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前几位曹魏皇帝,曹奂的这个皇帝当的恐怕是最为郁闷的了,当然如果不是上一任皇帝高贵乡公曹髦自己作死,再怎么也轮不到曹奂来当这个皇帝。
曹奂是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论辈分,他要比曹髦还要高上一辈,是文皇帝曹丕的侄儿,在血缘亲疏上,自然要比曹丕这一系的子孙要疏远的多。司马昭之所以选择曹奂做皇帝,正是看中了他在朝中没有根基没有实力的这一特点,才将他扶植起来,否则曹魏宗室血缘近者比比皆是,再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这个皇帝。
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完全是将他视做傀儡,因为司马昭就早受够了,前面的那两个皇帝齐王曹芳和高贵乡公曹髦,明明已经是沦为了傀儡,却还依旧不听话,时不时地在后面要搞一点小动作,尤其是那个高贵乡公曹髦,简直和脑袋进水没啥两样,公然地抵毁他司马昭,说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着百十来人号人,就敢兴师动众地前来讨伐,他横死街头固然是他自己作死,但却也让司马昭背负了一个弑君的名头,对司马昭的声誉造成了相当不良的影响。
所以司马昭在选择继任皇位的人选之时,主动地挑选了血缘相对疏远的曹奂,让曹奂成为曹魏的第五任皇帝。
曹奂在朝中根本就没有根基,数次政治大清洗,也基本上将忠于曹魏皇室的力量清除掉了,可以说曹奂是司马昭手中最方便的棋子,搓他圆就是圆,搓他扁就是扁。曹奂名为皇帝,实则只是一位被软禁在宫中的高级囚陡而已,所有的朝议都不再需要他参加,军国大事都决于晋王司马昭,曹奂除了每年祭太庙的时候能出宫之外,其他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深锁的宫墙内渡过的。
挂满蛛网落满灰尘的前殿已经很少有人光顾了,曹奂唯一的心思,就是千万别去招惹触怒司马昭,落个前任曹髦的下场,只要能得善终,曹奂就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做为一个只有二十岁的年轻皇帝,这样的处事态度显然让人奇怪,但在这片血染的宫闱之中,能让自己平平安安地生存下去,已经成为了曹奂最大的心愿。
因为有大把的时间来消遣,曹奂对于美酒和美人追求的还是相当地热衷的,这让司马昭更加地放心,至于美酒美人,自然是供之不缺。
就在司马攸到达挂满尘埃蛛网的前殿之时,曹奂还在搂着两个美人醉生梦死,听到宫人的通传,曹奂悚然一惊,绮梦顿消,酒也醒了大半,来人可是司马昭的次子,担任卫将军的一职的司马攸,曹奂不敢怠慢,立刻前往前殿迎接。
虽然心底里没把曹奂当一回事,但司马攸还是给了曹奂一个应敬的礼,如果换作是司马炎,曹奂就别指望这种待遇了。
“臣司马攸拜见陛下。”
曹奂有些诚惶诚恐了,连忙道:“爱卿平身。”接着曹奂整了整衣冠,正色地道:“不知爱卿晋见所为何事?”
要曹奂来拿捏皇帝的这个腔调实在是太困难了,自从他坐上皇位,还真没有那个大臣向他请命过,更何况来人可是权倾四野的晋王之子,他不得不慎重对待着。
跟随司马攸晋见皇帝的,还有刘胤,未等司马攸答出来,刘胤已是率先在阶下道:“陛下可知今日洛阳城中的状况否?”
曹奂一脸的茫然,就算洛阳城有天大的变故,也和这位深宫高墙内的皇帝无关,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世理会朝政,更不可能关心洛阳城中的变故。
“晋王薨逝了。”
曹奂这才微微耸容,司马昭死了?压在他头顶上的那座大山终于掉倒了,一瞬间,曹奂似乎感到了一丝的轻松,尽管他明白,就算是司马昭死了,但他还有儿子,自己的日子未必就会好过,甚至可能还不如司马昭当政的时候。
为了表示敬意,曹奂在惊惧的同时还落了两滴眼泪。“真是太遗憾了,晋王去世,是我大魏不可估量的损失。何日下葬,朕当前往吊唁。”
“暂时未定,定夺之后,自会通知陛下,不过二殿下今日前来,还是有一件事向陛下请旨的。”
曹奂大为奇怪,现在军国大事大小皆决于晋王宫,许多的事情晋王司马昭就已经是做了主,根本就无须向曹奂请旨,所以说今天司马攸的要求,对于曹奂而言,还是比较新奇的。
“晋王已世,舞阳侯身为晋王生前指定的嗣子,理当继承王位,不过若非陛下下旨,则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恳请陛下降下一道诏书,封司马攸为晋王,以安民心。”
曹奂一听,顿时也就明白了过来,虽然然他不问时事,但晋王司马昭有几个儿子,又有那两个儿子有继承权的,这一点曹奂到也是清楚,既然司马攸上殿做如此请求,很显然兄弟们之间的王位之争充满着火药味。
不过禀着无为即无错的概念,曹奂还是不愿意轻易地表态,他知道,不管自己支持那一方,必然都会为自己埋下隐患。
“这个……舞阳侯何不请令兄一起来,你们兄弟协商之后,联自会下旨公告天下。”
刘胤不禁是冷笑一声,这个魏帝曹奂,看来每日圈禁在宫中,也没有令其变傻,不过对于这位傀儡皇帝,刘胤并不准备客套,如果他不肯就范的话,就需要给他加大点筹码了。
“这个就不劳陛下费心,舞阳侯今日此来,便是向陛下讨要一封旨意的,如果连这也无法满足的话,我想舞阳侯是不建议换一个人降诏的。”
面对刘胤赤-裸-裸的威吓,曹奂也的确是有些发懵,如果不答应,恐怕过不了这一关,想玩中庸之道,似乎在这里行不通,曹奂被一个小小的五品官所威胁,大概也是天底下最奇葩的事了。谁也惹不起了的曹奂最终在诏书盖上了自己的玉玺大印,承认了司马攸合法的晋王之位。(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