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安微微抬起头,正好对上当朝皇后投给自己的视线。
其实如果严格来算,她还是第一次见这位皇后娘娘。
前世四王爷因为母族低微,在魏帝驾崩后很快就没能和太子相抗。四王爷就算再想与之一博,没有足够的准备根本不可能,而太子自然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立刻动手,没有给四王爷一丝一毫的喘息机会。
当然,魏帝的突然驾崩自然是魏昭背后下的手,不过用得是借刀杀人。
四王爷肯定是不可能,那也就只有太子。而真正能够助太子一臂之力的人也就只有这位皇后了。
皇后也算是一个媒介,那边在魏帝身边的太监总管,就是魏昭用来杀人的刀。
四王爷一党的没落,并没有换来太子的顺利登基,因为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朝堂之上的绝大多权利,竟然都不知不觉集中到魏昭身上。
一直韬光养晦的魏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来,杀了太子党一个措手不及。
明枪易挡,暗箭难防,特别是味着这种隐藏多年不动声色的暗箭,没过多久,在贺愈的出谋划策之下,很快魏昭就真正夺得了大权。
一场京都兵变,三个月之内就尘埃落定。
太子的性命自然是不能留,不过这位皇后娘娘因为碍着皇家的一些脸面,毕竟兄弟之争多少说出去有些不光彩,更何况魏昭的夺位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在这种情况下,贺愈当时提出的一条建议就是在建国政策上主张“孝道”。
这个方法十分有用,很贴合魏国几百年来的文化传统,所以国民都很快容纳接受他们新的君主。
也正式因此,面前这位皇后娘娘的性命被保了下来,但也是名存实亡。
关安还在执掌后宫凤印的时候,听过当时已经是太后的皇后娘娘在魏昭的寝殿下肚,还是那种花香和食物一同时才会起作用的慢性毒物。
关安不知道是谁发现的,但是太后很快就因为年老原因薨了。
皇家里要一个人死得突如其来太容易了,当时的她也只能一阵默哀,便没打算继续深究,当时觉得一阵怜悯,现在也只能算是感同身受吧。
别人并不需要自己的怜悯。
更何况,又有谁来怜悯自己呢?
她没有地方可以诉苦,只有冷宫的漫漫长夜让自己煎熬。
犀利的视线落在自己的身上,关安微微垂眸,看到面前魏后裙摆上用金丝线修着的凤凰图样,默默将自己从思绪中拉扯回来。
她也是在深宫中待过的人,魏后这招用气势逼压并没有用,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叫什么名?”
前面关安已经说出自己的名讳,显然这会儿魏后特意开口就是要给自己敲个警钟,不要耍花样。
“臣妇关安,关雎的关,安宁的安。”
关安如实回答,现在的她和贺愈都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遇,如果这个时候她没做好,很有可能会招来一些有心之人的探究。
或者也有可能,已经招来一些有心人的探究了。
关家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看在眼里,当下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
“名儿取得不错,有字么?”
魏后看了看自己手上蔻丹,看似转移视线,实则未曾离开。
斜睨看了立在自己身侧的姑姑一眼,姑姑立马会意,上前扶起福身的关安。
关安一时间有些捉摸不透魏后的作为,而这个时候又不能掉以轻心。
此时她被魏后这样的待遇,一群女眷都在看着自己,更不要说排在自己身后,等待会见的人家了。
每一双眸子的视线都集聚在关安和魏后身上,有一种说不清的诡异气息。
“家父尚未纳字。”关安道。
魏后这是要给自己纳字?
因为魏帝这一次的召见,看来很多事情都要发生极大的变化了。
“本宫给你纳字,你意下如何?”
她这话一出,周围一片抽气声。
自古以来,女子本就极少纳字,除非是有书香世家中的名门闺秀,或者有什么杰出贡献之人才能够被德高望重之人赐字,而让当朝皇后给赐字,那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不能说风光无限,但是在女子圈中绝对高人一等,很多得了诰命的京都贵妇都没能拿到这样的殊荣,更不要说关安不过是京都里一位新出嫁的娇娘。
果不其然,一阵抽气声后,投落在关安身上的目光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各种各样的。
这会儿,关安才算是有些明白面前的魏后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这位皇后娘娘看重的,肯定不是自己呗魏帝召见这件事,而是在为太子的势力拉拢贺愈罢。
只能说魏后的算盘打得很是不错。
魏帝召见自己,不仅仅是因为嬴弋的原因,还有的应该是担心贺愈的问题,而魏后肯定不知晓“赐婚”一事,也就是说,她完全认定,魏帝召见自己就是因为他看重贺愈的缘故。
这会儿太子党和四王爷党正处于水火不容的事态,而魏昭这一世没能得到贺愈的辅助,还处于埋伏的阶段,这会儿大家的眼里也就只看到太子和四王爷之争。
魏后恐怕就是看准贺愈身上的价值,要为太子及时拉拢势力,而如果这个时候她给身为贺愈妻子的她赐字,也就相当于给众人一个宣告太子党有意拉拢新科状元。
这个时候,她不可能拒绝魏后,况且就算拒绝了也没用,四王爷一党的人也不可能轻易地相信贺愈和太子党没有瓜葛了。
思来想去,关安不自觉握紧了手。
她,该怎么办?
沉默许久没有发言,魏后抬眼看过来,语气中有些愠怒:“怎么,你可是不愿?”
周围的人有羡慕的,嫉妒的,不屑的,自然,还有一些看戏的。
可能其中有人也猜到皇后娘娘此举何意,但皆与她们无关,也就带着看好戏的心态在远处窃窃私语。
“臣服不敢。”
该怎么办……
关安已经明白,这世的重来是上天垂怜自己,而前路有已知也有未知,她每一步选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时若是她做错了,往后又会有多少事情随之而变,而自己,又能否将它一一摆平呢?
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