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577 为大明设计的新体系

577 为大明设计的新体系(1 / 1)

听到崇祯皇帝这话,张明伟觉得也很有必要,便提建议道:“组织商社去美洲探路的事情,恐怕一时半会不可能。但这个树必须要尽快移植到大明来却是非常有必要的。或者可以让郑芝龙想想,派出个船队,以去南美洲经商为理由,去把这个树带回大明来!”

郑芝龙是东南沿海的海盗王,对于海路当然是最熟悉了。让他选派人去,这是目前来说,官方层面最稳妥的了。

至于组织商社的事情,就眼下来说,恐怕很难让民间掏钱去做这个事情。毕竟那些矿产的事情,要先有一个示范才好。

而大明经略南北美洲的事情,其实是不急的。至少要等南洋先搞定再说吧!要不然,好高骛远,就如今大明的实力,怕是没法多点扩张。

崇祯皇帝想了一会,觉得张明伟说得有道理,便立刻转头对王二彪吩咐道:“去传旨,让郑芝龙来见朕!”

“奴婢遵旨!”王二彪一听,连忙答应一声,便立刻去了。

到了殿门口时,刚好遇到了王承恩回来,便连忙叫了干爹把情况说下,显得很乖巧。

王承恩自然不会说什么,皇帝让他去就去便是。

等他进入大殿内后,发现兴国公又在侃侃而谈,崇祯皇帝只是看了他一眼,便又立刻转移目光到兴国公身上,他便没发出动静,回到自己的位置,也听着兴国公在说什么。

“……我认为,就如今我们大明的医师现状,不足以应对大明人口的增长。”只听张明伟对崇祯皇帝说道,“而且要保证我大明人口的增长,需要有更多的医师,最为方便实现这种情况的,当是如同书院一样来培养医师!”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还没说什么,但是堵胤锡却是皱着眉头先说道:“国公,医技都是医师谋生之手段,如何能像书院这般传授医术?”

“是啊,国公!”左都御史左懋第也开口说道,“而且医师要能出师,可以看病治病,非多年师傅带出来才可以的!”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点点头,感觉这一次张明伟想得过于简单了。

虽然他是皇帝,但也不好做砸人饭碗的事情。

不说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这样的话,只是每个人都可能生病,都可能需要医师看病,就不能随便把整个医师群体都给得罪的。

然而,张明伟听了,却是淡淡一笑道:“坤兴公主手下的医护兵,不就是医师的一种么?”

“……”一听这话,文华殿内的所有人都听得一愣。

在他们的认知中,还以为张明伟说得那种医师是御医的那种,至少也是坐馆郎中的那种。如果说是坤兴公主手下的医护兵那种的话,却是没有问题的。

本来那些医护兵,就是只懂得战场急救包扎之类的事,也是群体培养出来的,也没有花什么时间。不用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带个十几年时间,那样也没有精力去带太多。

只听张明伟对他们继续说道:“虽然说有很多医师敝帚自珍,可是,也有很多医师著书立说,愿意把自己所学的医术公开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有这样的贤士,因此有好些书便传了下来,留名青史。

堵胤锡也想明白了这点,感觉自己有点小人之心了,略微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他眼角看向其他人时,发现他们都在听兴国公说话,便也放下心,跟着继续听兴国公说话了。

“……朝廷可以给这些愿意广收门徒的医师以荣誉。可以先从简单的来,对百姓影响最大的,比如说稳婆!”张明伟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就很认真了,“找经验丰富的稳婆,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把她们的经验综合起来,编写一套教材,以书院的形势教导出一批稳婆,授意官方的身份,为百姓接生,如此便能减少妇女生小孩的危险。”

不等他们说话,张明伟又继续接着说道:“跌打刀伤等,这种在军中常见,医护兵就是学这种,也可以总结出一套教材,同样以书院的形式来教导,并授意官方的身份,向民间开放。诸如此类,只要能做的,都可以做起来。如此一来,大明的医师多了,大明所有人都会受益!”

“先生此法,朕觉得可以!”崇祯皇帝听了,当即便点头道,“这是造福百姓的事情,你们以为如何?”

他的最后一句话,是问司礼监和内阁这边的。

堵胤锡刚才心中有愧,一听这话,便立刻回奏道:“微臣觉得此事乃是功在千秋之事,百姓必定称颂皇恩浩荡!”

“微臣附议!”其他人听了,便也跟着一起奏道。

这种做法,并没有断人财路,而是朝廷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此一来,也就不怕没有医师不愿意。至于个别人不愿意,对于朝廷来说,那就根本无足轻重的。

崇祯皇帝看他们都同意了,便看向张明伟,正准备说话时,却听张明伟先对他说道:“还有,人口聚集多的城镇中,不如由朝廷来开一个医馆。如此一来,书院出师的医师便都能安排到这些医馆中,领朝廷俸禄,为百姓看病,解决他们的前途问题,就能吸引更多的良才成为医师。也能方便朝廷管理,总结医术,好处多多!”

“那这个医馆岂不是很大?”崇祯皇帝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有点像太医院了!”

张明伟听了一笑,当即摇头说道:“是有点类似,不过这个医馆是对民间的,让百姓有个看病的地方,诊金也可以由朝廷规定,可以惠民一些,还能培养更多的医师人才,造福百姓。”

堵胤锡听了,当即点头,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此乃善政,百姓必为之称颂!”

一般来说,兴国公的建议,崇祯皇帝都会听。此时听到内阁首辅都先赞同,那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崇祯皇帝笑着点点头,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有关这方面,你有什么想法,都一一说出来吧!”

张明伟就是有想法的,就把他的构思,重新设立大明的医疗体系的想法给完全说了出来。

总的来说,就是太医院类似医学研究院兼顾皇帝的御用医生。然后在城市当中设立后世一样的医院和医学院,有成就的可以升迁太医院。

这样一套体系,就能保证大明百姓有个看病的地方,从而减少疾病带来的减员。

崇祯皇帝等人,听完了张明伟整个构思之后,有问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张明伟都根据后世的经验一一做了回答。最终,崇祯皇帝便满意地点头,对堵胤锡吩咐道:“内阁牵头,尽快把这个事情落实了!”

从提出医师架构体系,到真正落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也关系到多个衙门的事情。比如修筑医学院和医院,关系到工部和户部,医师的朝廷名目,又关系到太医院、礼部、甚至吏部的一些协商。

这些事情,张明伟就不操心了,就由堵胤锡等人去忙了。

如此种种,最终的目的,都是保证大明人口能尽快增长,为大明争霸全球提供人力,同时也是造福大明百姓的事情。

不管是皇帝,还是其他人,在利益上就都是一致的了。

因为要成立医学院这样的书院,最终商量的结果,就是大明京师书院改名,改为大明京师大学,下面再分医学院,物理学院等等;而之所以是大学,就在于还要设立大明京师中学以及大明京师小学。

当然了,这个学问体系的设计,自然也是张明伟的提议了。要别人,也想不出大、中、小学来。

可以说,这段时间内,张明伟就扑在大明体系的设立上了。先是医疗体系,然后便是求学的体系,以后会有更多!

从某种角度来说,古代是没有求学体系的分层,跟着一个老师学了之后再去跟一个学问更好的老师学这种。

根据年龄和所学知识的体系来分为大、中、小学,这更容易大批量的培养学生,更大可能性地普及教育。

可以说,这些都是张明伟的新学,也就是后世的科学技术在这个时代的一种体现。

按照张明伟的打算,等这一步实现并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去和科举对接起来,比如说小学升中学,可以是童生;而中学升大学可以是秀才。至于大学阶段,那就再去分举人和进士好了。

这么一步步地做,就容易被人接受,水到渠成;如果是一步到位,直接说要把新学纳入科举,就和四书五经一样考试,就会让原有的读书人抵触。

从张明伟这个角度来说,他实施的新政,也就是对旧有制度的革新,都是尽量减少阻力,最好是能皆大欢喜的状况。实在不行,有根本利益冲突的,那该来硬的也就再来硬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新学极大地损害了曲阜孔家。

要想让曲阜孔家拥护新学,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双方冲突的结果,便是没了曲阜孔家了。

而在张明伟一心扑在这些事情上时,京师或者京畿之地的舆论变化,却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最新小说: 穿越之安意人生 大炎朝太子王安 在无限游戏里美貌值爆表 秦怀道李丽仙 北颂寇季 变身之绝色伊人 猛汉 梦幻抗日 大明之五好青年 何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