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挽明 > 第128章 蓟辽督师之争

第128章 蓟辽督师之争(1 / 1)

虽然东林党几位领袖,此前从李国普口中听到了废除吏胥参加科举禁令等消息,也组织了门生故旧反对,迫使皇帝对此加以让步。

但是很快崇祯便以整顿科道为由,引出了官制改革这个大动作。如果不是看到李国普也是一副茫然的神情,几位东林领袖差点都要以为,李国普向他们泄露的消息,正是为了掩护崇祯抛出官制改革的大文章了。

战场杀敌讲究的是士气,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东林党的几位领袖知道,崇祯今天会在朝会上抛出官制改革的大文章,那么他们一定不会把精力放在,反对废除吏胥参加科举禁令的政策上面。

和官制改革比起来,吏胥参加科举的事实在是微不足道。说到底,前者关系着各位官员的未来,而后者只不过是,让这些进士出身的官员们感到心里不舒服而已。

当东林党人煽动朝臣,逼迫崇祯收回废除吏胥参加科举的禁令之后,东林党人的气势无疑是达到了顶点。但是这无疑也让朝中的非东林党人感到了威胁。

随后当东林的言官借题发挥,想要弹劾首辅黄立极的时候,朝中非东林党的官员们,已经不自觉的站到了同情首辅的立场上去了。

而崇祯借题发挥批判科道言官的时候,一部分官员还觉得陛下说的其实还蛮有道理的。

等到崇祯再抛出官制改革的意思时,士气受挫的东林党人已经无法组织起,和刚刚反对废除吏胥参加科举禁令一样的大规模抗争了。

当朝堂上支持改革议题的官员超过反对的官员之后,朱由检终于松了口气,他这才想起,刚刚他听到的孙之獬的名字,似乎很耳熟。

这个疑惑在朱由检的脑中一闪就消失了,他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就是一锤定音,敲定改革官制的领导人手。

见到无法阻止通过官制改革的议题之后,东林党人马上转变了态度,开始和黄立极等人争夺起官制改革的主导权起来了。

为了让东林党人不至于恼羞成怒,在背后拖官制改革的后腿。在朱由检的控制下,内阁四人全部入选,吏部尚书徐光启、户部尚书郭允厚、刘宗周、文震孟、韩爌,在加上翰林侍讲孙之獬、翰林院修撰黄道周、孔贞运三人,共计12人组成了官制改革委员会。

一个早上的时间就处理没几件事,这种工作效率让朱由检都为之吐血了。这要是在后世,以这些官员这样的工作效率,估计任何一个老板第一想法就是全部开除,重新招聘新员工了。

但是现在,这些官员在大明算是最顶层的精英阶层。离开了他们,整个大明就会从一架还能勉强运转的机器,变成彻底瘫痪的废物。

解决了官制改革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接见孙承宗几位回京官员。

朱由检慰问了孙承宗这位老臣几句之后,韩爌就出列举荐孙承宗督师蓟﹑辽,负责关外防御东虏的事务。

有了韩爌带头,几位东林党官员随后也跟进,一起举荐孙承宗出任蓟辽督师。

王在晋因参与纂修《三朝要典》和东林党人结下了过节,而他放弃关外,以山海关为防御重点的战略思想,又得罪了辽东的将门,和一大批靠着辽饷吃饭的官员。

因此虽然崇祯亲自下令召回了王在晋担任兵部尚书,但是基本上欢迎王在晋回朝的官员却没几个。倒是想要改变崇祯的主意,不让王在晋回京的官员有不少。

在朝中大约只有王在晋,是东林党和所谓的阉党都不喜欢的人物。大明的兵部尚书主要掌管的就是九边的兵事,但是努尔哈赤起兵之后,辽东兵事和北京附近的防御工作就成了兵部尚书最重要的工作,而辽东兵事每年所花的费用早就占据九边军费的大半了。

不管是六部的那一部,最主要的权力都只有两样,人事权和财权。蓟辽督师掌管着关外和京城附近最大的一只军队,而每年军费的大半又都填进辽东这个无底洞。

而以孙承宗的资历,他这个蓟辽督师肯定是要挂兵部尚书头衔的。别人挂兵部尚书头衔,未必能和正职的兵部尚书抗衡。但是孙承宗就不一样了,以他天启帝师的身份,就算是崇祯本人也要顾忌他三分。

一旦孙承宗担任了蓟辽督师,基本上王在晋这个兵部尚书,就算是被架空了。

而朱由检想要调整辽东防御战略的设想,也就会成为泡影。当韩爌等东林党人提出举荐蓟辽督师时,一直对谈论辽东事务异常警惕的朱由检,很快就明了了这些东林党人的想法。

“这些东林党人,真把自己当成傻子了吗?这么明显的架空兵部尚书的计谋,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说了出来。他们到底是天真呢?还是把别人都当成白痴了?”朱由检右手支着下巴,看着下面举荐孙承宗的东林党人想着。

孙承宗本人也向崇祯上奏道:“…辽东军民已经和东虏对峙近10年,经过多年修筑辽东防线,今年方有宁锦大捷。如果陛下召王在晋回京之后,朝中再起弃辽之议,不但有伤辽东军民之心,也恐数年百万饷金修建的宁远防线,就此无端遭弃,这岂不是浪费了天下百姓的血汗?”

崇祯并没有被孙承宗的话所感动,在孙承宗看来的辽东防线修建后的稳固,在崇祯看来不过是人丁稀少的后金因为扩展的太快,无法有效的控制地广人稀的辽东地区,而进入了消化胜利果实的修养期罢了。

当后金消化了辽东的地盘之后,现在辽东看似和平的局面就会打破。所谓的宁锦大捷,不过是野猪皮为了整合新建八旗部队,顺便来明军这边打秋风的一次抢劫活动罢了。

后金根本就没想过要攻下宁远,只是想要保持对明军的接触,了解对手的虚实罢了。

宁锦大捷,看起来更像是后金军从一只野战部队,开始学习攻城战的教科书战役。而明军就是那个不用花钱的陪练,不但自己花钱修建后金军要练习攻击的城池,还很老实的呆在城内,决不主动出击,任由后金军自由的试验着攻城的有效方式。

朱由检常常想着,要是他和野猪皮交换位置,恐怕他也会很感激,有这么一只免费磨炼自己军队的敌军。如果撇开一切情感,单纯以理智分析,后金军和明军之间的关系,更像是解放军和国军之间的状况。

明军不但是后金军最好的陪练,还是后金军壮大的物资和兵力来源。用一句话来形容,明军就是后金军的运输大队长。

这么可笑的事情,朱由检怎么可能会再继续下去。但是孙承宗在关外督师断断续续十多年,宁远防线更是在他手上建成的,辽东将门可以说是对孙承宗俯首帖耳。

不管是收缩辽东防线,还是整顿辽东军务,没有辽东将门的配合,都只是一句空话。

朱由检既不能强行压制东林党和孙承宗等人的意见,拒绝让孙承宗督师蓟辽,让孙承宗和辽东将门站到自己的对立面上去。又不能真让孙承宗担任蓟辽督师,把王在晋给架空了,这不是给他自己找麻烦吗?

朱由检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放下右手,坐正后说道:“孙先生想要督师蓟辽,收复辽东故土的想法虽然不错,但是我只想请问先生一句,这凭坚城,用大炮,固然是防御妙策。但是从宁远修城堡一路修到萨尔浒,究竟要用上多少钱粮和人手?据朕所知,宁锦防线修了近五年,每年花费将近400-500万两。那么修到萨尔浒要花费多少?”

谈到钱粮问题,孙承宗和韩爌顿时都不出声了。连刘宗周都站出支持崇祯的看法了,他也认为现在大明最重要的是与民休息,而不是什么筑城收复辽东。

看着自己这边的人突然安静下来,孙承宗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说道:“陛下,虽然修建城池耗费钱粮不少,但是正因为有了宁锦防线,所以才能保住辽西走廊和关内不受后金兵锋威胁,从京畿的安危来看,这笔钱花的还是值得的。”

“如果只是保证京畿的安危,那么只要维持最基本的防御开支就足够,何必要浪费这么多钱粮,继续在辽东筑城呢?而且朕从来没听说过,一只不能野战的军队,可以守住城池的。大明一年花费在辽东的军费超过600万两,和九边加起来的军费差不多。我倒是要请教一句孙先生了,这努尔哈赤在辽东一年能收取多少税收?他能拿多少银子出来养所谓的八旗军?”崇祯的问话一直不温不火,但是孙承宗却感觉自己有些汗流浃背了。

一直以来,孙承宗从来没有去考虑过,这后金军一年能花费多少军饷。辽东本就地广人稀。而后金虽然和蒙古不同,也算是一个农耕夹杂渔猎的民族。但是不管再怎么计算,后金一年的收入都不会达到辽东军费的一半。

后金的八旗制度,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比起明军的军费是天壤之别,但是两者之间表现出的战斗力却是正好相反。

最新小说: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完美女婿 王虎陈原河底竖棺 你是哪颗星 老子有双倍系统 道槃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我点你的名了吗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盗墓笔记8上下