绳索将他们带走,留下哭天喊地的妇人和孩子。
他沉默不语地看着它们,它们也沉默地看着它。
他们会为他战斗到现在,是因为他们必须保卫自己的家园。
——而他,他是一个出色的主将,他与陆廉不同,他不是那种只靠战争这一门手艺来求生的人,他不仅懂得战争,也懂得阴谋。
——他会隔绝掉兖州与襄城的消息,会不断地给自己的士兵鼓舞士气,会一次又一次肃清不听话的兖州世家,为自己清理出一个安稳的大后方。
他将一切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极致。
他也并非孤军奋战!他的背后还有一位无比强大的盟友!
因此他怎么可能败给刘备呢?
这个中年男人的心中激荡起一股汹涌而强烈的豪情,他想要挥一下自己的手,下令让这支大军开拔,与刘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他似乎确实这样做了,但那些陶俑没有动。
它们并不是毫无反应,它们的表情变了。
那些陶俑紧皱的眉头,瞪大的眼睛,咧开的嘴,通通都不见了。
它们的脸上浮现出一种不应出现的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